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2.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的象征。
3.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D ) ..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4.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 而发。诗中“前朝”指的 (折戟。赤壁大战时期。)
5.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 ”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 之情。
(诗人借“折戟”;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6.假设东吴美女的命运表现东吴失败后的屈辱。写出了周瑜获胜纯属于偶然的机遇的(或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8.诗中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赤壁之战)周郎指(周瑜),二乔分别是(孙策的妻子大乔、周瑜的妻子小乔)
9.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10.“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11.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
1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答: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13.本诗构思别出心裁,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写作特色。并说说最后两句诗的妙处?
答:(1).此诗借一件古物“折戟”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巧妙自然。
(2).3、4句,诗人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从而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角度新颖,思路奇特。
14.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D )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15.《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
(东风不以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6.《赤壁》诗所咏赤壁,并非赤壁之战发生地,由此可见传统咏史诗的一个什么特点?
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型,许多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所谓咏史,实为咏怀,在赤壁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之之感才是本诗要表达的情感,只是形象含蓄而已。
17.《赤壁》借 和 的故事,表现 。 (周瑜 曹操 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