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教育属于启蒙教育,这一时期需要教师成功为幼儿打开学习大门, 找到开启幼儿思维的钥匙,让幼儿迈入一条自主、正确、趣味的学习道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是我们幼师探讨的话题。在我从事幼儿教育的几年里,也在一直探讨和研究这一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明显感觉到,一旦幼儿对教授的内容感兴趣,他们会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教学重点上,思维表现得非常活跃,一节课上起来比较轻松、愉悦,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易于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1]可见,幼儿教师的责任重大,需要成为幼儿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将信息技术灵活运用到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与作用,让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教学;应用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为幼儿教育带来了有利条件
如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互联网信息技术随处可见。通过大量实践表明,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中,是深受广大师生青睐的,应用范围与应用力度很高。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教育教学中,正好符合三到六岁幼儿的成长特点与需求,能够快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刺激幼儿全身感官,让幼儿能够自觉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2]信息技术的一大优点就是其具有趣味性与直观性,能够根据幼儿阶段的发展需求,为幼儿提供更多趣味化的音乐、视频与图片等,进而直观地呈现在幼儿面前。这不仅降低了教学难度,还能带动全体幼儿共同参与,有效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为幼儿教育事业带来了有利条件,促使幼儿教育事业朝着良性道路发展。
(二)拓宽了幼儿的学习面
[3]任何时期、任何课程的教学工作都不能局限在课堂与课本上,必须结合实际生活,融入各类知识,才能促使幼儿全面发展。例如我们课堂上做的帮助小猫找家的游戏,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不仅能让小朋友们积极投入到课堂的欢快氛围中还能帮助小朋友们正确认识三种不同的颜色,从而扩展了小朋友的知识面。
(三)提高课堂效率为课堂注入了活力
为实现幼儿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环境创设中,必须以幼儿的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为基础,配合其能力、兴趣和需要,尽量在课程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发展。例如,在中班的美工活动《折纸船》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设计了这样三个版块,先是学习儿歌《小小的船》,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展示各式各样的船,最后让幼儿动手折纸船。[4]随着教学环节的进行,幼儿潜移默化地掌握了语言、数学、美工等综合性知识,还提高了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在《折纸船》教学过程中,对幼儿来说,最难得应该是认识折纸的基本方法,对角折、对边折、翻转折,如果在活动中当着幼儿的面直接示范,幼儿肯定觉得很困难。于是,我把折小船的整个步骤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边示范边讲解,使幼儿一目了然。那么我们如何借力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环境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呢?我认为应把握以下几 点:一是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激励功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益智功能,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环境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提高他们智力活动的效率;三是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育美功能,即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幼儿的美感,进而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想象,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呈现海量知识信息和自身综合素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信息技术以其海量的信息占据了很大的优势。此外,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获取速度非常及时与准确,深受大家的喜欢。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幼儿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点, 为幼儿提供海量的知识信息。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先通过调查问卷和课堂提问的方式,对幼儿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结合幼儿的个性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搜集相关的知识内容,尽量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快速吸引幼儿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相关知识信息全部呈现,然后为幼儿留有思考与交流的空间与机会, 让幼儿在思考与交流中,发散思维,提高自身的沟通交流与团队协作能力,进而对知识有一个深入且全面的了解。教师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让幼
儿在激励与鼓励下,逐渐获得提升。例如,教师在教授幼儿认识各种水果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幼儿搜集关于水果的图片、英文名字、中文名字、生长地区、食用方法等等,让幼儿既能够快速认识各种水果,又能够拓宽知识面。如苹果,它的英文名字叫 apple,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食用。西瓜的英文名字叫 watermelon,它的环境适应能力极强。信息技术也可以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比如在中班《小动物找家》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小动物、各种障碍物图片进行编辑、组合,再配以音响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教师引导提问、幼儿思考回答、结合游戏等多种方式,从而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整个教学过程是在灵活自如中轻松进行的,全体幼儿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画面上出现的各种小动物和障碍物,幼儿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 都能通过游戏方式帮小动物指出回家的路。当他们最终将小动物送回家时,从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的神情。这样获得的知识具有牢固性和创新性。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辨别能力及创新能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利于塑造孩子的个性和个人。
(二)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内容趣味直观呈现
[6]幼儿阶段的学生年龄大多都在三到六岁之间,对于较为生动、抽象、复杂的知识学习,自然会存在很多困难与疑惑。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简化,将其直观呈现在幼儿面前,帮助幼儿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幼儿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其价值与优势也有目共睹。因此,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幼儿课堂教学中, 教师就要利用其将知识转换为图片、音乐或者视频,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欲望。通过趣味知识的直观呈现,调动幼儿的全身感官,自主踊跃参与学习, 进而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例如,教师在教授歌曲《小兔子乖乖》时,就可以将歌曲以讲故事的视频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配上优美动人的音乐,将幼儿快速带入到学习状态中,进而对这首歌曲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快速学好这首歌曲。 (三)利用信息技术为幼儿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课堂是教授知识的主要场所,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宰, 上语言课就是背儿歌,上数学课就是学习简单的加减法,教学内容陈旧单一,幼儿教育模式与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没有太大区别。幼儿就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甚至将幼儿的奇思妙想当成胡言乱语,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课堂氛围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7]幼儿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幼儿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从网络上为幼儿搜集相关知识内容,然后制作成教学课件。在教学课件中,融入大量的图片、视频、音乐与文字,然后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思考,或者与其他伙伴相互交流沟通,比如在让幼儿了解小狗喜欢吃的食物时,我特意制作了一个课件,并让幼儿自己操作,幼儿了解了原来小狗喜欢吃的食物有很多。这是通过操作达到的,当小狗来到喜欢吃的食物旁时,电脑上会出现小狗的笑脸,其他小狗不喜欢的食物,小狗会有一个不高兴的表情。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很难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当幼儿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与点拨,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鼓励幼儿与众不同、异想天开、勇于参与、不怕困难,培养幼儿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小红花、糖果等物品的奖励,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从上述讨论分析中可以看出,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师生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但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教师做课件、学生操作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师不再是权威和知识的化身,而成了幼儿学习的促进者;幼儿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与价值,值得教师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呈现海量的知识信息,为幼儿趣味直观地呈现知识,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幼儿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下,自主快乐学习,让幼儿尽情徜徉在学习的海洋中。
参考文献
[1]段伟红,官瑞娜. 我国幼儿教师流动现象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1):40-41.
[2]李艳丽,李玮. 基于课例研究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探析[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01):165-166+186.
[3]梁丰,李嫱.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及主观幸福感状况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1):173-174.
[4]苏怡. 学龄前孤独谱系障碍儿童汉语核心语法的习得[J].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03):391-399.
[5]陶绍晨. 幼儿园大班儿童短期功能性训练的效应研究——以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文津分园的幼儿为研究个案[J]. 运动,2018(01):66-67.
[6]索长清,孟奕彤. 普惠性学前教育及其相关议题探讨——基于 2011— 2016 年 相 关 研 究 的 文 献 计 量 与 内 容 分 析 [J]. 辽 宁 教 育 行 政 学 院 学报,2018,35(01):103-108.
[7]赵秀坤,程秀兰. 基于家庭亲职教育需求的幼儿入园适应研究[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2):79-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