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古诗文积累专项复习

2020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古诗文积累专项复习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积累专项复习

一、古诗词 1.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3.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5.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7.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8.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9.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1.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2.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3.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4.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5.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6. 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二、古文 1.学奕(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一、阅读理解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你的眼泪,我的成人礼

开学三天后,我如愿当上了班长。我在高中时一直做班长,有经验,所以充满自信。

我希望一个班级能有好的团队精神和面貌。当天下午,我走上讲台对大家说:“打扰各位同学几分钟,为了方便大家联系,我决定在班里开通飞信。” “什么是飞信啊?”前排,一个短头发的女生问。

“就是综合通信服务啊,可以实现互联网和手机间的无缝通信服务......通俗点说吧,就是可以群体使用的短信息,免费的,就像QQ群,我们班先建立起自己的飞信群。”女同学的无知,让我颇有优越感,我心里挺骄傲的。

短头发的女生吐吐舌头,有点不好意思,然后半开玩笑地说:“我从小县城来的,消息不灵通。”好多同学笑起来。我也笑了笑说:“如果大家都明白了的话,把手机号报给我... 我的话还没说完,听到有个男生问:“必须要用手机吗?”

“当然,不用手机怎么发短信?”我不解地向后看去,问话的,是个皮肤微黑的男生,瘦瘦的,但是眼睛很亮,唇角微微上扬,有点倔强的表情。但是我没想到那个男生忽然站起来说:“我没有手机。” “去买一个啊。”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我是从农村来的,家里穷,家里还有奶奶和妹妹,母亲身体不好,一家人的生活都靠父亲在城里做建筑工。我上大学的学费是父亲借来的,在大学里怎么生活下去,还要靠我自己,所以对不起,虽然我热爱我们的班级,但是班里的飞信群,我不能参加。”说完,那个男生朝外走去。

我愣住了,而此刻,全班同学,也都鸦雀无声。那个高高瘦瘦的男生,穿着普通的蓝色运动装,白球鞋,街边小摊的廉价物品。做工粗精裹在这样劣质运动装里的背影。却依然挺拔。 许久,我站在那里,感觉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惭愧、自责,甚至有一种失效。

第二天,我在教室里挂了一块黑板,我说:“以后有什么消息,我会写在黑板上通知大家,请大家留意!”然后,走到教室后面,走到那个拒绝了我并敢于承认贫穷的男生面前,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弯下身,真诚地鞠了一躬。

教室的某个角落,发出了孤单的掌声,很快,掌声多了起来,连成了片。 我抬起头的时候,那个高高的倔强的男生清亮的眼睛里,盈满了泪水。

这一天,是我18岁生日,虽然我收到了许多贵重的礼物,但是我知道,这眼泪,才是生活送给我

的真正的成人礼。

(1)细读全文,理清“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自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析文中画橫线的句子

①那个高高瘦瘦的男生,穿着普通的蓝色运动装,白球鞋,街边小摊的廉价物品,做工粗...而裹在这样劣质运动装里的背影,却依然挺拔。

②我抬起头的时候,那个高高的倔强的男生清亮的眼睛里,盈满了泪水。

(3)联系全文,从“这眼泪,才是生活送给我的真正的成人礼”这句话中,你读懂(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答案】 (1)骄傲(优越感);自责(失败感);真诚

(2)①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写出了男生的形态和衣着,表现了男生虽家境贫困,但性格倔强、自尊、不卑不亢。(意思相近即可)

②这句话属于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我鞠躬后看到男生的表情,流露出男生被“我”真诚的行为和同学们的反应而感动的情态。

