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意见稿)
1 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选择悬式绝缘子形状和类型及统一爬电比距配置时所遵循的原则。 本导则适用于35kV~500kV交流输电线路玻璃绝缘子、复合绝缘子和瓷绝缘子。 设计单位、基建单位和运行单位在35kV~500kV交流输电线路选择绝缘子时应严格执行本导则。运行线路调爬时参照本导则选择绝缘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应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应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面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11.1-2012 绝缘配合 第1部分:定义、原则和规则 GB/T 2900.8-2009 电工术语 绝缘子
GB/T 26218.1-2010 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 第1部分:定义、信息和一般原则
GB/T 26218.2-2010 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 第2部分:交流系统用瓷和玻璃绝缘子
GB/T 26218.3-2010 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 第3部分:交流系统用复合绝缘子
GB/T 19519-2014 架空线路绝缘子 标称电压高于1000V交流系统用悬垂和耐张复合绝缘子 定义、试验方法及接收准则
DL/T 1122-2009 架空输电线路外绝缘配置技术导则
GB/T 50064-2014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
DL/T 1000.3-2015 标称电压高于1000V架空线路用绝缘子使用导则 第3部分:交流系统用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
DL/T 741-2010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
1
DL/T 626-2015 劣化悬式绝缘子检测规程
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范 Q/CSG 1203004.2-2015 35kV~500kV交流输电线路装备技术导则 3 定义和术语
3.1 电弧距离 arcing distance
绝缘子正常施加运行电压的两端金具在空间中的最短距离。 3.2 爬电距离 creepage distance
绝缘子正常施加运行电压的两端金具之间沿其表面的最短距离或最短距离之和,用mm进行表示。
注1:水泥和任何其它非绝缘材料的表面不认为是其爬电距离的构成部分。
注2:如绝缘子的绝缘件上覆盖有高阻层,则该部分应认为是有效绝缘表面并且沿其表面的距离应计入爬电距离之内。
3.3 统一爬电比距 unified specific creepage distance(USCD)
绝缘子的爬电距离与其两端承受最高运行电压有效值(对于交流系统,为最高工作相电压)的比值,一般用mm/kV进行表示。
注1:此定义与采用设备最高工作线电压的爬电比距不同(对于交流系统一般为Um/√3)。对于单相对地绝缘,此定义产生的值将是GB/T 5582-1993定义给出的爬电比距给出值的√3倍。
注2:Um的定义见IEV 604-03-01[5]。
3.4 现场污秽度 site pollution severity(SPS)
参照绝缘子经过连续积污3年~5年积污后测得的等值附盐密度/非可溶性沉积物密度(ESDD/NSDD)的最大值。
3.5 现场污秽度等级 site pollution severity class
将污秽严重程度按照现场污秽度(SPS)的大小从很轻到很重进行分级。 3.6 爬电距离有效系数 availability coefficient of creepage distance(K)
某型绝缘子与标准绝缘子(如 XP-160型绝缘子)在相同污秽环境下自然积污量的污耐压梯度(kV/mm)之比即为该型绝缘子的爬电距离有效系数K。
注1:钟罩型、深棱型等防污型绝缘子的污耐受电压要高于普通型绝缘子,但污耐受电压提高的程度不一定与爬电距离成正比。爬电距离有效系数表示爬电距离的有效性,与绝缘子外形、污秽程度等因素有关。
2
3.7 爬电系数 creepage coefficient(C.F.)
