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2021年整理)

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2021年整理)

2023-08-06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1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

解析)

本试卷共6页,27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清时期,由于小农经营的制约、人口的增多、经营规模的缩小、农牧矛盾的发展等因素,

牛耕的普及程度逊于前代,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型(投入大量劳动力)”的轨道上滑行.这表明明清时期

A.农业劳动生产率出现停滞或下降 B.国家在大力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不断松弛 D.找到了彻底解决人地矛盾的办法

【解析】中国传统农业提高生产率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为农法的进步与农器的改进的“节劳型”;一为“多劳型\"(即投入大量劳动力,一般不采用铁犁牛耕)。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由于小农经营的制约、人口的增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牛耕较前代减少,而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以致农业劳动生产率出现停滞以至下降的趋向,而这一变化趋势直接影响到农业技术的提升,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说明对农民人身控制加强,故C项错误;D项过于绝对化,故D项错误。

【答案】A

2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2.自明嘉靖以后,迎神赛会之风日趋兴盛,到清乾隆年间达到鼎盛.一些以丝绸为主的市镇,

祭祀蚕花娘娘;一些镇、村祭祀“刘皇”,因为他能驱蝗虫,保丰收;还有一些崇奉能治病、出行保平安的神.民间崇拜的功利化倾向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自然灾害影响了价值取向

C.市民生活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D.自然经济下的理想与诉求

【解析】材料中民间崇拜的功利化倾向反映出对农业的重视,传统重农观念未发生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中祭祀“刘皇”、崇奉平安神是为了表达保农业丰收、祈求平安的良好愿景,而非自然灾害影响价值观,故B项错误;民间崇拜与市民生活习俗无直接关系,且市民(城市居民)范围与材料表述相比过窄,故C项错误;民间崇拜反映的是自然经济下农民朴实的理想诉求,是农民渴望作物丰收、出行平安等小农意识的真实体现,故D项正确.

【答案】D

3.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述了地主田庄进行各类粮食及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地主田庄的

多种经营,保证了各类生活资料基本上不需要依赖外界供应。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A.土地兼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 B.农业经济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

C.地主鼓励农民种植多种作物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征明显

【解析】材料主旨强调是的自给自足的地主庄园经济特征,未体现抑制土地兼并,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农业经济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故B项错误;地主田庄内进行各类粮食及农副产品买卖,并不代表地主鼓励农民种植多种作物,故C项错误;根据“各类生活资料基本上不需

3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要依赖外界供应”可知,东汉地主田庄式经营,生产生活资料都能自给自足,可以闭门为市,不需要外界供给,这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D项正确。

【答案】D

4.汉代各地都市中的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

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这说明汉代

A.跨区域长途贩运已经有明显发展 B.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C.官营手工业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 D.墓葬中存在突破身份等级的趋象

【解析】汉武帝时期,推行盐铁官营制度,推动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史学界研究者认为汉代官营手工业主要是统治者为满足自身需要而组织的生产形式,由于商品经济的影响,官营手工业也部分从事商品性生产。两汉官营手工业中的商品性生产,是商品生产的一种畸形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可知,官营手工业也在一定程度上从事商品生产,并贩卖到离生产地较远的地区,故C正确,而A、B、D项不能从材料全面体现。

【答案】C

5.清代前期,中国的城市商业比较发达,政府的消费支撑着城市的繁荣。当时1400个小城

镇,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有一半是府或者省治所在地,较大的城市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由此可见

A.城市发展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 B.政府对城市经济生活管控严密

4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C.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了近代城市 D.繁荣的工商业市镇已开始出现

【解析】中国古代的城市尽管商业发达,但都在中央集权体制内发展,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支撑都市繁荣的消费主要是国家的开支消费,即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而非生产性人口的消费,这是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下出现的现象,故A项正确;城市围绕政府发展,这是其发展的主动选择而非政府的严密控制,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商品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繁荣的工商业市镇在明朝中后期就已经出现,故D项错误.

