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与四十年代中国新诗派诗歌的差异

论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与四十年代中国新诗派诗歌的差异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文字评论 论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与四十年代中国新诗派诗歌的差异 屈红玲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461000 摘要:本文主要从表现主题、诗歌情绪以及表现手法三个方面集中论述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和四十年代中国新诗旅诗歌 的差异,以期更为明了地展现出两者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现代派;中国新诗派;现代主义 彷徨的诗歌情绪在现代派诗人的诗歌中是怎样普遍地弥漫 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国新诗派与现代派一脉相承却又各 着。 具特色,它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表现主题、诗歌情绪以及表 与三十年代现代派不同,弥漫在九叶诗派的诗歌中的 三十年代的现代派诗歌与四十年代中国新诗派同属于中 现手法这三个方面: 一、表现主题的差异 每一个文学流派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三十年代现代 派诗歌和四十年代中国新诗派在诗歌表现主题上的差异从某 种程度上来说,是由于受到各自所处时期的社会状况和社会 主流思潮的深刻影响而产生的。 在三十年代,从“五四”启蒙文学走过来的知识分子, 处在“五四”文学革命的落潮期,同时,大革命失败给这 一代知识分子带来了苦闷、失落等消极的情绪,在当时黑 暗残酷的现实的重压下,现代派诗人的诗歌表现主题侧重在 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企图在诗歌中寻找精神的家园, 而这种求而不得的失落又更加重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彷徨。 同时,现代派诗人并没有因为现实的残酷而妥协,而是坚持 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最具有代表性的作 品便是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的代表作品《雨巷》。迷蒙的 雨巷,这道“颓圮的篱墙”,悠长,狭窄,寂寥,代表当时 政治低压下的现实社会。在诗的结尾,尽管“丁香一样的姑 娘”像一个梦一样飘散, “我”仍然期望着飘过一个“丁香 一样的姑娘”,表现出“我”身处在这样孤独、寂寞中,仍 坚持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寻觅,仍坚持对美好理想的追 寻。 如果说三十年代现代派的诗作渲染的是一种淡淡的忧伤 的气氛,那么与三十年代的诗歌相比,四十年代的中国新诗 派的诗歌则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在四十年代,九叶派诗人经 历了抗日战争这样深重的民族灾难,出自于知识分子应有的 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艺术良心,他们的诗歌表现主题大都 表现社会现实,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因此。三十年代现代 派对精神家园的追寻的主题,被对现实的生存危机的感知所 代替,对内心苦闷、彷徨等个人主观情绪的表现转变为对国 家、民族的命运和对人民苦难的深重忧虑。因此,在表现主 题上。中国新诗派正视社会现实.抒写社会的黑暗、人民的 苦难和斗争以及对光明的渴望,诗人将个人的生命体验与国 家的危难、人民的苦难相结合,如杜运燮《追物价的人》表 现出的对民生的忧虑,唐祈《挖煤工人》描写城市贫民生活 状态,陈敬容《力的前奏》里“全人类”对“共同的黎明” 的呼唤,等等。 =、诗歌情绪的差异 笼罩在三十年代现代派的诗歌的是苦闷、彷徨、虚无 以及漂泊的情怀。仅以戴望舒这一时期的诗作为例,在诗人 的笔下,蝴蝶是“孤独地”盘旋, “固执到可怜”、“忧 愁地蛰伏”着的(《古神祠前》),还有“从一个寂寞的地 方起来的迢遥的,寂寞的呜咽,又徐徐回到寂寞的地方,寂 寞地”(《印象》),还有无论翻开或者合上书页都会“寂 寞”(《自蝴蝶》),等等,几乎每一篇都有“寂寞”、 “烦忧”、“清愁”、“迢遥”等等这些字眼,可见苦闷、 诗歌情绪是沉重而且焦灼。九叶诗派的诗人批判现实,呼唤 爱,呼唤希望,诗人个体的感受与国家、与民族、与人民相 系的,他们的诗篇是一种呼唤(如穆旦《赞美》中对民族 “起来”的呼唤),是一种期待(如陈敬容《珠和觅珠人》 中“珠”对于“觅珠人”和“全新的世界”的期待),是一 种控诉(如唐祈《挖煤工人》中对残酷剥削的控诉),他们 将个体情感用哲理性的思索融人到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同 情和悲悯中,热忱地呼唤希望和光明。 三、表现手法的差异 三十年代的现代派诗人延续了新月派诗人倡导的诗歌 的本质是抒情的特点,注重个人情感的表现,追求“纯然 的诗”。诗人注重将情感与意象相结合,推崇含蓄典雅的意 境,有很多诗作表现出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如何其芳的 《秋天》创造出“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 思恋图”这三个场景,这些场景画面中各种意象以及每个画 面之间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形成一种极清新纯净的氛围。 四十年代的九叶诗派的诗人则注重意象与思想的融合。 九叶诗人受到后期象征主义诗学的影响,彻底地摒弃了诗的 本质是抒情的诗学观念,追求“经验的传达”,明确提出 “诗不再是激情,而是表现人生经验”,提出现代诗歌是 “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他们在诗作中融人了很多冷 静的哲理性思考以及诸多自我反省和沉思,将思想与意象凝 合,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关注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并 且呼唤革命,追寻拯救国家、拯救民族命运的方法,表现出 诗人高度自觉的责任感。如唐祈的《挖煤工人》中,除了对 残酷剥削的控诉,诗人为挖煤工人指出“地下已经有了火 种”,预言“清算他们的日子该到了”。九叶诗派的诗歌让 人感受到的是一种凝重的理智的氛围,初步实现了中国诗歌 由感性情绪内质元素的一元化结构向感性、思想、经验内质 元素的多元化融合的形式转变,是对传统诗歌本质观念的一 次自觉变革。也使得西方现代派在中国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 段,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综上所诉,三十年代现代派和四十年代的中国新诗派在 表现主题、诗歌情绪、表现手法等方面各具特色。他们汇聚 在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洪流中,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增姿添 色。 参考文献: 【1】《论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思潮的嬗变》,网络资 源。2006; 【2】《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刘增杰,赵福生,杜运 通著,1996 【3】《四十年代九叶诗派概观》,网络资源,2006.9.27; 【4】《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之中国现代派诗歌》,网络资 源。2006。 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