(3)让我明白了尊重别人,就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解析】【分析】(1)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前往后梳理文章的内容,然后再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体会作者的感情,有的可以直接从文中筛选出来,有的则需要自己概括。因为我在高中时一直做班长,有经验,所以我如愿当上班长后,内心充满自信;当我宣布在班里开通飞信,一个女同学问飞信是怎么回事时,我颇有优越感,我心里挺骄傲的;当我听到班里那个从农村来的男生没有手机,也不能参加班里的飞信后,我感觉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惭愧、自责,甚至有一种失败;当我在教室里挂了一块黑板,宣布以后班级消息会在黑板上通知,并发自内心地给那个男孩真诚地鞠了一躬。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2) 这句话是对那个男生的外貌描写,从男生的穿着来看,这个男生家境贫困,但从“依然挺拔 ”可以看出男生自尊、不卑不亢的性格特征。(意思相近即可)

②“抬起头”是对“我”外貌描写,“眼睛里盈满了泪水”是对这个男孩的神态描写,结合语境分析,这是“我”鞠躬后抬头看到的那个男生的表情,说明男生被“我”真诚的行为和同学们的反应而感动的情态。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因为我是班长,出于工作方便,我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加入飞信,但没考虑到班里的一个男同学因为家里非常困难买不起手机,我意识到我的做法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于是真情地向这个男生鞠了一躬并调整工作的方法,从而感动了那个男生,并赢得了那个男生的尊重。据此可知这两文章能让我们明白的道理是:让我明白了尊重别人,就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故答案为:⑴骄傲(优越感);自责(失败感);真诚

⑵ ①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写出了男生的形态和衣着,表现了男生虽家境贫困,但性格倔强、自尊、不卑不亢。(意思相近即可)

②这句话属于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我鞠躬后看到男生的表情,流露出男生被“我”真诚的行为和

同学们的反应而感动的情态。

⑶ 让我明白了尊重别人,就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中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然后再用准确、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

⑵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能力,常用的答题角度是:①它的修辞手法;②对整个文章或者是情节的作用;③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什么样的精神;④它揭示的道理或给人的启示;⑤它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⑥句式特点、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分析。

⑶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概括文章的主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从文章标题入手;②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③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④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⑤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加拿大)斯蒂芬·巴特勒·李科克

①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地操劳,因此当母亲节来临时,我们决定把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父亲决定请一天假,姐姐安娜和我请假回家,妹妹玛丽和弟弟维尔也请假回来了。

②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一样隆重。两个姑娘考虑到这样的大场面应该穿戴得漂漂亮亮才合适,于是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母亲把两顶帽子都修饰一番,使它们显得更好看。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丝领带,作为纪念母亲节的纪念品。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檐帽,不喜欢新的。

③我们做了一个出乎母亲意料的安排,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母亲一向难得有这样一种享受,如今乡下正是风光明媚的时节,要是让她坐车游逛几十英里,这对她来说可真会是莫大的享受。

④但是,就在当天早晨,我们把计划稍微修改了一下,因为父亲想起了一个主意,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

⑤这样,我们便为这次旅行做准备。我们让母亲切了些夹心面包片,怕我们肚子饿,母亲还准备了一顿便餐。当然中午我们还要回到家里来吃一顿丰富的正餐,就像过圣诞节那样。母亲把所有东西都给我们收拾齐全,准备上车。

⑥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

⑦父亲说他愿意留在家里。不过,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安娜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做午饭,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根本就不会做饭。

⑧因此,到最后还是决定母亲留下来,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父亲说,母亲既然已经为我们大伙儿操劳了一辈子,我们有责任想方设法让她尽可能安安静静地多休息一会儿。

⑨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母亲站在阳台上瞅着我们,直到瞅不见为止。 ⑩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父亲钓到各式各样的大鱼,我们大伙儿都玩得痛快极了。

⑪我们到家已经很晚,不过母亲猜到我们会回来得晚,于是她把开饭的时间推迟了,热腾腾的饭菜给我们准备着。一切都齐备了,我们便在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腿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吃饭的时候,母亲屡次三番地站起来,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后来父亲注意到这种情况,他要她歇会儿,于是他自己便站起身到碗橱里去拿水果。