【答案】A

6.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

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土地兼并现象被有效控制

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D.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自春秋战国以来,小农经济作为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载体,是两千多年中国传统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始终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但这不能解释明清时期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故A项错误;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土地买卖的合法性,古代中国的土地兼并现象从来没有被有效抑制过。且土地兼并往往是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这显然与材料表述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作为中国古代一项基本的经济政策,自战国时期确立,此后王朝大多执行这一政策,尤其明清时期不仅继续推行这一政策,还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故C项错误;材料中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富农、中农、贫农所有

5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一方面表明土地所有权呈现分散化趋势,另一方面也表明受社会地产财富主流意识的影响,农民将土地作为主要财富储值。而土地买卖无疑是农民群体获得土地所有权的主要途径,土地得以买卖则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D项正确。

【答案】D

7.从15世纪中期起,欧洲的白银产量大幅度增加。1462年与1530年间,中欧地区的银产量增

加了五倍多。在1526—1535年间达到最大,每年生产近300万盎司,这个数字在19世纪都未曾达到。造成欧洲这一时期白银开采量上升的重要原因是

A.殖民掠夺导致金银输入增加 B.欧洲本土白银的大量出口 C.欧洲国家工商业的迅速发展 D.亚洲国家闭关政策的影响 【解析】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导致自然经济日趋解体,作为普遍交换和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也日益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从15世纪中叶(拜占庭帝国灭亡)开始,欧洲确立了银本位制度,直至19世纪后期被金本位取代。银本位制度的确立导致白银的需求增加,这刺激了欧洲白银的开采,故C项正确。

【答案】C

8.1623年,英国颁布的“垄断法”规定:专利权应当授予第一个真正的发明人;发明必须是就

新产品而做出的;专利权人享有独家生产或制造该产品的权利,有效期为14年;他人在此期间不得利用该项发明。这一规定

A。有利于新技术与市场结合,激励技术创新 B.表明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

C。使专利保护具排他性,阻碍英国工业革命 D。阻断知识共享,增加技术诀窍灭失的风险

6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解析】根据材料“专利权人享有独家生产或制造该产品的权……他人在此期间不得利用该项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垄断法保护发明专利人的权益且有时效性,有利于激励技术和市场的结合与技术创新,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技术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故B项错误;《垄断法》保护国民产权专利,激发了英国人发明创作的热情,促使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走到了世界前列,故C项错误;《垄断法》作为现代专利法的鼻祖,截止到1851年根据该法案共颁发了13023项专利,可见专利保护政策的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故D项错误。

【答案】A

9。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了大部分《航海条例》;

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亊英国沿海的贸易,完全取消了《航海条例》的限制。这表明英国

A.逐渐放松了对世界市场的控制 B.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C.经济政策受到经济实力的影响 D.对外贸易政策反复无常 【解析】“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航海条例》”,直接目的是打击“海上马车夫”荷兰,保护英国的利益.17世纪是荷兰的世纪,那时英国国力尚弱,在重商主义政策的影响下,英国政府颁布《海航条例》,加强了对世界市场的控制,故A项错误;16世纪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取得海洋霸权,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并打败了荷兰,18世纪中期英国通过七年战争打败法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故B项错误;1840年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利用自身的工业优势,英国开始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建立自由主义的经济体系,以最大限度地维护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因此,废除《航海条例》势在必得,1849、1854年先后两次最终废除了《航海条例》。由此可知,经济政策受到经济实力的影响,故C项正确;《航海条例》从颁布到废除,都以维护英国国家利

7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益为出发点,适应了英国不同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无法体现英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反复无常,故D项错误.

