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10)授权公告号 CN 203511275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4.02
(21)申请号 201320588704.6(22)申请日 2013.09.23
(73)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241009 安徽省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长春路8号(72)发明人赵涌 史荣波 张吉光 孙卫健
高新华(74)专利代理机构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4107
代理人张小虹(51)Int.Cl.
B60K 11/04(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前端模块上冷却模块安装结构(57)摘要
一种前端模块上冷却模块安装结构,包括前端模块(1)和冷却模块(2),冷却模块(2)上端设有上支撑柱(6),冷却模块(2)下端设有下支撑柱(5);前端模块(1)上端设有与上支撑柱(6)相适配的U型卡槽(7),前端模块(1)下端设有与下支撑柱(5)相适配的安装孔(3);还包括将上支撑柱(6)固接在U型卡槽(7)内的固定结构,具有安装方便,成本低的优点,有效地提高冷却模块(2)定位尺寸精度、维修性。
CN 203511275 UCN 203511275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前端模块上冷却模块安装结构,包括前端模块(1)和冷却模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2)上端设有上支撑柱(6),冷却模块(2)下端设有下支撑柱(5);所述前端模块(1)上端设有与上支撑柱(6)相适配的U型卡槽(7),前端模块(1)下端设有与下支撑柱(5)相适配的安装孔(3);还包括将上支撑柱(6)固接在U型卡槽(7)内的固定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模块上冷却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U型卡槽(7)两侧的铆接螺母(10)和封闭上支撑柱(6)的挡片,所述挡片通过螺栓与铆接螺母(10)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端模块上冷却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柱(5)与安装孔(3)之间设有橡胶软垫(4),所述上支撑柱(6)和U型卡槽(7)之间也设有橡胶软垫(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端模块上冷却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柱(6)有两个,分别位于冷却模块(2)上端左右两侧,所述下支撑柱(5)有两个,分别位于冷却模块(2)下端左右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端模块(1)上冷却模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包括左侧挡片(8)和右侧挡片(9),所述左侧挡片(8)上设有与上支撑柱(6)相适配的槽口。
2
CN 203511275 U
说 明 书
一种前端模块上冷却模块安装结构
1/3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前端制造及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端模块上冷
却模块安装结构。
[0001]
背景技术
汽车前端轻量化、集成化早已确立了其在整车行业内的重要地位,前端模块的快
速发展为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代表性的汽车前端模块多部件的集成组装使大量零部件成为整体。虽然整车厂和一级供应商可能呈现不同的零部件,但前端模块主要包括前照灯、散热器和冷却风扇、空调冷凝器、格栅开放加强板、碰撞溃缩区、保险杠蒙皮、前机盖锁、洗涤罐、加上电子元件和线束,等等。前端模块支架作为前端模块各部件的定位安装和组装平台,也是整车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的重要构成部分。同一车型款式多样化的发展和不同车型统一开发平台的发展趋势,使得模块化对前端模块支架本身的演变也深具现实意义。[0003] 目前行业中用于将冷却模块安装到前端模块上的结构,主要结构分两种,一种是做出一个支架和散热器连接,然后通过螺栓把支架和散热器组装的整体安装到钣金前端模块上。如专利号为ZL201020235803.2(公告为CN20173679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汽车散热器框架定位机构》说明了这样一种汽车散热器框架定位机构,旨在克服现用散热器框架装配不方便,定位精度差等技术问题。另一种是采用卡扣件形式,安装时先将散热器本体装配于安装位内,再将卡扣件自上而下按下,便将散热器本体安装到前端模块上。如专利号为CN201120115015.4(公告为CU202062999U)的中国发明专利《将散热器安装到前端模块上的结构》说明了一种将散热器安装到前端模块上的结构。
[0004] 上述两种方案将散热器安装到前端模块上的结构仍存在安装复杂、繁琐、设计开发成本高的缺点。
