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英文翻译解释策略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第37卷・第2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iyang Cdlege of TCM NO 3 ol 37 86・ 2015年3月 March 2Ol5 浅析中医英文翻译解释策略 王红莲 (贵阳中医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贵州贵阳550002) 摘 要:中医典籍既包含治病救人的医术,又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紧密相关,在翻译的时候容易顾 此失彼。本文结合一些实际翻译案例,分析了中医英译过程所采用的解释性意译、音译加解释、直译加解 释、文后附注释等不同的解释策略,指出可根据翻译目的,选择不同的解释策略,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关键词:中医英译;解释;策略 Doi:10.3969/j.issn.1002一l 108.2015.02.028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2—1108(2015)02—0086—03 An Analysis on Interpretation Strategies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CM Wang Hong—lian (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iyang 550002,Guizhou,China) Abstract:The classics of TCM not only include the medical techniques,but also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hilosophy.Therefore,in translation of TCM classics into English,it is usually diiculft to coordinate both.This article cites some real translation cases to discuss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 strate- gies such as explanatory free translation,transliteration plus explanation,literal translation plus explanation and a translator can coordinate the content and the language char- attachment of explanatorynotes and points out that.acteristics well through choosing appropriate interpretation strategies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aim of translation. Key words:English translation of TCM,interpretation,stategies 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医学的瑰宝,几千 人了解学习中医也不能像中国人了解西医那么便 捷,于是中医英语翻译就极为重要和迫切 可是中 医并不是单纯的现代科技,它涉及中国传统文化、 年来对我国人民起着救死扶伤的作用。在当代,中 医更是与西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人类的健康 做出重要贡献 中医治病养生的观念和特色疗法 不仅在我国深入人心,也吸引了众多海外人士 中 医理应走出国门,造福世界人民。然而中医走向世 哲学、古文等众多领域,令很多外语学习者望而怯 步,偶有涉足者也往往顾此失彼,倍感力不从心: 1 中医英译中引入解释策略的理由 由于中医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古典哲学基础上 界的路却困难重重,其中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语言 问题 由于汉语远不能像英语那样普及,所以外国 基金项目:贵阳中医学院2014年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贵阳国医改合字(2014)一34号 作者简介:王红莲(1978一),女,汉族,英语语言文学硕士,贵阳中医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高级英汉口译 实践及教学设计: 第2期 王红莲.