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23-06-20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高等农业教育,2006一ll,ll:6O一62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2006—1 1,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何植民,黄桂花,黄 霞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330045) 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也是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本文对 当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紧迫性、制约因素以及重要途径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1981(2006)11-00060—03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最高层次,自1998年高 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 校扩招以来,研究生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2006年我 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 国在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总和已超过了1OO万。在 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 当前,我国的科技、经济、教育、国防和社会发展的 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 前沿领域对研究生教育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研究生 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 教育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人才。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 因此,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已走上高速发展之路的形势 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最近,胡锦涛在第二十个教师 下,如何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保证其培养质 节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表彰大会上又指出,发展教育 量,尤其是如何保证研究生教育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 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 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 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下,是摆在我 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由此看来,创新对于 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一个国家创新人 一、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紧迫性 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 21世纪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高速发展的时代,是 际竞争力。作为我国教育体系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 国家间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 其基本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人才,这关 归根到底是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竞争。我国研究生教 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全面建设 育肩负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高素质、高层次、 小康社会实现进程,关系到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高创造性人才的历史重任。这些人才是否有利于推动 然而,目前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培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其关键在这些人才是 养质量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存在的主 否具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一种包含创新精神、 要问题是我国培养的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主要表现 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等几个方面内容的一种综合能力。 在以下两个方面:(1)缺乏创造力。主要表现为习惯 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问题, 的接受、理解和掌握现成的知识,简单地推演或论证, 也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多次指 不敢或不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等。我国的应试 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 教育还未得到根本改变,我们培养的研究生往往具有 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 较强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善于模仿和解答题目。 先进的民族之林。”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 但知识面和视野狭窄,缺乏逆向思维和独立判断能力。 动计划》中指出:“要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 不少学生考研的功利性目的很强,就是为了更好的就 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党的十 业,他们经过强化复习考取后,很难潜心钻研专业学 六大报告中,将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到相当的高度:教 习,以致学术功底薄弱,根本没有创新的基础。在写 收稿日期:2006—05—19 作者简介:何植民(1978一),男,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硕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和高等教育理论。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DEGREE AND POST—GRADUATE EDUCATIO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总185期 何植民等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 61 ・ 论文时缺乏原创性思维,盲目堆砌资料或剽窃他人成 限,直接造成了培养质量的下滑,有些导师学历偏低, 果,更有甚者直接高薪聘请“枪手”代劳,从而也相 知识结构还不适应专业拓展的需要,学术水平不高, 应地制约着我国国际学术地位的提升。(2)实践参与 创新能力不够还相当普遍。就学历这一项,发达国家 能力较差。创新能力最终要通过具体实践工作来培养 高校的研究生导师基本上都是博士学历,而在我国最 和训练。一方面由于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度较低,一 好的大学博士学历者在教师中的比例仅为25 。再 部分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少,缺乏足够的科研经费, 者,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相关社会实践的训练,也没 带的学生数量又较多,无法提供给研究生足够参与科 有对相应学科的实践领域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 研实践的机会。还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即使参与了科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这样, 研实践,也很难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只是局限于导师 部分导师的学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同时自身 的研究领域之内;另一方面,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 又缺乏社会实践的训练,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人 机会不多,他们主要面对的是理论学习的问题,而这 才,是难以想象的。 些问题与社会实践有较大的距离,结果导致动手解决 (三)在研究生教学教育培养模式上存在的局限性 实践问题的能力较差,尤其是文科类的研究生。 在研究生教学中,不少教师没有把握该领域的最 我国培养的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对我国经济社 新前沿成果,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在培养 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会从根本上制约我国 模式上,一般采取的导师制的培养方式,不少还是师 在国际上的地位及竞争力。尤其是在当前新形势下, 傅带徒弟的单向灌输和传授,研究生关注的问题长期 更需要大量的创新性高级人才来创造性解决建设全面 局限于导师所熟悉的领域,导致了其研究生的视野狭 小康社会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因此,我国研究 窄,也就难以进行开拓性思考。目前,我国大多数高 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时代的现实紧迫性,这就要求 校仍采用统一教学计划,统一学制,统一管理的人才 我们要深刻分析制约当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 培养模式,而忽视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研究生的个 因素,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性差异,这种教育培养模式,通常会压制学生的创造 二、影响和阻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活力,不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在思想观念和传统文化、师 (四)研究生创新教育办学条件明显不足 资队伍、教育培养模式、办学条件等方面,还存在一 研究生扩招以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 些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和 力度,培养条件有所改善,但总的情况仍是不能满足 阻碍着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如下。 