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孔融让梨,你会让吗?

孔融让梨,你会让吗?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孔融让梨,你会让吗?

【导语】“孔融让梨”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最近有一份考卷在微博上特别的火热,这份考卷是这样的:问:“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学生的回答是:“我不会让梨”。如果是你,你会让吗?

“孔融让梨”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岁时,某月某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

最近有一份考卷在微博上特别的火热,这份考卷是这样的:问:“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学生的回答是:“我不会让梨”。看到这个答案,你是否会感到惊讶,因为这个答案不是应该表示出谦让的主题吗?虽然这个“我不会让梨”的答案表示了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却落得一个大大的红叉在试卷上。

这种开放性的题目,网友纷纷做出了不一样的评论,如有人说:“如此真性情的回答,这才是人性化的表达,我如果是老师,一定给打钩”;也有网友恶作剧的回答:“如果问乔布斯,乔布斯会答‘把梨卖掉,买苹果’”;更有这样的回答:“我没有哥哥,怎么让?”。各种出奇的答案,可谓是精彩绝伦呀!

一道开放性试题,需要有一个参考答案吗?我们大家都知道谦让是一种美德,是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个美德难道在今天不适用了吗?其实不是这样的,孩子的想法其实是比较容易引导的,可以引向坏的方向,也能引向好的方向,说真话是没有错的,关键是老师在这个问题上怎样的引导学生,既能让学生学习到谦让的美德,也能保留孩子说真话的本性,这不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两全其美的答案吗?贵州新华电脑学院采用“爱与责任”的学生管理模式,先进的专业教育、务实的质素教育,都着力的塑造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奋发有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真正的做到“爱中有严,严重尽责”,让学生在学习各种文化精神的同时,也能保留自己的真性情。

道德常识是孩子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均有体现,在教育孩子学习各种美德和礼仪的同时,也要保留孩子的本真,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