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基于应用集成云平台的信息系统资源管理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应用集成云平台的信息系统资源管理方法[发明专利]

2023-10-29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05809356 A(43)申请公布日 2016.07.27

(21)申请号 201610142754.X(22)申请日 2016.03.14

(71)申请人 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浪潮路

1036号(72)发明人 郑斌 张永刚 单震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7100

代理人 罗文曌(51)Int.Cl.

G06Q 10/06(2012.01)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应用集成云平台的信息系统资源管理方法(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应用集成云平台的信息系统资源管理方法,属于,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应用集成云平台合理的管理并优化配置企业信息资源,使企业管理者能对企业信息资源“看得见、摸得清、控得住”,监控企业信息资源使用情况,有据可依地优化企业信息系统。技术方案为: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IOP和ODSP搭建企业信息化基础平台,通过将原有信息化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资源和服务资源进行可视化,从而实现对数据和服务的全面管理;(2)、将企业信息基础平台与应用集成云平台结合搭建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信息资源管理平台采用组件化搭建,由若干松散耦合的应用组件构成。

CN 105809356 ACN 105809356 A

权 利 要 求 书

1/2页

1.一种基于应用集成云平台的信息系统资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IOP和ODSP搭建企业信息化基础平台,通过将原有信息化业务系统中的数据

从而实现对数据和服务的全面管理;资源和服务资源进行可视化,

(2)、将企业信息基础平台与应用集成云平台结合搭建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信息资源管理平台采用组件化搭建,由若干松散耦合的应用组件构成;应用组件按照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进行拆分,每一个应用组件是独立部署、独立运行的应用单元;每个应用组件内部,又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对外提供数量不等的功能服务;(3)、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在企业内实行以用户为中心,集中管理服务、应用、数据、通用组件四类资源,提供数据资源监控、服务使用统计、应用管理监控、技术组件管理、用户行为分析五种治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应用集成云平台的信息系统资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包括系统集成模块、平台组件模块和基础服务模块,系统集成模块包括协同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系统、数统综合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平台组件模块包括用户管理中心、服务开放平台、组件管理平台、应用接入平台、运营监控中心和数据资源平台;基础服务模块包括关系数据库、应用中间件、消息中间件和服务总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应用集成云平台的信息系统资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管理中心包括标准组织机构、用户资料和标准用户,标准用户登录到用户管理中心,通过用户管理汇中心查看用户资料和标准组织机构;

标准用户包括移动手持设备、固定桌面设备和业务系统,其中,移动手持设备和固定桌面设备采用用户同步统一认证的方式登录到用户管理中心,业务系统采用用户同步单点的方式登录到用户管理中心;

标准组织机构包括用户注册、组织机构管理、账号安全管理、用户管理、用户权限管理和我的个人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应用集成云平台的信息系统资源管理方法,其特征

监控管理模块、服务接入适配器和目标服务模在于:所述服务开放平台包括安全标准模块、

块,安全标准模块和监控管理模块通过服务接入适配器提供目标服务模块中的各类服务,其中,目标服务模块包括数据服务、计算服务和云服务;安全标准模块包括服务网关和授权组件,监控管理模块包括服务商店和服务管理;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开放平台,服务消费者登录服务开放平台使用企业内的服务资源,通过服务开放平台提供企业内服务的统一接入、权限管理以及统一调用,从而对企业内的所有服务资源完成统一管理,服务开放平台的认证采用OAuth2.0认证机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应用集成云平台的信息系统资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监控中心包括消息通道,消息通道用于企业内数据的推送,提供以MQ消息的形式传输,即以RocketMQ为基础,按照约定的消息传输标准进行统一的传输;同时,扩展开发RocketMQ的监控,监控整个消息通道的消息流转与通道的整体运行情况。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应用集成云平台的信息系统资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接入平台用于企业内信息系统的建设历程,提供其从注册、推广到上线、下线的统一全方位管理。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应用集成云平台的信息系统资源管理方法,其特征

2

CN 105809356 A

权 利 要 求 书

2/2页

在于:所述组件管理平台包括用户行为分析,用户行为分析用于提供企业内用户行为的追踪和审计,整合多种用户行为数据的获取方式,对于基于WEB的信息系统,采取在其框架页嵌入JS插件的形式搜集用户在各个页面的点击和访问记录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应用集成云平台的信息系统资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资源平台采用开放数据服务平台,开放数据服务平台是以信息共享为核心,按照数据、服务、应用的理念,使每个用户都能参与到数据使用和提供的行列,成为一个数据、服务、应用的优胜劣汰,自我完善的有机生态环境。

