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实验探究专项训练题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实验步骤如下:
A.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B.让一束红光贴着硬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着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EO和反射光线OF的径迹.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两次,换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如甲图)
C.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角r. D.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如乙图)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硬纸板显示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两侧.
(2)该实验中硬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 . (3)由实验步骤C可以得到的规律是 .
(4)在甲图中,如果将光线沿着FO射向平面镜时,你还会发现的规律是 .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在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置一把刻度尺,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立于玻璃板两侧,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 (2)点燃蜡烛A,从A一侧观察蜡烛B,缓慢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 ,可以得知像与物大小相同;用刻度尺和笔将A、B所在的位置连接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如果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无论怎样,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3、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小鹭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放置在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点燃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 (1)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小鹭想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若蜡烛A与
玻璃板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光屏应安放在玻璃板右侧,与玻璃板相距 cm.
(3)若蜡烛A以0.2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则它的像远离玻璃板的速度是 m/s.且像的大小 。 3、晓雯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 (1)如图所示,让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
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右表中. ①在表中空格内填写相应内容.
②当烛焰从远处靠近透镜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透镜. 5、娟娟想用测密度的方法来测量她家色拉油的密度,于是她进行了以下实验:
1 / 5
实验符号 1 2 3 4 物距u/cm 30 20 15 6 像距v/cm 15 20 空 像的性质 倒立、等大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专题
(1)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把游码移至称量标尺的“0”刻度线上,调节 使天平平衡; (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色拉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色拉油的总质量M(如图甲所示),再将烧杯中的部分色拉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色拉油的总质量为23.8g,则量筒内色拉油的质量m= g; (3)图乙显示的是量筒内色拉油的体积V,则V= cm3; (4)色拉油的密度= g/cm3. 6、小昊做“测量盐水的密度”的实验: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的零刻度线上,发现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左侧,此时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横梁平衡.
(2)如图所示,甲、乙、丙图是他用调节好的天平按照顺序进行实验的示意图,请你依据图中的数据将实验记录表格补充完整: 空杯的质量 m1/g 30 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m2/g 盐水的体积 -3V/cm 盐水的密度 -3ρ/g•cm (3)在以上实验中,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7、某同学收藏有一块精美的“太白醉酒”贺兰石工艺品,如图所示.为测量这块贺兰石的密度,他进行如下实验:(g取10N/kg)
(1)将贺兰石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如图甲所示,测得它的质量为 g;
(2)接着利用图乙所示的方法将贺兰石没人水中,收集它排出的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丙.这块贺兰石的体积为 ml,由此测出贺兰石的密度为 kg/m3.
(3)上述测量体积的方法,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8、小盘同学用天平、量筒、水和细线测量铝块的密度. (1)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使横梁平衡;
②用调好的天平测量铝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铝块的质量m= g; ③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记下此时液面对应的示数(如图丙所示);
④用细线系好铝块,并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液面对应的示数(如图丁所示); ⑤整理器材.
(2)从丙、丁可知:铝块的体积V= cm3,则铝块的密度ρ= kg/m3;
(3)如果实验步骤顺序改为③④①②⑤,将会导致测出的铝块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9、小永同学为了测量永春老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2 / 5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专题
(1)把天平放在 ,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m1;
B.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
(3)由图可得老醋的体积为 cm3,老醋的密度是 g/cm3= ㎏/m3.
10、如图所示,四根完全相同的钢片a、b、c、d固定在一水平木板上,分别受到力的作用会发生形变,四个力的大小关系是:F1=F3=F4>F2.
(1)如果要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的关系,应比较钢片 和 ; (2)如果要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的关系,应比较钢片 和 ; (3)如果要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的关系,应比较钢片 和 ; (4)这一研究过程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
11、下表是小英同学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
系时得到的实验数据.
比值/N•kg-1 9.8 9.8 9.8 实测物体 物体1 物体2 物体3 物体质量m/kg 0.1 0.2 0.3 重力G/N 0.98 1.96 2.94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 .
(3)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g为9.8N/kg,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发现在不同的地理位置g值存在着微小差异.下表为各个不同城市的g值大小,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g值大小 地理纬度 赤道 9.780 0° 广州 9.788 23°06′ 武汉 9.794 30°33′ 上海 9.794 31°12′ 北京 9.801 39°56′ 纽约 9.803 40°40′ 莫斯科 9.816 55°45′ 北极 9.832 90° ①g值相同的城市是 ;g值差异最大的城市是 .
②猜想g值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
12、小刚同学为了参加体育考试,想测试一下橡胶底和牛筋底的运动鞋哪双摩擦力更大.
3 / 5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专题
(1)如图甲所示,他首先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橡胶底运动鞋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2)小刚发现牛筋底的运动鞋较轻些,于是便向鞋中添加了适量的砝码,目的是 . (3)在拉动过程中小刚发现,匀速直线拉动鞋实际很难控制,于是他将鞋放在水平方置的木板上,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改为拉动木板,如图乙所示,当他水平向左拉动木板时,鞋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为 . 1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一面粗糙一面光滑的长木板、带钩的木块、钩码、弹簧测力计
(1)把长木板水平放置,木块放在木板上静止如图甲所示,请在图甲中画出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2)选用图 (选填乙或丙)的方案完成实验,能获得更好的实验效果.
(3)下表是同学们测得的部分实验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可以验证 猜想是错误的, 猜想是正确的(均选填猜想序号)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 . 实验序号 1 2 3 4 压力大小 一个木块 一个木块 一个木块 一个木块+一个钩码 表面光化程度 较光滑 较光滑 较粗糙 较光滑 相对运动快慢 很慢 慢 慢 慢 测力计示数/N 2.0 2.0 2.4 2.6 (4)由实验2、3可以得出结论 。 (5)由实验2、4可以得出结论 。 14、如图所示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三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A,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和F3.其中最大的是 .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压力相同时, ,滑动摩擦力越大.
(3)在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3为1.6N,若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到2N,此时的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
4 / 5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专题
力为 N.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