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 《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调动文化文物单位积极性,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充分运用创意和科技手段,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催生新业态。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消耗、低污染等特征。依靠创新,推进文化创意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可以催生新业态、带动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我国调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这一点,中央已多次强调。据记者了解,2014年国务院就已经出台了 《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明确指出了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有能力,也应该带动包括制造业、农业等在内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黄斌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当前文化创意产业与两个领域融合得最好。
一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互联网企业缺内容,文化产业
缺少平台和渠道,互联网的介入甚至改变和颠覆了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模式,部分重构了产业规律。从北京来看,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文创产业增加值是来自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领域。具体而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广告会展等行业都是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排头兵。
二是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其中,乡村旅游对于农业的带动是值得特别关注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传统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品牌价值,对农民增收具有巨大的意义。乡村旅游在我国旅游产业GDP中的比重是逐年升高的。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多方参与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消费者的支持,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更多地走进书店、电影院以及拥抱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黄斌表示。黄斌认为,政府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文化创意产业要实现大发展,还需要多方参与,尤其是市场和社会的深度参与。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一些经典理论,比如创意城市、创意阶层等,很大程度上都是研究社会怎样支持文化创意的产生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黄斌看来,文化创意产业要从市场和社会两个角度来看。
第一、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最核心的是要建立起一个鼓励创意,并且创意受到保护,能够获得收益的市场体系。一方面,需要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作出更多努力,但更本质上是诚信社会、诚信市场体系的建设过程。文化创意产
业的从业者,尤其是其中的创意者,往往和熟人合作、和互联网行业合作,就是因为这其中有很多透明的规则和约定俗成的习惯,能够保护创意者的收益。另一方面,产业发展本质上是要经济效益的,很多情况下社会效益,如正面的品牌形象本质上也是一个广告经济效益,所以要让追逐这一块收益的资本可以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轻资产、高风险等特性,传统金融机构是很难支持的,这就需要市场上有更多的金融主体,尤其是更加偏好风险投资类的金融机构。
第二,从社会的角度看,最重要的是形成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以及一个较为健全的创意者网络。不少创新创意者是比较特立独行的,甚至和主流的社会行为相悖。在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社会,大家更容易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和创意,从而也就更有利于创意的产生。健全的创意者网络是非常重要的,创意者往往是以团体、协会的形式存在的。一些社会网络理论,比如smallworld理论认为,业内交流是促进创意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一个社会能够允许更加多元化的社会组织、团体的存在。版权保护不利和产业要素错配严重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近些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重要进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
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进出口贸易逆差逐步缩小,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仍面临许多制约因素。
在黄斌看来,当前主要有两个因素制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一是版权保护不利;二是产业要素错配。黄斌认为,过严的保护并不利于知识的传播。现在国外也在反思,知识共享协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我国现在要调整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一方面需要明确管理的范围,另一方面需要明确执行的手段,前者可适度宽松,后者要严格执法。我国现在管得多但却管不了,很容易侵权,但是侵权的违法成本又很低,这是需要改正的。关于要素错配,黄斌认为,资本都是逐利的,只要市场不扭曲,允许多样化的金融主体,应该会逐步改善。最近影视行业已经是钱找剧本,可以说资本要素错配的现象有很大程度的改进。但是,人才资源的要素错配短期内还难以扭转。
在黄斌看来,要采取两个措施。
一是在一段时间内允许部分体制内的创意者多点执业,比如可以给国有院团、大学科研人员等两三年的过渡期,过渡期结束后,再让他们选择是去市场还是回体制。我国文化
创意产业中很大一部分人才集中在体制内,而并非在市场上,释放这部分人才有助于增强市场活力。
二是充分鼓励大众创意。网络文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很多原来并不是专业写作的人员,实际上成为现在收入最高的作家群体。在一些资金要求较低的文创产业领域,进一步鼓励业余者参与,并给予一定的专业化指导,一定能有效地缓解人才缺乏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黄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