需要,各高校都普遍反映研究生教育经费的短缺及基 (一)研究生教育中传统观念的束缚 础设施提供的不足。如北京大学每年国家下拨的正常 教育观念决定教育的行为和内容,一方面我国高 运行经费只够学校运行经费的1/2或1/3,以至教学、 等教育长期存在着偏重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受这种 科研的经费较为紧张。北京大学是这样,其它高校也 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 就可想而知了。 累,以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确性作为评价标准,形成 三、培养和提高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了以研究生的学习模仿、简单继承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标志之一,如 不少研究生也就满足于顺利通过考试并取得学分。结 何确保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 果,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另 核心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一方面,我国具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历史,深厚文化积 尽管目前制约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诸多 淀的影响是长期的。传统文化中具有保守、谨慎、礼 因素,但我们完全可以把握新形势下提供的研究生教 让等心理特征,这些性格心理与创新性人才所具有的 育发展机遇,大力加强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 开拓、自信、富有个性等特征是不相吻合的 ],对我 作。笔者认为,为适应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需要,结 国研究生教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大的 合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探索的实践,培养和提高我 负面影响。 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从下几方面的途径着手: (二)缺乏一支高质量、具有创新精神的导师队伍 (一)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创新意识的教育 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师是关键。教师自身 研究生教育首先是个教育观念问题,观念是行动 的创新精神、知识更新速度和人格魅力对于推动创新 的先导。导师和研究生都应在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是 教学、培养创新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 科学研究的灵魂,原始性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生命。首 研究生扩招,研究生人数大幅上涨,而导师的数量有 先,导师自己要有较强的创新观念,要将创新教育的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DEGREE AND POsT—GRADUATE EDUCATIO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62 ・ 高 等农业教育 第11期 理念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明确研究生是 交叉思维,跳跃式思维,从而就会激发研究生的创新 教育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学校要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 灵感,提高其创新能力;推行研究生教育导师的联合 探索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途径, 指导制度或校际之间的导师互换制度,积极吸收一定 引导教师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其次,加强研究生自身 的校外、国外交叉学科的专家参加,组成研究生指导 创新意识的培养,注意建立有效激励创新的机制鼓励 小组,以优化导师的知识结构,增强其活力。 从而扩 创新,并通过严格的竞争和淘汰机制调动研究生创新 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的积极性。研究生教育并不仅仅为了获取知识,而是 要掌握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本领,创新性是研究生 (四)积极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 据调查,在我国重大科研项目中,约有70 的研 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最后,要注意主动克服我国研 究项目有研究生参加,研究生将成为国家创新工程的 究生教育中传统观念和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必须改 变传统教学中偏重理论的观念,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 具有创造性、开拓性、建设性的新观点、新见解。 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参与科研的广度和深度,已成为 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学校应当为研究生 师也注意不断更新研究方向和领域,带领学生跟踪和 挺进学科前沿,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要倡导思想交流,发扬个性和尊重个性,鼓励和支持 参与科研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创造更好的条件,导 (二)建设一支高质量、具有创新能力的导师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是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主导,是提 同时还要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 高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研究生教育 调查、创业实践、挂职锻炼以及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 的师资队伍应该深入把握本学科的最新理论前沿,掌 和技术改造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研究生经受锻 握最新的理论发展动态,有较深的学科理论功底和较 炼,开拓视野,从而在实践中真正提高创新能力。 强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带领学生进入该学科的前 沿领域。为此,在导师的遴选和评审过程中必须有一 (五)打造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环境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校 套对导师的约束机制,大力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较高 文化环境的熏陶。首先,学校要营造自由探讨的学术 学术造诣、学风正派的中青年导师,并把导师的人才 氛围,在尊重学术权威的同时,鼓励研究生向学术权 培养情况纳入年终考核中,强化导师的全面质量意识 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义。同时学校还要广泛开展学 和责任意识,以确保导师自身的创新素质和能力。 和教育培养体系 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方法、经验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术交流活动,加强校内和校外不同学科的学术交流, (三)建立多元化、多样化、科学化的研究生教学 并鼓励和资助优秀研究生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_3 从 而开阔研究生的眼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欲。 备、文体场馆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努力构筑培养 研究生导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运用研讨式方法、 其次,各高校要加大对图书资料、教学科研的仪器设 围绕本学科的中心任务进行启发式、引导式、研讨式 创新能力的必备物质条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 教学。积极引导研究生不断探索本学科的热点、难点 养更离不开最新信息的及时获取。因此,各高校要努 问题。同时,要建立师生的和谐关系,正确处理导师 力建设和改善校园网络系统,为研究生方便、快捷地 的研究领域与学生自身发展的关系,对不同的专业、 获取信息提供必要的手段,清华大学近年来很重视校 不同特点的研究生使用不同的教材,尊重研究生的主 园的信息设施建设,加大了对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力 体性和个性,为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度,在校园图书馆建立了OCLC中国中心、学术期刊 创造宽松的环境;在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上注意多元 光盘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等,并专款资助学生使用 化、多样化。要不断修订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注意 这些资源,清华大学这种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做法,值 学科的交叉和综合,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学科视 得我国其它高校学习。 野,改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促使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张应春,丁毅强,曹文曲.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若干因素及对策[J].高教探索,2000,(2):63. [2]王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江苏高教,2004,(6):128. [3]钱存阳.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与对策分析[J].高教探索,2004,(1):53. (责任编辑与校对杨思尧)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DEGREE AND POST--GRADUATE EDUC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