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雪
(渤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法语教学中文化知识教学的引入问题分析
摘要:
本文从多个角度系统详实的论述了法语教学中文化知识教学的引入问题,这种研究对于法语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开展具
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法语教学;
文化知识教学;引入问题把文化知识教学引入发育教学中既能够提高法语教学的效
率和水平,又能够生动体现法语中的文化底蕴,而且学生能从
实际生活的角中感受到法语知识的现实意义,进而展示法语教
学的实用性。
一
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社会所产生出来的物质价值
和人文价值的主要体现就是“文化”,文化可以充分表现社会
内核的价值核心。而语言作为人们在社会中交流的重要媒介,同时也是一个重要载体,承载着多种文化要素。我们可以把任
意语言都定义为通过人们语境所形成的,人们在特定实际生活
中需要一种在一定范围内适用的书面或者口头的交际要素。任
何语言都能够反映孕育它的文化环境,所以任何语言都带有其
独特的语言文化内涵和背景,这在通常情况下这与使用此种语
言的民族或者国家的社会文化、时代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这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个民族在长久的历史进程中势必会产生
出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要素,同时语言是体现文化要素的最
佳媒介。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就能够把文化
内涵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一个现代语言学家曾说,必须充
分了解语言使用者所处的社会人文环境,才能对一个民族的语
言有所理解或是使用。同时在社会活动、文化背景下以及知识
框架是语言使用者的重要活动依据,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的文化
底蕴以及内涵。民族文化能够充分孕育民族情感和民族信仰这
两颗“大树”,民族情感也是语言底蕴生长的沃土;从某种程
度上来说,文化将一些内涵注入到语言体系中的同时,也制约
着语言的形式。从另一种角度来说,要熟练使用一个国家或者
民族的语言,其前提是必须深入了解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历史
文化背景。可以说,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程
度越深入,对其文化、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越理解,就能更
有效率地掌握语言的实际内涵以及使用形式。此外,《语言与
文化》一书中曾指出:“去学习一门外语,不仅要掌握这门外
语的语法、词汇和语言,并且还应该了解使用这门语言民族的
历史文化背景,去了解他们是如何看待世界的,充分了解这个
民族的生活法则,感受他们的心理文化。”
二
在法语教学中必须深刻明确,语言与文化之间息息相关,有着密切关系。在进行语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室传递语言知识
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对于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传播;既要教授
语言的表现形式方法,又要让学生感知到语言使用是否符合语
境是否得体,教师必须了解语言知识同语言文化背景同步化传
播的重要性,特别要重视在语言传递过程中结合相关的民族文
化和时代背景。从法语教学的宏观来看,让学生了解到法兰西
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背景等知识,与让学生掌握法语发音方
式、词汇和语法等知识性内容同样重要。西方著名语言学家罗
伯特・拉多所说也正符合这种观点“如果不能掌握一个民族的
文化,那么掌握这个民族的语言就是空谈,语言是文化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不懂得语言的社会状态和使用准则,那么所学到
商业故事BUSINESS STORY
的语言就只是一具空壳。”长久以来,我国多数法语教师都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法、词汇能力,而对学生的法语实际交流能力有所忽视,这是长时间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的结果。部分教师甚至产生了错误认识,认为学生只要积累了大量的法语知识,那么实际交流能力自然就会随之上升,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在我国的法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让学生做大量的词汇习题、替换练习,其实这些练习只注重学生法语知识的掌握数量,对于其实际交流意义却没有体现。当学生通过法语与人交流时,学生只考虑到了语法使用的正确与否,却很少关心交流的对象、实际场合以及语言使用是否合适得体,在没有了解法兰西文化背景的情况下,这势必会闹出一些笑话,那么交流的目的也无法达成。例如,一位法国女士同一位中国男士初次接触,女士出于礼貌问候说到:
“M onsieur,vous êtestrès cool, je vous aim e”。而这位中国男士在没有结合语境的情况下,面对突如其来的“我爱你”,显得十分尴尬,不知如何应对。再例如,一位法国男士夸一位中国女士法语讲得好 :“M adem oiselle,votre franc , ais estgénial.”而这位中国女士从直观理解上回答:“M on franc , ais n'est pas àtoi。”如此回答则让发过男士不知所措,以为是自己说错了什么,他哪里知道谦虚是我们的传统美德。通过了解法兰西文化背景之后,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例子最好的回答就是: “M erci.”,这个回答不仅简单得体,又显得从容。在文化背景出现差异的时候,我国的许多文化礼仪在法语实际环境中显得十分尴尬,甚至在某些场合会让人产生反感。例如,一位中国人宴请一位法国人吃饭,各种菜肴点了一大桌,这让习惯分餐制的法国人感到为难;再例如中国人再用餐之前通常会讲一些客套话,比如吃一段便饭不成敬意等等,法国人在不了解我国礼仪传统的情况下会认为对方不够重视他,认为两者关系并不深,会对后续的交际产生某些影响。由此可见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在法语教学中是一个重要部分,教师对其的重视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教学质量。在法语教学中对涉及到相关的文化知识进行引入,这一方法或者途径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从容自如得体地与法国人交流沟通,正因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涉及到一定的法兰西文化或者社会时代背景,从而提高学生甄别文化差异性的能力。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是最为有效的。1. 挖掘教材中的法国文化知识背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这样的事,学生们无法准确的体会到中法两国文化内涵的不同之处,更为甚者将两者混为一谈,所以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向其中融入法国的人文风情和文化内涵。这样做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在区分文化语言的能力得到加强,也可以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练使
