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水中深基坑钢板桩围堰结合内支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27页word

水中深基坑钢板桩围堰结合内支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27页word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水中深基坑钢板桩围堰结合内支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专家

目 录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章

论证)

第 1 页

第七章 第八章 工程概

况 ............................................................................................................................... 1 编制依

据 .......................................................................................................................... 1 工程概

况 .......................................................................................................................... 1 支护概

况 .......................................................................................................................... 4 施工流程及工况

图 ........................................................................................................ 10 总体施工组

织 ..................................................................................................................... 30 施工总体安

排 ................................................................................................................ 30 施工项目组织管

理 ........................................................................................................ 30 交通疏

导 ............................................................................................................................. 34 主要施工工艺和技术措

施 ................................................................................................. 36 钢平台设计及施工 ........................................................................................................

第 2 页

36 钢板桩围堰施

工 ............................................................................................................ 42 质量保证措

施 ..................................................................................................................... 61 质量保证目标及体

系 .................................................................................................... 61 保证措施 ........................................................................................................................ 63 基坑监测措

施 ................................................................................................................ 68 基坑巡视检查内

容 ........................................................................................................ 72 对基坑周边房屋的安全监测措

施 ................................................................................ 72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 76 文明施工和环保措

施 ......................................................................................................... 85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措

施 ............................................................................................. 88 附图一 总平图布置图

附图二~附图四 分段平面布置图 附图五~附图二十七 支护剖面图 附图二十八 分段施工标准段设计图

第 3 页

1

第一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编制依据

一、合同文件:本工程的招(投)标文件、招标答疑、地勘报告等合同文件。

二、施工图纸:工程设计图纸(工艺图、结构图); 三、相关的规程规范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9;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9;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9;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9; 6、《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9; 7、xx地区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8、本工程的《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具体各渠箱段施工进度计划详见此方案)。

四、其他相关企业制度、手册等文件如:公司的质量手册、环境管理手册、项目管理手册、公司文明安全施工管理手册等。

五、根据本工程特点难点,结合施工现场勘察的实际情况、施工环境、施工条件和场地的交通运输条件及我项目部的现有施工技术力量和经验而编制。

第二节 工程概况

第 4 页

工程名称:xx污水处理系统管网工程——xx干流(xx、xx)截污渠箱(xx段)工程;

工程地点:xx市xx区xx干流沿线,xx街、xx街、xx街; 建设单位:xx市xx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xx市xx工程设计院;

施工单位:xxxx有限公司(主),中国xx工程xx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xx市xx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1

工程规模:本工程沿xx干流两岸、xx两侧及环城高速南侧道路、xx建设DN3000截污管道及BXH=4.0×3.0~6.0×3.0、1.5×2.0截污渠箱,截污管渠总长约20.2km。

工期要求:计划工期:26个月

工程概况:本工程新建截污渠箱位于xx中下游的xx干流,北起于xx铁路桥门口xx,南至xx涌口,途经xx街、xx街和xx街,河涌总长约为10.24km。xx干流流域范围约为54.3km2。本工程拟实施截污管渠工程汇水面积约为34.3km2,共分四段实施(总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1),分别为xx下游西岸(PXA段),xx下游东岸(PDA段),xx上游西岸(PXB段),xx上游东段(PDB段)。(各分段的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2~附图4)

本项目的水中深基坑支护类型分别为XA型、DA型、XB型、DB型、入流设施深基坑支护、过河围堰、过桥支护。

1、由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渠箱基坑深度、宽度、地质条件不同,则支护材料的长度和支撑(锚索)的设置位置略有不同。XA型支护方式划分为

第 5 页

XA-1~XA-8八种类型;DA型支护方式划分为DA-1~DA-10十种类型;XB型支护方式划分为XB-1~XB-4四种类型;DB型支护方式划分为DB-1~DB-3三种类型。(各支护类型详见附图5~附图21)。其中,XA-1~XA-8,DA-1~DA-10,DB-3型为钢板桩+内支撑+外侧双排钢板桩围堰;XB-1,XB-2,XB-3,DB-1型为地下连续墙+锚索+外侧双排钢板桩围堰;XB-4,DB-2型为排桩+锚索+外侧双排钢板桩围堰。

