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画与书法的关系讨论

中国画与书法的关系讨论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4年第⑨期 美木 中国画与书法的关系讨论 周兵武 (贵阳学院美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摘要:中国书法是一种艺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但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独立,而是回归于中国水墨画之中实现情景交融,以 笔为意识来表现作者情感和对自然景物形体的描绘。无论是中国画还是书法,都能回归到线条的优美上来品味,中国画与书法的关 系,永远是那般耐人寻味。 关键词:中国画;书法;关系 中图分类号:J21 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4115(2014)07—17—1 对于中国画与书法之间的关系研讨,简单而言,两者在使用 工具和材料上相同,尤其是对于毛笔的运用,在选笔、执笔、运笔 上大致相同,对于毛笔的要求则是中锋为上是书法和中国画的 书写规则。书法和画自古便相同,其根源甚至可以追溯到文字 清时期的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并推动着中国书法和中国画向 近现代艺术发展,开始以阳刚大气的绘画气息为主流,受书法 “碑学”的风气极盛E 。书法入画很大程度上以作者的个人情感 出现的开始,当象形文字的出现便注定了书法与画之间的纠葛, 象形文字便是书法与实物绘画的有机结合。对于中国书法的评 价,其艺苑菁华、历数千年、史迹流衍、面目多端、难以尽举,是艺 以及时代背景有关系,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以情人画 中国书法和中国画都是基于线条的曲线美而形成的形体艺 术,是人们不同时期独到的审美观念所促成的产物,以书法融入 画作之中,实际上是将作者的情感融人在内,这也就要求了书法 术创作中的一大瑰宝l】],如目前最早见的石刻书法《石鼓文》 (《陈仓十碣》、《猎碣》),其书法体介于古洌与秦篆之间,整体方 整而宛通,风格浑穆而圆活,是由大篆到小篆的转型期代表作 一家和绘画家的相结合,一个真正的书法艺术家是兼具书法和作 画两大优点的。每个艺术家都会用极具个人特色的运笔风格来 创作能够反映自身人格、人品的艺术作品,当书法与绘画两者相 结合起来时,艺术家便以自身独特而强烈的书法风格给予了人 们不同的视觉效果,有着直抒其意的主观情感色彩,能够将书法 艺术和绘画艺术进行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达到情感统一的 境界。 (二)情感升华 无论是画作还是书法,实际上都在强调着作者主观情绪的 表现,是作者写意的重要手法。绘画的自然,书法的生动,二者 的结合让写意的境界更为深远,就宛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 已过万重山”中那留有的水墨空白处的点点笔墨字迹,通过一种 无声的传递来刺激着观者的视觉,思绪不由自主地向有限的尺 幅之外延伸,似乎能通过那隐约连绵的山峦看到万重山的另一 端,是归途。“笔墨性情,皆以人之性情为本”l3],其画风皆与书 品,对于后世书法有着极大的影响。 书法风格对画风的影响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不同的时代造就 了人们对于书法和绘画的不同艺术追求。由于每个时代下经济 发展水平的不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迁和各民族文化的不断撞 击融合发展,都促使着书法形成其独具时代特色的风格,如魏晋 南北时期汉隶定型了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隶书产生、法阵、成 熟,并在此过程中孕育出了楷书,再加上有着伴随生成的行草书 法,楷书、行书、草书三者的定型与美化成就了书法史上的一巨 大变革。在这一的书法背景史上有着两位杰出的具有承前启后 影响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和王羲之,“钟王”奠定了真书、行 书和草书美的典范,其中独具代表的便是《兰亭序》,行书如行云 流水,风格清秀俊美,点画道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有限的 尺幅之内创造了一幅蕴含了无限丰裕美的艺术作品,极尽用笔 使锋之妙,让后人尊称王羲之为“书圣”。 在东晋这一时期,与王羲之具有相同名望的便是顾恺之了, 两人一个在书法上缔造了至高臻美的境界,另一个在绘画上蔚 然独立成就历史。王羲之的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每一 字都有其独特的形态之美,被后人评日:“飘若游浮云,矫如惊 风相同,以笔墨的形态来表现情感的生命力,以创作中的不同情 绪体验来感悟人生的真谛,是艺术家为了证明自身的存在和鲜 活的生命力。 书画同源,一方面彰显出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通 过书法的写意来影响画作的意境和精神面貌。书法的风格可以 增强画作的表现力,也决定着中国画的美学视觉,在情感交融之 龙。”而顾恺之则追求绘画的以形写神、神形兼备,以“意存笔先, 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来创作出一幅幅轻盈流畅的画 卷,并善于以环境来衬托人物的个性特征。因此不难看出,无论 从哪个方面来讲,其书法的追求和绘画的追求都注重在形神之 上,就像是《兰亭序》与《洛神赋图》之间的相互比较,都能以“其 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 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此句来形容。 中提升了中国画的意境美,这也就造成了现代无书法难以成画 的现象,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忘了“书画同源”的本质意义,未能将 书法“画龙点睛”作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华玉宝.浅论中国画与中国书法的关系[J].美术教育研究, 2Ol3,(06). 二、书法入画对中国画的影响 中国书法史上有“帖学”和“碑学”之分,一般将乾隆以前称 为“帖学期”,乾隆以后称为“碑学期”,而“碑学”的兴起,在很大 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画艺术进行变革,并且其“碑学”所形成的书 法风格,对于文人骚客的用笔方法以及“笔墨”观念等都有着极 为深刻的影响力和推动力。“碑学”的兴起影响了“书画同源”的 E2]马昀.从书法看中国人的线条艺术[J].考试周刊,2OlO,(36). [3]危磊.中国书法艺术的曲美之韵[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oo3。(04). 作者简介: 绘画艺术,以不断完善和改进用笔方法和笔墨情趣来振兴了晚 ・ 周兵武,贵阳学院美术学院。 1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