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请同学们注意:

1、考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3、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祝同学们取得成功! 一(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倒坍(tān) 稽首(jī) 面面相觑(qù) ...B. 穷匮(kuì) 阴霾(mái) 恪尽职守(gè) ...C. 匀称(chèng) 瞰望(kàn) 鳞次栉比(zhì) ...D. 追溯(sù) 笑涡(wō) 吹毛求疵(c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A.禁锢 恻隐 心浮气躁 粗制滥造 B.销毁 娇奢 一泻千里 相形见绌 C.毕竟 颓唐 流芳百世 随声附合 D.喧泄 阔绰 山崩地裂 芒刺在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湘湖边随处可见名人的题咏,词工句丽,书法精湛,为湖光山色平添了许多风韵。 .. B.湖北省有5名贫困大学生因为受助不感恩而被取缔了继续受助的资格。 .. C.魔术的原理往往说起来简单,难的是如何在表演现场天衣无缝地呈现给大家。 .... D.为了纪念安徒生200周年诞辰,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令人赏心悦目的《安徒生童....

话》邮票。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唐雎不辱使命》选自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战国策》,课文通过人

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B.杨志、范进、林黛玉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水浒》、清代

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清末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

C.《乡愁》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

海峡四个意象,抒发了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法国诗人普希金的作品,诗中表现的那种积极乐观的精神对

我们成长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印象·西湖”将在西湖水域中营建一个菱形的升降舞台,使演员以自然的山水、

景观为天然舞台进行表演。

B.只要其他国家不主动向中国挑起、激化争议,他们与中国就不会有大问题;如果他

们作出挑衅,又指望中国“别强硬”,那就难了。

C.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

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D.龙虾肉中的一种物质与维生素C能起反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三价砷,因此吃龙虾

切忌不能同时服用维生素C。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

① ,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

②黑云压城城欲摧, 。角声满天秋色里, 。(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③野芳发而幽香, ,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孟子《鱼我所欲也》) 7.阅读下面的文字,在①②处分别填写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连贯,语句通畅(3分) “自古英雄多磨难。”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史家之绝唱”——《史记》。贝多芬17岁丧母,26岁耳聋,接着又陷入失恋的痛苦。可他始终艰难地奋斗,终于成为不朽的音乐家。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 ① 。科学家贝弗利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此可以说, ② 。 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3分)

2013年3月18 日,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高分子系高超教授的课题组制备出了一种0.16毫克/立方厘米的超轻气凝胶,它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轻固态材料0.18毫克/立方厘米的纪录。这一进展被《自然》杂志在“研究要闻”栏目中重点配图评论。

在已报道的成果中,高超课题组制备的“碳海绵”是最轻纪录保持者——可达到0.16毫克/立方厘米,不但低于空气的密度,也低于氦气的密度。这种新材料非常轻,即使把它压在狗尾草上也不会压弯狗尾草的毛尖。相关论文2月18日发表在《先进材料》上。 9.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出李刚的话要求语意明确,语言得体(3分)

星期天,你去萧山图书馆的阅览室看书,正看得入神,被一阵“咔嚓”声吵到,抬头找到声音的来源,原来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在边吃薯片边看书。你该怎么跟她说,让她知道自己的错误,改变这种坏习惯?

你对她说:“ 。”

10.请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

句式相同或相近,恰当运用修辞,内容有意蕴。(3分)

[示例] 理想是一把尺,亮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

的轻重。

[仿句] 二(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8题

家里养着月亮

正在专心上网,突然,屏幕一片漆黑。停电了。我慢慢起身,摸索着找打火机,心想,好好的怎么就停电呢?多耽误事啊!

忽听女儿惊喜地喊:“爸爸,快来!” 我借着外面淡淡的天光走到阳台,问:“怎么啦?”她指指地面,有一个清晰的影子。她动,影子也动。她被这个新发现迷住了。 我才发现阳台比屋里亮得多,抬头看,一轮明月像一位清丽的少女,恬静幽雅。好久没看到过月亮了。静静地望着,心底渐渐有一种柔软、轻盈的东西漫上来。月光下,女儿像个小天使,脸上、身上明明暗暗,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女儿说:“爸爸,咱家养着月亮呢!”“嗯?”我以为听错了。“咱家养着月亮!” 女儿拉拉我的手:“爸爸,看!” 她小手指着窗下的鱼缸,果然,水面浮着一枚小小的流金的月儿,酥酥地颤动。鱼儿吐的泡泡在月影里绽开一朵朵金色小花, “是,是。”我有些激动。女儿的话是诗啊 ,月亮在我们家里养着,多么新奇美妙!蓦地想起苏轼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话说得真好,我们闲暇时欣赏月亮,便是月亮的主人。