2、根据设计图纸,入流设施岸边深基坑及围堰主要为:xx、xx村涌、xx学院渠箱2,设施结构主要位于岸上,基坑深度约5.7~7.6m,采用钢板桩+内支撑+外侧双排钢板桩围堰的支护形式。(平面布置图及支护剖面图详见附图22~附图25)

3、本项目的过河围堰,主要有五处。分别是:环城高速穿河管南侧过河围堰、环城高速穿河管北侧过河围堰、xxxx厂进厂管过河围堰、石沙路过河管围堰、xx学院4m*2.5m渠箱过河围堰。(平面位置详见附图1),过河围堰采用两道双排钢板桩围堰+内支撑的支护形式。 2

4、过桥支护有两处,分别是:同康路桥过桥支护、潭村桥过桥支护。(平面位置详见各平面布置图,支护图详见附图26~27),过桥支护采取钢板桩+内支撑+外侧双排钢板桩围堰的支护形式。

根据设计基坑支护图纸,水中深基坑的支护类型可以划分如下: 本方案主要是针对“钢板桩+内支撑+外侧双排钢板桩围堰”这一工艺类型的水中深基坑而编制的。其他工艺类型的水中深基坑另外再编制相对应的专项施工方案。如有施工现场地质条件不符合本工程的地质勘查报告,

第 6 页

则另编制专项方案。 3

第三节 支护概况

一、各支护类型的地质条件

各支护类型的地质剖面图,可参见其相对应的支护剖面图(附图5~附图39)。各地层的各地质参数详见“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本表之后) 各支护类型地质条件汇总表 4 5 6

二、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揭露的第四系覆盖土层包括: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上更新统河流相冲积层(Q3al),基岩为二叠系栖霞组(P1q)和石炭系壶天群(C2+3ht)石灰岩。现根据岩土层的成因类型及岩性由上而下可划分为: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

(1) 杂填土:见于场区大部分地段,主要分布于xx堤岸之上。杂色、褐色、灰褐色,稍湿,稍压实。主要由碎石、砼块、砖块、中粗砂和建筑垃圾等组成,硬质物含量一般为 30~80%,顶部 0.00~0.30m 多为砼路面。此层绝大多数地段出露于地表,层顶埋深 0.00~3.50m,层厚 0.800~7.60m,平均 4.10m。统计轻型动力触探试验45 次,

N10=4.0~107.0 击,平均 42.3 击;统计标准贯入试验 10 次, N=2.0~

第 7 页

16.0 击,平均 7.7 击。

(2) 素填土:见于整个场区,呈层状连续分布。褐色、褐灰色、褐黄色,稍湿,松散,局部稍压实。由粘性土、砂土和少量碎石块组成。层顶埋深 0.00~5.20m,层厚0.50~6.10m,平均 2.73m。 2、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 Q4mc)

(1) 淤泥:揭露于场区大部分地段,呈层状、似层状断续分布。灰黑色,饱和,流塑,有机质含 量为 0.36%~5.65% 。局部相变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层顶埋深0.00~16.40m,层厚 0.50~11.30m,平均 2.69m。统计轻型动力触探试验 36 次, N10=5.0~39.0 击,平均 19.8 击;统计标准贯入试验 169 次, N=1.0~4.0 击,平均 2.4 击。

(2) 淤泥质粉、细砂:揭露于场区部分地段,呈似层状分布。褐灰色、深灰色,饱和,松散,粒径较不均匀,含少量淤泥质。局部相变为粉、细砂。层顶埋深0.00~15.50m,层厚 0.40~7.20m,平均 2.29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 108 次, N=3.0~11.0击,平均 6.6 击。

(3) 粉质粘土 :仅见于场区部分地段,呈透镜状或似层状分布。灰色、浅灰色、灰黄色,可塑,土质较不均匀。层顶埋深 1.00~13.80m,层厚 0.50~6.60m,平均 2.28m。统计轻型动力触探试验 8 次, N10=27.0~48.0 击,平均 37.1 击;统计标准贯入试验 36次, N=4.0~14.0 击,平均 7.5 击。

(4) 粗、砾砂 :见于场区大部分地段,呈层状或似层状分布。深灰色、浅灰色、灰白色,饱和,松散,粒径不均匀,局部含少量淤泥质。该层在部分地段相变为中砂、淤泥质粗、砾砂。层顶埋深 0.00~15.60m,层

