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语文试卷及解析

2023-10-23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语文试卷及解析

淮安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成为文化世家的必要条件是家庭有着 ▲ 的文化底蕴。北宋最著名的文化世家非苏氏一门莫属,父亲苏洵发奋苦读、勤于笔耕的美名 ▲ ,而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在文坛的影响更是超过了父亲,真可谓 ▲ 。

A.深厚 家喻户晓 长江后浪推前浪 B.深厚 不言而喻 这山望着那山高 C.深重 不言而喻 长江后浪推前浪 D.深重 家喻户晓 这山望着那山高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光临古都洛阳!(导游对游客) B.下一阶段的工作我已经安排好,如有疑问,欢迎垂询!(上级对员工) C.这次回母校叨扰老师,耽搁您宝贵的时间,真不好意思!(学生对老师) D.请记得按时服药,及时复诊,祝您早日康复!(医生对患者)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泰山风景区大门两侧的一组是(3分)

①摘星捧日雄踞五岳之首 蔚霞蒸云广纳万有之灵 ②水木荣春晖柳外东风花外雨 江山留胜迹秦时明月汉时关 ③山高则配天阳鲁阴齐资化育 坤厚故载物西河东海仰生成

④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们总是埋怨这世界太喧闹,让我们静不下心来专注一个目标、一项事业。怎样才能静下心来? ▲ 。 ▲ , ▲ 。 ▲ , ▲ , ▲ 。这世界的一切喧闹,原本都是心闹。

①世界再喧闹我们也要听得见自己内心的声响 ②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 ③静得听得见一根针掉落的声音时 ④关键看我们的内心 ⑤我们才能听得见内心的梦想和希望 ⑥只有当我们的心静了

A.①②⑥③⑤④ B.①⑥②③⑤④ C.④①②⑥③⑤ D.④⑥③⑤②① 5.下列对“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会徽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1

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语文试卷及解析

A.会徽将篆体“老”字置于中心位置,点明协会工作与老年人有关。 B.会徽中的麦穗蕴涵丰收之意,预示中国老龄产业的光明前景。 C.会徽的外沿呈圆形,寓有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工作和谐、圆满之意。 D.会徽的文字与图案浑然一体,表现了对老年人青春永驻的美好祝愿。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郭璧斋先生六十寿序

曾国藩

我年伯壁斋先生,天之处之殆厚矣哉!先生少读书,有大志。既冠,补博士弟子员,旋以优等食饩。屡踬场屋①,贡人成均②。试京兆,仍绌。权当阳校官数月,儒术济济,翕然景从。...其居乡也,外和而中直,不恶而人畏之。优伶杂剧,至不敢入境。谚曰:“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直其表而影曲者,吾未之闻也。先生孝友可以施于政,尊行可以加入。

前岁己未,恭遇栗恩,臣僚得荣其亲。维时先生之家嗣观亭前辈,既由翰林官西曹,两世封赠如例。而先生犹以有事秋试,迁延不得请。于是先生橐笔乡闱,十馀役矣。从游之士得其口讲指画,或皆扶摇直上。而现亭前辈昆仲皆得庭训,而翔步词林,后先辉映。独先生黜抑良..久,曾不一骋骐骥不足,固可解乎?夫以先生之德之能,于科名何与轻重?其达观内外,何尝不明青紫如糠秕?然终不自画,诚欲有所白于时,而又恶夫庸庸者,一蹶而不复振,乃借恬退之名,以文陋而售其巧。故思有以厉之耳。以志则如彼,以遇则如此,此岂尽有司之咎哉?盖..所谓天也。天欲厚之,则不如韫于石而光愈远;丛之丰草之中而荫愈广,而枝愈蕃。向使先生假鸿渐之羽,激昂云路,扬厉中外,拒不快于志而裨益于时?精神有时而竭,福荫有时而单,.

是亦琢玉研木之说也。谓能优游林泉,颐神弥性,如今日也乎?谓能泽流似续,光大门阀,如今日也乎?

本年某月,先生六十寿辰。次嗣君雨山,与余为同年发,谬相知爱。将称觞介寿,嘱余以言侑爵。吾闻君子之事亲也,可以无所不至。独称其亲之善,则不敢溢词以邻于诬。君子之于

2

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语文试卷及解析

友也,四人,季者早殇,二长者并穷约不得怡。独朱氏妹所处稍裕,而少遘痼疾,又离娩厄以死,何命之不淑也!妹卒以八月晦日,不逾月而吾祖母弃养。国藩窃禄京朝,发一家书而两遭期功之丧,又何痛也!于是泣识其略,使咏春追埋清幽,且叙其内外家之系而声以铭诗,以宣..

