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跨沪昆铁路的云翔路桥设计
2021-05-03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器道路与交通工程 Road&Trafic fEngineering 上跨沪昆铁路的云翔路桥设计 付菊平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桥梁设计院,北京 102600) 摘要: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公路与铁路的交叉也越来越多。考虑桥下铁路安全运营及施工过程对铁路的干 扰,桥梁上跨既有铁路施工主要采用转体法及顶推法。在云翔路上跨既有沪昆铁路桥项目设计前,昆明市范围内还没有 顶推施工的先例,该工程为顶推施工工艺在昆明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顶推施工;上跨既有铁路;现浇箱梁;减隔震设计 中图分类号:U442.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9—7767(2015)O1—0020—04 Bridge Design across Hukun Railway at Yunxiang Road Fu Juping 1工程概况 发育,具有弱膨胀性,遇水膨胀,失水收缩干裂。桥址区 均有分布。 3)地质构造与地震 1.1道路概况 云翔路起点为昆明新机场南工作区,上跨既有沪 昆铁路,穿越昆明新机场员工生活配套区,终点与昆 依据GB 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1、 嵩高速连接。云翔路规划为城市快速路,设计车速 《云南省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及《云南省地 80.0 km/h。 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场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云翔路与既有沪昆铁路斜交,角度为37。。孑L跨布 为0.20g,相当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 置为39 m+60 m+36 m现浇箱梁,主跨60 m上跨既有 第3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特征周期O.45 S。 沪昆铁路,采用顶推法施工。 1.2桥址处自然地理特征 4)水文地质条件 ①地表水 1)地形地貌 桥址位于岩溶垅岗洼地工程地质区.海拔2 045.0~ 桥址区地势相对较高.未发现有地表河流通过。 ②地下水 2 083.0 in,相对高差为38.0 m,地势略有起伏,局部基 岩出露。 2)区域地层 桥址区地下水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3大 类。且以岩溶水为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上部的黏性土 层中,土颗粒间隙为储水、运移空间,含水层透水性及 钻探资料显示,桥址区地层由二叠系下统阳新组 富水性均较弱,属弱透水土层。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 基岩完整性较差,裂隙发育,富水性弱。 茅口段灰岩(P 、r2)和第四系上更新统残坡积层红黏土 岩浅部,(Q,el枷)组成。 5)特殊性土及不良地质 ①红黏土 桥址区连续分布有2—1、3—1层黏性土,其为高液 二叠系下统阳新组茅口段灰岩(P Y ):浅灰一灰 色,岩芯呈长柱及短柱状,局部呈碎块状,溶洞、溶孔 和溶隙较发育。 限黏土,上更新统残坡积物,以红褐色、黄褐色为主, 层厚一般为2.0 ̄8.0 m,局部地段较厚, 第四系上更新统残坡积层红黏土(Q3d枷):成分主 硬塑一可塑状,0 m。该黏土质量密度变化大,孔隙比较高, 要为红黏土、次生红黏土,褐红色,可塑一硬塑状态, 最厚达27. 中等压缩性,夹有较多圆砾碎石,具有高塑性、高液限、 收缩系数较大,具弱膨胀潜势,膨胀率低、膨胀力小,高孔隙比,渗透性差,物理指标变化幅度大,垂直裂隙 属收缩为主的黏土。 2O啼荭敏】I:2015 No.1(Jan.)Vo1.33 道路与交通工程器 Road&TrafifcEngineering ②岩溶 4)标准路面横坡:行车道为2.0%的双向坡。 拟建桥址区均为可溶岩分布区域,下伏基岩为二 5)铁路限界:沪昆铁路净高>19.5 m。 叠系下统阳新组茅El段灰岩(P Y )。 6)主桥桥面布置:0.5 m(防撞墙)+25.0 m(机动车 现场调查和勘察结果表明,物探和钻孔揭露深度范 道)+0.5 m(防撞墙),总宽度为26.0m。 围内,未发现较大的厅堂式溶洞发育,路线区内岩溶形 3顶推原理【 态地表主要表现为地下隐伏性岩溶。主要类型为溶洞、溶 顶推梁段顺线路方向预制,箱梁自重通过滑块作 隙、溶孔等。局部地段地表发育有较少岩溶洼地、漏斗。 