爬电系数C.F.是整体绝缘子设计参数,指绝缘子总的爬电距离与绝缘子电弧距离之比,C.F.=
ltSt, lt——绝缘子总的爬电距离, St——电弧距离。
3.8 重要交叉跨越 important crossings
重要交叉跨越是指架空输电线路跨越110kV及以上线路、铁路、高速公路、一级等级公路、一级和二级通航河流及特殊管道的跨越档。 4 外绝缘配置原则 4.1 一般规定
绝缘子外绝缘配置方法包括爬电比距法和污耐压法,本导则采用爬电比距法,有效爬电比距由绝缘子串的统一爬电比距与其爬电距离有效系数(K值)的乘积值确定。条件具备的单位建议通过污耐压法确定外绝缘配置,但应同时利用爬电比距法来进行校核。 4.2 统一爬电比距配置要求
绝缘子的统一爬电比距配置必须依据GB/T 26218.2 《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 第2部分:交流系统用瓷和玻璃绝缘子》,并以经省公司批准发布的最新污区分布图为基础,配置到位,且适当留有裕度。
广东省各级污区悬式绝缘子的统一爬电比距配置要求如表1、表2所示。
表1 玻璃和瓷绝缘子统一爬电比距配置要求
污区等级 统一爬电比距 按设备最高工作相电压计算(mm/kV) a、b级 ≥30.1 35kV、110kV、220kV c级 33.9~37.6 d级 43.0~48.1 e级 52.7~57.2 a、b级 ≥31.5 500kV c级 35.5~39.3 d级 44.9~50.4 e级 55.1~59.8 表2 复合绝缘子统一爬电比距配置要求
污区等级 统一爬电比距 按设备最高工作相电压计算(mm/kV) a、b、c级 ≥34.7 35kV、110kV、220kV、500kV d、e级 ≥43.3 4.3 不同污区统一爬电比距配置要求
a、b级污区新建线路绝缘子要求按照c级污区等级的统一爬电比距的下限来配置。c级、d级污区新建线路绝缘子要求按照所在污区等级统一爬电比距的中限或上限来配置,特殊污
3
秽地段按照提高一个污秽等级来配置。e级污区新建线路绝缘子要求按照所在污区等级统一爬电比距的中限或上限来配置。
4.4 不同类型绝缘子爬电距离有效系数K
悬垂串(详见注1)玻璃和瓷绝缘子的外绝缘配置应按绝缘子的统一爬电比距与该绝缘子爬电距离有效系数K的乘积值来考虑。不同类型玻璃和瓷绝缘子的爬电距离有效系数K典型值如下:
普通型、草帽型、双伞型、三伞型绝缘子:K取1.0;
钟罩型、深棱型绝缘子:a、b、c级污区,K取0.9;d、e级污区,K取0.8。 条件具备时建议根据实际绝缘子的自然积污特性、污闪电压梯度及污秽度计算具体绝缘子爬电距离有效系数。耐张串玻璃和瓷绝缘子不考虑爬电距离有效系数。
注1:悬垂串包括I串、V串、八字串、倒V串、倒八字串、跳线串等。
5 绝缘子选用原则 5.1 一般规定
新建线路选用绝缘子,应根据线路重要程度、路径走向、地形条件、污区等级、雷害风险、风区等级等情况,综合衡量,因地制宜选用不同类型绝缘子,以提高线路绝缘性能和运行可靠性,实现防污、防雷和防风偏的综合治理。
绝缘子包括玻璃绝缘子、复合绝缘子和瓷绝缘子等类型。运行线路更换绝缘子类型时,除应考虑结构尺寸、机械及电气性能的等效互换外,还应校核串长变化导致的导线风偏距离、导线弧垂变化。
新建线路宜根据线路设计、运行条件划分特殊区段,并据此选择不同类型绝缘子。特殊区段主要有,雷害风险区(多雷区和强雷区),重污区(d、e级污区),覆冰区(中、重冰区),强风区(处于Ⅰ、Ⅱ类风区),重要交叉跨越等。
采购的绝缘子产品应经过省、部级以上权威机构鉴定(技术鉴定或产品鉴定),宜选用在南方电网公司范围内具有成功运行经验的产品,考虑绝缘子质量并兼顾综合使用成本(包括采购价格和劣化率检测、抽检、劣质绝缘子更换和维护成本等),选用优质绝缘子。 5.2 悬垂串绝缘子选择
对于d、e级污区,除中、重冰区外,新建线路宜选用复合绝缘子或外伞型玻璃绝缘子,不宜使用钟罩型、深棱型绝缘子。
对于a、b、c级污区,可根据运行经验和线路特点选用玻璃、复合绝缘子。
4
新建线路若选用复合绝缘子,除跳线串外应采用双联串(V串应采用双V串)设置,跳线串应校核风偏间隙;新建线路若选用防污型玻璃绝缘子,配置时应考虑绝缘子爬电距离有效系数。
5.3 耐张串绝缘子选择
耐张串绝缘子宜选用玻璃绝缘子并按双联串配置。如采用复合绝缘子应双联串设置。 5.4 双联串绝缘子选择