吾辈。(有删节)

【注】①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②成均:古代大学名。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权当阳校官数月 权:暂代 .B.以文陋而售其巧 售:实行 .

C.故思有以厉之耳 厉:同“励”,勉励 .D.向使先生假鸿渐之羽 假:借助 .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京兆,文中指当时清朝国都的所在地,古代指国都所在的地区。 B.优伶,文中指戏曲演员,古代指俳优乐工,后引申指演员。 C.庭训,文中指在朝廷聆听皇帝的教导。古代指父训,父教。 D.期功,古代丧服名,如李密《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直其表而影曲者,吾未之闻也,先生孝友可以施于政,尊行可以加人。(4分) (2)吾闻君子之事亲也,可以无所不至,独称其亲之善,则不敢溢词以邻于诬。(5分) 9.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郭璧斋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特点。(4分) 三、古诗歌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送人游蜀 马戴

别离杨柳陌,迢递蜀门行。 若听清猿后,应多白发生。 虹霓侵栈道,风雨杂江声。 过尽愁人处,烟花是锦城。

10.请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4分)

1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尾联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联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点。(6分)

3

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语文试卷及解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 ,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卫风·氓》)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3) ▲ ,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4) ▲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6)前者呼,后者应, ▲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马作的卢飞快, ▲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8) ▲ ,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滩上 陆翎

①黎明的江岸上,纤夫们发出了一种甜美的、柔和而宏阔的声音,在这个声音的每一间歇里,有一个美丽的、嘹亮的男子的声音在歌唱着。

②纤夫们出现在急流左边的石滩上了,形成了一个向前倾斜的肉色的整体,紧张地静止着不动,因为江流非常的湍急。在急流里挣扎着的沉重的大木船上,敲起了鼓来。鼓声停止了。纤夫们,那肉色的、向前倾斜的紧张的整体里面,发出了年青的男子的嘹亮的歌唱声,而后就是那一声柔和而宏阔的应和,那个整体向前移动了一步。

③礁石滩连接着宽阔的沙滩,再里面就是绿色的、树木丰茂的山坡了。精力饱满的夏天黎明的凉爽而活泼的风在江面上和沙滩上吹着,淡蓝的洁净的天上映着日出的红光。那个强壮的、赤膊的、浓眉大眼的美丽的男子,肩上披着一块破烂了的白布在微风里飘荡着,因了内心的痛苦和悲伤而尽情地歌唱着,虽然那歌词是异常的单调;从他四周发出来的他的匍匐在地上的兄弟们的那一声宏大的应接,使他的整个的心都颤抖着。

④他结婚才只半年,因了穷苦和不幸,他的女人病倒了——已经非常的沉重。

⑤天没有亮的时候他就出门来了,没有人看顾她;然而他仍然出门了,因为他的兄弟们需要他。在这个江上,再没有人比他歌唱得更好了。

⑥他站在黎明的江边,预见着什么重大的不幸,他确信他已经摆好了架势,准备迎接命运的打击。他的思想时而飞翔在他的不幸的女人的身边,忏悔着他的罪孽;时而飞进了他的辛苦

4

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语文试卷及解析

的兄弟们的心里,内心充满甜蜜。他慢慢地移动着,沉醉地激情地歌唱着。

⑦因而,这个早晨是如此的美丽和痛苦。 ....

⑧太阳升了起来。一个褴褛的老女人在沙滩上出现了,困难地奔跑了过来,一直跑到纤夫们的身边。 纤夫们,发出了宏大的声音,跨出了坚实的一步,好像整个的世界在脚下震动着。他激情地歌唱着,觉得是在无比美丽而舒适的波涛上飘浮着。

⑨“这不得了呀,赵青云!你那个女人她过去了!”老女人大声叫着,跑了过来,看着他。他的脸忽然地发抖了,他的歌唱声音破碎了,他觉得有一阵眩晕。但他感觉到,他的兄弟们发出了呼声,抬着他前进了一步。

⑩他突然有燃烧的奇异的快乐,他用可怕的眼睛望着江面的远处,于是他用轻柔的、美丽的、动情的声音唱到:

江上的风波呀从古到如今哟! 人间的事情呀有多少问不得! 拉得牢呀依哟呀兄弟们啊的心疼!

