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2022-12-24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河中石兽》)

【乙】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①。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② , 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③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④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⑤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⑥也。

(选自《正午牡丹》)

【注】①精粗:精良和粗劣。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②姻家:儿女亲家。③披哆(chǐ):文中指花朵完全开放、花瓣散开。④黑睛:瞳孔。⑤房敛:花冠收拢。⑥笔意:这里是指绘画的乐趣。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转转不已________ ②如是再啮________ ③尝得一古画________ ④善求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猫 眼 早 暮/则 睛 圆 日 渐 中 狭 长/正 午 则 如 一 线 耳 B.猫 眼 早 暮 则 睛 圆/日 渐 中 狭 长 正 午/则 如 一 线 耳 C.猫 眼 早 暮/则 睛 圆 日 渐 中 狭 长 正 午/则 如 一 线 耳 D.猫 眼 早 暮 则 睛 圆/日 渐 中 狭 长/正 午 则 如 一 线 耳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②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4)从“老河兵找到石兽”“丞相吴公一眼看出画面上是正午牡丹”两件事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

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3.阅读《卖油翁》前后两个不同的版本,完成下列小题。

(甲)卖油翁

往时陈尧咨以射艺自高。尝射于家圃,有一卖油翁释担而看,射多中。陈问:“尔知射乎?吾射精乎?”翁对曰:“无他能,但手熟尔。”陈忿然说:“汝何敢轻吾射!”翁曰:“不然,以吾酌油可知也。”①乃取一葫芦设于地上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曰:“此无它,亦熟耳。”陈笑而释之。

(选自欧阳修《笔说》)

(乙)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②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线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有删节)

(1)下列成语中与“陈笑而释之”的“释”意思相同的是( )。 A.涣然冰释 B.如释重负 C.团疑莫释

(2)用“/”给文中画线句①断句。(限断四处)

乃 取 一 葫 芦 设 于 地 上 置 一 钱 以 勺 酌 油 沥 钱 眼 中 入 葫 芦 钱 不 湿。

(3)细读(甲)(乙)两文,你会发现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对这个故事做了不少改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解析。

①他将“________”这一动词改为“________”,然后增加了“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表情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个不愠不火、不卑不亢、以技能立世的劳动者形象,还包含了对陈尧咨“自矜”的不以为然。用语生动细致,文学色彩陡然增加。

②追求“简洁准确”也是他的主要文风,在对“陈尧咨酌油”这一情节修改时,表现得尤为突出。请就画线的①②句加以解析说明。 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________) ②阅金经(________) ③有仙则名(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

B.本文以陋室为喻,将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 C.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从交往对象的角度来写“陋室不陋”的。 5.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山门圮于河 ________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________ ③阅十余岁 ________ ④不亦颠乎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从表达方式来看,文章以记叙为主,最后一句的议论揭示了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C.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

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D.文章启示我们: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仅靠主观判断,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4)结合链接材料和原文,说说为什么楚人找不到剑,而老河兵的方法却可以成功找到石兽?

链接材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①遽(jù):立即。 ②契:用刀雕刻。 6.阅读《河中石兽》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面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十余岁 阅:经过,经历 B.竟不可得 竟:竟然 C.转转不已 已:停止 D.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于是

(2)对“尔辈不能究物理”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B.我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C.你们这些人不能研究物理学这门学科。 D.我们这些人不能研究物理学这门学科。

(3)下面对选文写作特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条理清晰,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B.本文语言平易,风格简淡,叙述精到明快,没有多余的修饰。 C.本文作者善于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澜,平而不板。

D.本文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作者兴趣所在是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 7.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昔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海内仰之,如泰山北斗①。有一乡人,醉而詈②之,吕公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公始悔之曰:“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不谓养成其恶,以至于此。”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

【注释】①泰山北斗:像群山拱卫着泰山,像众星环绕着北斗星,比喻对某人的极度尊崇、敬仰。②詈(lì):辱骂,责骂。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归故里 归:________

②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 欲: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

