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主治医师中医内科

主治医师中医内科

2023-10-23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中医基础:

1. 可以用对立制约说明的是:阳胜则阴病

2. 可以用阴阳互根说明的是:阴在内,阳之守也

3. 被称为阴阳之“征兆”的是:水与火

4. 从冬至春及夏的气温变化说明阴阳:消长平衡

5. “阴平阳秘”依据的阴阳关系:对立制约

6. 形成“阴阳互损”的理论基础是:阴阳的互根

7. “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对立

8. 导致阴损及阳的主要机理是:阴液亏损,累及阳气生化不足

9. 适合治疗阴偏衰的治则是:阳病治阴

10.五行相侮的基本概念:某行之气亢盛侵及所不胜

11.心肝血虚应采用的治则:补母

12.患者骨骼疼痛,头发脱落,根据五行理论多因偏嗜:甘味

13.悲所胜的是:喜

14.喜所胜的是:悲

15.“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指的是:五行制化

16.反克指的是:五行相侮

17.人体生理病理的中心:五脏

18.区别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主要依据是:生理功能的差异

19.“血府”指的是:脉

20.“五脏六腑之大主”指的是:心

21.肾为气之根,主要指:摄纳肺吸入清气的作用

22.在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中起根本作用的是:调畅气机

23.被称为“胃之关”的藏是:肾

24.“喜润恶燥”的脏腑:胃

25.形成神的主要物质基础:血液

26.“相傅之官”指的是:肺

27.“膻中”又称为:气海

28.保证肺能吸入自然之清气,所依赖的主要功能是:肃降

29.具有“受盛”功能的脏腑是:小肠

30.被称为“气机升降之枢纽”的脏腑是:脾胃

31.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的是:脉

32.胆腑又称为:中精,中清,清净之腑,中正之官

33.“水谷气血之海”指:胃

34.能促进大肠传导作用的是:肺气的肃降

35.被称为“水火之宅”的是:肾

36.“肝”的另一种称谓:刚藏

37.脾所主的液是:涎

38.能调节人体血量的脏是:肝

39.被称为生血之源的是:脾

40.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依赖的是:气的推动作用

41.饮食物化为气血津液等所依赖的是:气的气化作用

42.气化指的是:体内津,气,血,精等物质各自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

43.气机指的是:气的运动

44.气机失调,下降不及时,可形成的是:气逆

45.“元气”运行的通道:三焦

46.活动力极强,流动很迅速的气是:卫气

47.在头面部,手太阳经主要分布的部位是:面颊部

48.十二经脉中足太阴脾经在肢体的循行部位是:下肢内侧前线

49.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两经交会的部位是:肺中

50.与足厥阴肝经相交接的经是:足少阳胆经

51.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交的部位:足小趾端

52.分布于下肢外侧后缘的是:足太阳膀胱经

53.分布于下肢内侧后缘的是:足少阴肾经

54.能够约束纵行诸脉的是:带脉

55.湿邪的性质特点和致病特点:易伤阳气,使气机升降失常

56.“火为阳邪”的特性:炎上

57.“暑为阳邪”的特性:火热

58.起于胞中的奇经:冲脉,任脉,督脉

59.奇经的功能之一是:进一步密切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60.暑邪伤人,可见到气短,乏力,其原因: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61.易袭人体阳位的邪气是:风

62.七情致病首先影响的是:脏腑

63.大怒,暴怒可导致的是:气上

64.过度悲伤可导致的是:气消

65.“久卧”最易伤:气

66.七情内伤最易伤的脏是:心,肝,脾

67.“痰阻于胃”可见:恶心呕吐

68.火热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易生风动血

69.正气的强弱主要有关因素是:与精神状态有关

70.发病的重要条件是:邪气

71.“五志过极”和“六气”皆可化生:内火

72.中气不足可引起的症状:头晕目眩,耳鸣

73.“热因热用”所属的治法:反治

74.“寒者热之”所属的治法:正治

75.脏与脏之间体现气机升降的是:肺与肝

76.脏与脏之间表现为气血关系的是:心与肺

77.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的主要是:津

78.灌注于骨节,脏腑和脑髓的主要是:液

79.与“寒从中生”关系最密切的两个脏是:脾,肾

80.属于脾的生理功能失调的是:脾气虚损

81.“内风”产生的机理是:体内阳气之变动

82.“阳病治阴”所适用的症候是:阴偏衰证

83.“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所属治法是:逆治法

84.正治的定义:逆着疾病现象而治的治疗方法

85.足厥阴肝经下接的经脉是:手太阴肺经

86.足三阳经的大致走向:从头走足

中药:

1. 麻黄与桂枝配伍关系是:相须

2. 生姜与半夏配伍关系是:相畏

3. 麻黄,香薷均具有的功效是: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利水消肿

4. 防风,羌活均具有的功效是:既能发散风寒,又能盛湿止痛

5. 肝经风热,小儿惊风,夜啼者,首选:蝉蜕

6. 风热郁肺,咽喉肿痛,声音嘶哑,首选:蝉蜕

7. 生地黄酒制成熟地黄的炮制目的: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8. 地黄的地道产区:河南

9. 本草纲目认为无毒,结果引起中毒的药物:生马钱子

10. 平性药的含义:寒热之性不甚明显的药物

11. 中药的毒性是:中药的偏性

12. 表示减毒配伍的是:相畏,相杀

13. 健胃消食药服药时间:饭后服

14. 辛温解表药主要归经:肺,膀胱经

15. 既能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又能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的药物:白芷

16. 清热安胎首选药物:清炒黄芩

17. 内服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火煅外用能够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的药物:石膏

18. 治疗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小便不利,首选:淡竹叶

19. 治疗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及胃热所致呕吐,首选:黄连

20. 治疗阴虚火旺,肺肾阴虚所致盗汗,骨蒸潮热,心烦等症首选:黄柏,知母

21. 功能滋阴燥湿,治疗阴虚肺燥咳嗽的药物:知母

22. 功能清热止呕,治疗胃热呕逆的药物:芦根

23. 丹皮具有的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24. 赤芍具有的功效: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25. 胡黄连具有的功效: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26. 银柴胡具有的功效:清虚热,除疳热

27. 药性温热,治风寒湿痹的药物:川乌,独活,威灵仙,松节

28. 药性寒凉,治风湿热痹的药物:蚕沙,伸筋草,秦艽,桑枝

29. 砂仁具有的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30. 草果具有的功效: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31. 具有润肠通便,利水消肿的药物:郁李仁

32. 用治热陷心包之高热,神昏,谵语,首选药组:黄连,连翘

33. 善治乳痈,人称“乳痈良药,通淋妙品”的药物是:蒲公英

34. 治疗实热积滞燥结难下,首选:芒硝

35. 性微温而善于芳香化湿的药物:藿香

36. 木通具有的功效:利尿通淋,清心火,通乳

37. 薏苡仁具有功效:利水消肿,渗湿,健脾,除黄,清热排脓

38. 具有利水渗湿,泻热功效的药物:泽泻

39. 具有利水消肿,渗湿功效的药物:猪苓

40. 具有温中止痛,杀虫功效的是:花椒

41. 具有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功效的是:细辛

42. 香附具有的功效是: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

43. 薤白具有的功效是: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44. 脘腹冷痛,阳痿可选用:丁香

45. 畏寒怕冷,睾丸偏坠胀痛可用:小茴香

46. 面色萎黄,形瘦腹大,腹痛有虫首选药物:使君子

47. 腹痛绕脐,嗜食异物,大便曾排出蛔虫,下肢湿疹湿疮,首选:苦楝皮

48. 脾虚湿胜之食少泄泻,水肿腹胀,脚气浮肿,首选:薏苡仁

49. 海金沙具有的功效:利尿通淋,止痛

50. 既善疏肝,又能暖肝的药物:吴茱萸

51. 既能消食化积,又能行气散瘀的药物:山楂

52. 既能消食健脾,又能涩精止遗,还可治疗小儿脾虚疳积的药物:鸡内金

53. 不能驱绦虫的药物是:使君子

54. 既能杀虫消积,又能行气利水截疟的药物:槟榔

55. 南瓜子的用法:驱杀绦虫,用冷开水调,饭后服

56. 槟榔的用法:生用力佳,炒用力缓,鲜者优于陈年者

57. 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功效的是:槐花

58. 具有凉血止血,散瘀消痈功效的是:大蓟

59. 治疗下焦血热便血的药物是:地榆

60. 治疗尿血,血淋涩痛的药物:蒲黄

61. 小蓟具有的功效是:凉血止血,消瘀解毒消痈

62. 地榆具有的功效是: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63. 既善于治疗吐紐便血,又善于治疗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槐花