用法语的能力。比如说,如果在课程中出现了与环法赛事相关的内容时,老师们就可以在这个时候为学生们普及一些关于环法的基础知识,比如比赛阶段、名次以及黄衫的意义等比赛的基础常识,学生们开始学习法语前对法国的人文风情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们在之后的学习的理解课程的内容。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准备一些图像、音频和视屏材料来尝试为学生们营造一种亲临现场进行交际的感受,这些材料能够向学生们更为生动的介绍法国人民的社会风俗和文化背景。2.为了要要让学生们充分的认识到中法两国多方面的文化差异,老师需要合理地运用比较法,通过比较法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母语和法语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114要从语言结构上体现出来。学生们不仅会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对法语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对法国文化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中法文化的差异从家庭称谓中就有一定的体现,在中国关于敬称的使用是十分严格的,对于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敬称,否则是很不礼貌的。但是在法语中只要是特别亲近的人一律可以用“你”来称呼,至可以直呼其名,无关乎身份、年龄的差异。
3.想要能够让自己的法语学得更加优秀,让自己能够更加宽泛的了解到法国文化,是不能够只依靠老师在课堂上的教授的。一个国家的风俗人情、文化背景、民族特点往往在它的文学著作中有很全面的体现,老师们应该在关于法国的众多文学著作中筛选出适合学生们当前能力、同时也能在短时间中帮助学生们提高交际能力的文学作品,然后督促学生们去学习。当然这也不光局限于文学著作,法国的电视节目、电影、杂志、法语广播也都是不错的学习渠道。再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可以学到教材上没有囊括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与知识面。除了这些老师还可以在一些法国节日的时候开展具有法国特色的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们更加贴近法国文化,对法国的风俗文化、礼仪有更深的了解。
4.设置扮演式教学练习
扮演式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学社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通过不同的情境环境扮演,学生们可以更加充分的了解法国的文化。比如我们可以设置如下场景:让一个学生扮演来到法国的游客,学生这时就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询问法国的著名美食和景点。这样的交流贴近生活,老师也能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实践练习。
三
法语教学受到对外改革开放的影响,其中关于法国的社会文化背景的知识愈来愈多。有时,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对一些句子无论如何都理解不了它的意思,但是这个句子中既没有语法问题,也没有自己不认识的生词。这样的问题通过单词的积累和语法学习是解决不了的。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因为自己对法国的社会文化、传统文化不够了解;不知道中法文化的具体差异而默认为它们是相同的;用自己中式的思考方式去思考法语的表达方式;不够了解法国文化中联络感情的成分。
众所周知,外语教学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由于“跨文化交流”和“语言国情学”的诞生,人们尝试着在外语教学的中直接引入语言和社会文化知识与社会语言学,如今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而法语文化和法国社会文化密不可分。
1.语言是现代社会的工具,社会文化会因为语言的使用可以体现出来。只有通过社会文化这种模式的制约和指导来规范人们的生活行为、行为举止,让人们了解到他人对自己的期望,以及若是没有达到期望会付出的代价,帮助人们了解到在人群中应该注意的分寸和每个人对所在群体应该尽到义务,也就是说社会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交往方式有着
Education・教育教学
决定性的作用。与此同时,社会文化还是一种粘合剂,把生活方式、思考方式、交往方式不相同的人们聚集到不同的生活圈子中。这样便造成了每一个不同的群体之间观念习俗和语言都不一样。每一个不同的社会圈子都有他们自己一致的观念、习俗和语言,即使会有小小的区别但在大体上还是相同的。社会文化作为一种约定俗称的模式,它体现了这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囊括了人类精神与社会生活所取得的总和,人们的文化内涵在他们的一言一行,日常举动中都不经意的流露了出来。社会文化中最重要的东西是语言,社会文化对其影响极其重大。经过两千年的文化积淀,在特定自然、社会、历史等错综复杂的条件法兰西人民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名族特点,他们热情开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形成了追求安逸、满足于小康、喜欢挑剔、夸夸奇谈等富有鲜明特色的性格。这些东西深深的根植于法兰西的语言中。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对他们的历史、文化信仰及风俗引起重视。
对法国社会文化的缺乏会严重妨碍对法语的理解。
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读者的语言水平高低和对文章社会文化知识的掌握水准是理解作者意图深浅的两个关键。而现在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习惯性的把自己的社会文化习俗作为接受信息的标准,不知道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是不同的,而卡雷尔曾说过:“理解课文的能力不仅取决于读者的语言知识,还取决于他们的一般常识,以及在阅读的思维过程中这些常识在多大程度上能被调动起来。”如果没有这样做的话,他们很难完全理解作者的意思,甚至是曲解和误解,而阅读本就是作者与读者的一次交流,但是这样的交流会因为学生们对于法国文化的缺失而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甚至会引起不好的后果,这样当然是无法达到学习的目的的。
四
法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要在词汇、语法、语句和文化差异性等方面实现多管齐下,帮助学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了解到法语知识的内涵,这样即使中法之间拥有无法消除的文化差异,我们也可以尽量减小这种影响,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们的法语水平提高,也能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交际能力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王慧德,曹德明. 中国法语专业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杨阳.谈文化因素在二外法语教学中导入[J].才智.2009(16). [3]沈光浩.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述评[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01).
作者简介:吴东雪(1994-)女,辽宁省铁岭市人,渤海大学外
国语学院13级法语专业本科生。
商业故事
BUSINESS STORY1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