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水工建筑物冬季防冰装置的制作方法及专利技术

一种水工建筑物冬季防冰装置的制作方法及专利技术

2020-12-31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一种水工建筑物冬季防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冰装置,具体为一种水工建筑物冬季防冰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中常采用单个或若干个不同作用、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来调控水流,以满足不同部门对水资源的需求,这些为兴水利、除水害而修建的建筑物称水工建筑物,控制和调节水流,防治水害,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建筑物,实现各项水利工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工建筑物涉及许多学科领域,除基础学科外,还与水力学、水文学、工程力学、土力学、岩石力学、工程结构、工程地质、建筑材料以及水利勘测、水利规划、水利工程施工、水利管理等密切相关,它的设计和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原型观测和工程类比等,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工建筑物就有水坝,而冬季的时候水坝的水面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在移动至桥梁顶面遇冷后的会结冰,不利于市民出现,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需要一种水工建筑物冬季防冰装置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工建筑物冬季防冰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工建筑物冬季防冰装置,包括水坝、桥梁、桥栏、立柱、固定架和支撑座,所述水坝的顶部设置有桥梁,所述桥梁和水坝之间固定安装有若干组等距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和桥梁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桥梁包括第一桥板和第二桥板,且第一桥板置于第二桥板的顶部,所述第二桥板和第一桥板之间设置有循环通风腔体,所述第二桥板和第一桥板通过固定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桥板上开设有若干组直径大小相等的通气孔,所述第一桥板顶面开设有若干组渗水槽,所述渗水槽和循环通风腔体通过输送通道贯通连接,所

述渗水槽和第一桥板、输送通道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弧形设计、第二弧形设计,所述桥梁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桥栏和立柱。 优选的,所述立柱、桥栏和桥梁一体浇筑成型。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和桥梁、水坝均采用混凝土结合钢筋浇筑而成。

优选的,所述固定连接柱和第一桥板、第二桥板呈工字设置,且一体浇筑而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桥板顶面远离渗水槽处开始设有导流渠,且与渗水槽贯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采用钛合金角钢定制而成,且与桥梁、支撑座均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经过水坝的流水产生的水蒸气会随着设置在第一桥板和第二桥板之间的循环通风腔体内部的流动的风向通过开设在第二桥板上若干组直径大小相等的通气孔导入至循环通风腔体内部,不论是遇冷冷凝成水结冰还是随着风向移动均不会上升至桥梁顶面,有效的防止在冬季时节水蒸气上升至桥梁顶面遇冷结冰造成安全事故,具有防冻防冰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可开设在第一桥板顶面的若干组渗水槽结合设置的导流渠可对桥梁顶面的积水通过输送通道导出,一方面避免在桥梁积水,方便市民步行,另一方面可对流动到桥梁顶面遇冷后的水分进行快速导出,进一步的防冻防冰,同时通过设置的渗水槽和导流渠使得即时在如此冷空气的侵袭的情况下,其积水不会在与人体脚部接触的触点结冰,达到防滑的效果,于此同时,通过设置的第一弧形设计和第二弧形设计使得积水导流速度更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侧视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桥梁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坝、2-桥梁、3-桥栏、4-立柱、5-固定架、6-支撑座、7-第一桥板、8-第二桥板、9-通气孔、10-固定连接柱、11-渗水槽、12-输送通道、13-循环通风腔体、14-第一弧形设计、15-第二弧形设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水工建筑物冬季防冰装置,包括水坝1、桥梁2、桥栏3、立柱4、固定架5和支撑座6,所述水坝1的顶部设置有桥梁2,所述桥梁2和水坝1之间固定安装有若干组等距的支撑座6,所述支撑座6和桥梁2通过固定架5固定连接,所述桥梁2包括第一桥板7和第二桥板8,且第一桥板7置于第二桥板8的顶部,所述第二桥板8和第一桥板7之间设置有循环通风腔体13,所述第二桥板8和第一桥板7通过固定连接柱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桥板8上开设有若干组直径大小相等的通气孔9,所述第一桥板7顶面开设有若干组渗水槽11,所述渗水槽11和循环通风腔体13通过输送通道12贯通连接,所述渗水槽11和第一桥板7、输送通道12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弧形设计14、第二弧形设计15,使用时,可开设在第一桥板7顶面的若干组渗水槽11结合设置的导流渠可对桥梁2顶面的积水通过输送通道12导出,一方面避免在桥梁2积水,方便市民步行,另一方面可对流动到桥梁2顶面遇冷后的水分进行快速导出,进一步的防冻防冰,同时通过设置的渗水槽11和导流渠使得即时在如此冷空气的侵袭的情况下,其积水不会在与人体脚部接触的触点结冰,达到防滑的效果,于此同时,通过设置的第一弧形设计14和第二弧形设计15使得积水导流速度更快,所述桥梁2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桥栏3和立柱4,使用时,经过水坝1的流水产生的水蒸气会随着设置在第一桥板7和第二桥板8之间的循环通风腔体13内部的流动的风向通过开设在第二桥板8上若干组直径大小相等的通气孔9导入至循环通风腔体13内部,不论是遇冷冷凝成水结冰还是随着风向移动均不会上升至桥梁2顶面,有效的防止在冬季时节水蒸气上升至桥梁2顶面遇冷结冰造成安全事故,具有防冻防冰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使用时,经过水坝1的流水产生的水蒸气会随着设置在第一桥板7和第二桥板8之间的循环通风腔体13内部的流动的风向通过开设在第二桥板8上若干组直径大小相等的通气孔9导入至循环通风腔体13内部,不论是遇冷冷凝成水结冰还是随着风向移动均不会上升至桥梁2顶面,同时可开设在第一桥板7顶面的若干组渗水槽11结合设置的导流渠可对桥梁2顶面的积水通过输送通道12导出,一方面避免在桥梁2积水,不方便市民步行,另一方面可对流动到桥梁2顶面遇冷后的水分进行快速导出,整体装置结构简单,有效的防止在冬季时节水蒸气上升至桥梁顶面遇冷结冰造成安全事故,具有防冻防冰的效果,同时可避免在桥梁积水,不方便市民步行,另一方面可对流动到桥梁顶面遇冷后的水分进行快速导出,进一步的防冻防冰,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