64. 没药具有的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65. 乳香具有的功效: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66. 郁金治疗的病症是:热陷心包之神昏

67. 桃仁治疗的病症是:肠燥便秘

68. 既可治疗尿血,又可治疗呕吐,口臭的药物:白茅根

69. 经闭腹痛,食积气滞,脘腹胀痛首选:三棱

70. 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散瘀解毒消痈的药物是:大蓟,小蓟

71. 具有化瘀止血功效的药组:三七,茜草

72. 马钱子的剂量:0.3----0.6g

73. 功能活血调经,利水消肿,兼可清热解毒的药物是:益母草

74. 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药组:乳香,没药

75. 能破血除痹,长于治疗风湿肩臂疼痛的药物是:姜黄

76. 痰热咳嗽,宜选用:瓜蒌

77. 痰盛壅肺,宜选用:白芥子

78. 白附子具有的功效是:祛风湿,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79. 白芥子具有的功效是: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

80. 具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功效的是:鳖甲

81. 具有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功效的是:牡蛎

82. 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首选:天麻

83. 治疗高热惊厥,手足抽搐,首选:羚羊角

84. 羚羊角的用量:1---3g

85. 苏合香:开窍醒神,辟秽止痛,温通散寒,用量0.3---1g

86. 头晕目眩,耳鸣如蝉,心悸而烦,夜眠不实首选:磁石

87. 既能化痰,又能降肺胃气逆的药物:旋覆花

88. 具有镇静安神,利尿通淋功效的药物:琥珀

89. 远志具有的功效:消散痈肿

90. 具有平肝疏肝功效的药物:刺蒺藜

91. 具有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功效的药组:牛黄,熊胆

92. 具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功效的是:白僵蚕

93. 麝香内服的用量:0.03---0.1g

94. 石斛治疗的病症是:胃阴不足,热病伤津

95. 续断具有的功效是: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安胎止漏

96. 杜仲具有的功效是: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97. 五味子具有的功效是:壮肾阳,温脾阳

98. 巴戟天具有的功效是:补肾阳,祛风湿

99. 莲子具有的功效是:补脾止泻、益肾养心、固精止带

100. 补骨脂具有的功效是:补脾益肾

101. 具有养胃肾之阴,生津除热功效的药物:石斛

102. 具有养肺胃之阴,除烦安神功效的药物:麦冬

103. 天冬具有的功效:既能清火生津,又能滋阴润燥

104. 沙参具有的功效:既能清肺养阴,又能益胃生津

105. 具有升阳举陷,利尿功效的药物:黄芪

106. 金樱子:固精缩泉,涩肠止泻

107. 乌贼骨:收敛止血、固精止带、治酸止痛、收湿敛疮

108. 豆蔻、草豆蔻、肉豆蔻共有的功效:温中行气

109. 罂粟壳:久泻久痢之涩肠止泻之圣药

110. 覆盆子:固精缩泉,明目

111. 山茱萸的性味:酸、涩、微温

112. 瓜蒂的功效:涌吐痰食,祛湿退黄

113. 蛇床子:杀虫止痒,燥湿,温肾壮阳

114. 蟾酥:解毒,止疼,开窍醒神

115. 只宜外用,不宜内服的药物:升药

116. 砒石:外用攻毒杀虫,蚀创去腐,内服截痰平喘,截疟

117. 中药的副作用是:在常规剂量时出现的与疗效无关的不适反应

118. 白芷: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119.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

120. 黄柏:清热燥湿、退虚热除蒸、解毒疗疮

121. 大黄:泻火凉血、活血祛瘀、清泻湿热

122. 稀茜草:祛风湿、利关节、降压、解毒

123.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124. 善于治疗血淋、尿血的药物是:石韦

125. 具有清肺止咳功效的利水渗湿药物:石韦

126. 升麻具有:疏散风热

127. 蝉蜕:清热解毒

128. 赤芍:凉血活血,泻肝火

129. 丹皮:凉血活血,退虚热

130. 木香:调理脾胃,行气止痛

131. 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132. 神曲:消食化积,发散风寒

133. 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

134. 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135. 百部具有的功效:润肺止咳

136. 桑螵蛸与海螵蛸共同的功效:固精止遗

137. 莲子与芡实共同功效:益肾固精

138. 具有补肝肾、行血脉、强筋骨功效,有补而不滞有点的是:续断

方剂

1. 银翘散和桑菊饮组成中均有的药物:桔梗 芦根

2. 九味羌活饮与柴葛解肌汤组成中具有的药物:羌活 白芷

3. 祛湿剂属于“八法”中的:消法

4. 败毒散的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5. 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

