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内容摘选: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
中困革命分为两个历史阶段,而其第一阶段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新的历史特点。……
无论如何,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这些阶级,或者已经觉悟,或者正在觉悟起来,他们必然要成为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的基本部分,而无产阶级则是领导的力量。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这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共和国,这就是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的共和国,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
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的国家所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缘故。
1
这个共和国将采取某种必要的方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实行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口号,扫除农村中的封建关系,把土地变为农民的私产。农村的富农经济,也是容许其存在的。这就是“平均地权”的方针。……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在今日,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5、14~18、21~22、49页。
导读:
这是1940年1月毛泽东年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原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在《解放》杂志登载时,改名为《新民主主义论》,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
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国内的政治、军事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在日本加紧诱降下,国民党对抗战日益动摇,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在思想文化战线,国民党也开动宣传机器,大肆鼓吹“一个主义、一个党、—个领袖”的思想,攻击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国内思想界也出现混乱。为了给全国人民指明抗战胜利的正确方向,毛泽东于1940年做了这个讲演,科学地总结了中国近百年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经验,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全面论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澄清了党内外的一些错误和糊涂观念,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2
在分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特点及其基本矛盾后,毛泽东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特点、前途和步骤,批判了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一次革命论”,指出中国革命应当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革命;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而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根据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时代特点,毛泽东科学地制定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在经济上,实行“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在一定限度内发展。因此,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种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形态。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特点,也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即在国体上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在政体上实行民主集中制。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论》是一部光辉的马列主义文献。她科学地论述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革命斗争的基本问题,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典范,既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也为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思想和理论基础。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