3

CN 105809356 A

说 明 书

一种基于应用集成云平台的信息系统资源管理方法

1/6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应用集成云平台的信息系统资源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持续推进,企业运营越来越依赖信息化系统。而信息系统全面的支撑业务运行,也让企业的一些重要信息资产被沉淀到了信息系统中。如何管理这些重要的“软资产”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0003]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企业内信息化资源变得逐渐繁多、且逐渐分散,如何能合理的管理并优化配置这些信息资源,使企业管理者能对企业信息资源“看得见、摸得清、控得住”, 监控信息资源使用情况,有据可依地优化信息系统?对于开发者,如何通过对企业信息资源的编目与开放,方便企业信息资源的重复利用,充分发挥已有信息资产的价值?这些问题对企业来讲就会变得尤为重要。

[0004]应用集成云平台重点解决信息系统资源管理的以下问题:企业有哪些信息系统资源(软资源)?谁来使用这些信息资源?通过什么方式来使用信息资源?使用的情况怎么样?即:“有什么,谁来用,怎么用,用的好不好?”。企业软资源数目繁多,功能零碎,如何将信息资源进行抽象分类,按照类别进行管理也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0005]综上所述,如何应用集成云平台合理的管理并优化配置企业信息资源,使企业管理者能对企业信息资源“看得见、摸得清、控得住”,监控企业信息资源使用情况,有据可依地优化企业信息系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基于应用集成云平台的信息系统资源管理方法,来解决如何应用集成云平台合理的管理并优化配置企业信息资源,使企业管理者能对企业信息资源“看得见、摸得清、控得住”,监控企业信息资源使用情况,有据可依地优化企业信息系统的问题。

[0007]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应用集成云平台的信息系统资源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利用IOP(输入输出处理器)和ODSP(数据资源平台)搭建企业信息化基础平台,通过将原有信息化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资源和服务资源进行可视化,从而实现对数据和服务的全面管理;

(2)、将企业信息基础平台与应用集成云平台结合搭建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信息资源管理平台采用组件化搭建,由若干松散耦合的应用组件构成;应用组件按照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进行拆分,每一个应用组件是独立部署、独立运行的应用单元;每个应用组件内部,又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对外提供数量不等的功能服务;其中,应用集成云平台属于云计算PAAS层,提供集成开发和分发应用的解决方案,包括网页应用管理、应用设

4

CN 105809356 A

说 明 书

2/6页

计、应用虚拟主机、存储、安全以及应用开发协作工具等。该管理方法理论上可以支持管理多种中间件容器上运行的信息化系统,包括常见的WEBSPHERE、WEBLOGIC和TOMCAT等。同时也支持在openstack等虚拟环境下运行的应用。数据资源服务功能支持多层次的大数据产业生态圈,可以进行多元数据的集中管理、共享与利用,包括数据定义、数据采集、数据服务、数据质量、数据处理、互动交流等模块,提供了可视化的数据管理页面,可以快速、高效地发布数据。数据定义应遵循稳定性、关联性、标准性、精简性、统一性的原则,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规范和分类,帮助数据使用者快速准确掌握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况,发现、定位、使用所需要的信息资源。高速服务框架是遵循OSGi规范研发的针对大容量,高并发的分布式环境的高速远程调用框架。提供服务注册,分发,动态路由,软负载均衡,动态部署等功能。OSGi规范的核心组件是OSGi框架。这个框架为应用程序(被叫做组件(bundle))提供了一个标准环境。整个框架可以划分为运行环境 、模块 、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注册,还有一个无处不在的安全系统渗透到所有层;

(3)、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在企业内实行以用户为中心,实现企业内信息化资源的统一有效管理;集中管理服务、应用、数据、通用组件四类资源,提供数据资源监控、服务使用统计、应用管理监控、技术组件管理、用户行为分析五种治理。[0008]作为优选,所述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包括系统集成模块、平台组件模块和基础服务模块,系统集成模块包括协同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系统、数统综合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平台组件模块包括用户管理中心、服务开放平台、组件管理平台、应用接入平台、运营监控中心和数据资源平台;基础服务模块包括关系数据库、应用中间件、消息中间件和服务总线。[0009]作为优选,所述用户管理中心用于存储和管理企业内和企业外的用户,实现企业用户的统一管理;用户管理中心包括标准组织机构、用户资料和标准用户,标准用户登录到用户管理中心,通过用户管理汇中心查看用户资料和标准组织机构;