6. 《温病条辨》所称“辛凉平剂”指:银翘散

7. 败毒散治疗痢疾属:逆流挽舟

8. 黄龙汤的功用:攻下通便,补气养血

9. 含有烧生姜的方子:逍遥散

10. 大柴胡汤的组成

11. 四逆散的组陈

12. 逍遥散的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13. 痛泻要方的主治:脾虚肝旺证

14. 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组成均含有的药物:黄芩 大枣

15. 逍遥散中配伍薄荷的用意:疏肝散热

16. 大柴胡汤的主治病症:少阳阳明合病

17. 生姜泻心汤的主治病症:水热互结之痞证

18. 方药配伍中有“辛开苦降”之意的是:半夏泻心汤

19. 普济消毒饮的组成

20. 方药配伍中体现“以泻代清”特点的方剂:凉隔散

21. 芍药汤与白头翁汤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黄连

22. 黄连解毒汤的功用:泻火解毒

23. 导赤散的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24. 治疗斑疹隐隐的:清营汤

25. 清营汤治疗的发热特点:身热夜甚;青蒿鳖甲汤证的发热特点:夜热早凉

26. 赤白相兼之湿热痢疾宜用:芍药汤;赤多白少之热毒痢疾宜用:白头翁汤

27. 泻白散证的发热特征:皮肤蒸热

28. 小青龙汤和阳和汤组成均有的药物:麻黄

29. 回阳救急汤和阳和汤组成均有的药物:肉桂

30. 方药配伍中有“通因通用”之意的方剂:芍药汤

31. 当归六黄汤中用量需加一倍的药物:黄芪

32. 治疗阴暑证的方剂:香薷散

33. 阳和汤主治病症:阴疽

34. 肾气丸、右归丸、地黄饮子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山茱萸、附子、肉桂、地黄35. 六味地黄丸中熟地与泽泻的比例:8:3

36. 肾气丸中干地黄与炮附子的比例:8:1

37. 生脉散的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38. 八珍汤的君药:人参 熟地

39. 当归四逆汤的君药:当归 桂枝

40. 肾气丸中地黄用的是:干地黄

41. 阳和汤中地黄用的是:熟地黄

42. 治疗血虚发热的代表方剂是:当归补血汤

43. 治疗气虚发热的代表方剂是:补中益气汤

44. 治疗气阴两虚之虚劳肺痿首选:炙甘草汤

45. 金锁固经丸和固冲汤组成均含有的药物:龙骨 牡蛎

46. 完带汤和固冲汤组成均含有的药物:白术 白芍

47. 固冲汤的君药是:山萸肉

48. 金锁固经丸的君药是:沙苑 蒺藜

49. 归脾汤的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50. 四君子汤的主治病症:脾胃气虚

51. 大补阴丸主治的脉象:尺脉数而有力

52. 当归补血汤主治证的脉象:脉洪大而虚

53. 完带汤主治证的病位:肝脾

54. 制方以“常养其阴,阴与阳齐则水能制火”为依据的方剂:大补阴丸

55. 牡蛎散的臣药:黄芪

56. 真人养脏汤的功用: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57. 牡蛎散的主治病症:体虚之自汗盗汗证

58. 固经丸的主治病症:阴虚血热之崩漏

59. 桑螵蛸散证的病机特点:心肾两虚

60. 金锁固经丸的病机特点:肾虚不固

61. 清胃散和补中益气汤组成中均有的药物:升麻 当归

62. 清胃散和朱砂安神丸组成中均有的药物:黄连 生地

63. 酸枣仁汤与天王补心丹组成中均有的药物:酸枣仁 茯苓

64. 酸枣仁汤与八珍汤组成中均有的药物:茯苓 川芎

65. 朱砂安神丸的主治证是:心火亢盛,阴血不足

66. 酸枣仁汤的主治证是:肝血不足,虚热内扰

67. 苏合香丸的主治:寒闭证

68. 安宫牛黄丸的主治证:热陷心包证

69. 紫雪的主治病证:热盛动风证

70. 天王补心丹中配伍茯苓的用意是:宁心

71. 安宫牛黄丸的功用: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72. 定喘汤与苏子降气汤组成均含有的药物:苏子 甘草