用于永久墩及临时墩上,通过连续千斤顶拖拽牵引索 由于岩溶的长期作用,路线区土层下部溶隙、溶沟、 来克服滑块与墩顶滑道之间的摩阻力,使梁体顺顶推 石芽等相对较发育,造成基岩面起伏较大,上部土层 方向蛇形前进。顶推过程中,梁顶板、底板均受正负弯 的厚度变化较大,地基存在不均匀性。 矩的交替作用,因此需要配置顶板、底板临时约束来 桥址区基岩为可溶性碳酸盐岩。因此,拟建工程 满足施工中梁体受力要求。梁体顶推前端需要设置前 场地主要地质问题由岩溶作用引起,地基不均匀性、石 置导梁,导梁刚度一般为箱梁刚度的1/10 ̄1/6。 芽岩体稳定性、溶洞顶板岩体稳定性、地面塌陷可能 4结构设计 性是拟建项目面临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9 m十60 m+36 m现浇箱梁起点里程为K0+437.8, 2主要技术标准 终点里程为K0+572.8,桥位位于直线上。桥位处道路纵 1)道路等级:城市快速路。 坡位于坡度为3.936%和1.460%的上坡段。变坡点里 2)设计车速:80 km/h。 程为K0+520,竖曲线参数为R=7 000 m。 86.658 m, 3)设计荷载:公路I级,活载提高30%。 E:0.536 m。孔跨布置见图1。 图1孔跨布置(cm) 4.1主要构造 该桥为双向6车道,全桥总宽度26.0ITI,其中中间 隔离墩宽0.5 m,两侧防护栏各宽0.5 m,两侧行车道各 宽12.25 m。桥梁横断面见图2。 上部结构采用单箱三室斜腹板、等高度箱形截面。 梁高3.3 m,结构顶面设2%的横坡,截面中心处梁高 3.56 nl。箱梁顶板宽26.0 m,底板宽18.819 m,两侧悬臂 板各长2.7 m,悬臂板端部厚20 cm,根部厚40 cm。箱 1/2辟中横断面 i/2 ̄i 梁顶板厚28 cm,中墩顶和边支点处增至53 cm;底板厚 图2桥梁横断面(Cm) 25 cm,中墩顶和边支点处增至50 cm;边腹板、中腹 板厚60 cm。端横梁厚200 cm,中横梁厚250 cm。顶推 浇部分不设置。 梁段按10 m左右设置1道小横梁。厚45 cm,两侧现 下部结构采用双柱墩形式.主墩横向布置为2个 2015 ̄1期(1一)第33卷.事荭投木 21 器道路与交通工程 Road&Trafic fEngineering 2.5m(Jl ̄桥向)x2.5m(横桥向)的方柱,柱间距为7.0m。 4.2设计荷载 柱顶采用宽2.0 m、高2.0 m的系梁进行连接。矩形承 箱梁按26 kNl,m。计算,边护栏及防护网按24.5 kN/m 台厚3.0 m,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基直径为1.8 m. 计算,中间隔离墩按7.6 kN/m计算,桥面铺装按 主墩构造见图3。交接墩横向布置为2个2.2 m(顺桥 89.4 kN/m计算;收缩徐变荷载根据规范计算,持续时 向)x1.8 m(横桥向)的方柱,柱间距为7.0 m,柱顶采用 间按l0年考虑;支座不均匀沉降按一0.5 cm计算:活载 宽1.5 m、高2.0 m的系梁进行连接。矩形承台厚2.5 m。 根据规范,最多按双向6车道并提高30%确定;汽车 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基直径为1.5 m。 冲击力根据规范采用跨中截面简化计算,正弯矩冲击系 数取0.3,负弯矩冲击系数取0.4;梁体温度梯度根据 0 桥面铺装厚度按规范取值;整体升温和降温分别按20、 一2O℃计算 该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先在线路大里程方向现 250 250 4.3主要施工步骤 浇80m顶推梁段.再以2%坡度的下坡往小里程方向 昌 顶推(见图4),顶推到位后落梁,最后现浇剩余29 m 和26m后浇段,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1)永久墩、临时墩墩身及基础施工.安装串联桁 架梁及滑道梁。 2)现浇梁范围支架地基处理,搭设支架并预压。 bOI II f f 700 1 000 1.I5l。 fI 3)现浇80 m顶推梁段并安装钢导梁。 4)顶推梁段外侧防撞护栏及防护屏施工,将顶推 梁段向铁路方向顶推,顶推到位后(顶推102 ITI),拆除 a)主墩立面 b)主墩侧面 钢导梁并落梁。 5)后浇梁范围支架地基处理,搭设支架并预压。 图3主墩构造图(Cm) 图4顶推总体布置图(cm) 6)释放临时预应力束,浇筑后浇段箱梁,待混凝 及地震情况下的减震消能作用。减隔震卡隼装置具有 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张拉预应力束。 7)桥面系施工。 5减隔震设计 减震消能、防止梁体脱落、震后易复位和震后功能部 件更换方便等特点。 1)竖向支座 减隔震卡隼装置是桥梁功能分离支座的一种减 竖向支座为双向球型活动支座.可承受梁体恒载 隔震结构,主要由竖向支座和减震卡隼组成。竖向支 及竖向活载的作用,支座位移满足地震时的桥梁最大位 座承受梁体恒载及竖向活载等竖向载荷,并满足梁体 移,可保证梁体结构在正常运营和地震情况下完好无损。 各向位移(含正常运营位移及地震位移);减震卡隼不 2)减震卡隼 承受竖向力,主要承受桥梁正常运营情况下的水平力 根据其使用位置不同可分为固定卡隼和单向活 22,{}荭故】I:2015No.1(Jan.)Vo1.33 道路与交通工程器 Road&Traffic Engineering 动卡隼。