(3)吕公后悔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

(1)解释下面句划线的词语。( ) ①阅十余岁________ ②山门圮于河________ ③卒逢暴雨________ ④伯牙善鼓琴________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吾于何逃声哉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②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5)“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乙)中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知音的语句是:“________”;(甲)中“________ ”也可谓老河兵堪称是石兽的“知音”。 9.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权谓吕蒙曰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陶后鲜有闻 村中闻有此人 D.不蔓不枝 尊君在不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李唐来 屠自后断其股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何陋之有 C.可爱者甚蕃 不知其二者多矣 D.濯清莲而不妖 结友而别

(3)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不愿与时流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行。

C.文中以莲的“中通径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美名远播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运用了对比、反村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荣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4)把文言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画蛇添足

楚有桐者,赐其合人卮酒,合人相谓曰:“数人恢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

蛇成,夺其卮日:“蛇固无足,手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引酒且饮之。且:________ ②终亡其酒。终:________

(2)把文中的画线名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这个故事有什么寓意?说说你的理解。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 ②孰若孤________ ③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省略了吕蒙就学的过程,更加突出人物的风采。 B.本文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生动再现三位人物的情态。 C.鲁肃和吕蒙的对话,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也突出了孙权的善劝。 D.“非复吴下阿蒙”一句表达了鲁肃对吕蒙当年不学无术的轻视、嘲笑之意。 1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纪昀)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字词 ①阅十余岁________

②竟不可得________ ③是非木柿________ ④据理臆断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 ②众服为确论。

(3)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文言文 1.D

解析: (1)停止;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曾经;善于、擅长 (2)D

(3)①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②猫眼瞳孔像条线,这是正午时的猫眼。

(4)①生活中要善于观察;②要将理论联系实践;③用心思考,认真分析;④积累生活经验。

2.C

解析: (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 (2)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C

3.B

解析: (1)B

(2)乃取一葫芦设于地/上置一钱/以勺酌油/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

(3)看;立;睨之;微颔;将“设于地”改为“置于地”,动作更准确,因为娴熟而更随意;将“上置一钱”改为“以钱覆其口”,明确点出铜钱的位置,更准确;酌油时,作者在“以勺酌油”前加“徐”,这样不但多了个酌油过程和时间感,也表现了卖油翁酌油时的从容之态,更准确地表现了人物形象;将“沥钱眼中入葫芦,钱不湿”,改为“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简洁之中更显精当,因为前面已说钱是放在葫芦口上,油从钱孔入,自然是进入葫芦中了,不必在赘述“入葫芦”。

4.A

解析: (1)大;读;出名、有名

(2)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A

5.C

解析: (1)倒塌;事物的道理、规律;经过,经历;颠倒,错乱

(2)①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②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在原地深处寻找石兽,不是更颠倒吗? (3)C

(4)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在流动,舟在行动,一切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楚人只凭主观臆断做事情,死守教条。这样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老河兵成功的原因在于他根据实际经验,将石性、沙性和水流运动等因素全面地综合起来考虑,从而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6.B

解析: (1)B (2)A (3)D

7. (1)归:回,回到;欲:想,想着,打算 (2)这就是因为发善心而做错事的一个例子啊。

(3)原因:因为心存善念而没有追究醉后辱骂他的人,从而导致这个人越发嚣张,继续为恶,最终犯了死罪。

启示:①宽容待人可能会“姑息养奸”。②行善时,要考虑后果,避免“好心办坏事”。

8.D

解析: (1)经历(经过);倒塌;通“猝”,突然;擅长或善于 (2)隐藏;逃跑;事物的道理;物理学 (3)D

(4)①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臆断吗?②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5)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当求之于上流。(或:遂反溯流逆上矣)

9.C

解析: (1)C (2)A (3)D

(4)①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却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 (对于) 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10. (1)将要;最终

(2)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3)讽刺那些不顾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

11.D

解析: (1)推托;谁,哪一个;到,等到

(2)①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 (3)D

12. (1)阅:经过,经历;竟:终了,最后;是:这;臆断:主观地判断 (2)①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②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3)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言之成理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