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智慧。当你拥有了这份懒的态度和智慧时,你就成为人群中最亮丽的风景线!请听听我对懒的理解吧……首先让我们来说说我所谓的懒的第一个特点——懒得思考:在高三复习阶段,有些同学认为把以前学过的知识背诵几遍就可以应付考试,不用再去思考那么多问题;也有些同学因为没有复习到位而导致自己在某次考试失利后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如此愚笨;还有些同学整天沉浸于各类虚拟网游、穿越小说等无聊文字之中难以自拔…… 第二个“懒”:与自己比,不要跟别人攀比: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功,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点,每个人的起跑线都是相同的,甚至很多时候差距并不大,然而决定胜负的往往就是那么细微的差距,例如一分钟的速度、写作业的效率等等,正是由于我们缺乏足够的信心,才使得我们丧失了斗志,其实我们根本没必要与别人进行攀比,毕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优势,何必强求呢?当你跟自己比较成功时,那你已经成功了一半;当你跟别人比较成功时,你离成功还远着呢!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做好自己,即便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又怎样?重要的是我们曾努力奋斗过!
只有学会放下,轻装上阵,你才能走出阴霾,迎接美好明天。这就需要我们拥有宽广的胸襟和超脱的气质。我觉得这也算是懒的第四个特征吧!它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看破红尘,超凡脱俗;另一则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古语云:世间万物皆有灵性,万物亦有佛性。“懒”既是人的天性,也是佛家的至高境界。众生平等,
- 1 -
一切万物皆为佛性化身。从某种意义上讲,“懒”乃是“空”的象征。正如庄子《齐物论》里所言:“彼物而非物,故谓之物矣。”佛教虽然倡导无欲无求,追求清净无为,然而究其实质仍是提倡“修道养德”。“佛系青年”之流常被冠以“佛系”称号,似乎懒散成了佛系青年的代名词。诚然,这种现象是社会发展趋势造成的,人们的生存压力日益增加,竞争激烈,房价高企,工资低廉,社会矛盾突出,幸福感降低,人们急躁易怒,内心浮躁。然而,若深入探究,不难发现,佛系青年之所以如此,并非是因为他们想过闲适安逸的生活,或者看破红尘、淡泊名利,而是因为他们已经将“勤劳勇敢”视为生命的底色,懂得珍惜生命,享受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地对待人生,追求内心的宁静祥和,从容洒脱,悠然自得。
- 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