标准用户包括移动手持设备、固定桌面设备和业务系统,其中,移动手持设备和固定桌面设备采用用户同步统一认证的方式登录到用户管理中心,业务系统采用用户同步单点的方式登录到用户管理中心;

标准组织机构包括用户注册、组织机构管理、账号安全管理、用户管理、用户权限管理和我的个人中心。[0010]作为优选,所述服务开放平台包括安全标准模块、监控管理模块、服务接入适配器和目标服务模块,安全标准模块和监控管理模块通过服务接入适配器提供目标服务模块中的各类服务,其中,目标服务模块包括数据服务、计算服务和云服务;安全标准模块包括服务网关和授权组件,监控管理模块包括服务商店和服务管理;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开放平台,服务消费者登录服务开放平台使用企业内的服务资源,通过服务开放平台(采用浪潮IOP产品的服务中心)提供企业内服务的统一接入、权限管理以及统一调用,从而对企业内的所有服务资源完成统一管理,服务开放平台的认证采用OAuth2.0认证机制。[0011]作为优选,所述运行监控中心包括消息通道,消息通道用于企业内数据的推送,提供以MQ消息的形式传输,即以RocketMQ为基础,按照约定的消息传输标准进行统一的传输;同时,扩展开发RocketMQ的监控,监控整个消息通道的消息流转与通道的整体运行情况。其中,Rocket MQ是一个Java语言开发,高性能、高可用、可扩展的分布式消息中间件,它采用消息队列机制进行消息传输,适用于大吞吐量、顺序消息、广播和日志等数据的传输等场

5

CN 105809356 A

说 明 书

3/6页

景。

[0012]

作为优选,所述应用接入平台用于企业内信息系统的建设历程,提供其从注册、推

广到上线、下线的统一全方位管理;应用接入平台包括应用升级、应用描述,确保企业管理者把握企业当前信息系统的建设现状。[0013]作为优选,所述组件管理平台包括用户行为分析,用户行为分析用于提供企业内用户行为的追踪和审计,整合多种用户行为数据的获取方式,对于基于WEB的信息系统,采取在其框架页嵌入JS插件的形式搜集用户在各个页面的点击和访问记录的信息(底层通过AJAX调用HTTP服务);针对集成平台不容易搜集的用户行为数据,对于各厂家采取ETL数据抽取工具进行抽取的方式;组件管理平台管理各种企业内公共组件,如邮件、短信网关、用户行为分析组件等。[0014]作为优选,所述数据资源平台采用开放数据服务平台,开放数据服务平台是以信息共享为核心,按照数据、服务、应用的理念,使每个用户都能参与到数据使用和提供的行列,成为一个数据、服务、应用的优胜劣汰,自我完善的有机生态环境。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应用集成云平台的信息系统资源管理方法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应用集成云平台集成了企业内主要的信息系统,为最终用户提供统一的信息资源使用平台,也为信息管理者提供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界面,因此它既是集成平台,又是信息资源管理平台;

2、本发明按照“平台+应用、数据+服务”的集成整合思路,将信息资源管理平台认为是公共功能的组合,也就是组件的相加,因此可以将信息资源分为数据、服务、组件和应用四个大类。其中,数据是核心资产,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服务指信息资源(数据、应用、组件)之间的共享互连通过服务形式实现;组件提供公共的技术能力,应用通过使用组件来扩展自身的功能;应用是用户最终使用功能的载体,应用使用数据同时也产生数据,四类资源的划分是“平台+应用”集成思路进一步细化;服务的群体是为支持企业运行而使用信息资源的用户,最终用户通过各种终端来访问信息资源,包括电脑和手机,通过监控、统计等治理手段,分析使用情况,并进行优化;

3、本发明将信息系统资源分为数据、服务、应用以及组件,以用户管理中心为核心流程,将信息资源的管理和用户账号的管理进行一体化流程化管理的思路,同时,通过数据资源监控、服务使用统计、应用管理监控、技术组件管理和用户行为分析来辅助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利用应用集成平台将技术支撑部分从信息化业务系统中分离,将业务支撑部分进行服务化改造;利用数据资源平台(ODSP)和服务开放平台搭建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平台,服务化改造后的业务支撑部分作为独立的“应用”部署到信息化基础平台上;平台除提供公共技术组件的注册、发布、查找等“应用”部署功能外,还包括IOP应用集成平台提供的用户管理、菜单管理、权限管理、身份认证、权限验证等技术支撑能力,数据、服务、应用、组件,每个资源分类都被集中在平台统一管理;

