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反转新闻的再思考
2020-05-05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 目与中国 大学新闻黼 对反转新闻的再思考 牛静,刘丹 湖北武汉430074)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 E-传播学院摘要:随着采访的深入,初始的新闻报道所呈现的事实被后续报道颠覆,这种现象被 称作反转新闻。学界将反转新闻界定为某些报道,认为这些报道是虚假、失实的,具有危害 新闻真实和媒体公信力、有损公众知情权和社会秩序的消极影响。事实上,反转新闻是后 续报道对先前报道进行事实更正、补充的过程,从整个过程来看,反转新闻并非有害而无 利,其积极意义体现在以下三方面:推动新闻理念由结果真实转向过程真实、促使新闻生产 更加透明化、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关键词:反转新闻 积极意义 新闻真实 新闻生产 社会沟通 2017年7月5目,一篇“12岁女生遭两名男教师强奸当 地公安不予立案”的新闻被媒体转载,并引起了舆论的关 一、反转新闻的界定与表现 目前学界关于反转新闻并没有形成统一术语和定义,类 注。然而事件随后发生了反转,涉事女学生承认编造了强奸 似的概念还有“新闻反转剧”、“逆转新闻”、“舆情反转” 的情节,称自己说真话就被叔叔打。…无独有偶,2016年春 等。反转新闻是指同一新闻事件的后续报道与初始报道发生 节期间,一篇名为《春节纪事: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村庄》的 事实上的偏离,且后续报道对初始报道进行事实补充、更正 文章发表在《财经》杂志的微信公众号上。文章称东北村庄 的过程。 礼崩乐坏、赌博盛行,不少人信以为真。随后,《人民日报》 反转新闻不是指新闻事件在初始报道阶段的某一篇报 的记者前往该村庄调查后发现,《春节纪事》的作者根本 道,而是指新闻发生反转的整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的 没有返乡,该作者也承认文章的时间、人物、地点都是虚构 初始报道是虚假新闻,后续报道揭露了真相,新闻发生发 的。 转。如2016年春节期间,一则《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的 诸如此类后续的新闻报道与初始报道在事实上截然相 帖子成为网络热点。文中称一个上海女孩回江西农村男友家 反的情况并不少见。随着记者采访的深入,后续的新闻报道 过年,因难以忍受农村的年夜饭而连夜赶回上海。但随后网 对初始的新闻报道进行事实更正、补充,“新闻事件像戏剧 络部门证实,该帖子从头到尾都是假的,发帖者“想说又说 一样发生剧情反转”,_3 这样的现象被称作反转新闻。反转 不出口”并非上海人,而是上海周边某省的一位有夫之妇徐 新闻不仅使新闻事件本身受到社会的热议,而且使向来声称 某某,春节前夕与丈夫吵架,不愿去丈夫老家过年而独自留 5· 真实、客观的媒体行业一时成为众矢之的。现有的研究对反 守家中,于是发帖宣泄情绪。I转新闻也以负面评价为主,研究者将反转新闻中的初始报道 但不是所有的反转新闻的初始报道都是虚假新闻,还有 视为虚假报道或失实报道进行批评。将反转新闻视为某些初 的初始报道属于片面报道,即报道反映了部分真实,后续报 始报道的认知有失偏颇,因为反转新闻应当被视为新闻发生 道补充、更正信息,事实呈现更加全面,这一类的反转新闻 反转的整个过程。那么,作为事实补充与更正过程的反转新 更常发生。如2013年12月3日,《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 闻是否就意味着新闻业的倒退,反转新闻除了有负面影响, 是否对新闻业或者社会有些许的正面价值? 1800元》的新闻在网上转载,图片中外国小伙的衣服被撕 烂,大妈扑在老外的摩托车上不放手。在最初的报道出来之 2。18年第2期(总第162期) I东南传播 ● 后,网友几乎一边倒地斥责大妈“碰瓷”。 但随后经警方 段的某一篇报道并对其进行批评,认为这些初始报道存在虚 证实老外无证驾驶无牌摩托且交通肇事,女子受轻微伤,事 假、不准确或片面等问题,危害新闻真实和媒体公信力,有损 件发生反转。 2015年5月3日,一段成都女司机被打的视 公众知情权和社会秩序。这些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对虚 频在网上疯传,舆论一致谴责打人司机。当打人司机的行车 假新闻、失实报道的指责。我们认为应当跳脱出仅从事件初 记录仪视频公开之后,网友发现事件的起因是女司机随意变 始阶段的某篇报道来评价反转新闻的局限性,应当从新闻发 道、违章行驶,而原本谴责男司机的网友转向批评女司机, 生反转的整个过程,包括后续报道对初始报道进行事实上的 并爆出女司机以往的违章记录。 