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如何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作者:赵林龙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8年第12期
摘 要 为落实国家关于企业建立完善安全风险管控体系的要求,结合企业特点,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企业风险实施标准化管控。本文就企业如何开展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提出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通过体系建设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关键词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如何开展;建设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旨在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实现“关口前移、风险导向、源头治理、精准管理、科学预防、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要求,使企业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1 企业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内容及步骤 1.1 组建团队
企业负责人成立体系建设推动领导委员会和各专业工作组,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定期部署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各专业部门和基层单位应结合企业实际,成立体系建立各级工作小组,负责本区域的体系建设的实施。
基层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岗位员工、工会组织等应全面参与风险识别、评估和管控措施的制定等活动,确保风险识别、评价及管控措施的制定涉及企业各区域、场所、岗位、各项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确保风险识别全面,定位准确,评价得当。 1.2 信息收集
为全面识别、系统评价危险源及准确管控措施,应收集必要的企业现状信息、相关法律及其他相关信息。如:与企业相关的安全、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在用主要设备设施清单;作业活动清单;物料及工艺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3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前提和基础,其目的是要识别出企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及其原因、影响范围和潜在后果。所以这个环节在整个机制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危险源辨识可据活动、产品、服务的性质选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如基本分析法、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分析法等,也可根据企业现成资料,如安全评价报告、职业卫生评价等资料。
危险源辨识应考虑企业所有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人员和管理,综合考虑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作业环境及管理的缺陷。不仅要考虑正常、异常及紧急三种状态:还要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1.4 风险评价及分级
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危险指数法、危险性预先分析方法、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检查表分析方法、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风险矩阵评价法等。
其中,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MES)、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风险矩阵评价法等简易的风险评价方法是企业常用的方法。企业可采用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MES)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将识别的风险按照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MES)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进行分级,识别出的风险分为一、二、三、四级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1]。 1.5 风险管控措施及管控层级 (1)典型风险管控措施
典型控制措施可由基层工作小组制定后,各级工作组针对典型控制措施是否适宜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进行完善,最终由风险管控隐患治理领导机构批准,作为一个时期内完善风险控制措施的基础信息。典型风险管控措施包括:①工程控制;②管理(行政)控制;③个体防护控制;④应急控制。
典型控制措施由基层工作小组制定后,各级工作组针对典型控制措施是否适宜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进行完善,最终由风险管控隐患治理领导机构批准,作为一个时期内完善风险控制措施的基础信息。 (2)管控层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根据风险分级情况,按照风险级别、所需的资源及岗位职责的划分、需具备的管控能力、管控措施的复杂性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进行风险管控的责任分配,确定不同的管控层级。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 如:一级、二级风险可由公司直接管控;三级可由厂级管控;四级可由车间(班组)管控。
1.6 变更管理
当企业机构、人员、设备、设施、原材料及工艺等发生改变时,企业应组织相关人员及时进行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分级,根据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分级结果,及时修订管控措施。 1.7 持续改进
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的变化、企业内外部因素变化、控制技术的进步等因素,综合考虑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评审时间、安排和频次,定期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评审。当评审结果表明现有的风险管控措施依然有效时,则无必要实施新的风险评价。反之,必须及时更新。 1.8 公告警示
企业需要将主要危险源、风险等级、典型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予以公布,让每一名员工都了解各自岗位或系统对应的危险源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告知栏,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制作安全风险岗位设置告知卡,职业危害岗位设置职业危害告知书,同时将本企业的一、二级危险源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理措施告知相邻企业、单位。 1.9 记录管理
建立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档案(或电子版档案),形成“一企一册”。企业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记录管理程序,或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中的文档管理制度,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产生的记录、文档进行管理。确保记录或文档的标识、存放、保护、检索、保存和处置受控[2]。
记录结果应形成文件,至少应保留以下记录:①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② 危险源识别记录,③与危险源相关的评价分级记录,④控制危险源所采取措施的描述或引用。 1.10 信息交流
企业应明确需交流、公布、警示的内容、对象及时机。建议企业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信息、沟通与协商有关的程序文件或制度执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结束语
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活动主要包括作业活动的划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分级和风险控制措施策划、控制控制措施的确定、危险源管控责任划分、危险源分级管控等。企业通过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从组织、制度、技术及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控制重大安全事故,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王中兴,李晓琴,张维克.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建设[J].安全,2018,(2):43-45.
[2] 许立民.建“双控”机制保煤矿安全[J].现代职业安全,2016, (10):80-8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