⑫这顿饭吃了好长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⑬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快活、最幸福的一天。

(选文有删改)

(1)请在下面横线上补齐本文的情节内容。

大家请假回家过节→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 ________ →母亲为大家忙碌 (2) 请用三个短语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

(3) 请概述本文情节发展的出人意料之处,并简析其艺术效果。

(4)“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快活、最幸福的一天。”如何理解母亲的幸福?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 (1)大家筹划过母亲节;大家决定母亲留下;大家外出游玩(概括合理即可) (2)参考要点:①无私奉献;②慈爱善良;③体贴宽容;④勤劳忙碌

(3)本该过节的母亲却留在家里,要给母亲过节的家人却外出游玩。(或:本该让母亲好好休息,结果却让母亲更加忙碌。)这一情节出人意料(发人深思),令人哑然失笑(富有喜剧效果);突出了母亲无私奉献的形象,令人感动,也突出了文章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4)参考示例:文中的母亲乐于奉献,甘为家人操劳。在母亲心中,幸福不一定是索取和享受,有时放弃和付出,牺牲自己,快乐着别人的快乐,也是快乐和幸福的。(能从付出的快乐这一角度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分析】(1)①结合第二到第五段“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一样隆重”可概括:大家筹划过母亲节。②结合第六到第八段“因此,到最后还是决定母亲留下来”可概括:大家决定母亲留下。③结合第九、十段“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可概括:大家外出游玩。(2)①结合“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丝领带,作为纪念母亲节的纪念品。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檐帽,不喜欢新的”可知,本来是家人给母亲过节,可是其他人都有礼物,而母亲却不要任何礼物,并且还要为孩子们把礼物进行修饰,看出她是一位无私奉献的母亲。②结合“我们让母亲切了些夹心面包片,怕我们肚子饿,母亲还准备了一顿便餐”可知,在今天母亲的节日里,母亲来准备着旅行的吃食,看出她的慈爱善良。③结合“因此,到最后还是决定母亲留下来,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可知,本来钓鱼是为了给母亲过节,可是当车的空间不够时,居然是母亲主动留下了,让其他人出去玩,看出母亲的体贴宽容。④结合“吃饭的时候,母亲屡次三番地站起来,上菜,收盘,再坐下

来吃”看出母亲的勤劳忙碌。

(3)出人意料的情节。情节一:结合“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檐帽,不喜欢新的”可知,本来过节应该是给母亲买礼物,但是其他人都有礼物,只有母亲没有礼物。情节二:结合“因此,到最后还是决定母亲留下来,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可知,钓鱼是为了母亲高兴,但是因为空间原因,母亲却没有去。情节三:结合“吃饭的时候,母亲屡次三番地站起来,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给母亲过节,但是母亲却是最忙碌的,忙着修饰帽子,忙着做饭等。效果。这些情节的设计,一方面制造了一种喜剧效果,让人哑然失笑,感觉本末倒置,引人思考,怎样才是真的爱母亲。另一方面,在这些充满笑点的情节里面突出了母亲的形象,勤劳善良,任劳任怨,体贴奉献等,令人感动,突出了主题。 (4)结合“母亲把两顶帽子都修饰一番,使它们显得更好看”“怕我们肚子饿,母亲还准备了一顿便餐”等句子可以看出,母亲在做这一切的时候都是主动的,是自愿的,是享受的。示范:虽然家人给母亲过的这个节日反而让母亲更加忙碌、辛苦了,但是母亲却从中感受到家人对她的关心,并且她的幸福是来自于家人的快乐,家人快乐,她就快乐了。因此她认为有家人的爱、有家人的幸福的这一天就是她最幸福的一天。

