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违章早知道—不戴安全帽

违章早知道—不戴安全帽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违章早知道

一、违章类别:不戴安全帽

二、处罚依据

违反集团公司及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将对违章者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或一定的经济处罚。

三、违章作业的危害

安全帽是防止冲击物伤害头部的防护用品。由帽壳、帽衬、安全帽带和后箍组成。当作业人员头部受到坠落物的冲击时,利用安全帽帽壳、帽衬在瞬间先将冲击力分解到头盖骨的整个面积上,然后利用安全帽各部位缓冲结构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允许的结构破坏将大部分冲击力吸收,使最后作用到人员头部的冲击力降低到4900N以下,从而起到保护作业人员的头部的作用。

四、安全帽的承压原理

安全帽能承受压力主要是用了三种原理:

1、缓冲减震作用:帽壳与帽衬之间有25—50mm的间隙,当物体打击安全帽时,帽壳不因受力变形而直接影响到头顶部。

2、分散应力作用:帽壳为椭圆形或半球形,表面光滑,当物体坠落在帽壳上时,物体

不能停留立即滑落;而且帽壳受打击点的承受的力向周围传递,通过帽衬缓冲减少的力可达2/3以上,其余的力经帽衬的整个面积传递给人的头盖骨,这样就把着力点变成了着力面,从而避免了冲击力在帽壳上某点应力集中,减少了单位面积受力。

3、生物力学:国标中规定安全帽必须能吸收4900N。这是因为生物学试验,人体颈椎在受力时最大的限值,超过此限值颈椎就会受到伤害,轻者引起瘫痪,重者危及生命。

五、事故案列

某日二班,职工马某刚倒料进入掘进工作面,由于刚干完活,马某较热,就将安全帽摘掉,坐在金属网上休息,此时,顶板上掉落一块约10厘米的矸石,正好砸在马某头上,马某头部被砸破,血流不止,立即升井进行医疗救护。

六、“三违”的伤害:

“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简称。 要杜绝违章,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违章:违章就是违反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章程,违反安全技术措施的活动。违章包括:作业违章,指挥违章,失职违章。作业违章是指从事各类活动的人员在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行为;指挥违章是指各级承担管理职能的人员,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违章指挥行为;失职违章是指承担安全管理、监督职责的人员,在活动过程中,不履行安全管理责任而出现失职、渎职行为。

违章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必是违章。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事故与违章的关系。根据对全国每年上百万起事故原因进行的分析证明,95%以上是由于违章而导致的。违章是发生事故的起因,事故是违章导致的后果。

事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会对个人、家庭带来巨大的伤痛,对企业、社会、国家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要保障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幸福,要保障企业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就要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而控制事故发生的关键就是杜绝违章。

违章的现象之所以难以杜绝,究其原因主要有:

侥幸心理。有一部分人在几次违章没发生事故后,慢慢滋生了侥幸心理,混淆了几次违章没发生事故的偶然性和长期违章迟早要发生事故的必然性。

省能心理。人们嫌麻烦,图省事,降成本,总想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的效果,甚至压缩到极限,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尤其是在生产任务紧迫和眼前即得利益的诱因下,急易产生。

自我表现心理(或者叫逞能)。有的人自以为技术好,有经验,常满不在乎,虽说能预见到有危险,但是轻信能避免,用冒险蛮干当作表现自己的技能。有的新人技术差,经验少,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急于表现自己,以自己或他人的痛苦验证安全制度的重要作用,用鲜血和生命证实安全规程的科学性。

从众心理。别人做了没事,我福大命大造化大,肯定更没事。尤其是一个安全秩序不好,管理混乱的场所,这种心理向瘟疫一样,严重威胁企业的生产安全。

逆反心理。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的时候,人们常常产生这种心理。把同事的善意提醒不当回事,把领导的严格要求口是心非,气大于理,火烧掉情,置安全规章于不顾,以致酿成事故。

为什么要抄写“三违”明细,就是要使全体员工认识到,违章就是走向事故,靠近伤害,甚至断送生命;事故的后果是,“一害个人、二害家庭、三害集体、四害企业、五害国家”。还有,要在活动期间进行监督检查,就是要使职工知道日常工作中哪些属于违章行为,要认识到:制止违章是对违章者最大的关心和爱护。

员工们,行动起来吧!为了你,为了她,为了家庭,为了社会,请你克服各种违章行为,尤其是习惯性违章,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确保一生平安幸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