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综述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综述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科技信息 。环保论坛0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9年第31期 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综述 马晓溪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摘北京100012) 要】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产业发展引起的,产业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顺应时代要求。本文主 . 要介绍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现状,分析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发展中完善生态工业园区理论,凸显生态_T-业园区特点,使其在当代 更具备竞争力和发展潜质,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切实地找到一条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共生的道路。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产业发展 Summarization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Eco—Industrial Parks in Our Country MAXiao-xi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Beijing 100012,China) I Abstract】The environmentla problems of our country mainly arise from the industry’S development and we carl not ignore them.So the devel0pment 0f c0nstructin只Eco-Industrila Parks conforlTl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This arcticle introduced mainly the actuality of Eco— Industrial Parks in our country and analyzed the problems we encountered in developmental progress.put forward a viewpoint about consummating the the0rv 0f Eco-Industrial Parks in progress and emphasized the characters of Eco—Industrial Parks.What above can enhance the competition of the time and the developmental protentials.make it be in operation farthest and effectively find a road in which the protecting—environment and the advancing-economy can accrete. 【Key words]Eco—Industrila Parks The;Development of Industy r0.引言 2009年环境宏观战略座谈会上对我国当前环境形势的判断是 “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这是 F —— —— ——— —— —————,—]进化的每一阶段都要充分考虑其经济性。 比较客观的。环境问题对现行发展依然是一种挑战。对于一个经济高 速发展的国家.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产业发展引起的。因此,环境问题可 I矗罐宠嘲嘲酾礴II窿 、I  1._ 申 擘哆0lj 一 II 以看成是一个产业经济现象,正确把握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 系,积极寻求产业发展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新思路、新方式和新途 径.从而在根本上遏制环境污染 提高资源效率,改善生态环境已成当 务之急。 立足于产业经济学、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结合节能 减排等战略方针,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寻求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和废物产生最小化.通过企业清洁生产,企业间物质交换、能量流动、 污染控制,基础设施共享等手段,建立起“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的 } 冀簿程辑砖摹韭薯翰 巅纂嚣 l 慝 Il赫|谴麝撩静、i 每靠姆 瓣 }自 臻 } 隆 曩 。 童 j= 。{ 产业共生体系和高效、清洁、安全的资源利用体系,是实现开发区节 能、降耗、减排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第三代工业园区的主要发展形态和 工业园区改造的方向。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对我国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1 图1循环社会图解 2.我国生态工业园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 1.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2.1生态理念相对薄弱在我国,生态工业园建设最大的障碍源自 生态现代化理念的淡薄。生态工业园区,顾名思义,是生态环境得到改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通过对现有开发区进行生态化改造,在 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 不同产业、企业之间构建产业生态链网,率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 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开发区,而对于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来 友好型园区。