故答案为:⑴① 大家筹划过母亲节 ;② 大家决定母亲留下 ;③ 大家外出游玩(概括合理即可) ⑵ 参考要点:①无私奉献;②慈爱善良;③体贴宽容;④勤劳忙碌

⑶ 本该过节的母亲却留在家里,要给母亲过节的家人却外出游玩。(或:本该让母亲好好休息,结果却让母亲更加忙碌。)这一情节出人意料(发人深思),令人哑然失笑(富有喜剧效果);突出了母亲无私奉献的形象,令人感动,也突出了文章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⑷ 参考示例:文中的母亲乐于奉献,甘为家人操劳。在母亲心中,幸福不一定是索取和享受,有时放弃和付出,牺牲自己,快乐着别人的快乐,也是快乐和幸福的。(能从付出的快乐这一角度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故事情节概括。一类是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 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解题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

⑵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安排的赏析。情节曲折,指事情的变化和经过,不顺当,有波折,出人意料,常用方法有:巧设悬念、误会、伏笔,以抑扬相生之法着意蓄势,使文章波澜迭起,扣人心弦。 ⑷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和对主旨的把握。要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语言流畅,表达准确。能从付出的快乐这一角度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蒙鸠筑巢

①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它们用软软的羽毛做巢,并且用长长的发丝编织起来。蒙鸠心灵手巧,它们筑的巢可精致呢!

②冰雪融化,河宽草绿。春天来了,禽鸟们又开始忙碌地构筑新巢。它们要在新巢里哺育自己可爱的小宝宝。最先筑成新巢的是草鸡。草鸡做活真是毛糙,捡一个水草茂盛的河湾,挑一棵柳树的根杈为家,一屁股压了下去,压呀压,压得那些草弯了,倒在了地上,便成了一个窝这时候,衔一些柔草,拔一些绒毛,往窝里一铺,卧在里面无声无息地把蛋生出来。这就是草鸡的新巢了。 ③草鸡的新巢筑成了,已落卧在其中生蛋了,蒙鸠还在忙个不停。蒙鸠筑巢就是精细,它们不知从哪儿找来了那么多比头发丝还细的柔草,不紧不忙,一丝一丝编了上去。尖尖的小喙胜过灵动的小手这头一塞,那头一抽,七塞八抽,就把一根根细丝牢牢编在巢边了。一天一天,巢边的柔丝多了,厚了,成了一个没檐的小草帽。蒙鸠夫妇往里头一钻,哈呀,不大不小,正合适。

④这时候,在巢里生蛋孵雏完全可以了,可是,蒙鸠夫妇生出个新点子。大家都说它们的巢精美好看,那要是和草鸡的窝一样搁在树根下就一点都不显眼,那不埋没了自己的手艺吗?于是,它们决定,把这精美的小巢挂到苇叶梢尖去。

⑤蒙鸠夫妇抬起小巢,腾空展翅,飞到了苇叶梢头。正要抽丝拴牢,就听见有声音喊叫: ⑥“快弄下来,小心摔坏了!”

⑦谁这么扫兴呀,尽说些丧气话。蒙鸠夫妇往下看时,是草鸡在叫。叫什么呀?你们那破窝怕人看见,当然不敢往显眼的高枝上挂。我们挂上去碍你们什么事啦?不就是妒,心里不舒服嘛! ⑧蒙鸩夫妇不理不睬,用丝草一条一条将新巢拴了个牢靠不多时,精美的小巢成了河湾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走近河边,一望见芦苇梢也就看见了蒙鸠的巢。最为招眼的是微风吹拂的时候,苇梢上下翻飞,小巢荡开了秋千,多了几分惊险和刺激。 ⑨蒙鸠夫妇陶醉在惊险的刺激中,得意洋洋…

⑩“快弄下来,小心摔坏了!”草鸡在底下不停地喊叫,蒙鸠夫妇却不理不睬,它们已陶醉地在新巢里产卵,孵化小宝宝了。

⑪然而,就在这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天刮起了狂风,梢头的新巢随着芦苇上下乱颠,随时都可能掉下来。吓得蒙鸠夫妇跳了出来,躲在下头怔怔地瞅着。眼看着芦苇折了,小巢掉下来被风刮走了。快孵化的卵被甩出巢外,跌在地上,它们可爱的小宝宝全摔死了。