【答案】C

10。19世纪30年代,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19

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B.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

C.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D.女性审美情趣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由材料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女性衣料及时尚用品均采用人工合成材料,这一变化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化学工业发展的结果,实质上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的突出特点,故C项正确;单从女性服饰的变化并不能显示出其社会地位的变化,故A项错误;推动女装及用品材料由棉毛等替代为人工合成材料,是科技的发展而非棉纺织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审美情趣虽然与女装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但根本上还是由于科技的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C

11.1890年美国联邦国会通过《保护贸易及商业免受非法限制及垄断法》,简称《谢尔曼反托

拉斯法》,禁止限制贸易做法及垄断贸易的行为.这说明当时美国的政府

A.干预经济发展 B.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

8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C.限制企业竞争 D.接受了凯恩斯主义

【解析】根据材料中美国“禁止限制贸易做法及垄断贸易的行为”可知美国政府通过立法干预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1890年,美国正处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19世纪一般被称为自由主义时代,且放弃自由放任政策,接受凯恩斯主义是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故B、D项错误;根据材料“禁止限制贸易做法及垄断贸易的行为\"可知,当时美国政府鼓励企业的正当竞争,故C项错误;

【答案】A

12.李鸿章认为: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

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由此可见,李鸿章办洋务是为了

A.帮助政府与民争利 B.壮大清朝军事力量

C.改善人民物质生活 D.引导民资投资工业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李鸿章主张兴办民用工业,且认为数十年后民间也会兴办民用工业,因而兴办民用工业可以帮助政府与民争利,故A项正确;材料中李鸿章主张兴办民用工业,非军事工业,因而不能壮大清朝军事力量,故B项错误;兴办民用工业虽有裨民生日用,但改善人民物质生活并非李鸿章主张兴办民用工业的主观目的,故C项错误;引导民资投资工业是洋务运动的客观影响,非李鸿章兴办民用工业的主观目的,故D项错误.

【答案】A

9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13.汉阳铁厂创办时,负责提供设备的英方曾提出化验煤焦及铁砂样品的要求,但张之洞却认

为“中国之大,何处无佳煤佳铁?但照英国所有者购办—份可也。”结果由于设备与铁质不符,造成大量浪费.这说明

A.外国资本主义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B.洋务企业还不具备近代工业特征 C.张之洞思想观念落后于同时代的国人 D.洋务派仍然受天朝上国观念束缚 【解析】材料未涉及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阻碍,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将机器大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企业是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故B项错误;张之洞作为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为中华民族重工业、轻工业及近代军事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其思想观念应超前于同时代的国人,故C项错误;材料中张之洞认为:“中国之大,何处无佳煤佳铁?”说明张之洞盲目自大,仍未摆脱天朝上国观念的束缚,故D项正确。

【答案】D

14.1918至1922年,江南造船所在美国提供材料、图纸和工程师的情况下,为美国政府先后建

造了四艘万吨级舰船,这是当时远东地区所造最大吨位的船舶。1918年,上海王岳记机器厂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万能铣床.1919年,福建船政局制造了我国第一批飞机。这表明 A.我国的重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C.民族工业的半殖民地特征明显 D.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工业成就巨大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第一台万能铣床”“我国第一批飞机”可知,中国当时的重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只体现民族资本主义中重工业的发展情况,并不涉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工业结构,故B项错误;1918至1922年,江南造船所在美国提供材料、图纸和工程师的情况下,完成了中国第一张国外造船订单,展示了较强的总装实力,为“中国工业史,乃开

10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一新纪元\但未体现民族工业的半殖民地特征,故C项错误;“1918至1922年”是北洋政府时期,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始于1927年,故D项错误。

【答案】A

15.到1920年末,苏维埃俄国陷入了一场空前的政治经济危机中,谷物产量只能达到战前的

54%,棉花仅有6%,甜菜不到7%。工业情况更糟糕,工业产品仅达到1913年的1/7.人民陷入饥饿和生治困苦中。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由于

A.政策调整迟滞对经济的负面效应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严重 C.协约国的武装干涉破坏经济发展 D.社会改革产生不可避免的阵痛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末苏俄国内革命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但没有因非常时期结束而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国有化由大中企业推广到广大小企业。这些措施远远超出了苏俄社会能够承受的水平,结果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生产下降,1921年春苏俄发生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故A项正确;1920年斯大林模式尚未形成,故B项错误;苏俄国内战争遭到了协约国的武装干涉,但这不是导致苏俄出现政治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D项说法正确,但不是引发苏俄政治经济危机的主要因素。

【答案】A

16.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人获得的工资占他们所生产商品总价值的17.5%。在个入收

