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希贵其名早已如雷贯耳,其教育思想也在一些微信公众号的文章里略有耳闻,特别是他关于课外阅读教学的文章,少说也有几十万的点击量,足见他对语文老师教学观念的影响,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提出这些至今仍然适用的教育理念的时正值分数至上的90年代。此次再借由培训之机系统拜读了他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受益颇多。
与晦涩难懂的教育专著相比,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显得平易近人。他谈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说:“苏霍姆林斯基像一位长者,与我们促膝而谈,娓娓叙来,你丝毫察觉不出一位教育家的居高临下。他用非常朴素的语言说了一些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事情,讲了许多令我们恍然大悟却又浅显易懂的道理……”其实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子的。他用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例子,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教育理念。他讲述的这些例子少说也有20年,至今读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许多共鸣。
他以一线老师的身份,到一个学校的管理者,乃至整个市教育系统的管理者来思考教育的本质。他最擅长的是在过程中发现问题,优化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经验理论。他的讲述总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从一翻开书,他就在引发我的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教育主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带着这几个问题,我读完了他的这本书。我很高兴从这位教育前辈娓娓道来的讲述中,我寻找到了答案。
一、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李希贵校长说:“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
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他举了他在高密县第四中学当语文老师以及管理学生的一些事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还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情”。这个事例在许多班主任那里都遇到过。班级同学丢了贵重的手表,经过调查,最终当众揪出了小偷。但最终的结果没有如他所想的,犯错的同学得到教育变得诚实了,犯错的同学最终退学了,一辈子都背着沉重的负担活在这个阴影里。老师不是警察,老师也不是明察秋毫的法官。教育的目的,不是弄清案情的真相,不是找出赃物抓出小偷,还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情。
这让我想起我在当班主任期间发生过的类似的一个事件。六年级临近毕业考,同学们都在有序地复习着,但有人打破了这个平静。大家放在教室里的东西经常丢失,倒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都是一些练习册、作业本、试卷、学习用具。但这些东西的丢失,给同学们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班级大半同学都丢过东西,就是找不出小偷是谁。同学们对这个小偷恨得牙痒痒的。为此我查看了走廊监控(教室里没有监控)试图找出些蛛丝马迹,仍然一无所获。
后来实在受不了了,几个班干部明察暗访。最终找到了丢失的赃物,所有的东西不知道是被谁丢到了教室后面一条水沟里。平时通向这条水沟的门是锁着,那里是学校人迹罕至的地方。几个班班干部想必是把学校翻了遍,才能找到这个地方。看来真相大白,并不是谁偷了这些东西,而是有人恶作剧,故意把它们全部丢到水沟里。但到底是谁故意与全班为敌,没有人知道。
这时我把怀疑的目光投向郑同学,我的怀疑是有依据的。他是全班少数没有丢过东西当中的其中一个,他有过类似恶作剧的前科。于是我旁击侧敲地试探他,观察他,越发觉得他就是那个罪魁祸首。但苦于没有证据,我不能将他绳之以法。焦头烂额之际,我猛然醒悟,我的行为就像疑邻盗斧。如
果我处理不好,也许会冤枉那个同学,就算最终结果证明我的怀疑是正确的,找出全班公敌来,有什么作用?