意识到自己是月亮的主人,很重要。我生命存在的背景除了单位、居住的小城,还有天上的明月,浩瀚的夜空;还使我意识到,我生活的内容除了衣食住行、工作家庭,还应该仰

望明月,阅读星空。我浮想联翩:我还可以是春风的主人、夏花的主人、秋雨的主人、冬雪的主人……我完全可以做一回风花雪月的主人。明代袁中郎出任吴县县令,给文友写信说,从此“五湖有长,洞庭有君,酒有主人,茶有知己,生公说法,石有长老”,自命为太湖山水的主人,情趣令人赞叹。我不禁想,这兴趣盎然的诗意,为什么孩子知道,大人不知道?古人知道,现代人不知道?是我们太俗、太忙碌?孩子的眼光,有时比大人更辽阔,更深刻,也许,这就是“天机”。

女儿双手伸进鱼缸,小心掬起一捧水,欣喜地说:“我捧起月亮啦!”月亮在她手心,鱼缸里依旧有一轮月亮在荡漾。她轻轻分开手,掌心的月亮碎了,叮叮咚咚地落在水面,溅起无数金色的水珠,每个水珠里也闪烁着一个月亮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我脱口而出。我们在月光下无所事事地闲玩, 金色的月光在心里荡漾。 睡觉前,女儿舍不得鱼缸里的月亮,又跑去看了一会儿,回来她兴致勃勃地向我汇报:“爸爸,月亮养得好好的,和鱼儿逗着玩儿呢!”于是,我们在一片潋滟的月光中,恬静地睡去。 那晚,电是什么时候来的呢?

11.第四段中“这兴趣盎然的诗意”具体指的是什么?请根据上下文简要概括。(4分) 1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水面浮着一枚小小的流金的月儿,酥酥地颤动。 ②月亮养得好好的,和鱼儿逗着玩儿呢!

13.文章除了写“我”的思想变化外,为什么花了很多笔墨来写女儿的言行?请简要分析。(4分)

14.文中写“我们在月光下无所事事地闲玩”,你认为这里的“闲”的意蕴和苏轼笔下的“闲”

是否相同?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4分)

[资料]“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临皋闲题》)这几诗均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二)

“天坑”是如何形成的

①2010年5月31日,濒临加勒比海的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发生一桩骇人听闻的怪事:其首都危地马拉城出现一个巨大的深坑,深度达到60米!有目击者称当时一幢3层建筑坠入坑中,至少造成1人死亡。

②2010年3月以来,广西省东兰县武篆镇那论村的稻田中多处泥土下陷,出现大大小小十多个新坑,加上前几年已经出现的,总共超过30个。不过这些坑规模不大,小的直径1

米,大的有6米,深度最大的为6米。因不解其因,人们习惯称之为“天坑”。 ③想起这可怕的一幕幕,我们会忍不住去思考: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④关于“天坑”的说法,有时候是不正确的。 当人们发现了地面无缘无故出现一个大坑时,因不解其因便称其为“天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国从事洞穴科学研究的著名专家朱学稳指出,“天坑”是指宽度和深度不小100m的塌陷漏斗,并由直立的周壁而构成陡峭的剖面, 此外,从观赏方面说,是否壮观、雄奇、险峻,而且具有生物多样性等综合属性,也往往被认为是鉴别天坑与一般漏斗、洼地或竖井的重要标志。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天坑”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坑。有时候可能是因为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或地面塌陷,有时候是人工采矿活动将地下掏空诱发的地表塌陷,也有的是因为曾经开挖过地面而在回填时未填实,当流水渗入地下时带走泥沙,结果导致上部土体陷落。而此次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很可能是由于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所造成的。

⑤那么真正巨大的天坑是如何形成的呢?