⑫草鸡慌忙跑来救灾,紧赶慢赶,只帮蒙鸠夫妇从河里打捞出了那个小巢。 ⑬蒙鸠夫妇看着摔死的小宝宝伤心地哭个不停。

(选自《中国寓言故事》有删改)

(1)梳理文章内容,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事件 ①________ 蒙鸠夫妇把巢挂到苇叶梢尖 蒙鸠夫妇的心理 心满意足 ②________ 蒙鸠夫妇的巢在微风吹拂下飘荡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伤心 (2) 文章题目是“蒙鸠筑巢”,作者却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笔墨写“草鸡”?

(3) 根据上下文,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请补充第⑨段省略号里的内容。 (4) 这则寓言故事蕴含着怎样的道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 (5)寓言常常把人格化的动植物作为主人公,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 (1)蒙鸠夫妇筑好巢;炫耀;得意;蒙鸠夫妇的新巢被风刮走

(2)对比,写草鸡的朴素、踏实、低调,从侧面衬托蒙鸠筑巢的根基不牢,虚荣心强。 (3)例如:它们决定举行一次家庭音乐会,庆祝乔迁之喜,唱起动听的歌,跳起优美的舞蹈。 (4)如果根基不牢,就注定不会长久;要虚心听取别人正确的劝告;虚荣心往往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5)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趣味性和可读性;激发读者的兴趣等。

【解析】【分析】(1)①从“心满意足”和“蒙鸠夫妇把巢挂到苇叶梢尖”判断事件是在第④段:蒙鸠夫妇用心细致地筑好巢。②“蒙鸠夫妇把巢挂到苇叶梢尖”判断蒙鸠夫妇的心理是在在第④-⑦段,从“那不埋没了自己的手艺吗?”看出是炫耀的心理。③从“蒙鸠夫妇的巢在微风吹拂下飘荡”判断是在⑧⑨段,其心理是“得意洋洋”。④从⑩-⑬段,“蒙鸠夫妇看着摔死的小宝宝伤心地哭个不停。”可知事件是:蒙鸠夫妇的新巢被风刮走。

(2)文章的蒙鸠是主要描写对象,但是从后面蒙鸠把巢放到苇叶梢尖上炫耀导致被风吹掉地上,摔死小宝宝,可以看出蒙鸠是文章批评的对象,从篇幅上看是主角,而⑥“快弄下来,小心摔坏了!”写草鸡提醒蒙鸠夫妇,“草鸡慌忙跑来救灾”写草鸡主动提供帮助,这可以看出草鸡是正面表扬的对象,从篇幅上看是配角,蒙鸠和草鸡形成对比,用低调、踏实、朴素、善良热情的草鸡烘托蒙鸠筑巢的根基不牢,虚荣心强。

(3)从“蒙鸠夫妇陶醉在惊险的刺激中,得意洋洋”中可以看出后面省略的部分是蒙鸠夫妇得意洋洋的表现。示例:他们站在枝头高声的吟唱着,他们张开翅膀优美地飞舞着,用歌声和舞蹈来吸引更多的目光,来看他们美丽的巢穴。

(4)①蒙鸠夫妇因为想要炫耀自己巢穴的美丽,把巢穴安在苇叶梢尖上导致宝宝被摔死,可以启示人们:虚荣心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②草鸡提醒蒙鸠夫妇把巢穴安在苇叶梢尖上很危险,但是蒙鸠夫妇认为这是嫉妒,不听取,导致了悲剧后果,可以启示人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劝告,要怀有一颗听取意见的心。③巢穴在苇叶梢尖上轻易的就被风吹走了,所以启示人们:如果根基不牢,就注定不会长久。