⑪“嗨——哟!”纤夫们唱,于是他们沉重地前进了一步。这样地,赵青云就在那种奇异的激情里继续地歌唱。老女人恐怖地看着他,跟着走了两步,突然地替他觉得悲痛,哭起来了。

⑫赵青云望着前面,他感觉到恐怖。纤绳松弛了,纤夫们从地上散乱地爬了起来——那个坚强的沉重的整体破碎了。他什么都不明了,好像整个的世界在脚下震动着。纤夫们围绕着赵青云,赵青云呆呆地站在他们的中间。

⑬“可怜她死的惨啊!”老太婆挤了进来,哭着说。

⑭“婶娘,”赵青云疲乏地说,“没得啥子好哭的!”随后他剧烈的抽搐了一下,低下头去,沉默着。老女人也停止了她的哭声。

⑮辉煌的太阳升起来了,照耀着这沉默的、静肃的、褴褛的一群。

(有删改)

17.请简要概述文章第⑥段的论述层次。(6分)

18.从文中看,中国书法中的线条对中国建筑的线条和形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19.文末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有人认为追求好的名声是理所当然的,也有人认为追求好的名声是一种负担。

5

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语文试卷及解析

淮安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文(附加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为附加题,共2页。满分4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由选考历史的考生完成。 2.所有答案在加试题答题纸上完成。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古今论诗者多矣,吾独爱汤忠休称谢灵运为“初日芙渠”、沈约称王筠为“弹丸脱手”两语,最当人意。初日芙梁,非人力所能为,而精彩华妙之意,自然见于造化之妙,灵运诸诗,可以当此者亦无几。弹丸脱手虽是输写便利动无留碍然其精圆快速发之在手筠亦未能尽也。然作诗审到此地,岂复更有余事。

(节选自叶梦得《石林诗话》)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处)(5分) .5..

22.谢灵运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 诗派。他与 (人名)合称为“大小谢”。(2分) 23.从材料看,符合“初日芙渠”标准的诗歌应具有哪些特点?(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三国演义》中,孟获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与诸葛亮决战,在盘蛇谷遭遇诸葛亮的火攻,

又一次被擒,但心未臣服,还想再战。

B.《家》中,觉新与温柔体贴的瑞珏结婚后,在短时期内忘记了过去的幻梦,忘记了另一

个女郎,忘记了他的前程,陶醉在自己的爱情里。

C.《药》中,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等人在茶馆闲聊时,听到康大叔转述夏瑜所说的“这

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阿义可怜”,都觉得夏瑜是个疯子。

D.《老人与海》中,老人出海捕到了大马林鱼,他称这条鱼是他的朋友,又为这条没有东

西吃的大鱼感到难过,但难过归难过,还是决定杀死它。

E.《欧也妮·葛朗台》中,庭长德·蓬风愿意到巴黎处理葛朗台弟弟的债务问题,但要葛

朗台出往来的旅费,公证人克罗旭也想让他侄儿去办这件事。

6

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语文试卷及解析

2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贾赦拿着扇子问贾琏:“人家怎么弄了来?”贾琏只说了

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贾琏说的是谁?为什么要说“不算什么能为”?(6分)

(2)《边城》中翠翠祖父死后,船总顺顺想把翠翠接回家中作为二老的媳妇,杨马兵把顺

顺的意思向翠翠说过后,为她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些“主张”表明了他什么目的?(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6-28题。

莎士比亚所属的伊丽莎白时代是英国人念念不忘的日不落大英帝国,狄更斯所属的维多利亚时代同样是英国国际影响力突出的时期,莫言在当代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有同样的必然。这个奖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读者的某些焦虑,也意外加重了中国写作者们的另一种负担,即关于优秀作品能否顺利翻译进而传播的顾虑。然而,现代汉语写作的困境还远不止于此,撇开文学本身的问题,其与现代汉语自身的发展现状亦关系错综。那种理想的剥离日常的现代汉语写作的书面语,才是写作者的长远目标。早在先锋小说盛行期,就有小说家作过这种尝试,譬如孙甘露的小说语言,曾被王朔誉为上帝按着他的手写出来的。相比较而言,不少小说家麻溜的叙述文字与日常语言靠得如此之近,甚至可以直接拿来进入小说。尽管在早期新文学时期,靠近日常并不是问题,新文学的发起者们甚至还提倡从日常出发。然而百年前提倡文学语言日常化,为的是与陈旧的文言形式进行断开。如今,现代汉语作为文学语言的现代形式则已经确立,一切留步于粗糙的日常用语,与语言本身的发展规律必然相左。因为从文学语言的生长性来说,作家的写作就是探知语言的边界,并且尝试拓展边界,扩大语言的描述范围。于作家而言,贡献新语言,其价值远远超过贡献一堆故事。相对唐诗、宋词、元曲的时间跨度,现代汉语还不过百来年,还是幼儿,若到了青壮年该是何等风景?