⑥这就要说到“喀斯特”一词,这个词源于欧洲亚德里欧洲南斯拉夫境内的石灰岩高原,该地名为喀斯特,那里岩溶地貌发育得比较典型,于是,人们便用“喀斯特”一词来代表岩溶地貌。在自然界中,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最容易发生岩溶现象,即构成这类岩石成分的碳酸钙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溶解为钙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而被水带走。因此,碳酸盐类岩石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下,并在诸如流水浸蚀和沉积、重力崩塌等各种机械作用下,易于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种形态的岩溶地形。 ⑦在岩溶作用强烈的地方,长年累月的发展,地下形成的空洞一旦造成顶部岩层坍塌,便会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状,若规模和形状达到一定程度,便可称为“天坑”。所以说,天坑就是发育成熟的一种喀斯特地貌。

⑧当这种地质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即为“天灾”。如果发生在无人居住区,则一般不具备危害性。倘若人们能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吸引大批学者和“探洞”爱好者前往探险。 15.判断真正意义上的“天坑”的标准有哪些?根据文意,分点简要回答。(3分) 16.“天坑就是发育成熟的一种喀斯特地貌”,请简述真正“天坑”形成的主要原因,来揭

开其神秘面纱。请分点概括说明。(4分) 17.指出下面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①文中将“2010年5月31日危地马拉域的巨大塌陷坑”的形成归因于“热带风暴‘阿

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

②文中认为“天坑”可能成为地质灾害,但合理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

18.怎样来科学防御人为的假“天坑”的出现?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认识。(3分) 三(20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世主有后生者,有不生者。

昔者宋昭公出亡,谓其御曰:“吾知其所以亡矣。”御者曰:“何哉?”昭公曰:“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十人,无不曰:吾君,丽者也;吾发言动事,朝臣数百人,无不曰:吾君,圣者也。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于是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宋人迎而复之,谥为昭。此其后生者也。

昔者郭君出郭,谓其御曰:“吾渴,欲饮。”御者进清酒。曰:“吾饥,欲食。”御者进干脯梁糗。曰:“何备也?”御者曰:“臣储之。”曰:“奚储之?”御者曰:“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曰:“子知吾且亡乎?”御者曰:“然。”曰:“何以不谏也?”御者曰:“君喜道谀而恶至言,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郭君作色而怒曰:“吾所以亡者诚何哉?”御者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曰:“夫贤者所以不为存而亡者,何也?”御曰:“天下无贤而君独贤,是以亡也。”伏轼而叹曰:“嗟乎!夫贤人如此苦乎?”于是身倦力解,枕御膝而卧。御自易以块,疏行而去。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此其不生者也。

【注】 ①后生:后觉,后醒。②郭:古代小国。③块:土块。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吾被服而立(穿) B.曰:“何备也?”(完备,周全) ..C.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说) D.御自易以块(替换)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 孤之有孔明 ..B.为虎狼所食 士卒多为用者 ..C.何以不谏也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君喜道谀而恶至言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谓其御曰:“吾知其所以亡矣。”

②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

22.作者举宋昭公与郭君的例子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4分) 2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⑴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1分)

⑵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四(4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一位登山爱好者向登山专家请教说:“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下大雨,怎么办?”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登山爱好者怀疑地问。“往山顶走,风雨虽大,但不足以威胁生命。如果往山下跑,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只会被卷入洪流,迎向它,却能获得生存。”其实除了登山以外,人生的旅途不也是如此吗?

请以“迎接风雨” 为题目,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

一(30分)

1.D 2.A 3.B 4.D 5.B

6.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②甲光向日金鳞开,塞上燕脂凝夜紫 ③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④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7.①但它往往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②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第

一处2分,第二处1分)

8.浙大刷新超轻材料世界纪录,“碳海绵”比空气还轻。

9.小妹妹,这里是图书馆,要保持安静。你吃东西会影响到别人,而且会把书弄脏。 10.生活是一张纸,显出一个人世界的姿彩;事业是一支笔,绘出一个人精神的轨迹。 友谊是一座桥,架起两个人沟通的桥梁;信任是一支箭,射穿两个人之间的隔阂。 二(30分)

11.闲暇时欣赏天空中和鱼缸中的明月,得到养着月亮的乐趣;做一位风花雪月的主人,领略自然万物的美好。(4分)

12.①通过“流金”、“酥酥”、“颤动”等词语,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中月儿的娇美可爱。(2分)

②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月亮人的情感,“养”、“逗”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女儿眼中月亮的顽皮可爱,同时也表现了女儿单纯的稚趣。(2分)

13.女儿先是发现了月光的柔美迷人,进而又看到鱼缸中的月亮更有乐趣,文章将女儿的童心和对自然的欣赏能力与“我”作对比,表达了成人更应去体会感悟大自然的美,做自然的主人的主旨。(4分)

