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美术教育的思考

对美术教育的思考

2023-02-08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对美术教育的思考

美术教育是学校“人文教育之中坚”,在传递美术文化、提高审美素养与培育人才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开设美术欣赏课,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各种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高中的美术课变了味,走了样,出现了若干不和谐的现象: 一、剥夺了学生的选择权利

由于高校录取艺术类考生的文化成绩相对较低,学校和家庭就逼迫文化基础不够理想学生走曲线升学之路,致使那些艺术基础薄弱,且不喜欢美术的学生学习美术,参加艺术类高考。他们进入艺术高校,这不仅影响美术人才的质量,增加了教育培养难度,而且违背了学生的意愿。对于那些有需求的学生,学校却不开设美术欣赏课,他们也就无法获得轻松的艺术享受,整天泡在枯燥的文字、数学和字母里。 二、忽视了美术的隐形功能

社会对普通高中教育评价的主要依据是显性价值,即高考升学率,学校领导和教师就只能带领学生围着高考的指挥棒转,许多学校的美术欣赏课形同虚设,注重显性的升学率而忽视隐性的人的培养,教师是为高考而教,学生是为高考而学,无暇顾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如今,有的大学生不懂什么是中国画,不懂穿衣打扮基本配色知识,凡此种种,不能不说是美术教育的失败。 三、没考虑学生的发展前景

有些学校、家长、教师认为考美术专业是上大学的捷径,因为文化课要求低,一般要比其他专业低40%,专业门槛低,而专业课的评分在某些人看来又是弹性很大的,看中的都是眼前利益,根本不会从长计议,从大局着想,如社会需要多少美术人才?有多少人将来能找到合适的工作?高校培养的美术人才,应该是延续发展美术文化的生

力军,而如今的美术专业招生的优惠政策,不能不使人认为该专业是文化素质差的代名词,高中和高校的美术已进入了一个怪圈。 那么如何走出美术教育的怪圈?笔者认为:

首先,更新教育观念。围绕美术教育的目标,重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重视欣赏课的教学督查,建立相关的考试、考核、评价机制,把美术欣赏课放到与美术专业课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创造条件,利用现代传媒,收集有关美术课的信息,制作色彩纷呈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在学习中欣赏美术,体验美术,享受美术,强化学生爱好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让学生学会分析、评价美术这一文化现象,带领学生回到情境中去,回到历史中去,回到文化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在美术现象和作品背后寻求本质的东西,并结合自身的经历、知识的基础、心理品质等作出自己独到的评价,以促进美术教育的良性循环。

其次,尊重学生的选择。作为教育者和家长,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心理疏导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选科的自由,不能强迫学生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引导,这是关爱个体生命价值的基本体现。要让学生自由地发展,就应把他们视为和自己一样的“人”,从学生的长远利益着想,不要让眼前的利益误了学生的终身,更不能因为学校、教师的利益损害学生的利益和权益。

再次,要有长远眼光。学生上大学比不上大学的利益多些,但是美术专业热招、扩招、滥招,必将造成极大的浪费,浪费学生家长的物质与经济积累,浪费学校的资源,浪费学生的宝贵青春,为此,建议提高高考招生的文化素质,将文化差距逐渐缩小到一个合适的范围内,真正的艺术人才应是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都是很丰富的,分流一部分人走职业技术的道路,接受相应的职业技术教育。进一步改革美术高考制度和组织形式,科学合理地给专业成绩评分,减少人为地主观因素,减少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

第四,加强教师培训。走出美术教育教学的误区,在教育改革中,教师要勇当改革的先锋,不能坐等家长和社会提醒,或教育行政部门

来催促,而是主动发挥自己的力量,将进步的意识传给下一代,从自己做起,自己培训自己,做终身学习的榜样,让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紧跟飞速发展的形式。在把握学生终身发展大前提下,以人为本,注重过程,让教学与自己和学生随时处于一种互动生成的状态。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 张晓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