国家级开发区在生态建设方面率先垂范,建立起一套科 说.经济的发展仍然是首先考虑,其次是生态环境问题。通常被限制的 学规范的制度与工作机制,不但对于国家级开发区落实科学发展观, 污染性项目的部分工业园区却对当地环境造成了破坏,工业园区本质 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将为全国其他各类工业 上是一种工业的积聚。随着园区经济总量的扩大和功能的完备.其资源 聚集区和全国生态建设工作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进而为实现国家的生 和能源的消耗必将增加,势必会加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程度。生态环 态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推进 境保护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其污染更是具有隐 滞后性和积累性等问题。亟待寻求有效的办法来加以控制。 循环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中国为了实现广义上的循环社会目 蔽性、2.2生态工业园区“千篇一律”我国各类工业园区可以分为:经济 标,正在积极对最大产业界进行改良,按循环的大小定义为小循环(企 业水平)、中循环(区域水平)、大循环(社会水平),如图l所示。而建设 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边境经济合 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及生态示范城市,则是实现中循环 作区、旅游度假区、台商投资区和综合开发区等类型,区域内的产业形 态决定园区特点.由于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者在园区发展的指导思想 及大循环的举措。  目前,我国建有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30多个,毋庸置疑,通过生 上的错位。尤其是在单纯追求数量增加这一简单思维模式的影响下.园区规划建设者对园区厂商持续竞争力和区域特色产业优势的培育 态工业园区建设,减少了工业园区的环境污染、改善了区域的环境质 量。 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然而,在日本以静脉产业为主体是生态工业园 但另一方面,有资料显示,我国生态工业园目前的实施状况并不 区建设的最大特点,现有的20多个生态工业园区都以废弃物再生利 如预期。在所查阅的文献中,国外只有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给出了 用为主要内容。相关设施有40多个。所回收、循环利用的废弃物多达 比较详细的技术经济效益分析,国内则只有鲁北生态工业园有资料显 几十种。从所利用的废弃物种类看,园区之间还是存在差别的,即各个 示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由于规划和认识不到位。基础设施 园区都有自己的主体方向。 2.3“小循环”不平衡现象所谓“小循环”。即通过园区企业范围 和运营成本问题陷入了尴尬的局面,致使生态工业园成了“鸡肋”,从 某种意义上讲还造成了当地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例如, 内的废物循环和清洁生产、节能活动、节水活动等来实现节省资源的 由于生态工业园一味追求生态设计和废物的闭环运行,使得区内厂商 生产目标,并降低环境负荷。一些省、市、县为了追求利益,脱离了本地 运营成本偏高,致使很多生态工业园根本没有实现预期的生态、经济 区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工业园区的布局和规模,不顾本身基础设施  和社会三赢的目标,进而得出结论:生态工业园必须要慢慢进化,且在 的负担程度及生态负荷。肆意的招商引资,造成循环(下转第394页)376 科技信息 0金融之窗O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9年第31期 “龙腾虎跃”跆拳道运动保险,其保障范围为年满5周岁至55周岁从 出台对体育保险的配套政策,增大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如税收优惠、 事跆拳道运动的学员、教练员、裁判员以及专业运动员,在其注册学 财政补贴等)。 习、训练或者授课的跆拳道馆里从事跆拳道运动期问所遭受的意外伤 2.2从市场供给方面来看,要开发和创新中国体育保险产品.增强 害事故。 1.2-3学校体育保险方面 市场供给。 增强市场供给,应采取以下措施: 2.2.1进行产品创新,满足市场的不同需要和长远需要 国内体育保险刚刚起步,整体上落后,学校体育保险发展也相应 滞后,这与中国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举国体育体制是分不开的。目前。 国内保险公司要做到在改造升级传统产品,增加保险责任内涵的 国内体育保险的投保对象是国家队运动员,普通学生无法享受。另外, 针对性,强化传统险种适应体育保险市场功能同时,重点开发各种责 现行保险市场上的体育保险产品较少,法制法规不健全。我国出台的 任险、赛事注销和停办保险、会展保险、财务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 《国家队运动员伤残保险事故程度分级标准定义细则》、《国家队运动 险、运动员伤残保险、同奥运相关的特殊险种等,形成完善的体育保险 员伤残保险试行办法》等基本法规都是以国家队运动员为主体面设立 产品系列。并可根据各分赛场实际风险和具体实际,推出有地方特色 的,跟学校体育保险有关的法规却没有,而且与学校体育运动有关的 和体育产业特色的奥运保险产品,迎合奥运经济和体育赛事中筹备、 保险都包含在学生意外保险之中。显然单一的险种远远不能满足学校 设计、建设和使用的保险需要。 体育运动的需求,也制约着学校体育保险的发展。 2.2.2树立“试点”,以点带面,尝试中国体育保险的供给新模式 综上所述.我国体育保险市场呈现供求不平衡的现状。造成这一 目前各地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各地方体育管理部门 现状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某些潜在的保险对象发生的“逆选择”和“道 的财力、物力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不同的体育保险供给模式与之相 德风险”的可能性很大,若保险人在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前提下承保. 适应。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地区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在政策上给 容易产生经营亏损;第二,保险人的技术能力、管理水平有限,缺乏研 以倾斜,最终在比较中择优确定最佳模式。