在上述案例中,初始报道 补充、纠偏乃至后续影响来审视反转新闻的积极意义。具体 属于片面报道,反映了事件一部分的真实,但由于视频的不 有以下三方面:完整或目击者对事件的片面了解,导致了反转新闻的发生。 二、作为新闻报道的反转新闻及其负面影响 部分研究者将反转新闻等同于新闻事件的某一篇初始报 道,并将反转新闻定性为完全失实的虚假新闻或部分失实的 失实新闻,认为反转新闻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 点: (一)违背新闻真实客观的原则,造成新闻失实甚至假新 闻 研究者将反转新闻过程中的初始报道直接定性为虚假 新闻。他们认为,一方面记者过于强调新闻的时效性,没有 把握好新闻的真实客观性, 导致反转新闻的发生。另一方 面,记者在涉医、涉法报道中缺乏相关专业知识,” 导致初 始报道对事实的呈现陷入片面,后续报道发生了反转。 (二)损害媒体公信力[1 “媒体的立身之本在于其权威话语权所产生的公信力, 媒体口碑犹如企业的品牌,需要较长时间方能树立,一旦出 现话语失范和失实报道,长期积累起来的公信力就会毁于 一旦。”” 公众对媒体的批评之声多在反转新闻发生后,这 反映出公众对媒体专业素养的质疑。“媒体公信力的下降虽 然不是始于反转新闻,但反转新闻加剧了媒体公信力的下 降。” ’。 (三)阻碍社会信息沟通,侵害公众知情权 知情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多元信息的传播对实现公民 “知”的权利和社会沟通有着重要意义。而反转新闻的初始 报道将单一信源作为报道依据,忽视对信息的全面核查,导 致信息片面化传播。从公众的角度来看,媒体提供的是有限 的、片面的信息,公众只能听到一方的声音,这不仅对意见的 自由流通带来阻碍,也侵害了公民全面知悉事实真相、获取 信息的权利。 (四)激化社会矛盾 研究者从维护社会秩序与社会和谐的角度,批评反转新 闻带来的负面效应,认为“反转新闻对社会突出问题带有偏 见和倾向的报道,不仅不利于社会矛盾的解决,反而更容易 引起群体极化反应。”” ’以2014年12月西安某医院的医生 在手术台自拍的事件为例, 批评者认为媒体在事实不清的 情况下转载网友的微博,使得紧张的医患关系再次被推倒风 口浪尖,并认为报道激化了医患之间的矛盾,甚至还会加剧 医患双方的不信任。 三、作为事实更正过程的反转新闻及其积极意义 部分研究者将反转新闻简单等同于媒体在初始报道阶 东南传播2018年第2期(总第162期) (一)由结果到过程:反转新闻推动新闻真实理念的转向 传统的新闻真实观要求新闻各要素的真实、新闻的整体 真实、本质真实,而随着新闻真实在实践中遭遇到困境,新 闻真实理念也在不断发展,根据马克思的报刊“有机运动”、 “有机整体”的思想,可以看出“新闻真实越来越表现为一 种过程真实”。” 反转新闻的出现就为新闻真实理念从追求 结果的真实转变为追求过程的真实提供了一个现实的例证。 一些研究者认为反转新闻中的初始报道是失实新闻甚 至是虚假新闻,依据是媒体先前的报道与最终的事实有偏 差。这种带有鲜明的结果导向的新闻真实理念,把披露所有 的事实寄希望于媒体的一篇报道中,这种理想化的预设忽 视了新闻生产的客观条件限制:媒体在短时间内获得的信息 有限,但又需要对此事进行报道。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生 产的周期可以是一天(如日报),也可以是一周(如周报), 相对充裕的时间为信息核实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而在分秒必 争的新媒体时代,新闻生产周期被大大缩短,记者在短时间 内只能获知部分的事实,因而媒体后续掌握的信息颠覆原 有报道的可能性增加。从这个角度来看,新闻真实逐渐转向 了一种过程的真实,因为“任何报道都只能是对事实的一种 简约的、一定程度上割断的(一个事实非常复杂,他只能从 个侧面去报道,就像一大块肉,我们只能从某一个地方咬 下去,不可能一口吞掉)、扬弃的(放弃一部分和接受一部 分)、概括性质的报道,不可能完全将事实原原本本地展现 出来”,m 只要“发布者基于及时、新鲜的原则,所发布的信 息为现阶段所获得的全部信息,并且在发布过程中不存在主 观的造谣和散谣的行为。那么,这种行为不涉及法律问题, 更不涉及道德问题。” 从新闻发生反转的整个过程来看,反转新闻并不是完全 违背新闻真实的原则,而是对新闻真实的追求从结果真实转 向过程真实,即新闻在反转的整个过程中实现真实。法国新 闻学者贝尔纳·瓦耶纳说过:“谁也不能说自己掌握了全部新 闻,但是通过每个人所掌握的分散的、不完整的片段,却可以 最终合成一个协调的整体。”” 媒体在持续报道新闻的过程 中,不断拼凑起分散的片段、纠正先前的报道,在这个过程中 逐渐靠近事实的原貌。 (二)由封闭到开放:反转新闻满足了公众知情权并促使 新闻生产更加透明化 反转新闻另一个被诟病的地方在于初始报道传播的是 片面的信息,损害公众对事件全貌的知情权。对此,首先要 明确的一点是,反转新闻并不是新媒体时期才有的产物,在 紧盯前沿理论 透析传播实践 ONGNAN CHUANBO ̄ 介融铺沿和毗 目与帼 大学新闻 — 传统媒体时期依然会有媒体的前期报道失实的情况,只是那 定。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我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反 时“由于技术的限制,受众以书信、电话等形式进行的反馈在 转新闻。 很大程度上被媒体利用信息与地位的不对称单向屏蔽了,所 以2014年西安某医院的医生在手术室自拍的事件为例, 以,呈现在公共领域的反转新闻现象要少很多。” 到了新 起初在不了解医生自拍的起因时,网友对医院和医生的指责 媒体时代,由于技术赋权,受众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同时还是 不绝于耳,医患矛盾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而随着后续报 信息的传播者,他们对新闻报道的反馈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 道的披露,更加完整的事实呈现在网友面前,医院的回应获 及时、公开地传播,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垄断地位被打 得理解,紧张的医患关系一时得到缓解。虽然医生自拍事件 破,新闻失实、造假的情况更容易被公众知晓,反转新闻也 的反转新闻已经落幕,但媒体对医生、医院的报道并没有停 就更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而针对一些研究者批评反 转新闻的初始报道存在片面性的问题,我们应当就反转新闻 的整个过程来看,新闻报道并没有停留在初始的、片面的报 道阶段,后续的报道对初始报道进行了补充和修正。因此, 反转新闻从以前较少地被公众所知到现在被更频繁地披露, 从初始的片面报道到后续报道的补充修正,实际上使公众知 道了先前所不知道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对公众知情 权的损害,反而是一种满足。 其次,反转新闻将受众纳入了新闻生产活动中,促使新 闻生产更加透明化。新闻业作为社会分工的产物,专业的媒 体从业者构成了职业队伍,他们通过职业话语与职业实践建 构起职业边界,实现权威和合法性的垄断。在这种情况下, 新闻生产只在行业内部进行,受众的角色仅仅是信息的接受 者。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一方面,新闻报道的传播平台转至 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由于平台本身的公开性和传播方向 的不可控性,读者更容易发现并反馈新闻失实的情况,媒体 纠错的过程也在读者面前一览无余:另一方面,媒体之间时 效性的竞争更加激烈,记者无法到达所有的现场,享有媒介 近用权的自媒体用户成为潜在的线索提供者和信息传播者, 他们深度介入了媒体的新闻生产。可以说,“我们所看到的许 多反转新闻,某种意义上,都是受众有能力介入新闻生产的 结果”。 ”如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中,网友对发帖者当 天注册账号、发帖,照片像素过低,可能是视频截图,发帖者 从江西返回上海的用时过短等细节的质疑,推动了新闻的反 转。 反转新闻并不是舍弃新闻真实,而是把媒体追求真实的 过程,将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以及纠错的过程展现在受众 面前。在新闻反转的整个过程中,受众知哓了更为丰富的信 息和更立体的事实。诚然,开放、透明的新闻生产机制,会暴 露媒体在报道中的过失,但也让受众担负起媒体监督者、新 闻合作者的角色。与其说反转新闻消解了媒体的公信力,不 如说它破除了受众对媒体的盲目信任,使受众更深刻地认识 到媒体不是全知全能的圣贤,它所做的事情只是尽可能地靠 近真相,而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且不是一帆风顺的。 (三)由独语到对话:反转新闻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理解 有研究者认为,反转新闻中的初始报道惯用贴标签、标 题党的手法报道新闻,将事实简单化,特别是在社会道德、 警民冲突、医患纠纷领域。