14.不同。作者的“闲”是指在闲暇中要去发现、领略自然的美好,而苏轼的“闲”不仅表现了他欣赏美景安逸自适的心境,其中也透露出被贬的苦闷。(4分)

15.①宽度和深度不小于100米的塌陷漏斗②有直立的周壁构成陡峭的坡面,壮观、雄伟、险峻③具有生物多样性(3分)

16. ①在喀斯特地貌地区石灰岩、大理石、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发生岩溶现象;②在特定的气候与地质条件下,并在各种机械作用下,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种形态的岩溶地形;③长年累月的发展,地下形成的空洞一旦顶部岩层坍塌,便会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状;④ 若规模和形状达到一定程度,便形成真正的“天坑”。(4分)

17. ①错误在于文中说此次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很可能”是由于热带风暴“阿加莎”

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所致,但不确定,也许还有其它的原因。(2分)

②错误在于文中说的是“天坑”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若发生在无人居住区,且人们能够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时,“天坑”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2分)

18.不要过量抽取地下水以致地面沉降、塌陷;不要滥采滥挖,将地下掏空以致地表塌陷;

曾经开挖过的地面在回填时要填实;要不断完善地下排水系统。(答出三点给3分) 三(20分)

19. C (3分) 20. A B (4分)

21. ①(宋昭公)对他的车夫说:“我现在才知道我逃亡的原因。”

②我是想劝谏,恐怕在郭国灭亡以前就死了,所以我没有劝谏您。(4分,各2分。错一句扣1分)

22. (1)宋昭公在悟出自己出亡的原因之后,“改操易行,安义行道”,得以扬美名于宋;

郭君终未被御者点醒,穷途末路还陶醉在“独贤”的光环中,慨叹作贤者的不易。本文以这两个故事为例,进行对比,警示世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等)。(4分) 23.(1)拟人。(1分)

(2)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诗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为诗人的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诗人借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 (4分,各2分) 四(40分) 24.分五等评分。

一等(35—40分):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通畅、生动。 二等(29—34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等(22—28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尚明确,内容欠具体,结构尚完整,条理欠清楚,语言欠通顺。

四等(16—21分):不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结构欠完整,语病较多。 五等(15分以下):感情不健康,或文理不通,或语病严重,或不足300字,不成篇。

附:参考译文

历代君主有事后才觉醒的,有(至死也)不觉醒的。

过去,宋昭公逃亡到国外,对他的车夫说:“我现在才知道我逃亡的原因。”车夫问他:“什么原因呢?”昭公说:“我穿好衣服站在那里,在我身旁侍候的几十个人,没有一个不这样说:我们的君主是个美男子。我说一句话,做一件事,朝廷中几百个臣子,没有一个不这样说:我们的君主是一个圣人。我在朝廷或在内宫,都不能看到自己的过失,我因此才会

逃亡于外。”从此以后昭公改变了自己的心志和作为,安守正义,实行正道,不出二年,他的美好声誉就传遍宋国,宋国人迎接他回国,再次拥立他做君主。(他死了以后,)谥号为昭。这是那种事后醒悟的人。

过去郭国的国君逃出郭国,对他的车夫说:“我渴了,想喝水。”车夫进献清酒给他。他又说:“我饿了,想吃东西。”车夫给他进献干肉和干粮。他问车夫:“你车上的东西怎么这么齐全?”车夫说:“这是我平时储备的。”他又问:“那你为什么要事先储备呢?”车夫说:“是为了您出逃的时候,路上饥渴而储备的。”郭君说:“你知道我将要逃亡吗?”车夫说: “是的。”郭君说:“那你为什么不事先劝告我呢?”车夫回答说:“您喜欢听谄媚逢迎的话,不喜欢听真实的话。我要是劝告您的话,恐怕在郭国灭亡以前就死了。所以我没有劝告您。”郭君变了脸色很生气地说:“我失去国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车夫就改变了自己刚才的话说:“您失去国家的原因是您太有才能了。”郭君又问:“有才能的君主不能保全自己的国家,反而失去自己的国家,是什么缘故呢?”车夫回答说:“天下没有有才能的人,只有您一个有才能,因此您失去了自己的国家。” (郭君听了,)伏在车前横木上叹息道:“唉!做一个有才能的人这么痛苦吗?”这时他感到身体疲倦,没有力气,头枕着车夫的膝盖睡着了。车夫抽出自己的腿,换上土块,远远地离开了郭君。最后,郭君死在荒野中,被虎狼吃掉了。这就是那种至死不醒悟的人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