入方面,1920-1929年,占美国人口总数1%的最高收入人群的平均可自由支配的年收入从7492美元提高到13114美元。上述现象

A.有利于增加对工业企业的投资 B.是凯恩斯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11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C.能够促进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 D.反映了美国经济存在潜在危机

【解析】材料反映出美国个人收入相差悬殊,但最高收入人群不一定增加对工业企业的投资,故A项错误;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与材料中“1920—1929年”不符,故B项错误;一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此期的经济繁荣恰逢总统柯立芝任内,被称为“柯立芝繁荣”,但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后来直接导致了1929—1933世界经济大萧条,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美国个人收入悬殊,非消费主体却是高收入群体,这势必导致社会购买力下降,直接导致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种子,故D项正确。

【答案】D

17.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将公共土地、水源全面开放供开发,环保署放松或取消主要环

境法规,交通部放慢限制汽车尾气和汽车安全新标准的执行。这主要因为当时美国 A.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促进经济复苏的任务艰巨

C.新技术出现改善了环境 D.需要全力与苏联进行争霸

【解析】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时期,凯恩斯主义淡出历史舞台,新自由主义兴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国家对经济的过多干预,维护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材料中里根政府开放公共资源、放松或取消环境主要法规、放慢限制汽车新标准,体现了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减少,而这源于促进经济复苏的任务艰巨,故B项正确;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是里根政府改革的特点,非原因,故A项错误;C项材料未涉及;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转攻为守。1981年里根上台后,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

12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张势力。美苏争霸是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里根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复苏,只有经济复苏后方能有实力与苏联争霸,D项不是材料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B

18.二战后苏联实际上并没有加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苏联经济主要还是在苏联和东欧那个

小范围里循环,经济慢慢停滞下来。苏联在全球化浪潮中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相反被边缘化了。苏联被边缘化

A.根源于两极对峙格局 B.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C.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 D.苏联改革的失误所导致

【解析】苏联长期游离于世界大市场之外是由于其长期推行高度集中和排斥市场货币关系的“斯大林体制\",而非根源于两极对峙,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苏联被边缘化主要是经济发展停滞,与社会阵营的瓦解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故B项错误;西方的“和平演变”是导致苏东剧变重要的外部因素,但并非是苏联被边缘化的原因,故C项错误;1953年斯大林去世,其后多位苏联领导人对僵化的“斯大林体制”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改革,但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致使苏联在经济体制上与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趋势相背离,最终被日益边缘化,故D项正确。

【答案】D

19.下表是1952年主要工业品总产量的国际比较,据此可知

13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基本完成 B.重工业发展出现急躁冒进情绪

C.中国工业生产基础和水平落后 D.冷战形势制约了中国战略选择

【解析】表格反映的是1952年主要工业品总产量的国际比较,无法说明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故A项错误;表格反映了1952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总量与世界主要国家的比较,无法说明1958年“大跃进”时期重工业发展出现急躁冒进情绪,故B项错误;通过表格比较,可以看出1952年中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美苏等国家,仅与印度相当,说明中国工业生产基础和水平落后,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冷战形势制约了中国战略选择,故D项错误。

【答案】C

20.1961年,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指出,全国人民继续高举党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三面红旗,取得了国民经济继续跃进的胜利。工业总产值过去三年中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40%以上,农业方面,由于1959、1960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业生产计划没有完成。全会正式批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由此可知这次会议 A.客观评价了“三面红旗\"的作用 B.主要针对工业进行必要调整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准确分析了工农业生产状况 【解析】根据材料“全国人民继续高举”可知,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没有客观评价“三面红旗\",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工业总产值\"“农业方面\"可知,八届九中全会对工农业发展

14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情况均作了总结,调整涉及农轻重等比例关系,故B项错误;自1959年开始,由于“左”倾错误,自然灾害,加之苏联政府撕毁合同,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1961年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批准了“八字方针”,这符合中国国情和客观实际,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八字方针改变了“大跃进\"以来的高指标,高速度的做法.但对急于求成的“左”的指导思想还没有彻底清算,因此不可能准确分析工农业的生产状况,故D项错误