但这件事也不能就这样子不了了之。于是我很郑重地在全班面前宣布:“通过调阅监控,我已经知道了那个恶作剧的人是谁,但是我不公布他的名字,接下来的时间我会密切关注他,只要他用心改正这件事就只有天知地知他知和我知。”至此班级恢复了平静,再没有类似的恶作剧。直到现在,我仍然不知道这件无头公案到底是谁干的?但是有什么关系呢,事情解决了,那个同学也改正了错误。也许有一天,那个孩子会亲口告诉我。
学校不是法庭,教师不是法官。教育的本质不在于查清楚事情的真相,弄清是非对错。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犯错的同学走上正确的轨道。教育的本质,在于用情感改变一个孩子的心灵。这就是李希贵校长告诉我们的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情。
二、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叶老先生提过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让学生自己管理班级,参与管理学校工作。现在又看了李希贵校长《无事可做的班主任》和《学生十大自我锻炼工程》两篇文章。两人的教育理念如出一辙,看来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一脉相承,不管过几年都有其适用性。
李希贵校长说:“学生的成长固然需要老师的引领,但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在成长,我们永远无法代替他们成长,过去我们做好心的“警察”和勤劳的“保姆”,剥夺了多少本应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侵占了多少本应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这种管教式的教育使学生处在被动的状态,学到了知识,但失去了自我。”
李希贵校长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我们总认为小孩子还小,特别是小学
阶段的学生,他们没有自制力管理自己,没有能力自己举办活动。我们亦步亦趋地跟着他们,小到日常的教学管理,从早读课开始到做操、打扫卫区、食堂吃饭、午休、自习课、午读课,大到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运动会、六一表演、读书会、艺术节……老师全都自己亲力亲为。其结果,老师累得够呛学生却不买账,依然纪律松散,结果不尽人意。我们扶着他们不愿意放手,却又怪他们学不会走路。
很多有经验的班主任会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班级管理。班级事事有人干,班级人人有事干。从班规的制定开始就让孩子自己制定内容及奖惩的标准。班级孩子每人负责什么都各司其职。班级的早读课,有值日班长维持秩序,小老师领读。卫生区值日生打扫完毕之后,由卫生检查员督促检查,卫生检查员还检查全班同学每日的着装。班级图书角有5个图书管理员轮流值班。黑板报每个星期小组轮流出,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小组长负责人员的分工。植物角、医务箱都有人负责,早操和眼保健操有专人巡查。同学们个人和小组的作业、卫生、纪律都有评分的标准,每日评分,每日公布,及时反馈。计算分数和记录分数由两组同学配合,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同学的积分,就作为评先评优的一个重要依据。
这样子每个人都是管理者,每个人都是被管理者。学生自己管自己,学生管学生。班主任就从繁杂的事务当中获得解放,班级管理还有条不紊的,更重要的是学生由此获得了自我锻炼的机会。
李校长讲的让班主任无事可做的那个例子。我想到了我们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以前我们学校每两年举行一次运动会,运动会只是少数运动员的舞台。运动员去参加比赛,其他同学则要在教室里自习,由班主任看着。这是因为学校的场地不大,如果放任全校1000多名的学生还有家长同时在操场上怕会
造成混乱。后来坐在教室里的孩子发出了抗议,这哪里像运动会?学校的行政人员也认为以往的做法确实没有运动会的氛围。但场地条件制约着,确实没有办法让运动会变成全校的狂欢会。
后来采取了个折中的办法,分批让学生出来参与。当班级有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时候,班级同学可以出来为其加油。这下操场可热闹了,学校也安排了很多维持纪律的检查员。这也苦了班主任了,一个人要看着那么多个小屁孩儿,小朋友一来到操场,就完全不受控制,兴奋得大喊大叫那也不算什么。
在学校管理上,我非常赞同李希贵校长说的:“只要班级不乱,学校就不会乱。”于是我要求班主任组织好自己的班级。这时候有经验的老师,也会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学生自己管自己,让学生管学生。学生分成好几个小组,有策划组、后勤组、宣传组、啦啦队……每个小组有一个小组长。每个小组职责是什么都清清楚楚,各司其职。其中后勤组还分为好几个小分队,每个小分队专门负责一名运动员的后勤工作。宣传组分成两个小队,一队制作班级加油标牌的,一队为运动员写加油稿。至于啦啦队,也分了好几个小组,运动员在起跑的时候,有啦啦小分队加油,终点的时候也要有小分队的鼓励,还有一些人是负责陪跑的。
所有人都有事情做了之后,老师反而没事情可以做了。老师落了个轻松。这次运动会变成孩子们的运动会,既让孩子得到锻炼,又让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充满孩子的心间。
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学,达到不教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李希贵的校长的一些做法让我不得不佩服。他冒着学校不能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的危险,放弃修建体育馆,也要建起一栋自修楼。传统的教学方式会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因此失去了创新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