73. 苏子、苏叶同用的方剂:苏子降气汤

74. 越鞠丸的功用:行气解郁

75. 枳实薤白桂枝汤的功用: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76. 七厘散的功用:散瘀消肿,定痛止血

77. 外感风寒,痰热内蕴之咳喘,宜用:定喘汤

78. 桂枝茯苓丸与大黄牡丹汤组成中均有的药物:桃仁 丹皮

79. 大承气汤与大黄牡丹汤组成中均有的药物:大黄 芒硝

80. 桃仁承气汤与大承气汤组成中均有的药物:芒硝 大黄

81. 桃仁承气汤与桂枝茯苓丸组成中均有的药物:桂枝 桃仁

82. 血府逐瘀汤与败毒散组成中均有的药物:桔梗 枳壳

83. 血府逐瘀汤与补中益气汤组成中均有的药物:柴胡 当归

84. 生化汤的君药:当归

85. 当归补血汤的君药:黄芪

86. 旋覆代赭汤的主治证:胃虚痰阻气逆证

87. 桔梗、枳壳同用的方剂:血府逐瘀汤

88. 复元活血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大黄

89. 生化汤重用全当归为君的用意:化瘀生新

90. 补阳还五汤中重用黄芪为君的用意:补气行血

91. 温经汤中配伍半夏的用意:通降胃气而散结

92. 黄土汤与归脾汤均具有的作用:健脾

93. 生化汤与当归四逆汤均具有的作用:温经养血

94. 黄土汤主治:脾阳虚便秘

95. 桃核承气汤的君药:大黄 桃仁

96. 温经汤的君药:桂枝 吴茱萸

97. 四神丸中吴茱萸的作用:温脾暖胃

98. 温经汤中吴茱萸的作用:散寒止痛

99. 身痛逐瘀汤的主治证:瘀闭经络证

100. 血府逐瘀汤的主治证:胸中血瘀证

101. 补血调血法的代表方:四物汤

102. 补气活血法的代表方:补阳还五汤

103. 麻黄汤和小青龙汤组成中均有:麻黄 甘草

104. 九味羌活汤和川芎茶调散组成中均有:羌活 川芎

105. 天王补心丹和一贯煎组成中均有:麦冬 生地

106. 镇肝息风汤和天王补心丹组成中均有:玄参 麦冬

107. 温病后期,阴虚风动:大定风珠;阴伤邪伏:青蒿鳖甲汤

108. 桑叶、菊花同用的方剂:羚角钩藤汤

109. 大定风珠中的“三甲”是:生龟板、生鳖甲、生牡蛎

110. 消风散的主治病症:风疹湿疹

111. 方药配伍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方剂:消风散

112. 麦门冬汤和止嗽散中均有:甘草

113. 麦门冬汤和泻白散中均有:粳米

114. 麦门冬汤中麦冬与半夏的比例:7:1

115. 竹叶石膏汤中麦冬与半夏的比例:2:1

116. 麦冬与沙参同用的方剂:益胃汤

117. 麦冬与天冬同用的方剂:天王补心丹

118. 治疗虚劳肺痿的首选方剂:炙甘草汤

119. 治疗虚热肺痿的首选方剂:麦门冬汤

120. 治疗外感温燥轻症的代表方:桑杏汤

121. 治疗外感凉燥的代表方剂:杏苏散

122. 体现“金水相生”的方剂:百合固金汤

123. 体现“培土生金”的方剂:参苓白术散

124. 百合固金汤与养阴清肺汤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麦冬 贝母

125. 桑杏汤与桑菊饮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桑叶 杏仁

126. 麦门冬汤的功用: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127. 养阴清肺汤的主治证的病因病机:阴虚燥热,复感疫毒