【答案】C

21。1979年,北京东风电视机厂以“散件加工”形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经济效益,被国

家广电总局认为是打乱了国家计划,挤压了民族工业。某领导则批示:“看来,这个厂要给洋人做加工厂。”这说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 B.引进国外技术造成竞争加剧

C.对外开放政策尚未真正执行 D.体制和观念的变革任重道远

【解析】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故A项错误;领导反对引进国外技术主要是因为其仍未跳出计划经济体制的窠臼,而非担心引进技术造成竞争加剧,故B项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东风电视厂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说明对外开放政策已经执行,故C项错误;材料中广电总局认为引进国外技术会打乱国家计划,说明计划经济体制仍是阻碍企业发展因素之一;某领导认为引进外国技术后就是为洋人加工,说明当时人们对引进国外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思想仍相对保守,故D项正确。

【答案】D

15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22.图8为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图,推动这一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结构调整 B。 经济全球化发展对中国的推动

C.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 D.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短缺

【解析】信息技术革命指的是互联网的普及与全球化,它不仅孕育了新的产业:信息产业,也使传统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材料主要反映2000—2007年中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变化情况,图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增加,这与科技革命的推动、世界市场的需求密切相关,但与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结构调整没有直接的关联,故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虽然在冷战后获得更快速度的发展,但该外因并不是促成中国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

16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因素,故B项错误;1998年“中国制造”浪潮兴起,进入21世纪,特别是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对外开放达到了一个新的层级和高度,这推动中国对外出口发生结构性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出口工业品结构变化,D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C

23.下表反映了美国的官方黄金持有量和对外美元债务变化情况(单位:10亿美元)据此可知

A.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瓦解 B.美国金融霸主地位发生了根本动摇

C.世界对美元信心有所下降 D.美元失去在国际货币中的中心地位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瓦解是在1973年,故A项错误;1951年—1968年美国黄金持有量虽有下降,但仍占有较大比重,故美国金融霸主地位没有发生根本动摇,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美国黄金储备减少,外债增多.20世纪60~70年代,爆发了多次美元危机,美元信誉受到冲击,各国对美元的信心下降,故C项正确;二战后至今,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广泛使用并最终成为国际货币,故D项错误。

17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答案】C

24.从欧盟发展的过程看,所谓“国族国家\"的主权(国族是在近代才被广泛使用的术语,顾

名思义,同国之族),并不必然是绝对的。在欧盟的框架下,许多主权项目可以让渡给区域组织,同盟诸国之间可享有更多的共同福祉与利益。据此,我们可以看出

A.欧盟成员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B.欧盟成员国之间拥有共同的外交政策

C.欧盟权力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 D.欧盟成员国“国族国家”主权逐渐消失

【解析】根据材料“同盟诸国之间可享有更多的共同福祉与利益”可知,欧盟成员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故A项正确;让渡的“许多主权项目”牺牲了部分国家利益,赢得了更大的国家利益。1993欧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由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同时发展共同外交及安全政策,并加强司法及内政事务上的合作.B项仅反映了外交上的统一性,故B项错误;欧盟主权让渡是针对所有成员国的,各成员国将部分主权让与欧盟,欧盟将这部分权力通过推行政策的方式再度下放给成员国。欧盟组织权力并不能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故C项错误;欧盟成员国还保留部分国家主权,“国族国家”主权并没有逐渐消失,故D项错误.