(5)首先,从拟人修辞作用考虑。寓言把动植物的主人公拟人化使文章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其次,从阅读感受角度考虑。寓言拟人化主人公的方法让文章内容更有情感,更能引发人的情感,激发读者的兴趣。更有趣味性、可读性。

故答案为:⑴ 蒙鸠夫妇筑好巢;炫耀;得意;蒙鸠夫妇的新巢被风刮走

⑵ 对比,写草鸡的朴素、踏实、低调,从侧面衬托蒙鸠筑巢的根基不牢,虚荣心强。 ⑶ 例如:它们决定举行一次家庭音乐会,庆祝乔迁之喜,唱起动听的歌,跳起优美的舞蹈。 ⑷ 如果根基不牢,就注定不会长久;要虚心听取别人正确的劝告;虚荣心往往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⑸ 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趣味性和可读性;激发读者的兴趣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写作思路和人物情感变化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

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注意结合题干的提示,确定答题的区域,抓关键语句或关键词语进行作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写作方法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掌握常见的写作手法,要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

⑶本题考查考生的联想你了。要求考生注意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要结合文章的思路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⑷本题考查的是主题赏析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文章的深层次的意思要加以了解和分析,注意要联系生活实际等进行剖析。

⑸本题考查的是文章的语言的特点,解答此题要求考生了解文体,理解文体的特点,要结合文本进行阐述。

4.现代文阅读(一)

一棵小桃树 贾平凹

早晨起来,雨下得大了,一直下了一整天。我临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

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集市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全都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里蓄着我的梦。 第二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里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了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

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我渐渐地大了,脾性儿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这时候,真是祸不单行,奶奶也去世了。我连夜从城里回到老家去,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花了。大家曾嫌它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如今,它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但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可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儿,又

偏苦涩涩地笑着。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

雨还在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片片付给风了,雨了!我心里喊着奶奶。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然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我心里稍稍有了些安慰。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得是灼灼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儿,对吗?

(1)选文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出了小桃树的“可怜”?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2)从修辞的角度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

(3)本文标题是“一棵小桃树”,但内容却多次提到奶奶,作者这样写是否偏题?为什么?

(4)从小桃树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积极的人生启示?请结合选文简要回答。

【答案】 (1)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猥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被蜂蝶漠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

(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桃树”比作“一只天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桃树在暴风雨中饱受摧残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小桃树的爱怜。

(3)没有偏题。一来奶奶与小桃树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奶奶就没有小桃树;二是作者正是要通过赞美小桃树来表达对奶奶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4)做人要有坚定的信念(或理想);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折,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解析】【分析】(1)选文从哪三个方面表现出了小桃树的“可怜”。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猥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被蜂蝶漠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桃树”比作“一只天鹅”,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小桃树在暴风雨中饱受摧残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小桃树的爱怜。(3)本文标题是“一棵小桃树”,但内容却多次提到奶奶,作者这样写没有偏题。一来奶奶与小桃树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奶奶就没有小桃树;二是作者正是要通过赞美小桃树来表达对奶奶的思念和感激之情。(4)从小桃树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做人要有坚定的信念(或理想);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折,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桃树的“可怜”的概括能力。(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从修辞的角度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的能力。(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题的理解能力。(4)要考查学生从小桃树身上获得人生启示的能力。

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讲故事的人 莫言

①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A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②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B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③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④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⑤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子里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

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⑥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我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有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 (1)下列词语的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炫耀

沉默寡言 显露

谆谆教导

(2)选文回忆了成长中作者与母亲的哪三个故事?

