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孩子们对“0”已有初步的感知。本节课的设计是先让同学们了解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接着再利用直尺让学生观察“0”还可以表示起点 。最后让学生书写“0”。这是刚入学不久的新生,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没有提炼为数学知识。特别对“0”表示起点知之甚少。所以这是一个难点。
反思这节课,有优点,也有不足。
优点:1、 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比较好的学习,教学效果也较好。2、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课本主题图。由于考虑到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0,因此,设计教学过程时,把本课主题图制作成一个有关小猴子吃桃的动画故事,把有关0的加减法的认识蕴涵在0的认识中。课堂上,学生对小猴子的情景很感兴趣,在教学故事的引导下,学生很自然 的说出0的第一个含义,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0表示,趁着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时,我又让学生举出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学生发言积极,0的第一个含义便在学生灿烂的笑容中完成。同 时 也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不足:在讲0的第二种含义时,我让学生拿出直尺观察,学生通过观察,知道0在开头,是他们 认识的数中最小的一个,却没有想到“起点”这个词,我直接把0还表示起点告诉了学生,虽又举例让学生明白,但效果不是很好。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能明白“0”的含义及写法。但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虽然课堂气氛热烈,还是感觉孩子的思维不够活跃,总是一个学 生说了以后,其他的学生顺着他的思路走,没有创新性。这是我的引导不到位,以为只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
学中的“帮助者、指导者”的角色。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会多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开阔学生的思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