这些新闻报道通过细节渲染、突 出重点,将双方当事人的矛盾局部放大,网友开始一边倒地 讨伐“强势”的一方,这样会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稳 止,它们吸取之前反转新闻的教训,有相当一部分的新闻报 道开始重视舆论引导,更多展现医生坚守岗位、不辞辛劳的 照片、故事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公众借此机会了解到医生的日 常工作和鲜为人知的故事,对医生的认识更加全面和立体, 有助于消除些许偏见。一时的反转新闻难免有激化社会矛 盾的可能性,但随后的新闻报道在努力降低初始报道带来的 负面影响,并尝试促进公众对当事群体的理解。因此,从发 展的眼光看,反转新闻的影响并不止步于当时的一篇失实报 道,而会持续到此后的同类报道,随后的报道在缓解先前失 实报道引起的社会矛盾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如研究者杨保军所说:“一个多元新闻传播主体‘共 享’新闻资源、‘共产 新闻文本、‘共绘’新闻图景的‘共’时 代正在到来。” 新闻不再是独语,而是新闻媒体、当事人 和公众等多元新闻传播主体之间的对话。新闻媒体之间的对 话相互印证、拼凑事实真相;新闻当事人之间的对话可以避 免媒体对事件的片面呈现;公众与新闻媒体对话,提出对报 道的质疑,推动新闻发生反转。在新闻反转的整个过程中, 多元主体共产新闻文本、互证新闻事实,加强了彼此间的沟 通。 四、结语 近年来,学界对反转新闻的批评之声一片,通过分析我 们发现,对反转新闻的认识和评价不应局限在某篇初始报道 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上,而应当将其放在新闻报道一更多信 息披露一报道追踪与更正一事实真相还原的过程中,看到 后续报道对廓清整个事件的真相所起到的纠正作用。反转新 闻并非有害无利,它还具有促进新闻真实观念的转向、新闻 生产的开放和社会成员沟通的积极意义。 从新闻发生反转的整个过程来看,反转新闻是对先前报 道的更正,而更正是媒体应当遵守的职业伦理规范。新媒体 时代新闻不断反转,“显示出新媒体自我纠偏机制正在形成, 不同种类媒体的声音和视角对于新闻真实性的整体呈现正 在发挥作用”。 更正的目的是为了向公众提供真实、准确 的信息,媒体的更正趋于公开、及时,这应当被视为进步。 从受众的角度看,每一次反转新闻的发生,都将其视为 是提升受众媒介素养的一次教育机会。媒介素养是指“人们 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 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反转新 闻中,初始报道标签化、煽情化的表达,起初或许会让受众 被情绪主导,不去辨别报道是否真实、事件是否可信就对当 事一方进行道德审判。但随着反转新闻的不断推进,受众对 2。18年第2期(总第162期) I东南传播 ● ,n菇}靼二胡 幡观 ● 介融台扮特阳哩仑 举笆目与辛虱 鬃犬攀断罚降臂彗辩鲁臻新闻报道的质疑意识、思辨意识增强,面对事实模糊的新闻 报道会先观望事件发展、谨慎地发表意见,存此过程中,受 AP30IA4800014JB6一al1.htmI,2015—05—08. I91乔新生.必须高度警惕新闻反转现象【J1.青年记者, 2016(13):48. 众的媒介素养得到提升。反转新闻也在潜移默化中更新了受 众的新闻真实观,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新闻事实是一个不 f101黄鸿业.“舆情反转”新闻的成因及其规制[J】_青年记者, 2015(9):22. 断修正的过程,没有借助一次报道就可以抵达的真相,但媒 体在持续报道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接近真相。 总之,作为事实更正过程的新闻反转具有一定的积极 意义。它促进了媒体自净机制的完善、新闻真实观念的转向 【11】刘峰.新闻反转剧背后的媒体课题 .新闻与写作, 2014(5):74-76;吴星星,靖呜.试析自媒体语境下的逆转新 闻现象fJ1_新闻爱好者,2016(3):56—59;冯韶 反转新闻背 以及社会沟通的加强,新闻媒体在核实、纠正新闻报道的过 程中继续履行着探索真相的职责。当然,对于媒体报道假新 闻,随后事实发生反转的情况,媒体应当对此负责:但因当事 人故意隐瞒甚至造假、目击者没有掌握全部事实或媒体在短 时间内获取的信息有限,后续报道对初始报道进行补充、更 正的情况,我们应当对此抱以宽容的态度,当然在此过程中, 媒体应履行事实核实的职责。 基金项目:论文 ̄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 体环境下中国参与建构全球媒介伦理的路径研究”(项目编 号:15BXW070)的阶陡陛成果。 蕊强— 强 【1】网易.