式,学生学到的只是知识而不是能力,特别是自学的能力,而自学的能力,又是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如何实现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从而推进教学关系和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李希贵校长率先走出自己学校的特色,自修楼就是学生自由发展的乐园。
看了李希贵校长的介绍,更加坚定了我对我校此次教改项目的信心。我校教改项目——《实施有效互动,落实核心素养》也是建立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我们要求老师要尽量保证课堂上有足够的先学时间,让学生充分的独立的自学,或者课前按照导学提纲的要求,学生完全独立的进行先学。个体的自学完成之后,团队共学方能发生作用。
我相信我们给学生一个自由成长的舞台,学生会有让我们意想不到的精彩。
三、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教育:“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7年9月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框架。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常说德才兼备,也是指向品格和能力。
从德育为先五育并重,实施素质教育,到现在的核心素养观,国家的教育方针一以贯之,都是指向品格和能力全面发展。可是我们选拔人才的依据主要是以分数为主,这导致了学校为追求高分数,而忽略了学生品德的教育。“智育不行出次品,体育不行出废品,德育不行出危险品。”一个资质平庸、品德不好的人,放到社会上就是一颗炸弹;而一个智力超群、品德不好的人放到社会上无异于一颗核弹。
前段时间,北大学子弑母案闹得沸沸扬扬,这给我们教育者敲响的一记警钟。素质教育开始实施已经超过20年了,如果学校仍然没有改变这种片面追求分数的做法,特别是基础教育,对中国教育的明天无疑是灭顶之灾。
我认为学生的品德教育应该从细节小处着手。在学校管理中,我特别注意学生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礼仪。我们学校以一系列相关联的德育活动为载体,通过学校课堂、校园文化、家庭生活、社会实践四位一体,形成合力,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低年段的学生“修身养德”,通过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的教育,培养讲文明讲道德的好少年。中学段的学生“崇德求实”,通过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有责任感的讲诚信的好少年。高年段的同学“行善成德”,通过知善明义教育,感恩教育等培养有理想有信念的讲友善的好少年。三个学段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学校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向善向上。我们培养的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四、我们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毫无疑问,应试教育培养不出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在应试教育仍然唱主旋律的90年代末。李希贵校长敢于在高中段这样一个公认的实施素质教育的雷区里排除万难实施素质教育。“当处在高考重压下的老师和孩子们能够自由的呼吸,自主的发展,希望他们穿越雷区,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生命田园。”事实证明,李希贵校长的做法是正确的,实施素质教育后,学生全面发展了,还需要担心考试成绩吗?
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李希贵校长就提出了把学校变成孩子们
的乐园,开发学校课程,建设实践基地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间证明,李希贵校长当年的思想是超前的,是正确的。现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和跨学科课程都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国自古就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古训,杜威的做中学理论也全面阐述了动手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深知实践活动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我校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做足功夫。既有“校园四大节”:修养文化艺术节、强健体魄体育节、智慧头脑读书节、创新强国科技节,也有平时的大队委员竞选、年段各种比赛、几乎每个星期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读了李希贵校长的“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学生技能测试站”。让我想起我校的学生。俗话说“技多不压身”,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做足功夫。我校已开展郑成功文化研究、围棋、象棋、书法(硬笔和毛笔)、美术(绘画和剪纸)、音乐(声乐和合唱)、体育(跑步、跳绳、篮球、乒乓球)、手工、科技制作、电子百拼、英语、朗诵、舞蹈等兴趣课程20多门。
李希贵校长的这段话道出了教育的本质:“教育本来挺简单的,只是我们人为的把它复杂化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的氛围,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教育就不会有多少问题。”我想这就是教育的本真,这就是教育的真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