[0002]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便捷、效率高、成本低的前端模块上冷却模块安装结构。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前端模块上冷却模块安装结构,包括前端模块和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上端设有上支撑柱,冷却模块下端设有下支撑柱;所述前端模块上端设有与上支撑柱相适配的U型卡槽,前端模块下端设有与下支撑柱相适配的安装孔;还包括将上支撑柱固接在U型卡槽内的固定结构。
[0007]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U型卡槽两侧的铆接螺母和封闭上支撑柱的挡片,所述挡片通过螺栓与铆接螺母连接。
[0008] 所述下支撑柱与安装孔之间设有橡胶软垫,所述上支撑柱和U型卡槽之间也设有橡胶软垫。
[0009]
所述上支撑柱有两个,分别位于冷却模块上端左右两侧,所述下支撑柱有两个,分
别位于冷却模块下端左右两侧。
3
CN 203511275 U[0010]
说 明 书
2/3页
所述挡片包括左侧挡片和右侧挡片,所述左侧挡片上设有与上支撑柱相适配的槽
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前端模块上安装冷却模块的新型结构具有安装方便,
成本低的优点,有效地提高冷却模块定位尺寸精度、维修性。同时可以有效的减少总装工位,实现了模块化装配供货。
[0011]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前端模块上冷却模块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0013] 图2为冷却模块上端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014] 图3为冷却模块装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0015] 图4为U型卡槽的结构示意图;[0016] 图5为左侧挡片的结构示意图;[0017] 图6为右侧挡片的结构示意图;[0018]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前端模块,2、冷却模块,3、安装孔,4、橡胶软垫,5、下支撑柱,6、上支撑柱,7、U型卡槽,8、左侧挡片,9、右侧挡片,10、铆接螺母。
[00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前端模块上冷却模块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前端模块1和冷却模块2,冷却模块2上端设有上支撑柱6,冷却模块2下端设有下支撑柱5;前端模块1上端设有与上支撑柱6相适配的U型卡槽7,前端模块1下端设有与下支撑柱5相适配的安装孔3;还包括将上支撑柱6固接在U型卡槽7内的固定结构。
[0020] 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U型卡槽7两侧的铆接螺母10和封闭上支撑柱6的挡片,挡片通过螺栓与铆接螺母10连接。下支撑柱5与安装孔3之间设有橡胶软垫4,上支撑柱6和U型卡槽7之间也设有橡胶软垫4。上支撑柱6有两个,分别位于冷却模块2上端左右两侧,采用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下支撑柱5有两个,分别位于冷却模块2下端左右两侧。挡片包括左侧挡片8和右侧挡片9,左侧挡片8上设有与上支撑柱6相适配的槽口。[0021] 前端模块1下部设计有安装孔3,冷却模块2下支撑柱5插入到该安装孔3内,冷却模块2上端具有凸起的上支撑柱6,汽车前端模块1上部设计有与上支撑柱6位置一致的U型卡槽7,前端模块1上部U型卡槽7事先预埋四个铆接螺母10,结合长玻纤增加聚丙烯复合材料注塑成型的挡片,通过螺栓将冷却模块2固定在前端模块1上。[0022] 前端模块1下部左右设有安装孔3,将橡胶软垫4按入前端模块1下部安装孔3,橡胶软垫4起到缓冲隔振定位的作用。冷却模块2下支撑柱5自上而下安装前端模块1的安装孔3内。
[0023] 前端模块1上部设计有左U型卡槽7和右U型卡槽7,将橡胶软垫4套入冷却模块2上支撑柱6,橡胶软垫4起到缓冲隔振定位的作用。将冷却模块2从后往前推入前端模块1上部U型卡槽7。U型卡槽7结构事先分别预埋了两个铆接螺母10,分别将左侧挡片8和右侧挡片9用四个螺栓固定在铆接螺母10上,最终整个安装工作完成。
[0024] 图3是冷却模块在前端模块装配完成的示意图。整体采用一种用于前端模块1上安装冷却模块2的U型卡槽7结构设计,巧妙利用比强度较高的长玻纤增加聚丙烯材料成
4
CN 203511275 U
说 明 书
3/3页
型的侧挡片固定,最终实现高效率的模块化装配,使冷却模块2定位尺寸精度提高,总成拆卸方便,维修性提高。
[0025]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本前端模块上安装冷却模块的新型结构具有安装方便,成本低的优点,有效地提高冷却模块2定位尺寸精度、维修性。同时可以有效的减少总装工位,实现了模块化装配供货。
[0026]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5
CN 203511275 U
说 明 书 附 图
1/4页
图1
6
CN 203511275 U
说 明 书 附 图
2/4页
图2
7
CN 203511275 U
说 明 书 附 图
3/4页
图3
图4
8
CN 203511275 U
说 明 书 附 图
4/4页
图5
图6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