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小说的思想倾向及原因
作者:高 静
来源:《电影评介》2009年第16期
摘要 热爱农村又向往城市,是路遥小说的思想倾向,反映了路遥矛盾复杂的心态,这是由于他既受农民文化的影响,又受城市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热爱农村 向往城市 农民文化 城市文化
《风雪腊梅》、《你怎么也想不到》、《在困难的日子里》、《人生》、《平凡的世界》等路遥小说中。有共同的思想倾向,这是由作者的文化心理决定的。
热爱农村又向往城市的思想倾向
对农村的依恋及热爱。路遥小说热爱土地、农村、农民。《平凡的世界》第五十二章中,路遥借少平的感觉表达这样的认识:“这黄土地上养育出来的人尽管穿戴土俗,文化粗浅,但精人、能人如同天上的星星一般稠密。在这个世界里,自有另一种复杂,另一种智慧,另一种哲学的深奥,另一种行为的伟大!”路遥小说中有浓浓的乡情,表现了农村人的善良质朴、扶困济贫、患难与共等传统美德o《人生》中,高加林被告发后,又被退回到农村,他已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背叛了高家村,背叛了巧珍的罪人。甚至想跳河自杀,他认为村里人不会原谅他,可当他回到高家村时,“村里的人们先后围在了他的身边,开始向他问长问短。所有人的话语、表情、眼神,都不含任何恶意和嘲笑,反而都很真诚。大家都还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哩。”“亲爱的父老乡亲们!他们在一个人走运的时候,也许对你躲得很远:但当你摔了跤的时候,众人却都伸出粗壮的手来帮助你。他们伟大的同情心,永远都会给与不幸的人!……当高加林再迈步向村子走去的时候,感到身上像吹过了一阵风似的松动了一些。他抬头望着满川厚实的庄稼。望着浓绿笼罩的村庄,对这单纯而又丰富的故乡田地,心中涌起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就像他离开它很长时间了,现在才回来……”在德顺爷爷的一番话后,高加林彻底被浓浓的乡情感化,“高加林一下子扑倒在德顺爷爷的脚下,两只手紧紧抓着两把黄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声:我的亲人哪……”《平凡的世界》中,对乡情也有很多的描写,双水村的人们,彼此之间具有浓浓的乡情,孙少平家和金波家就是一个例子。路遥小说中表现了浓浓的亲情,这在《平凡的世界》里表现得最为明显,孙玉厚一家是亲情体现的一个典型,孙玉厚自己的日子本来过得就紧巴巴,为了给弟弟娶媳妇又欠下了很多债,多年来自己一人赡养着瞎眼的母亲,对于这些,他没有怨言,认为是应该做的。在这个家里,虽然有时肚子也填不饱,但他们尊老爱幼,互相谦让,使辛酸的日子有了温暖,有了颜色。从而让人羡慕。孙少平、孙少安每逢上街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来,都不忘给已经瞎了眼且常年坐在炕上的奶奶捎回一些绵软的吃食或眼药水,而奶奶对于孙子买回来的药,舍不得吃,每天拿出来数,以至于药都成了黑乎乎的羊屎蛋,不能再吃了。少安分家后,自己家有什么事,都会来请教父亲,仅仅是尊重父亲。路遥还表现了浓浓的友情,少平和金波亲如兄弟般的友情,金秀和兰香亲如姐妹般的友情,马建强和吴亚玲、郑大卫之间的同学友情,都是让人感动和向往的。《黄叶在秋风中飘落》中卢若琴无私地帮助离了婚的高广厚带孩子、做饭,高广厚则帮助卢若琴干一些劈柴一类的重活,他们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工作上互相支持,精神上互相鼓励,他们纯洁的同事友情让人羡慕、感动。
