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就是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规则,人生活在社会中,需要遵循一些规则。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从一开始,他们就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制约,他们必须学会遵守规则的约束。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所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则便是常规。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教师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会因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幼儿也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常规教育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一、 用故事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于是我们便将需幼儿做好的部分编成一些小小的故事,比如针对幼儿饭前、便后洗手的情况,我给幼儿讲了《小猪嘟嘟》的故事,通过故事中小猪嘟嘟饭前不洗手,吃饭后肚子痛的例子,告诉小朋友小猪是因为没有洗手而将手上的细菌吃到了肚子里,又将小猪嘟嘟饭前打上香皂洗手后的情况实行对比,强化孩子们饭前洗手的意识,这样,孩子们不但听故事时很认真,而且对于内容也会有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样大家也会互相监督,饭前洗手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理解托班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要求,是培养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前提基础
常规的培养需要教师长时间的积极引导与耐心指导,同时,还要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及心理需要,制定可行、有效的教育措施。幼儿在三岁前是最容易养成固定习惯的时期。因为这时候的幼儿喜欢行为的模仿和重复,而从小形成某些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为幼儿做出好的榜样。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是多方面的,包括入园、离园、盟洗、进餐等。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水平和卫生习惯。但在生活水平和卫生习惯方面幼儿间存有的个体差异很大。有的独立性强,主动、积极地实行生活技能的练习,有的有较大的依赖性,懒得自己动手;有的很爱干净,有的习惯于脏和乱的环境。所以,要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我们应做到因人施教,实现促动全体幼儿共同进步的目的。
《幼儿园教育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的第八条谈到------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其中谈到: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实行常规教育的关键。其一,幼儿入园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习惯这对低龄的幼儿来说相对容易。其二,低年龄段的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这个年龄特点为教师实行常规管理创设了有利条件,同时,良好的习惯将在很大水准上影响了幼儿身心发展。其三,小班的常规建立好了,将为以后中、大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孩子第一次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一方面有些胆怯,另一方面又要适合幼儿园的生活习惯,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盥洗、解便、进餐、午睡等环节成为小班工作的难点,同时也是我们生活常规建立的关键环节。
三、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的简单管理。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实行常规教育的良好的手段。所以,我充分利用游戏是方式对幼儿实行常规教育。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 1、入班时,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引导理解自己的标记,并找出自己的标记朋友,是使幼儿很快地记住了自己的标记,学会找自己的杯子和毛巾。我还通过智力游戏“猜猜我是谁”,加深幼儿对班上老师的理解,对小朋友的理解,增进与老师、小朋友的感情。
再如,孩子玩了玩具后容易乱扔、乱放,如果教师包办代替,替幼儿收拾玩具,势必违反了〈〈纲要〉〉中“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作为教师应放手让幼儿学习逐步实行自我管理,我采用了“送玩具回家家”的游戏实行常规训练。当幼儿在收拾玩具的时候我就说:“小朋友,送玩具回家家了。”如果,有些孩子动作较慢,或者还想玩时,我就以玩具的口吻说:“怎么我的汽车宝宝还没有回家呢?”这时,幼儿会很快地将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
在学习折毛巾的时候,我采用“变魔术”的形式,先教幼儿擦完嘴巴后,再将正方形的毛巾变成长方形。幼儿模仿我作法,一会儿就学会了折毛巾。再如,在收拾餐具和晨间谈话时,请水平强的幼儿做小老师,其他幼儿模仿他的做法,既增强了幼儿自信,有培养了幼儿互相协助的精神。这样,幼儿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就很容易地掌握了一些生活常规。 2、儿歌的妙用
在对幼儿实行常规训练时,我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协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在洗手的时候,我边教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儿歌:“小朋友,来洗手,洗手先要挽袖口,洗手心,洗手背,看谁洗得最干净。”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的任务。利用餐前的时间,给幼儿念儿歌:“白米饭,香喷喷,右手拿好勺子,左手扶好小碗,大口大口吃饭饭,看谁吃得快。”激发幼儿进餐的欲望。 3、夸张的比喻
在建立生活常规的教育中,有时使用一定的夸张比喻是非常有利的,它能够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促动常规管理的有效途径。就拿吃饭这个环节来说吧,吃饭慢是小班幼儿的通病,针对这个现象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夸张的教育方法使我班幼儿在进餐习惯上有了较大的提升。经过我仔细观察,多数幼儿在吃饭时咀嚼差,不肯吞咽,于是,我就夸张说:“我来找找谁是大老虎的嘴巴,狮子王的嘴巴等”自己一边说一边找。在找的过程中,我不停地说:“我要做个大老虎,啊呜一口吃下去。”其实,这也是在提醒孩子们持续的咀嚼。
有位名人说:“人的悲剧是性恪的悲剧”,这名言揭示了性格在人的一生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性格形成依赖于点点滴滴的习惯积累,从这个层面,可以看出良好的习惯在人生的重要性。但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在循序渐进中慢慢形成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坚持常规
培养,就一定能让我们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