【答案】A

第Ⅱ卷

第25题、26题、2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在

18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这些通商口岸成长为近代化的商业城市,包括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九江、南京、天津、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拓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伴随新航路开辟而来的是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据统计,从1521~1600年,西班牙从美洲掠走的黄金为20多万千克,白银为1800万千克。

——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

界的50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商业革命”与“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指出宋代“商业革命”与16世纪欧洲“商业革命\"的不同影响。(8分)

19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重商主义思想最初发源于英国,萌芽于14 世纪,产生于15 世纪,全盛于16、17 世纪。在其影响下,西欧国家的货币资金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准备了充分的前提条件.同时,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创造了市场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重商主义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资本,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西欧国家崛起的过程中,正是由于各国政府实施重商主义政策,西欧大国才纷纷崛起。重商主义不但促进了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兴起,而且促使英、法、美、德、俄、日等民族资本主义国家的先后崛起,并成为20 世纪的主要发达国家。

—-摘编自关庆凡崔建伟《论重商主义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针锋相对,它发轫于法国革命和启蒙思想的承诺。自由主义希望有一个能促进个人自由的社会.自由主义者反对君主、贵族或教士控制政治和社会,反对政府专横地干涉个人自由。经济政策对自由主义者来说也很重要。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年~1790年)创立了经济自由主义的指导性理论。在斯密看来,自私——乃至贪婪-—是推动人们勤奋工作和创造财富的动力。政府应该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将自己干预经济的行为限制在保证法律和秩序的范围内.

——丹尼尔·谢尔曼等《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在西方,自由放任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从如何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出发而出现的两种不同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前者主张政府对某些社会经济生活,应实行无为而治不加干预的自由放任政策,后者则主张政府应利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社会

20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经济生活实行管理、调节的政策。这两者的地位依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向转化,这是两者同一性的重要方面。

——摘编自梁旭辉 周占伟《浅析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两种经济思想的利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重商主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自由主义思潮兴起的背景。(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材料三中“这两者的地位依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向转化”的结论.(8分)

21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列宁在深刻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教训之后,认识到在小农国家里是不可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从这种认识出发,列宁领导制定并实施了旨在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实行租让制,将国家暂时难以经营的森林、石油、采矿和电气化事业等,按照一定条件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但基本条件是要维护苏维埃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独立,保护租让企业中苏俄公民的劳动。租赁制是另一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它是将某些国有中小企业租给国内的私人、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但是,随着1926年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开展,对私人经济和资产阶级又展开了全面进攻。

—-摘编自卢文璞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从党的七大到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正确地汲取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曾多次论及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他主张:要在民主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定要使那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工业获得适当的发展,以利于国民经

22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济的向前发展。1950年春夏之际,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和接管外国企业的同时开始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到1952年底结束,主要包括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调整公私关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扩大私营工业的加工订货和产品的收购、包销;(2)对私营工业进一步发放贷款;(3)调整税收,对部分工业产品减税,裁减税种,提高所得税起征点。调整劳资关系方面,资方要确认工人的民主权利,积极改善经营管理;劳方为维持市场,可暂时降低工资福利,轮流歇工,共度难关。调整产销关系,逐步克服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根据统筹兼顾的方针,通过调整,实现产销平衡。

——摘编自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新中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对待资本主义工业的政策相同点。(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业的历史背景并简析其历史意义.(10分)

23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模拟二参考答案

ADDCA DCACC AADAA DBDCC DCCA

25。(1)表现:宋代:坊市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不受限制;早市、夜市、草市兴盛;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控;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6分,任答3点即可)

明清:工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4分)

(2)内涵: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贸易范围扩大;商品贸易种类的增多,丰富了欧洲人民的物质生活;密切了欧洲与亚洲、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产生新的商业经营方式。(4分,任答2点即可)

影响:宋代“商业革命”促进了农耕文明的繁荣,但未促进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欧洲“商业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4 分) 26.(1)重商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与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强国的崛起。(6分)

(2)18世纪后期,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工业革命开展,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增强;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重商主义限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分)

(3)自由放任经济理论在工业革命时期及以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到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无力应对经济危机的挑战,被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取代。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1973年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发达国家纷纷放松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凯恩斯主义也失去了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逐渐被新自由主义所取代。(8分) 27。(1)相同点:都把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都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工业;都注意调整劳资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时间都较短。(6分,任答3点即可)

24

山东省日照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7月期末模拟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2)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人民政府面临恢复发展经济的紧迫任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探索与思考,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与政策逐渐形成;苏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影响.(6分,任答3点即可) 历史意义:通过合理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力地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积累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经验,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的基本建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4分)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