(3)文中画线的A,B两处句子分别描写了母亲和“我”的流泪,请分析其原因及表达的感情。 (4)选文③、④段中,母亲对“我”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请写出原文中能够体现母亲态度变化过程的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莫言是因为“会讲故事”而成为著名的作家,进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请结合选文有关内容谈一谈,莫言会讲故事能力的形成,对你学习语文的启发。 (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 (1)yào;guǎ;lù;zhūn

(2)①我多算别人一毛钱,母亲伤心痛哭;②我害怕母亲寻短见,母亲却来安慰我;③我跑去听书得母亲默许,回来讲给家人听,后使母亲担忧。

(3)A处流泪的原因:因“我”占了人家的便宜而难过、失望、羞愧。或我多算别人一毛钱使母亲丢脸。表现母亲为“我”占便宜而难过、失望、羞愧的心情。

B处以为失去母亲而极度痛苦或怕母亲寻短见。表现“我”对母亲的依恋、热爱、担忧、害怕。

(4)批评(不耐烦);默许;担忧(忧心忡忡)

(5)示例一:莫言喜欢上集市听书,并善于复述说书人的故事,说明语文学习,不仅要听而且要说。同时要善于在生活中学习。

示例二:莫言能够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说明语文学习需要想象,要通过想象培养创新能力。(总之莫言的成功告诉我们语文学习要多听、多想、不断创新。)

(6)母亲形象:母亲是一位慈爱、正直、坚强、感情细腻、对孩子要求宽严有度、希望孩子有出息的普通又伟大的劳动妇女。

【解析】【分析】(1)①炫耀(yào):照耀;夸耀。②沉默寡言(guǎ):指人不声不响,很少说话。③显露(lù):一指明白直截;二指明显暴露。④谆谆教导(zhūn):深情教诲、耐心引导的样子、耐心地教导。

(2)①段“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写我多算别人一毛钱,母亲伤心痛哭。②段“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

去的”写我害怕母亲寻短见,母亲却来安慰我。③—⑤段“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写我跑去听书得母亲默许,回来讲给家人听,后使母亲担忧。

(3)①结合“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可知A处母亲流泪是因为“我”多算了买白菜老人的钱,这种行为让她失望、羞愧,担心我变成一个不诚实的人。表现母亲为“我”占便宜而难过、失望、羞愧的心情。②结合“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可知母亲生重病令“我”时刻担忧母亲寻短见,一次找不到母亲,好似正是验证了自己的担心,内心非常伤心,流泪的原因是以为失去了母亲。眼泪中表现了对母亲的依恋、热爱、担忧、害怕。 (4)①开始我偷跑去听书,回来给母亲学故事,母亲的反应是:“起初她有些不耐烦”摘出词语“不耐烦”。②后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从“默许我去集上听书”摘出“默许”。③“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摘出“忧心忡忡”。

(5)首先,明确莫言会讲故事能力的形成过程。“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从以上看来,我会讲故事能力形成有三个阶段:听故事、说故事、编故事。其次,结合以上三点来分析对自己语文学习能力培养的启发。示例一:莫言去集市上听说书人说故事到沉迷,说明要想会讲故事必须先会听故事,语文学习也如此,要想学好语文,要学会听,听老师、听书中的人和道理,只有会听,才能吸收。

(6)①段“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母亲因为“我”少算了买白菜的人钱而伤心、羞愧,看出这是一个正直、对孩子严格要求的母亲。②段“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看出母亲是一个懂得孩子担心的母亲,并且面对重病为了孩子和家庭依然坚持着,这是一个感情细腻、坚强的母亲。③段“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书。”当看出这个听书对“我”有好处、没有坏处时,母亲默许了,看出这是一个非常疼爱孩子的母亲。④段“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当“我”展露一种“说”的本事时,母亲既有一种欣喜,也有一种担忧,看出希望孩子有出息的普通的母亲。

故答案为:⑴yào;guǎ;lù;zhūn;

⑵①我多算别人一毛钱,母亲伤心痛哭;②我害怕母亲寻短见,母亲却来安慰我;③我跑去听书得母亲默许,回来讲给家人听,后使母亲担忧;

⑶A处流泪的原因:因“我”占了人家的便宜而难过、失望、羞愧。或我多算别人一毛钱使母亲丢脸。表现母亲为“我”占便宜而难过、失望、羞愧的心情; ⑷批评(不耐烦);默许;担忧(忧心忡忡);

