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0年第1期 (总第125期) 大众科技 DAZHONG KE J No.1。2010 (Cumulatively No.1 25) 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255049) 【摘要】“N-f.性’’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文章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研究性教学思想的指导 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索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研究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的提出、分析、实现与评价等 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习惯,以达到增强学习主观能动性、创新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研究性;建构主义;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鉴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和创新素质,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必须鼓励学生敢于 动手,勤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和技能。要完成这样的目标,运用“研究性 教学法,是一种 行之有效的途径,并在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文章编号】1008—1151(2010)01—0146—02 3.要向学生讲清楚,掌握知识和技能需要一个过程。 教师要鼓励学生以顽强的意志去钻研教材和上机实践, 同时应该向他们指出,学习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过程,而是“螺 旋式”上升的过程,真正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需 要反复实践,因此,在接触一个新领域或一个新的知识点时, 可以先知其然,而暂时不深究其所以然,但应该注意在学过 后面相关的知识后及时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前 后联系,加深认识和理解,而且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明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意 义,而且要培养他们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只有这 样才能真正发挥“研究性”教学法的优势。 (一)什么是“研究性” “研究性”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 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方 法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 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 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 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研究性”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讲解 (三)研究性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1.首先要确定好研究任务,这是研究性教学法的关键环 节。 教学内容,而是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 通过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在学习过 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学要求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 现,都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之中,因而任务的确定占有 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设计教学任务呢? (1)分解教学目标。 设计的研究任务要针对教学的目标。教师要认真分析教 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巧妙地蕴含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中,通 过让学生去完成一个包含一定具体知识或能力训练的实际任 务,从而达到某个教学目标。 任务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切不可为了追求任务的完美 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 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 同时,引导学生产生自主学习实践活动。 (二)使用“研究性”教学法前的准备 运用“研究性”教学法,教师应首先向学生明确布置本 阶段、本单元或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 指导。 1.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说带着要解决 的问题认真读书,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要让学生知道,虽 然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但是它的基本概念和原 理是相对稳定的,只有掌握了某个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概 念和原理,才能无往而不“适”,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具 备进一步深入学习或自学该学科的能力。 2.要求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 计算机是工具,使用工具是技能,技能的掌握与熟练只 能靠实践。应提倡探索式的学习,许多知识和经验可以通过 学生上机实践获取,这样做不仅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可以 培养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在学习使用电脑的过程中,读书 和上机实践都重要,但比较而言,实践更重要。很多知识和 技能必须通过多次上机才能学会。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长 知识和才干。 【收稿日期】2009—10—02 而偏离教学的目标。要根据教学总目标,结合所学习的内容, 按照“从大到小、逐步细分”的思路,分层次、分阶段、分 课时地把总目标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学习模块,并使每一个 模块对应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当学生完成这一个一个的 任务后,教学目标也就顺利地实现了。 (2)结合实际情况,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研究任务是要交给学生去完成的,设计任务时,应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要考虑学生的实际 情况,如现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基础、年龄、兴趣等特点。 