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1、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学科性质及其体系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办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哲学,科学技术及其社会的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现代,自然辩证法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以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系统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及其基本内涵
系统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发生了物理学的革命,自然科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现代自然科学发展阶段,这场革命源于19世纪的经典物理学危机。基础:20世纪的科学革命广泛的发生在宇观、宏观、微观三大层次上,使整个自然科学形成一个前沿不断扩大的多层次的综合的整体,概要来说,由相对论表征的科学革命是关于高速及宇观领域的;由量子力学和分子生物学表征的科学革命是关于微观领域的;由分形理论、混沌理论等一系列学科表征的科学革命,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宏观领域的。他们分别从宏观、微观、宇观三大层次上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如何理解系统、系统自然观?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一定关系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都可以看作是系统。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产生随机性;自然界不仅是简单的,而且是复杂的;自然界是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基本内涵: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提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的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和随机性、简单性和复杂性、线性和非线性统一的思想。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离不开自然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与自然界。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马克思明确地提出依靠积极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性。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建设自然、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自然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协调,实质上是人与人的问题、人与社会的题改革社会环境,就不可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在于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如何理解“生态危机”?生态危机主要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地区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生命维持系统趋向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生态系统是一个生命系统。以生命维持、生长和演替为主要内容的活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每一种生物物种都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各种生物以食物关系构成了相互依赖的食物链,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命系统的生存。(3)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外来能量的输入及其系统内转化,使系统自我调控、保持平衡。(4)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维持生态平衡不是单纯的回归自然;在人为有益影响下,生态系统可以建立新的平衡。什么叫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发展的必要性;发展不纯粹是一个经济现象,发展是集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社会现象。发展是人类共同和普遍的权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原则。可持续发展绝不是短期行为的发展,不是以今天的利益换取明天的利益。在不超过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则地球是相互依存的整体,只有全世界共同发展才是真正发展;全球性生态危机表现了人类所遇危机、安全和未来的共同性;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差异采取共同行动。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代际公平。当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代内公平。同代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一个国家内,地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在国际中,国家利益服从全球利益。如何理解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第一,物质生产层面。生态文明的主导产业是生态产业,即生态化的农业、工业、信息业与服务业。核心是维护“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产业——生态农业。第二,社会制度层面。生态产业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与法律等社会制度。第三,思想观念层面。核心要素是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生态化思想。4、如何理解科学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A)具有简化、纯化研究对象的作用。B)可以强化或激化实验对象。自然界的事物在常态下一般不易暴露其特殊的性质及规律,实验方法可用人为的手段使实验对象处于某种极端状态,以便发现新现象,寻找新规律。C)可以延缓和加速自然过程。对电闪雷鸣、地震山崩、岩体滑坡这类转瞬即逝的过程,在自然条件下难以弄清其运动变化,可以使其在实验室中缓慢进行,以便详细研究、分析。有些自然过程十分缓慢,不便于人们尽快窥其全貌,又可以在实验室中加快其过程,尽量节省研究时间。D)可以模拟研究对象。有些自然过程已时过境迁,通过模拟实验方法,可以在实验室再现这些过程。Miller实验就是在实验室模拟原始生命在地球上的形成过程,为科学的生命起源学说奠定了可靠的、有说服力的实验基础。5、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一、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物质文明进步(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科技知识应用于生产过程的变革。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第二、科技知识应用于生产资料的变革。科学技术创造更完善的生产工具和采用新型的原材料。第三,科技知识转化为劳动者的技能。第四,科技知识提高管理水平。(2)科学技术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二、科学技术推动精神文明发展精神文明是指在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智慧和思想道德状况。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智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批判迷信和唯心主义,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科学繁荣推动民主思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三、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现代化(modernization)的几种观点:(1)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是指经济落后国家通过技术革命实现工业化的历史过程。(2)现代化是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统称。人类社会发展变化不仅限于工业领域或经济领域,同时也发生在知识增长、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等各个方面。6、如何理解科研选题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指科研选题不能违背自然规律。1)要划清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Newton后半生专注研究上帝;Wallace、Crookes迷恋于降神术。2)要划清自然科学与非自然科学的界限。用哲学裁决科学不对;反之也不对。3)基础理论课题的确立应以事实为依据。4)应用技术研究课题的确立一般应有理论根据。创造性原则:指所定选题应不是重复别人劳动的课题。1)要加强课题的论证和审定工作。每年在重复研究上的费用,美国曾高达10-13亿美元。2)加强科技立法,杜绝科学研究中的不端行为。3)到学科前沿阵地去选题。4)到科学空白区去选题。需要性原则:指选择课题必须从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1)协调科技的社会需要与自身无功利的关系。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实际应用也不是科学唯一的目的。Maxwell电磁场理论创立之初,他本人并没有想到什么应用价值,却导致了第二次技术革命。2)协调现实需要与长远需要的关系。现实的迫切需要应成为我们选题的重点和主要方面,但也要适当注意学科发展长远需要的课题。只有应用技术,没有基础理论,就会使技术最终失去发展后劲。可行性原则:注意从主、客观条件出发选题。美国贝尔研究所莫顿说:“选择题目不能草率,如果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选题就等于0。”1)选题要从主观条件出发。主要是指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技术水平、研究能力、个人兴趣、对课题的认识深度等。卢瑟福曾要求自已的研究生Appleton也研放射性,但Appleton选择他感兴趣的无线电,终于发现了电离层,荣获1947年诺贝尔奖。2)选题要从客观现实条件出发。主要是资料、设备、经费、时间、协作条件、导师特长等。3)要注意扬长避短,创造条件。4)要注意联合研究。选题答:选题决策的基本原理:第一、需要性原则:社会需要与科学需要。第二、创新性原则:指向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疑难问题。(概念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运用创新)第三、科学性原则:具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与事实依据,把课题置于当时的科学背景之下,使之成为可以在科学逻辑和科学实践上加以论证和检验的课题。第四、可行性原则:所选课题必须与主客观条件相适应。、科学问题的作用及科研选题原则。科学问题的作用: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科学认识是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活动,它提出科学问题的开始,问题在科学认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支配作用,确定了问题就为求解目标预设了求解范围和方法,问题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问题,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科研选题原则:1、创新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社会需求原则13、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所谓科学问题是指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分析而产生的问题。人们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的认真思索和分析,从中发现各种矛盾,它是现有人类认识未解决的矛盾,这种矛盾或疑难,就是科学所要研究的问题。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或集体来说,是否善于发现和科学地提出问题,是衡量其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否存在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多少与深浅,是表征一个学科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问题,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