⑸示例一:莫言喜欢上集市听书,并善于复述说书人的故事,说明语文学习,不仅要听而且要说。同时要善于在生活中学习。

示例二:莫言能够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说明语文学习需要想象,要通过想象培养创新能力。(总之莫言的成功告诉我们语文学习要多听、多想、不断创新。);

⑹母亲形象:母亲是一位慈爱、正直、坚强、感情细腻、对孩子要求宽严有度、希望孩子有出息的普通又伟大的劳动妇女。

【点评】⑴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⑵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

⑶本题是对内容理解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寻找原因即可;

⑷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

⑸本题是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根据提示,在上下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 ⑹本题考查文章的积累。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巩固,平时学习时要进行分类归纳,加强记忆。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碗水

我们村后是密密的树林。阳光透过树阴,照亮了爬满石壁的过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湿的苔藓。石壁下有一眼很小的泉水,叫“一碗水”。

这眼从石缝里浸出的泉水虽然小到只有一碗,可是一年到头都不会干涸。有趣的是,它总是满满的一碗,既不浅下去,也不浸出来。你可以一口气把它喝干,它呢,又会不紧不慢地浸得满满的。 小小的泉水虽然只有一碗,可是我们很喜欢它。我们上山割草或者采蘑菇,一定到这里歇息、喝水。我们来到树阴下,坐在石礅上,吃着各自带的午饭:粑粑、团饭,或者架起柴烧洋芋……你吃一点我的,我吃一点他的。树叶卷成的“杯子”里盛满清清的泉水,像大人一样举杯高呼:“干杯!” 有时候,我们会看见小松鼠来喝水,看见喜鹊来喝水,看见一群竹鸡来喝水……你信不信,就连蝴蝶、蜜蜂也会来喝水!我们躲得远远的,不惊动这些树林里的小主人。

你看,小松鼠竖着尾巴,小眼睛那么亮!它喝一口水,很快地用爪子擦擦嘴,“吱吱,吱吱!”好像说:“好甜,好甜!”

山喜鹊飞来的时候,爱在那棵青松上停一停。有一只先飞下来,“鹊,鹊鹊鹊!”它在招呼同伴:“快,快来呀!”山喜鹊都飞下来,在泉水边跳着,潮湿的沙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爪印。 哟,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的爪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

这“一碗水”,老人们说它是一眼灵泉。难怪鸟儿们喝了它的水,唱得那么动听;小松鼠喝了它的水,显得那么机灵;村里的娃娃喝了它的水,一个个是那样聪明。 啊,它是大山的乳汁,它的水真甜! (1)这眼泉水为什么叫“一碗水”?

(2)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一碗水”的样子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

(3)文中写道:“潮湿的沙地上,有很多的爪印,有的像竹叶,有的像梅花……”想象一下,这些爪印是哪些动物的?

(4)你觉得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因为它总是满满的一碗,既不浅下去,也不浸上来。

(2)这眼从石缝里浸出的泉水虽然小到只有一碗,可是一年到头都不会干涸。有趣的是,它总是满满的一碗,既不浅下去,也不浸出来。你可以一口气把它喝干,它呢,又会不紧不慢地浸得满满的。 (3)山雀、画眉、松鼠、小猴。 (4)作者对“一碗水”的喜爱和赞美。

【解析】【分析】(1)、(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由这些爪印的形状我们可以想象到山林里有山雀、画眉、松鼠、小猴。

(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因为它总是满满的一碗,既不浅下去,也不浸上来。

(2)这眼从石缝里浸出的泉水虽然小到只有一碗,可是一年到头都不会干涸。有趣的是,它总是满满的一碗,既不浅下去,也不浸出来。你可以一口气把它喝干,它呢,又会不紧不慢地浸得满满的。 (3)山雀、画眉、松鼠、小猴。 (4)作者对“一碗水”的喜爱和赞美。

【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