4、本发明在大型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于应用集成云平台的信息系统资源管理方法,对企业的信息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应用集成云平台的功能框架以及相应技术架构,对企业乃至行业范围内的信息资源管理方式进行了革新,并具备行业推广性;信息管理的方式采用了集成的解决方案,因此本发明还涉及企业应用集成EAI领域;

6

CN 105809356 A

说 明 书

4/6页

5、本发明为企业信息系统建立基于“云服务”的应用集成公共后台,为前台可能会构建的固定桌面和移动桌面以及其他信息化系统提供用户管理中心、应用接入平台、服务开放平台和组件管理平台等公共组件和相应管理功能;全面整合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构建基于业务协作与共享的一体化、智能化、协作化应用支撑平台,为企业内部应用提供统一信息服务、公共组件服务以及多种开放的API服务,应用通过云平台开放的服务接口来扩展自身的功能;相比于企业内传统应用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该方式的优点有:(1)、采用“云”架构,平台具备开放性,且扩展性较高;(2)、资源集中管理,合理调配,减少企业重复建设;(3)、对企业开发者而言,做到了对资源的监控,且掌握企业信息化资源的全貌。[0015]本发明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体积小、使用方便、一物多用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7]附图1为一种基于应用集成云平台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整体架构框图;

附图2为信息中间件工作流程图;附图3为用户管理中心的架构框图;附图4为服务开放平台的架构框图;附图5为消息通道的组成框图;附图6为应用接入平台的架构框图;附图7为数据资源平台的架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9]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应用集成云平台的信息系统资源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利用IOP(输入输出处理器)和ODSP(数据资源平台)搭建企业信息化基础平台,通过将原有信息化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资源和服务资源进行可视化,从而实现对数据和服务的全面管理;

(2)、将企业信息基础平台与应用集成云平台结合搭建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信息资源管理平台采用组件化搭建,由若干松散耦合的应用组件构成;

(3)、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在企业内实行以用户为中心,实现企业内信息化资源的统一有效管理;集中管理服务、应用、数据、通用组件四类资源,提供数据资源监控、服务使用统计、应用管理监控、技术组件管理、用户行为分析五种治理。[0020]如附图1所示,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包括系统集成模块、平台组件模块和基础服务模块,系统集成模块包括协同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系统、数统综合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平台组件模块包括用户管理中心、服务开放平台、组件管理平台、应用接入平台、运营监控中心和数据资源平台;基础服务模块包括关系数据库、应用中间件、消息中间件和服务总线。基于应用集成云平台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最终形成了“145”信息资源治理思路,即:“1”:一个中心,以用户为中心;“4”:四类资源,数据、服务、组件、应用;“5”:五种手段,数据资源监控、服务使用统计、应用接入监控、技术组件管理、用户行为分析。

7

CN 105809356 A[0021]

说 明 书

5/6页

如附图3所示,用户管理中心用于存储和管理企业内和企业外的用户,实现企业用

户的统一管理;用户管理中心包括标准组织机构、用户资料和标准用户,标准用户登录到用户管理中心,通过用户管理汇中心查看用户资料和标准组织机构;标准用户包括移动手持设备、固定桌面设备和业务系统,其中,移动手持设备和固定桌面设备采用用户同步统一认证的方式登录到用户管理中心,业务系统采用用户同步单点的方式登录到用户管理中心;标准组织机构包括用户注册、组织机构管理、账号安全管理、用户管理、用户权限管理和我的个人中心。