128. 组成药物中含有四君子汤的方剂:枳实消痞丸

129. 枳实导滞丸的君药:大黄

130. 具有健脾和胃、消食止泻功用的方剂:健脾丸

131. 保和丸主治证候的病因病机:饮食不节,暴饮暴食

132. 枳实消痞丸的君药:枳实

133. 枳实导滞丸的君药:大黄

134. 保和丸的君药:山楂

135. 越鞠丸的君药:香附

136. 甘露消毒丹与普济消毒饮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黄芩 薄荷 连翘

137. 苍术、白术同用的方剂:当归拈痛汤

138. 五苓散的君药:泽泻

139. 平胃散与藿香正气散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陈皮 厚朴 甘草

140. 实脾散中配伍木瓜的用意:除湿醒脾

141. 藿香正气散的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142. 苓桂术甘汤的功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143. 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的方剂:当归拈痛汤

144. 可治妊娠水肿的方剂:五皮散

145. 主治风湿在表之痹症的方剂:羌活胜湿汤

146. 当归拈痛汤属于:祛湿剂

147. 苇茎汤和三仁汤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薏苡仁

148. 苇茎汤和大黄牡丹汤中均含有的药物:桃仁

149. 八正散和茵陈蒿汤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山栀

150. 八正散和甘露消毒丹中均含有的药物:滑石

151. 小蓟饮子与三仁汤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滑石 竹叶

152. 小蓟饮子与龙胆泻肝汤中均含有的药物:生地 当归

153. 九味羌活饮中配伍苍术的用意:发汗祛湿

154. 竹叶石膏汤与橘皮竹茹汤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人参 甘草

155. 温胆汤与橘皮竹茹汤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竹茹 甘草

156. 百合固金汤与贝母瓜蒌散组成中均含有:贝母 桔梗

157. 百合固金汤与清燥救肺汤组成中均含有:麦冬 甘草

158. 复元活血汤中配伍天花粉的用意:消瘀散结润燥

159. 贝母瓜蒌散的主治证:燥痰证

160. 二陈汤主治证:湿痰证

161. 二陈汤中配伍乌梅的用意:敛肺

162. 黄龙汤的功用: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163. 治疗暑热夹湿得最佳方剂:六一散

164. 重用生姜的方剂:吴茱萸汤

165.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方剂:肾气丸

166. 治疗“疮疡溃后,久不愈合”的方剂:当归补血汤

167. 温经汤中配伍半夏的用意:通降胃气而散结

168. 配伍有“少火生气”之义的方剂:肾气丸

169. 天王补心丹中敛心安神的药物:酸枣仁 五味子

170. 固经丸治疗的崩漏病因:阴虚血热

171. 具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的方剂:旋覆代赭汤

172. 四妙丸是二妙散的基础上加:牛膝、薏苡仁

173. 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半夏 甘草

174. 羚角钩藤汤与天麻钩藤饮中均含有的药物:茯神木

175. 功用与主治和大补阴丸最接近的方剂:知柏地黄丸

176. 配伍用药不涉及脾、肺的方剂:大补阴丸

177. 具有宣肺降气、清热化痰功用的方剂:定喘汤

178. 治疗热毒紫斑的最佳方剂:犀角地黄汤

179. 消风散中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的药物:当归、生地、胡麻

180. 用于治湿温时疫,湿热并重的最佳方剂:甘露消毒丹

181. 橘皮竹茹汤的病机:胃虚有热,气逆不降

182. 旋覆代赭汤的病机:胃虚痰阻,气逆不降

183. 普济消毒饮的组成

184. 川芎茶调散与九味羌活饮中均含有的药物:羌活 防风

185. 消风散与川芎茶调散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防风 甘草

186. 镇肝息风汤的主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187. 羚角钩藤汤的主治:肝热生风

188. 青蒿鳖甲汤证发热的特点:夜热早凉

189. 泻白散证的发热特点:皮肤蒸热

190. 含有生地、麦冬、人参的方剂:炙甘草汤

191. 含有半夏、麦冬、人参的方剂:麦门冬汤

192. 紫雪长于:息风止痉;安宫牛黄丸长于:清热解毒

193. 风痰阻面之口眼歪斜:牵正散;风邪初中经络之口眼歪斜:大秦艽汤

194. 主治阴阳俱虚之肺痿的最佳方剂:炙甘草汤

195. 主治肺胃阴虚质肺痿的最佳方剂:麦门冬汤

196. 复脉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生地黄

197. 清燥救肺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桑叶

198. 八正散与小蓟饮子中均含有的药物:木通 栀子

199. 炙甘草汤中用量最大的是:干地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