5号桥墩上安装固定卡隼,6号桥墩上安装单 复杂,裂隙造成漏浆等情况仍然出现。可采用抛填片 向活动卡隼,可以满足桥梁的温度变形和地震位移要 石进行处理。 所有桩的处理原则是:在同一承台下先处理有溶 求以及达到减隔震的目的。 单向活动卡隼在桥梁正常运营情况下.允许桥梁 洞的桩,后处理无溶洞的桩;先处理长桩、后处理短桩。 纵向滑动,可以释放桥梁的温度位移;地震时,单向活 7技术特点 动卡隼通过锁定器装置,锁定纵向位移,使活动墩和固 1)顶推净跨度越大,顶推设计及施工难度越大。 定墩共同承担地震载荷的作用,并在地震过程中,通过 为了减小顶推净跨度。在距离5号墩6 m处(靠近铁路 单向活动卡隼的屈服变形消耗地震能量,减小地震对 方向)设置临时墩1,顶推跨度由60m变成54m;临时 梁体和支墩的破坏。 固定卡隼在桥梁正常运营情况下,提供桥梁水平 抵抗力;地震时将梁体产生的地震力平均分布到每个 桥墩,并在地震过程中,通过固定卡隼的屈服变形消 耗地震能量,减小地震对梁体和支墩的破坏。 6不良地质处理 为保证施工过程及成桥运营的安全,对桥位处不 良地质做如下处理。 1)红黏土 桩基计算考虑红黏土的负摩阻力。 2)岩溶 根据工程地质勘查报告,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分 别提出如下处理方案: ①对于有小溶洞(竖向方向延伸≤3.5 m)的桩基 采取压力注浆后再钻孔的施工方法。即在钻孔桩周边 按等边三角形布置3个钻孔位置。采用直径91 mm取 芯地质钻机钻孔,因地质情况较为复杂,从施工安全和 使用安全角度考虑,钻孔深度为设计桩长+5 d(d为桩 径),用钢花管作为注浆管对小溶洞进行间歇式注浆, 注浆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采用纯水泥浆, 待注浆完成后再开始桩基钻孔施工。 ②对于大溶洞(竖向方向延伸>3.5 m)采取抛填碎 石土、块石、黏土及灌注C20商品混凝土(坍落度为8~ 12 cm)相结合的方案进行处理,待混凝土初凝,在溶洞 两侧形成稳固的混凝土边坡护壁后再进行钻孔灌注 桩施工。 ③对于特殊地段(存在串珠性溶洞、溶槽),采用压 力注浆后再钻孔的施工方法。即在钻孔桩周边按等边 三角形布置3个钻孑L位置,采用直径91 mm取芯地质 钻机钻孔。钻孔深度为设计桩长+5d(d为桩径),用钢 花管作为注浆管对溶洞进行注浆,待注浆完成后再开 始钻孔灌注桩施工。 ④对于地勘报告中没有显示有溶洞的桩基,直接 开始钻孔灌注桩(或挖、钻相结合)施工。 ⑤如采用上述方案处理完毕后,因地质情况较为 墩1的基础与5号墩共用,临时墩I的墩顶与5号墩 墩顶用桁架串联。增加整体的抗推刚度。 2)该桥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顶推梁段质量达 5 300 t,为了减小顶推质量,中横梁顶推到位后进行二 次浇筑。从而减少顶推质量近300 t;为提高顶推过程 中梁体的横向刚度。在中跨60 nl范围内每间隔10 m 布置1道跨中横梁。 3)钢导梁与混凝土连接处腹板局部加厚,加厚端 部设置1道跨中横梁,钢导梁与混凝土连接采用永久 钢束、临时钢束及精轧螺纹钢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 钢导梁与混凝土结合处不开裂,且正式顶推前要求顶 起导梁.迫使导梁位移达到最不利工况位移,以检验 钢导梁与混凝土结合处是否可靠。 4)为防止墩顶位移过大及墩底出现裂缝,将永久 墩和临时墩通过桁架梁串联起来共同参与受力。通过 建立永久墩和临时墩整体模型,模拟顶推过程中受力状 态,确保顶推过程中永久墩、临时墩及基础安全可靠。 5)该桥位于地震烈度8度地区,桥梁下部结构采 用减隔震设计,中墩系梁顶设置减震卡隼,5号墩采用 固定卡隼。6号墩采用单向活动卡隼,支座均采用双向 球型活动支座。 8结语 该桥于2013年10月安全顶推到位,在整个顶推 过程中.顶推梁段、下部结构及基础受力状况良好。该 桥的设计满足了既有铁路安全运营的要求,为连续梁 上跨既有铁路顶推施工提供了参考实例;该工程中的 减隔震设计及岩溶桩基施工的一些处理办法,也为类 似桥梁设计提供了参考。呵 参考文献: 【l】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GB 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 区划图[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2】苏国明.跨既有线顶推施工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设计及施工 需要注意的问题【J】.铁道标准设计,2012(2):31—33. 收稿日期:2014—07—10 作者简介:付菊平,男,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桥梁设计工作。 2015年第1期(1一)第33巷啼荭投求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