[0022]如附图4所示,服务开放平台包括安全标准模块、监控管理模块、服务接入适配器和目标服务模块,安全标准模块和监控管理模块通过服务接入适配器提供目标服务模块中的各类服务,其中,目标服务模块包括数据服务、计算服务和云服务;安全标准模块包括服务网关和授权组件,监控管理模块包括服务商店和服务管理;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开放平台,服务消费者登录服务开放平台使用企业内服务信息,通过服务开放平台(采用浪潮IOP产品的服务中心)提供企业内服务的统一接入、权限管理以及统一调用,从而对企业内的所有服务资源完成统一管理,服务开放平台的认证采用OAuth2.0认证机制。[0023]如附图5所示,运行监控中心包括消息通道,消息通道用于企业内数据的推送,提供以MQ消息的形式传输,即以RocketMQ为基础,按照约定的消息传输标准进行统一的传输;同时,扩展开发RocketMQ的监控,监控整个消息通道的消息流转与通道的整体运行情况。消息通道包括云平台监控和消息存储,将云平台监控和消息存储的信息传输给客户端,客户端开发语言为JAVA或C#。[0024]如附图2所示,消息中间件(MOM,指的是利用高效可靠的消息传递机制进行平台无关的数据交流,并基于数据通信来进行分布式系统的集成)将消息路由给应用程B,这样消息就可以存在于完全不同的计算机上,MOM负责处理网络通信。如果网络连接不可用,MOM会存储消息,直到连接变得可用时,再将消息转发给应用程序B。灵活性的另一方面体现在,当应用程序A发送其消息时,应用程序B甚至可以不处于执行状态。MOM将保留这个消息,直到应用程序B开始执行并试着检索消息为止。这还防止了应用程序A因为等待应用程序B检索消息而出现阻塞。这种异步通信要求应用程序的设计与现在大多数应用程序不同,不过,对于时间无关或并行处理,它可能是一个极其有用的方法。[0025]如附图6所示,应用接入平台提供了应用商店,各类应用在应用商店统一展示,并按照分类、用户使用频度、用户评价、系统推荐等不同形式展现。应用商店提供了应用评分评价等功能,可以引导用户使用,帮助第三方应用持续改进质量,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整个应用体系的高质量、高健康度。应用接入平台提供了多种服务接口的接入方式,支持高速服务、webservice、http等,并以标准REST服务对外提供,并实现了基于OAuth2.0的资源与应用的安全与授权体系,资源可以以不同的授权级别提供服务。对于用户私有资源,最终用户可以决定是否允许第三方应用访问;对于涉及高级别的服务接口调用,平台提供了完整的应用权限申请与审核机制。平台提供了统一的应用接入功能,支持B/S、C/S、移动等多种系统模式。应用系统可以以一站式的方式在应用店内挂载;同时也提供了第三方网站接入功能,使用网站接入功能,第三方网站可以直接使用平台账号进行单点登录。应用接入平台提供其从注册、推广到上线、下线的统一全方位管理;应用接入平台包括应用升级、应用描述,确保企业管理者把握企业当前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

8

CN 105809356 A[0026]

说 明 书

6/6页

组件管理平台包括用户行为分析,用户行为分析用于提供企业内用户行为的追踪

和审计,整合多种用户行为数据的获取方式,对于基于WEB的信息系统,采取在其框架页嵌入JS插件的形式搜集用户在各个页面的点击和访问记录的信息。[0027]如附图7所示,数据资源平台采用开放数据服务平台,开放数据服务平台是以信息共享为核心,按照数据、服务、应用的理念,使每个用户都能参与到数据使用和提供的行列,成为一个数据、服务、应用的优胜劣汰,自我完善的有机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平台结合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质量治理体系,进行数据资源的整合与数据处理。开放数据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管理、服务管理、数据服务利用、App扩展应用和数据模型。数据整合可以对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集中整合,这两类数据在整合处理过程中都需要首先对数据进行集中的汇总、整理与分类。集中整合的数据包括业务系统数据、用户自定义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集中汇总到数据资源中心进行分布式存储,之后接入到数据仓库。非结构化数据包括数据源、服务和文件,数据源和服务分别作为一种数据通过数据源定义和服务定义接入到数据资源平台,文件以附件的形式接入到数据资源平台。所有的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接入到数据资源平台后经过数据源定义、数据目录定义、元数据定义、数据关系和数据服务后完成数据整合的过程。[0028]整合后的数据开始进行数据处理。经过ODS/EDW处理后形成数据集市DM,最终提供OLAP。OLAP依靠人工建模结合机器算法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挖掘、可视化处理等,分析后的数据生成相关的数据分析服务。结合数据分析服务,可以衍生出报表应用、预警类应用、精准营销类应用、分析挖掘应用等多种数据应用。不同部门的用户可以通过数据资源平台同时进行在线信息共享、资源共用、运维共管。数据资源平台将打通不同系统间信息横向和纵向的共享渠道,推进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0029]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0030]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9

CN 105809356 A

说 明 书 附 图

1/4页

图1

图2

10

CN 105809356 A

说 明 书 附 图

2/4页

图3

图4

11

CN 105809356 A

说 明 书 附 图

3/4页

图5

图6

12

CN 105809356 A

说 明 书 附 图

4/4页

图7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