例如,中体保险经纪有限公 发新险种的动力;第三,保险市场远未达到“饱和”状态,保险人不需要 司日前连通中国足协,进行中国足球保险计划的制定。该保险计划包 积极开拓市场以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括中超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在内的一揽子保障计划,这份保障计划 除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还包含了养老保障。 2.平衡我国体育保险市场供求的相应对策 2.1从创造中国体育保险的市场需求方面来看,要大力培养体育 【参考文献】 运动参与各方的保险意识,只有加大体育保险宣传力度,扩大体育保 [1]孙祁祥.“结构性的供给疲软”掣肘中国保险业.中国保险报,2005,11,30. 险的社会影响,才能使我国体育保险得以走上一条健康发展之路。 [2]t伟,王健 学校体育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四川体育科学,2005,3,第一 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期. 2.1.1出台配套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强化体育从业人员的保险意 识 [3]郭美,沈建国.关于我国体育保险市场中的需求问题的研究.浙江体育科学, 2005,8,第27卷第4期. 国家体育总局应当事先优化体育保险的法律环境,以更好地保障 [4]校园运动伤害事故的预防.体育教学,2005年第6期. 体育事业、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发展。运动员不能躺在国家的福利上,而 [5]阎姝.竞技体育保险制度的研究.辽宁体育科技,2004年第4期. 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风险意识,自己掏钱买平安。在这种 情况下。出台体育保险的强制立法,将商业性保险纳入体育保障体系, 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我国体育保障体系,而且能够利用保险公司的 资金和技术力量。转嫁体育领域存在的风险。 2.1.2加强体育保险宣传,培育和保护体育保险意识 注释: ①体育保险中的投保人既可以是运动员本人、也可以是比赛项目的主办 者.赛事的I作人员或者是教练、裁判等。 ②此处所指的体育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国家在编的运动员以及以某一运动 ③一般来说,大众体育具有社会性、健身性、多样性和娱乐性等特征,虽然  国内保险公司要在力争承保赛事同时,巧借“体育”这块金字招 项目为职业的人群(教练、裁判、或赛事举办者等)。牌,充分利用奥运保险的无形影响,以少花钱多办事为原则,大规模地 少了竞技体育的对抗性,但依然难以避免一些伤亡和意外。随着《全民健身计划 策划实施保险宣传公关活动。在日后的奥运保险整体服务中借助赛事 纲要》的颁布实施,我国的大众体育的发展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宣传扩大保险企业品牌知名度,利用赛事广告进一步提升保险企业的 形象,通过体育增强与保户的亲和力与沟通。目前中资保险公司的市 培养身l心健康和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人才中吴有重要的作用。 场认同度仍然较差,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投保人的积极性,损害了被 ④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保险人的利益。 作者简介:朱佳(1979一),女,浙江杭州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保险与社会 2.1.3增加体育保险资金来源,提高体育保险的市场的有效需求 保障系讲师.硕士。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商业保险经营与营销。 体育运动风险大,单靠运动员自掏腰包难以承受,也使得保险公 司面对高风险、高投入的体育保险业务望而却步,我国政府应该加快 c责任编辑:韩铭] (上接第376页l紊乱。虽然表面上搞活了经济,一时间提高了园区的 管理过程中.要坚持做到依法淘汰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没 竞争力,但却违背了我们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初衷,付出的代价也 有市场、治理无望的生产工艺、设备和企业,减轻工业污染负荷,环节 结构性污染;严格控制新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态工业园区不是自然产 是将是惨痛的。 2.4静脉产业发展滞后静脉产业是减排固体废物或循环利用环 生的,必须在产业、政府及民间的协作下,当然,这也需要国家和地方 节的纽带.是开展3R活动的关键,是实现循环型社会的踏板,也是更 政府的奖励政策(助成金和低利率融资)及优惠政策(税制优惠)等具  完美展现生态工业园区优势的保障。离开静脉产业就无法完成物质和 体的支援。能量的循环.即是对资源的浪费,也是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 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参考文献J [1]王寿兵,吴峰.产业生态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3 ̄-5林.我国生态工业园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叨.研究进展,(2008)12. 3.结论 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以及效益还不足以影 响到整个大区域和大范围的发展进程,因此不如在建设发展生态工业 园区的契机下.进一步探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搞活生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规划汇编【M】.北京:化学 工业出版社.2004. 态工业园区的形态,发掘生态工业园区的潜力,理顺影响生态工业园 区发展的因素.并进一步夯实我国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理论基础,寻 [责任编辑:翟成梁】 找到一条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共生的道路。在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