研究任务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 对于比较简单的任务,教师可以不做或只稍做提示,让 学生自己去思考完成;对于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 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研究任务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实践证明,通过对学生进行成功激励或当学生发现他们 【作者简介】郑明言(1967--),男,山东诸城人,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146. 所学的知识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学生往往会对学习 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有关“申办2008奥运”成功的话题倍受人们关 注时,我在教授学生学习演示文稿的制作时,就要求学生以 “北京2008欢迎你”为主题,完成一个演示文稿的制作,并 许诺学生制作的优秀作品将进行展示。结果任务一宣布就引 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积极性很高,整节课都非常投入, 大多数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务。 (3)注重延伸扩展,启发学生思维。 我们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差异。设 计的任务不仅要包含基本任务,还要包含任务的引伸与可扩 展性。这样在完成基本任务后,不同的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 不同的条件与需求,由任务中的“可扩展点”做进一步的发 挥。这样的设计既能控制整体教学进度,又可以因材施教, 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动性,激发创造欲望。 另外,我们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还要注意软件基本功能 的递进性。新任务中既要有以前任务中已经使用过的功能, 又必须加入新的功能,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巩固 已学过的功能,又必须学习、探索新的功能,达到循序渐进。 任务设计的好坏,还体现在这个任务是否对学生具有启 发作用。好的任务能在学生完成后,进一步激发起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能给人以启发,从中悟出终身受用的学习思维或 方法。 如:在学习“复制、剪切、粘贴”这一知识点时,当学 生完成基本任务,学会了文字的复制、剪切、粘贴的方法之 后,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和完成扩展任 务:把网上的一幅图片通过复制、粘贴的方法插入到文章中。 总之,在应用“研究性”教学法教学时,要重视任务的 设计,好的任务才能起到良好的“驱动”作用。要仔细分析 教学目标、统筹兼顾,精心思考,这样确定出来的任务才能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更好的掌握知识、提高技能、领悟方法。 2.注意分析任务,这是任务能否正确执行的前提。 任务设计完成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否则又进入老一 套的教学模式了。而是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 提出的问题,最好是由学生提出,由教师适当启发和引导。 而这些问题中,有很多是以前没学过的,即隐含了新的知识 点,这也正是教师要求学生去解决的。 例如,在学习使用 画图 这个应用程序时,教师先由学 生来决定画什么内容。若学生决定画一幅春光田园风景图, 那再进一步让学生来设计这幅图画中应该有哪些内容,学生 设计画中有麦田、夕阳、彩霞、飞燕、小河、青草、羊群等 等。这样让学生来设计、分析好这幅田园风光图,因为这是 自己设计的,因而学生都表现得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3.如何完成研究任务,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部分。 问题提出并设计好了执行的过程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各 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围绕任 务展开讨论,查阅资料,尝试探索。当然,在这一过程中, 更要鼓励互相合作,共同来完成任务。同样以画田园风光图 为例,就涉及了如何画圆角、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对 于太阳、飞燕、羊群这些图案,就涉及如何导入图片,并如 何对图片进行大小、位置的调整;对彩云这个图案,又涉及 到如何将在WORD中编辑好的图片剪切过来。除了这些操作知 识以外,还有其他的很多操作,都是需要学生去处理,去解 决的。 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先去查有关的资料、书籍, 当然,也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反正,最终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学生通过操作,能够画出一幅美丽的春光田园风景图。 4.要注重及时交流,这是学生知识的提高阶段。 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一定要及时交流,展示、讨论并 点评,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反馈和评价。这是知识形 成和提高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培养学生的成就 感。 学生完成了田园风景图后,教师选出三、四幅作品,由 大家一起来评论,说出可圈可点之处,并由学生本人来说明 画这幅的意图及本人的操作重点。另外,其他学生对这幅的 操作有何疑问之处,也可提出来,由画图本人来答疑。最后, 由教师指出这幅图中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之处。经过这样的 分析,就可以让学生“茅塞顿开”。 (四)结束语 “研究性”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 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 特点的课程。“研究性”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 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 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特别于适用于信息 技术的教学。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上接第178页)改变恐与//h的大小,仅庞与施质量和不变, 问重物厕的加速度是否改变?(2)若改变坷与衄的大小, 谁先到达上端?(2)谁的动能大?③谁做的功多? 17.人荡秋千的过程中,其质心运动的轨迹如图1O所示。 试分析为什么秋千可以越荡越高?并说明这能量是哪来的。 但脚与 质量和保持不变,问重物脑的加速度是否改变? (三)结语 实践表明,在理论力学教学中,教师适时引入这些生动 贴切的生活和工程实例,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的学 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甲 图8 图9 图lO 15.一根均质的木柱铅直插入地面,露出地面部分高 1.8m。一人猛踢此木柱的底端,不幸的是柱子入土处已腐烂, 被踢后就在该点折断。请分析一下柱子顶端随后的运动。 16.甲乙两人重量相同,沿绕过无重滑轮的细绳,由静止 起同时向上爬升,如图9如甲比乙更努力向上爬,问:(1) 【参考文献】 …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2. 【2】徐敏.理论力学趣味性教学浅探U].力学与实践, 2000,22:62-65. 【3】李明宝.理论力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4】黄钟.趣味力学新编[M】.北京:中国石化育出版社,1997. 【5】程靳理论力学思考题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一1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