浅析中医英文翻译解释策略 ・87・ 形成的,用古文文法写成,其著作往往语义玄妙难 解,语言又工整对仗,文采飞扬,文学色彩浓厚,在 英语中往往缺乏对应词和相关表达,从事中医翻译 的译者往往面临着两难抉择:是以西方人容易理解 一的内容对应起来,为中西方医学医术的交流建立了 个便捷的通道:然而这种完全脱离原语言外壳 的翻译方法必须要在准确透彻理解的基础上才可 行,随意的解释意译在医学翻译中会带来严重后 熟悉的常用词汇和句法来传递原文的内容和信息 果:另一方面,直接的解释性意译难免会损失掉一 呢,还是尽量直译中医特有的词汇来最大限度地保 留中医的文化特点?有人认为“当前或需适当牺牲 中医文字、文法以及其秉持的传统文化,着重传递 中医学医学信息和哲学思想”,“可直接地、解释性 地意译中医经典……更能发挥古人所云的‘文无定 法”’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如果“千辛万苦 译完某一作品,外国人还是看不懂,其意义何在”: 这是从翻译的交际性方面看的,可是,这样的翻译 难免让人产生另外一种担忧,这样走向世界的中医 还是中医吗? 李照国‘ 认为:“中医的经典著作的修辞风格 和语言表达方式是其论理明法的手段,并不是可有 可无的点缀……如果将中医语言的这些色彩在译 文中予以剔除,意味着对中医基本理论体系的支解 或者抛弃:”这种顾虑当然是有道理的,对于中医有 较深人研究的人无法割舍中医这种文化与文学特 点,而这些特点也往往是中医精髓的一部分:可是 如果翻译过于文雅却不利于信息的传递,译者要向 外界传达的是中国古代的医学知识而非花哨的语 言和空洞的文字:那么又有什么办法让中医的英 译既能够保留中医的特色,而又能够向国外读者清 楚明白地传递中医的内涵呢?正视这个问题而不 是随意地二选一才有利于我们在中医翻译方面的 进一步探索 事实上很多译者采用解释的策略,比 较有效地在这二者中找到了一种平衡,因为根据阐 释学的翻译观点,“译者其实是文化的解释者和传 播者,其任务之一是帮助读者来了解异质文化”- : 2中医英译中的解释策略分析 2.1解释性意译 所谓解释性意译是在口译和临床中采用较多 的方法,就是用西方人容易理解熟悉的常用词汇和 句法来解释传递原文的内容和信息:这种方法为 了便于理解,往往会牺牲中医文字、文法以及其秉 持的传统文化,着重传递中医学医学信息和哲学思 想:如将“带下医”直接译成gynecologist(妇科医 生),将“风火眼”翻译成acute conjuntivities(急性结 膜炎),这种翻译方法不但简洁明了,而且非常有利 于西方人的理解,将中医的医学信息和西医中相同 些中医特有的内涵,这一点在后面会有论述: 2.2音译加解释 在中医术语中有些核心概念具有典型的中国 文化特色,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无法准确表达原 文的内涵,所以译者一般都会采取音译的方法:如 “阴阳”、“气”、“脏”、“腑”等:过去人们也曾试着 用意译的方法去翻译这些概念,但始终不能找到满 意的表达:以“气”为例,当然不能直译成air.过去 曾被译成vital energ3.",但是却只能表达“气”作为 “动力”这一小部分含义,却不能表达它的完整内 涵,因而现在中医翻译界普遍采用0i来翻译:但是 这种英译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能见词明义.国 外读者在初次见到这个词时会完全摸不着头脑= 这就需要一定的注释来帮助他们理解.一般可根据 具体语境将此处的所指在后面用括号的形式解释 出来:如:元气可译成Yuan Qi(The primaD ̄motive force of activities of life);宗气则可译成Zong Qi( The Qi stored in the thorax formed by a combination of respiratoD"gases and essence from water and grain). 这样解释出来,既保留了中医原本的形式,也通过 括号解释传达了要表达的意义,也避免了“气”这一 词译文的不统一导致的混乱。当然这样的音译加 解释的方法也应该谨慎使用,毕竟过多的音译会给 读者的阅读造成困难,对记忆、学习和推广产生妨 碍作用。 2.3直译加解释 在翻译界实用的翻译理论一般都会谴责那种 生硬的对应翻译,因为字词层面对应的直译有时候 不能准确的表达原文的意思,有时候还与作者的意 图背道而驰:正如人们熟知那个故事里,将“哪里. 哪里”翻译成“where,where”一样.冈0刚接触英语的 孩子都知道要翻译成“Thank you”:这在口头交际 上不会引起误解。也符合英语习惯。