城市情结。路遥小说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思想倾向——向往城市。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发展不平衡,文明程度差别很大,大多数农村人习惯于仰视城市,路遥也不否认城市的魅力,甚至在作品中充满了对城市的向往,作品中的主人公大多都有城市情结,他们为了进入城市,采用各种方式,不遗余力《月夜静悄悄》中漂亮、聪明、懂事、善良的兰兰,为了进入城市,嫁给了地区商业局的汽车司机,离开了她喜欢的农村,离开了纯朴、善良的父老乡亲,离开了大牛《黄叶在秋风中飘落》中的刘丽英,为了成为城里人,过上她认为体面的生活,不惜抛弃老实厚道的丈夫和自己最疼爱的四岁的儿子《你怎么也想不到》中的薛峰,毕业时为了留在城市,同青梅竹马的恋人分手《人生》中的高加林,更是念念不忘进入城市,不惜以“走后门”的方式来到县城,抛弃了金子一样的刘巧珍《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他本可以在农村发家致富,协助哥哥办好砖场,或者自己另起炉灶,干出一番事业来,过上安稳、富裕的日子,可他不,他宁可在城里扛石板,做一个一无所有的揽工汉,在冒险精神、理想主义的背后,也有城市情结。黄原城边的曹阳沟大队书记看到少平勤奋、聪明、能干、肯吃苦,想把他招为上门女婿,无奈闺女不愿意,为了弥补,让少平在曹阳沟大队落户,听到这一消息,少平立刻心动了——能在黄原城边落户,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毫不犹豫地说:“我愿意……”。他的好朋友金波听了,不假思索地说:“啊呀,这是好事!在城边当个庄稼人,也比一辈子呆在双水村强,旁的不说,看个电影也方便,这样你实际就生活在城市里了。”后来几经周折,少平终于成了一个煤矿工人,工作很累、很苦、很危险,但他已经很满足了,因为自己的梦想实现了。已经是个城里人了。
作者的文化心理对其小说的影响
路遥小说既热爱土地,又有强烈的城市情结,主人公用各种方法奔向城市,他们是矛盾的:热爱土地,又竭力从土地上挣扎出去,奔向城市,但又不能忘却故土。于是就产生了思想与行为不一致的现象,这也反映了作者矛盾复杂的心态,而作者矛盾复杂的心态是由他所受文化的影响决定的。
农民文化的影响。路遥出生在农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农村,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路遥主要接受的自然是农民文化的影响,这是路遥的文化之根所在。后来在城市工作了,但他不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生活上保留着许多农民的习惯,在精神上,他几乎完全认同农民和农村的思想文化。路遥能够更加深切的体会、理解农民的感情,在写“交叉地带”的故事时,总是站在农村的角度和农民的立场上,乡情与乡土文化是其表现的主要对象,短篇小说《姐姐》中,既同情被抛弃的姐姐,谴责忘恩负义的高立民。也告诉我们“这土地是不会嫌弃我们的”!他最乐意也最善于写农村题材,农民的一些最基本的人生原则,如诚实、善良、坚忍等,以及相应的生存方式、风土人情、言语习惯等自然地进入他的创作之中。《风雪腊梅》中,冯玉琴被地委书记的夫人带到城里后,农村人的本色不变,执著于爱情,毅然拒绝了地委书记儿子的纠缠,由于恋人康庄变心,冯玉琴再次回到了她日思夜想的山村。在农民文化里,讲究牺牲和奉献,讲究利人,道德和情义有着超乎寻常的分量,在很多事情上,要求人们为了道德情义做出牺牲和奉献,舍己为人,而且人们也认为这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所以在路遥的作品里有很多这样的事情。《人生》中,刘巧珍为高加林作了很多的牺牲和奉献晚上没吃饭,巧珍给他带来鸡蛋:手被镢把磨破,巧珍给他包扎:想抽烟,巧珍给他买;累了,巧珍唱歌给他解乏……,《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小学毕业时成绩很好,可因家庭贫困辍学,十三岁起就和父亲一起撑起这个家,多少年吃苦受累,毫无怨言。就是结了婚,分了家以后,仍不时地帮助家里和弟妹:润叶在李向前失去双腿后,全心全意地照顾他,并且尽到了一个妻子的责任,给他生了一个孩子,并从精神上鼓励丈夫。路遥先农后城的生活经历对他的创作影响很大,“我的生活经历中最重要的一段就是从农村到城市的这样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种种情态与感受,在我的身上和心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因此也明显的影响了我的创作活动。”所以路遥的小说写的都是城乡“交叉地带”的故事,代表作《人生》、《平凡的世界》便是这方面的典型范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