(有删改)

26.作者认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有哪些?(3分) 27.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现代汉语写作语言的发展变化过程。(6分) 28.请结合材料内容,阐释文末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7

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语文试卷及解析

淮安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语文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A 2.(3分)B 3.(3分)A 4.(3分)C 5.(3分)D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6.(3分)C(厉:同“砺”,磨砺。) 7.(3分)C(文中指“父训”。)

8.(1)(4分)外形挺直但影子弯曲,我没有听说这样的情形,先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行

为可以延及到政事上,高尚的品行可以对他人有益处。 评分建议:一句1分;语句通顺,大意对即可。

(2)(5分)我听说郭雨山侍奉父亲时,可以说无微不至,只是称赞他父亲的美好时,就不敢用接近于虚妄的过分言辞。

评分建议:“事”、“溢”、“邻”、“诬”,语句通顺,各1分。

9.(4分)外和中直;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悉心育人;重视德能;达观世务。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4分)颔联写想象中离别后友人改变的容颜,颈联写想象中友人的艰险旅途。

评分建议:每点2分,概括的内容要体现诗句描写的特征;只翻译或脱离内容答情感等,不得分。

11.(6分)《送人游蜀》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以景结情):通过想象锦城的美好春景,劝

慰友人不要因别离和路途遥远、艰险而悲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用“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直接劝慰友人不要因为分别而忧伤。 评分建议:每点3分,手法1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8分)(1)匪我愆期 (2)敏于事而慎于言(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4)扪参历井仰

8

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语文试卷及解析

胁息 (5)君子不齿 (6)伛偻提携 (7)弓如霹雳弦惊 (8)寄意寒星荃不察

五、现代文阅读(一) (20分)

13.(4分)①美丽:天气晴好,歌声嘹亮宏阔,团队精诚合作(2分);②痛苦:生活贫穷困

苦,拉纤艰难辛苦,家庭遭遇不幸,赵青云内心矛盾自责(2分)。 评分建议:“美丽”“痛苦”的内涵各答出其中两点,意思对即可。

14.(6分)①写老女人传告死讯与上文写妻子病重和赵青云预见有重大不幸相照应;②引出

下文对赵青云内心悲痛而隐忍坚强的叙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③渲染了小说的悲凉氛围,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5.(4分)第一处:纤夫们声音洪大,脚步齐整,力量惊人。第二处:赵青云丧妻后内心的

痛苦、精神的崩溃。

评分建议: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16.(6分)①突出了纤夫们的艰辛、坚毅、默契;②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③揭示

了旧时代底层百姓生活的悲苦;④贯穿全篇,使文章前后联系紧密,浑然一体。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17.(6分)首先,提出中国建筑更加注重曲线与直线相对映的观点;其次,举例分析这种对

映是如何运用的;最后,强调中国书法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6分)①中国书法中的主笔特征促成了中国建筑中的“轴线”原则的产生;②中国书法

中直线与曲线对比的特征影响了中国建筑中曲线与直线相对映的特征的形成;③中国书法中的曲线原则影响了中国建筑中倾斜的屋顶特征的形成。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9.(6分)①建筑应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②建筑应没有雕琢的痕迹;③建筑的最高境界是建筑、自然、艺术三者高度融合。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七、作文(70分)

20.根据2017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细则判分。

9

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语文试卷及解析

试题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21.(5分)弹丸脱手/虽是输写便利/动无留碍/然其精圆快速/发之在手/筠亦未能尽也。

评分建议:每处1分。

22.(2分)山水 谢脁

评分建议:每空1分。

23.(3分)①取材于自然;②自然地表达;③诗意精妙。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5分)AE(A项中,“但心未臣服,还想再战”错,应是臣服,不敢再反了;E项中,“克

罗旭也想让他侄儿去办这件事”错,克罗旭不赞同并阻止他侄儿办这件事。)

25.(1)(6分)贾雨村(2分);为了讨好贾赦,贾雨村竟借机敲诈石呆子“拖欠官银”,抄来

了旧扇,送给贾赦(2分),贾琏认为贾雨村利用权力,巧取豪夺,手段卑劣,不能算有能耐(2分)。

(2)(4分)主张:名分未定,不宜去生人家里(1分);等二老回来,再看二老的意思(1

分)。目的:保护翠翠的安全,维护翠翠的尊严(2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6.(3分)①中国具有了强大国际影响力;②莫言作品优秀;③作品能顺利地翻译并传播。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7.(6分)①百年前新文学时期,提倡文学语言日常化;②先锋小说盛行期,尝试使用剥离

日常生活的书面语;③如今,叙述又过于接近或留步于在粗糙的日常语言。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8.(6分)①现代汉语的发展时间尚短,还未完全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②中国影响力不断

增加,会促进现代汉语的传播;③作家将不断探知并拓展现代汉语的边界,贡献新的文学语言。

10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