河南西华1 2岁女生遭强奸案进展两家属被警 方控制【DB/OLJ,http://henan.163.corn/17/0721/08/ CPRUF4QT04398DMR.html,2017~07—21. 【21新华网.”礼崩乐坏”的东北村庄?记者探访:”返乡记”作者 未返乡【DB/OL].http://news.xinhuanet.com/ttgg/2016— 02/26/c 1118162165.htm。2016—02-26;人民网.记者虚构 ”返乡日记”哪来’’礼崩乐坏”的东北村庄?『DB/OL].http:// media.people.con1.cn/nl/2016/0226/c40606—28151512. html,2016-02-26. f3】黄晓军,昊莉芸斯闻反转剧的成因与启示…青年记者, 2016(23):4. 【4卜一些学者将新闻反转的现象称为“舆情反转”,本文认 为,舆情反转是因新闻反转而造成的网友对该事件评价的 反转。舆情反转不等于新闻反转。 【51观察者.网络部门:“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从头 到尾都是假的fDB/OL1.http://wWw.guan ch a.cn/ society/201602shtml,2016—02—21. —21351652.——【6】观察者网.“老外扶摔倒大妈遭讹”与事实不符网 友呼吁媒体操守【DB/OL1.http://www.guancha.Cn/ society/2013—12html,2013—1 2—03. —03190104 s—【7J‘‘平安北京”微博.情况通4E[DB/OL].http://m.weibo.cn/ 1288915263厂365151O5691684097modulcID=feed&uicode= 10000002&mid=3651S10569168409&luicode=1ooooo1 1&一 statusid=3651510569168409&lfid=2308692404655457一一一 —collect&sourcetype=page,2013—12-03. f81网易.70%网友认为成都被打女司机活该开房记 录曝光『DB/OL1.http:/Inews.163.Com/15/0508/07/ 东南传播2018年 2嘲(总 162 ) 后的新闻失范困境研究U】.新闻与写作,2016(12):98—100; 万晓燕,王胜源.反转新闻:传播特征、概念辨析与问题指 向….中国出版,2(}17(8):35—38. f12】吴星星,靖鸣斌折自媒体语境下的逆转新闻现象….新 闻爱好者,2016(3):59. I13l魏如翔,谢康新闻何以屡遭“逆转”一一从“北京老外 撞 ’事件说起【_I1.青年记者,2014(11):8. 【14】冯韶丹.反转新闻背后的新闻失范困境研究…新闻与写 作.2016(12):98. 【15l2014#-12月,有网友通过微博发出西安一家医院的医生 在手术台上玩自拍的组图,文字说明是:“作为一名医护人员 我想说难怪医患关系这么紧张,手术同时你们在做什么?” 这篇微博被多家媒体转载、报道,后来媒体继续报道此事, 告诉公众该图片的背景信息:因手术室即将搬迁,医务人员 经病人同意,在完成手术后拍摄了留念照片。网易,西安通 报”医生手术台自拍”调查结果:3人被免 ̄V,IDB/OLI.http: //news.163.com/14/1221/20/AE12CL9H00014SEH.html, 2014-12-21. I1 6J杨保军.新媒介环境下新闻真实论视野中的几个新问 题U】新闻记者,2014(10):33—41. 【17】陈力丹.论新闻真实IJ1.中国广播,20ll(4):9。 【l81许慎.从网络舆论反转谈法治思维的培育【J】l思想教育研 究.2016(2):86. 119】贝尔纳·瓦耶纳著当代新闻学【M】_丁雪英,连燕堂,译.北 京:新华出版社,1986:37. 【2011211 ̄g,-.对话时代、权力博弈与反转新闻【J】青年记 者,2016(21):21. f22】杨保军.新媒介环境下新闻真实论视野中的几个新问 题U1.新闻记者,2014(10):35 f231赵金为何重提新闻的真实性IJJ青年记者,2016(21):26. 【24]Elizabeth Thoman.Skills and Strategies for Media Education[DB/OL].http:}f .medialit.org/reading— room/pdf/CMLskillsandstrat.pd ̄ 作者简介: 牛静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刘 丹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温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