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编辑文字教学设计

编辑文字教学设计

2024-06-11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编辑文字

课型:新授课 授课对象:中学七年级

【课题】 编辑文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出自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的第二单元第七课——《编辑文字》。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设计了电子杂志的封面,他们对电子杂志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学生将会通过对电子杂志分栏目的设计,进一步学习字体、段落设置等基本操作,学会运用项目符号、首字下沉等美化文档的技巧,并进一步提高对页面进行合理布局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页面设计主要以word为工具,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已经学过简单的word操作,但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一般,只有部分学生掌握牢靠,所以在任务设置上以基础为主。

【教学目标】 目标维度 知识与技能 行为目标 掌握字体、段落等的基本操作,学会运用项目符号、首字下沉等美化文本等。 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操作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对“计算机发展史”栏目的设置,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提高学生们的信息技术素养。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普通粘贴和选择性粘贴的区别;文档段落的设置;段落项目符号和首字下沉的设置。

2、教学难点:首字下沉格式运用。

【教学方法】

1、演示操作法:教师先进行演示操作,然后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掌握操作方法。

2、任务驱动法:教师在演示完成后布置学习任务并且提供一定时间,让学生自 主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此过程中掌握本节课的的知识。

【教学准备】

计算机教室、教学课件、教学素材(计算机发展史txt文档、计算机发展史word文档)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求知欲,了解到计算机的变化多彩。 通过对比找到区别,从而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新课。 一、新课导入 教师先给学生展示三张分别代表世界上第一台电脑、台式机、平板电脑,然后询问学生是否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然后让学生阅读桌面上的“计算机发展史”txt进行了解。 学生在简单阅读txt后,教师展示word版本“计算机发展史”,让学生对比word版本和txt版本的区别。(学生能够发现word版本在格式上相对于txt版本要清晰以及做了一些基础设置) 师:同学们,大家看电脑上现在出现三张图片,这三张图片是什么呢? 生:台式电脑、平板电脑。(世界上第一台电脑学生可能不认识,教师进行介绍) 师:那同学们知不知道我们现在的电脑它的发展历史呢? 生:不知道。

师:好的,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大家都打开桌面上的名为“计算机发展史”的txt,自己阅读下。 师:好的,大家都阅读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大家看屏幕,老师打开了word版本的“计算机发展史”,大家看这个word版本与刚刚的txt版本有什么区别呢? 生:字体颜色,项目符号,首字下沉等。 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师:是的,word有以上大家说的这些效果,当然范围。 肯定不止这些,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下怎样用word来对杂志内容进行编辑使他变得好看。 二、新课教授 (一)、设置文字 教师将word版本的“计算机发展史”发给学生,询问学生能不能做到这样——即自己新建一个以自己学号姓名命名的word,然后将“计算机发展史”word中的内容复制到自己的word中去,要求是复制后的word中的内容是没有一点修饰效果的文本形式。大多数学生会回答不会,此时教师就开始讲解“粘贴”“选 择性粘贴”的区别,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做。 教师演示操作后,分配学生完成以上任务并且要教师给学生布置任求在粘贴后对文本进行自由发挥(设置字体颜色、字务,学生自主发挥,充分号等)。教师巡视学生操作。 具体操作:在复制文字素材之后,在新文档中的“开始”选项卡上的“剪贴板”组中,单击“粘贴”,选择“选择性粘贴”。 师:首先我给大家发一个“计算机发展史”word版,我想问问同学们,会不会自己新建一个以自己学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号姓名命名的word,然后将“计算机发展史”word中的内容复制到自己的word中去,要求是复制后的word中的内容是没有一点修饰效果的文本形式?(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会”,则请该位同学上台为全班同学演示操作。) 生:不会。 师:好的,我就给大家演示下应该怎样做。我们平时在复制文字的时候一般用的就是“复制”和“粘贴”,现在要用的是“选择性粘贴”,那什么是“选择性粘贴”呢?选择性粘贴就是我们选择以怎样的形式来粘贴我们的文本。 师:我们来试试,首先复制好文本,在新文档中的 “开始”选项卡上的“剪贴板”组中,单击“粘贴”,选择“选择性粘贴”。这时就会跳出一个窗口,要求的是无格式,那么就选择“无格式文本”,然后点击确定就可以了。 师:接下来就是同学们尝试操作的时间了,在完成选择性粘贴后,我还需要让同学们对这个文本进行自由发挥,可以设置字体颜色、字号等操作。好的,开始吧。 (二)、编辑段落 教师展示2位不同学生的作品,学生对比发现不同——段落行距不同。教师演示怎样设置文章段落行距。完成后学生尝试操作。 具体操作:选中段落的文字→“开始”选项卡→ “段落”组→单击右下角的图标→“段落”对话框→设置合适“行距”。

师:好的,刚刚我看了下同学们完成的都很好啊,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这2位同学的作品,两位同学的段落在视觉上看起来是不一样的,那么在为什么会造成这种不同呢。有同学知道吗?(生简要回答) 师:对的,就是对这个段落的行距进行了设置。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下怎么操作。我们以这位同学的文档为例,这个文档段落看起来非常密,字都挤在一起了。我们现在要设置得宽松些。首先我们选中段落的文字,在“开始”选项卡上的“段落”组中,单击右下角的图标,然后跳出“段落”对话框,然后我们根据需要来设置合适“行距”。 师:好的,大家来完成这个任务。 (三)、进一步美化文档 教师演示操作怎样设置项目符号以及运用“首字下沉”格式美化文档,完成后教师巡视学生进行操作。 具体操作: 1、右击要设置项目符号的段落→单击“项目符号”→选择一种样式→所选的项目符号插入到段落的最左边。 2、将光标定位到首段文字→ “插入”选项卡上的“文本”组→单击“文字下沉”→单击“首字下沉选项” →选择“下沉”→设置合适的“字体”及“下沉行数”。 师:好,基础的我们已经设置好了,接下来需要对文档做一些美化工作。因为这个文档字比较多,我们一般遇到字比较多的文章时,如果这个文章的排版

还特别乱,你是不是都会有不想阅读这篇文章的想法? 生:会。 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的成就感会被充分调动,这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以后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教师让学生谈谈学师:所以现在要来设置下项目符号,因为这个文章段落多,小标题也有很多,我们可以用“项目符号”来区分开标题和正文。怎么做呢?先右击要设置项目符号的段落,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项目符号”,在项目符号库中选择一种样式,所选的项目符号即插入到段落的最左边,这样操作就完成了。 师:我们还要运用到“首字下沉”的格式。首先将光标定位到首段文字,在“插入”选项卡上的“文本”组中,单击“文字下沉”,然后单击“首字下沉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下沉”,并设置合适的“字体”及“下沉行数”,点击确定就完成了。接下来同学们来自己做做看。 三、作品展示 教师选一两位学生进行作品展示,然后对学生作品简单评价。 四、知识回顾,总结学习 教师请几位同学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以及自己的优缺点。教师再回顾总结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习的体会,让学生认识到 自己在学习中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以便于以后的学习。然后教师再整理总结本节课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以及便

于学生的课后复习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