但也不是没有 遗憾,那就是中国的传统谦虚美德也荡然无存了: 如果说这种为了跨文化交际而采用的变通翻译可 以接受,那么对中医经典来说这样的翻译恐怕就需 要慎重对待,因为中医原文的内涵与表达方式不可 截然分开,有时候形式甚至主导着内容,尤其是中 ・88・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第37卷 医经典翻译应尽量保持原貌,而保持原貌的方式之 一就是直译然后再附以解释 英国著名的中医翻译专家魏道杰(Nigel Wise— man) 编写了一本《汉英・英汉中医词典》,将“贼 风”一词译为bandit wind,将“风火眼”译为wind— ifre eye,这种译文法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因为这很 像初学外语人的那种字词对直的硬译,且不能表达 这两个词的含义,因而现在一般都是将“贼风”翻译 成evil wind或harmful wind,将“风火跟”翻译成a— cute conjuntivities(急性结膜炎),这样含义更清楚, 而读者也更容易理解。其实Wiseman的翻译方式 并不是毫无道理,中医涉及的名称并不是随意的. 根据中医百科词条“贼风”的解释:贼风z6if ̄ng f wind coming from acrack between a door and its frame)从孔隙透入的,不易察觉而可能致病的风,有 像贼一样悄悄潜入,不知不觉中造成损害的意思, 形象生动。故笔者认为“贼风”或许可以翻译成 thief wind(the harmful wind which attack people’S body unconsciously and steal people’S health just like a thief):“风火眼”虽然在症状上等同于西医的急 性结膜炎,但中西医在病理归因和治疗方式上却大 不相同,西医认为感染发炎,一般治疗以消炎为主, 根据中医的观点,此病多由风热上攻眼目而成,治 宜疏风清热。因此用wind—fire eye来翻译“风火 眼”是有一定道理的,若在后面加上适当的解释:A disease caused by wind and heat with the same symp— toms as acute conjuntivities,则形、意俱全了: 以上例子显示直译加解释的方法不但能更清 楚地传递信息,而且也将中医的思维和文化移译过 去.尽可能保留中医概念系统的完整意象,并将之 传达西方÷读者读起来更有趣,理解也会更容易 若是简单的意译,就丢弃了好多特有的意蕴。 2.4文后加注释 翻译的时候遇到一些英语中没有对应词,或对 应词不能完整准确传递中医内涵的词,采用文中注 释的方法可以将其含义解释出来。可是有时候中 国的经典时代过于久远,有些表达含义模糊不清, 造成后人对其思想理解不一,难免会出现误读和衍 化。如“真牙生而长极”,有人理解为“真牙生出,牙 齿就长全了”,有的则认为这是“智齿生长,身高也 长到了极点”:译者如果不能理解自然无法翻译, 可是年代久远,译者无从考证而选择、推断出原文 的本意,如果妄加取舍,难免会误导读者 遇到这 种情况,译者最好在正文中采用较为流行且能为一 般学者所接收的解释,文后再对各家不同的理解加 以说明,将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解释介绍给读者,让 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去揣摩判断 西方人翻译中医的典籍,为了正确、客观、全面 地了解中医,就有采用这种方法的:如美国女学者 艾尔莎・威斯(Ilza Veith)的《素问》译本,全书约有 三分之一是相关理论的详细考证和评论:德国学 者文树德教授在《难经》英文译本中.每译一“难”都 详述古今各家有关评述、注解及研究:这些译艾有 助于西方读者全面、系统了解中医的学术思想和历 史沿革,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 3结语 在中医中引入各种解释注释策略的目的是为 了更好更准确地向国读者外传递中医的精髓与内 涵,使翻译形、意、神俱备。然而这种翻译方法也有 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会使得译文冗长、繁琐,语言难 以流畅。现实翻译中对于这种方法也应根据具体 翻译目的和功能灵活取舍,如在临床上解释就应清 楚地解释其内涵和实际诊断、治疗方法,而不必纠 结于中医语言外壳或苛求文化的传递,直接解释性 的意译更为便捷 而在翻译中医经典或中医养生 文化方面则必须不厌其烦,采用音译加解释,直译 加解释甚至文后附注释的方法,尽可能再现中医的 整体风貌,保留中医的特色,同时也能够让译文读 者完整正确的理解其精髓 总之,解释策略只要使 用得当,必将在中医英译中发挥重要作用,使中医 更好地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武创新.中医英语翻译不需要“经典”:J一.贵阳中 医学院学报,2011,9(5):4—5. :2:金锋.关于中医英语翻译的几点思考:J .贵阳中 医学院学报,2010,9(5):3—4. 3: 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 书店.2013:34. :4: 郑玲,姜德友.中医英语翻译的的文化障碍及诠释 学解读[J .中医教育ECM.2011.7(4):21—24. :5:魏遒杰.汉英・英汉中医词典:z:.长沙:湖南科学 技术出版社,1996:747.461. (收稿日期:2014—09一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