玻璃或瓷绝缘子双悬垂串绝缘子宜采用下列措施(之一)提高防污能力:采用V型或八字型布置;当并联悬垂串的轴心距小于500mm(对220kV以下)和600mm(对500kV)时,应提高统一爬电比距10%。 5.5 特殊区段绝缘子选择
强雷区宜优先选用玻璃绝缘子。
多雷区、强雷区使用复合绝缘子时,电弧距离应不小于相应盘形悬式绝缘子串的电弧距离,或可考虑串接盘形悬式绝缘子。500kV复合绝缘子的电弧距离不宜小于4340mm(28片结构高度155mm的盘形悬式绝缘子的串长),220kV复合绝缘子的电弧距离不宜小于2044mm(14片结构高度146mm的盘形悬式绝缘子的串长),110kV复合绝缘子的电弧距离不宜小于1168mm(8片结构高度146mm的盘形悬式绝缘子的串长),35kV复合绝缘子的电弧距离不宜小于584mm(4片结构高度146mm的盘形悬式绝缘子的串长)。
重冰区应选用玻璃绝缘子,中、重冰区宜采用绝缘子串中插花、V型或倒V型绝缘子串,接地端加装大盘径绝缘子等措施。
强风区的V串绝缘子宜优先选用玻璃绝缘子。V串如选用复合绝缘子,其球头与碗头连接时应选用L型板或环环联接,不应采用R型销或W型销;220kV及以下线路耐张塔跳线绝缘子宜采用防风偏复合绝缘子。
人口密集区及水田区,宜慎用玻璃绝缘子。
对重要交叉跨越,110kV 及以上线路导线悬垂绝缘子串应采用双联串,其中 220kV 及以上线路导线悬垂绝缘子串宜采用双挂点。 5.6 绝缘子伞型选择
选用玻璃绝缘子时,宜选择普通型或外伞型绝缘子,不宜使用钟罩型、深棱型绝缘子。选用复合绝缘子时,宜采用大小伞结构。
复合绝缘子相邻两大伞间距应不小于70mm。对于c级及以下污区,复合绝缘子的爬电系数C.F.应不大于3.2;对于d、e级污区,复合绝缘子的爬电系数C.F.应不大于3.5。
5
对于严重粉尘污秽点(如水泥厂、砖石厂、化工厂、钢铁厂和发电厂500米范围内),不应使用钟罩型、深棱型盘形悬式绝缘子。 6 绝缘子入网条件 6.1 玻璃绝缘子
试运行数量不少于2000片,试运行时间不少于2年。 入网产品必须经过有效库存期,库存期不少于3个月。 年自爆率<0.02%。 6.2 复合绝缘子
新产品批量使用之前,试运行时间不得少于1年。220kV及以下产品试运行数量不小于200支年,500kV产品试运行数量不小于90支年。
芯棒应采用抗拉强度高于1000MPa的ECR改进型耐酸高温芯棒。
应采取到货抽检等措施加强入网绝缘子质量管控,选用工艺配方稳定、界面性能良好、运行可靠的优质复合绝缘子,防范绝缘子运行中发生异常老化现象或断串事故。
到货抽检项目根据GB/T 19519-2014及运行抽检经验确定,应包括带护套芯棒的水扩散试验、芯棒和护套界面粘接强度测试、水煮后干工频温升试验,以及硅橡胶主组分含量测试、硅橡胶小分子含量测试等项目。
新挂网复合绝缘子硅橡胶(PDMS)含量不宜低于40%,硅橡胶小分子硅氧烷总含量不宜低于1%,以提高其长效耐老化性能和长效憎水性能。
500kV、220kV复合绝缘子的两端应装设均压引弧环,多雷区、强雷区110kV绝缘子的两端应装设均压引弧环。
均压环应安装于金具上靠近球头和球窝的部位,不宜安装于护套上或金具端部与护套连接部位上,宜在金具上设置安装卡位。均压环应可靠引弧,避免工频电弧烧伤绝缘子伞裙和保护绝缘子端部连接。均压环应具有一定的抬高距,不宜采用水平形均压环,具体安装和抬高距要求参见附录A。
6
附录A 推荐的复合绝缘子均压环配置
均压环的选择应注意园管半径r、均压环外径φ、抬高距(屏蔽深度H)。均压环管径越大,均压环外曲率半径越大,均压效果越显著;均压环外径越大,均压效果越好;均压环屏蔽深度应足够,避免金具端部产生电晕。
推荐的均压环配置型式见下表B1。
表A.1 推荐的复合绝缘子均压环配置
电压等级 均压环配置 高压端:圆管半径r = 15mm,均压环外径φ = 250mm,抬高≮20mm; 110kV 低压端:圆管半径r = 15mm,均压环外径φ = 250mm,抬高≮10mm 高压端:圆管半径r = 20mm,均压环外径φ = 305mm,抬高≮20mm; 220kV 低压端:圆管半径r = 15mm,均压环外径φ = 250mm,抬高≮10mm 高压端:圆管半径r = 25mm,均压环外径φ = 370mm,抬高≮50mm; 500kV 低压端:圆管半径r = 20mm,均压环外径φ = 350mm,抬高≮35mm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