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
“指导学生欣赏与修改、变学生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 --------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 伊通满族自治县靠山中心校 田晓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难点,而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也就是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以致于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益低下。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落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赏与修改,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经过半年的尝试、探讨,在理论上对学生欣赏与修改作文有了进一步认识,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研究目标
(一)1.指导学生欣赏,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2.培养学生在作文过程中主动修改作文的习惯。
3.提高评价和修改作文的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
(二) 实验对象:我校五年级的二个班同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作文欣赏与修改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
(三)、研究内容:
(1)激发学生欣赏与修改作文兴趣的研究
(2)培养学生欣赏与修改作文能力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3)养成自改作文和互改作文习惯的研究
三、 研究的过程
研究本身是一个拓荒者,一个耕耘者。在这个课题研究中我基本按这样四个阶段进行:
1、建题阶段(2010年1月—2月)
这是起步探索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积极学习、搜集有关培养小学生作文欣赏与修改能力方面的资料,分析学生现状,讨论、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2、第一实施阶段(2010年3月—7月)
在这个阶段里,我听取学校课题领导的开题论证,聘请了苏校长作为研究指导者。紧接着,我对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和习惯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确定近期的研究重点——调动学生主动欣赏、参与作文修改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发现闪光点,谈如何指导修改作文,进行方法上的研讨。对学生修改情况进行评价,表彰会修改、能修改、帮助他人修改、修改能力提高快的的学生。7月对课题的研究反思,进行课题第一阶段小结,也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制定新的研究方向,将课题研究引向深入。
3、第二实施阶段(2010年8月—11月)(未进行)
这个阶段,我们着力于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交流经验,解决困惑。
4、结题升华阶段(2010年12月)(未进行)
在这个阶段,我们分析整理实验中收集的资料,对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四、阶段性研究的成果和结论
我总结上半年的实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提高认识,明白了学生作文欣赏与修改能力的重要性。 2、强调情感教育,在欣赏中激发修改的兴趣
(1)写评语激趣。平时,在改作文中采取写评语鼓励的方法激发学生改文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改文的兴趣。在学生的作文上,我们不仅有眉批、尾批,更随机批闪光点,写些鼓励性的评语:“这句话说得真精彩,改得真妙。”“这个结尾这样一改,比原来更有鼓动性了,说明你听讲评的特认真。”实践证明,老师把情感倾注于笔尖,化作激励的批语,会激发学生改文的积极性。
(2)用比较引趣。先启发几个有作文功底的学生修改作文,然后张贴出草稿和改稿,再让全班同学参观、评议。学生一对照,就发现改后的作文明显比改前要好。结果,先走一步的同学尝到了乐趣,后面的同学也会跃跃欲试。
(3)借榜样激趣。把作文中修改的原稿摘剪下来张贴在学习园地里;把较好的修改原稿装订成册,让学生传阅、学习。好的作文经常念,提供班级发表园地,满足学生的发表欲。 3、指导修改的方法
(1)教师示范。学生初次修改时,往往出现较多的随意和不合理,甚至感到无从下手。然而写作的技巧大多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多给学生提供一些精巧的范例就成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示范的作文可以是经过教师批改后的学生优秀作文,也可以是教师的下水作文。选取切合学生的实际的范例,示范修改,启发学生,然后综合学生修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讲评课上有选择地指导、点评。既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文章的自觉,又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当然,采用范例也要注意防止学生可能产生的盲目模仿和照抄照搬的不良行为。
(2)学生自改。学生作文完成后,老师收上来,冷放数日,再发下去,让学生再读,精心修改。文章是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所以完稿后,往往有些问题看不出来。经过一段时间拿出来再看,不用高人指点,自己就可以发现毛病了。再过一
段时间再拿出来看,就又有不满意的地方了。我们教育学生,鲁迅就是这样做的。等到作品完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文章经常这样修改,才能出佳作。
(3)同桌互改。学生写完作文后,我不急于让他们把作文草稿交给老师,而是安排专门的时间让他们读自己的草稿。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运用听觉器官来辨别、修改。如从感情的强弱、停顿的长短,查看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从语句是否拗口,查看语句是否通顺;从语言形式与内容的表达,查看用词造句是否确切;从内容的混杂,前后纠缠,查看段落层次是否分清。至于文章中的错别字,每朗读一遍都要从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查看,发现错处或有疑问的地方,随时标上符号,通过查阅字典或课本,做出判断后及时订正。
(4)小组轮改。我的班级采用学生轮流作文制,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组,每组6人。每天每组安排一人习作,5天一个循环。第二天习作的学生负责修改头一天学生的习作,并做出点评,写评语。写得好修改地好的作文全班念。一个循环下来,看看哪个小组念的作文多,就被评为优胜组。学生将登台朗读自己的作品视为莫大的荣誉,积极性很高。
(5)全班集体改。我在学生们的课内外作文训练中挑选作文水平中等的学生的文章,每次选几份打印出来,每组发两份,在组长的组织下分成小组分别在这些文章上进行修改、点评。完毕,各组再将修改、点评后的文章贴到专用黑板上,一方面是供全班同学学习之用,另一方面是接受全班同学的第二次评价,即各小组的评价是否能为原作增色不少。同学们就在这样的读读、评评中认识到“文章不厌百回改”,从而强化评改意识,培养修改能力。
4、学生养成了修改的习惯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由于重视了修改,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提高,刚开始学生的作文由于没东西写,所以文章是干巴巴的,学生对写文章的兴趣不大,现在,
我的学生从不喜欢写到不怕写,再到已经有点喜欢写了。平时的大量训练,方法的指导,学生的作文现在已初步走上了正轨,慢慢地出现了好文章。现在,大多数学生作文后,已经养成了自觉修改的习惯。学生写好作文后,自己感觉怎么样,有一个简单的评价。交给家长看一看,家长写一个评语,学生再修改,同学改一改,几经易稿,作文质量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也高了。这种情况让我深深感到:作文训练要重视修改,提高作文水平要从修改入手。 五、思考与展望
培养学生欣赏与修改能力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息息相关。我现在研究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这种策略是否可以推广到中年段乃至低年段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呢?是否可以推及中年段的习作教学乃至低年段的写话教学呢?我们将继续探索。 其次,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还有很多微环节需要我们更妥善地进行处理。比如,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主要还是需要互相修改和修改他人的作品。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眼高手低,修改别人的文章感觉容易,修改自己的文章感觉难,所以很多时候需要同伴合作互助。可就有些孩子将别的孩子正确的词语改错了,通顺的句子改成病句了,搞得哭哭啼啼的,影响了合作的质量。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学生也不是故意的,遇到这种情况,还有哪些更好的操作方式? 再比如,在轮流作文中,学生每组每天一人写作,第二天必须带到学校来,交给本组下一位同学修改评价,并接着习作。如果有一人忘带或忘做,势必影响本组的评比。可在实践中,总会有个别同学拖小组的后腿,影响小组的和谐,甚至影响小组的积极性。在组织小组活动的艺术上,如何做得更巧妙些?
诸如此类的问题,如何处理相关的微环节?我将进一步的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