第 8 页

厚 0.50~8.80m,平均 2.48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 167 次, N=3.0~11.0 击,平均 8.1 击。 7

(5) 粉质粘土 :仅见于场区部分地段,呈透镜状分布。浅灰色、灰白色,软塑,土质不均匀,局部砂感较强。层顶埋深 1.60~14.00m,层厚 0.60~8.85m,平均 2.27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 14 次, N=3.0~5.0 击,平均 3.7 击。

3、第四系上更新统河流相冲积层(Q3al)

(1) 粗、砾砂 :见于场区大部分地段,呈层状连续分布。褐黄色、灰白色、灰黄色,饱和,稍密。该层以粗、砾砂为主,局部相变为中砂。其中砾砂的砾含量一般为30-45%,砾径 2-5mm。层顶埋深 1.30~27.60m,层厚 0.50~10.9m,平均 3.07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 189 次, N=8.0~18.0 击,平均 12.7 击。

(2) 粉、细砂 :见于场区局部地段,呈透镜状分布。灰白色、灰黄色,稍密,粒径较均匀,含少量粘性土。层顶埋深 5.00~18.80m,层厚 0.50~6.80m,平均 1.89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 14 次, N=9.0~15.0 击,平均 11.4 击。

(3) 淤泥质粉质粘土:仅揭露于钻孔 Hzk28、 Hzk48、 Hzk170、 Hzk111 及 Hzk236,呈透镜状分布。灰黑色,饱和,流塑,含有机质。层顶埋深 7.00~16.50,层厚 1.50~4.75m,平均 2.47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 1 次, N=4.0 击。

(4) 粉质粘土:见于场区大部分地段,呈层状连续分布。褐黄色、褐

第 9 页

红色、灰白色,可塑,土质不均匀,局部具砂感。层顶埋深 1.10~23.70m,层厚 0.50~7.80m,平均 2.62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 104 次, N=4.0~17.0 击,平均 9.4 击。

(5) 粉质粘土、含砾粉质粘土:见于场区大部分地段。褐黄色、褐红色,硬塑。该层以粉质粘土为主,部分地段相变为含砾粉质粘土,普遍含 10~20%石英砾,粒径一般为 0.2-1.5cm,最大者为 3cm。层顶埋深 2.55~20.50m,揭露层厚 0.40~12.90m,平均 2.87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 125 次, N=13.0~33.0 击,平均 19.3 击。

(6) 圆砾、角砾 :见于场区局部地段,呈透镜状分布。灰白色、灰黄色,稍密,局部中密,粒径不均匀,含少量粘性土。层顶埋深 9.00~22.00m,层厚 0.50~2.60m,平均 1.49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 1 次,N=16.0 击。 4、残积层(Qel)

为炭质页岩、泥质粉砂岩等风化残积土,遇水易软化。根据其状态可划分为:

可塑粉质粘土:揭露于场区部分地段。灰黑色、褐黄色,可塑,局部夹少量原岩碎石。层顶埋深 8.00~22.70m,揭露层厚 0.50~5.20m,平均 2.48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 27 次, N=6.0~16.0 击,平均 10.2 击。 8

硬塑粉质粘土:揭露于场区部分地段。褐红色、灰黑色,硬塑,遇水易软化,局部含少量碎石。层顶埋深 4.00~20.50m,层厚 0.60~11.20m,平均 3.77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 52 次, N=14.0~36.0 击,平均 23.6 击。 5、二叠系栖霞组(P1q)沉积岩

第 10 页

揭露岩性主要为炭质页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岩等。根据其风化程度可划分为: ⑤1 全风化带:揭露于场区部分地段。岩性主要为炭质页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泥岩,灰黑色、褐红色,岩石风化完全,岩芯呈坚硬土柱状,遇水易软化。层顶埋深 4. 05~17.50m,揭露厚度 0.60~4.90m,平均 1.56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 15 次,N=28.0~48.0 击,平均 38.0 击。

⑤2 强风化带:揭露于场区部分地段。揭露岩性为炭质页岩、炭质页岩夹石灰岩、泥质粉砂岩。褐黄色、灰黑色,岩石风化强烈,岩芯多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遇水易软化,岩块锤击易碎。层顶埋深 3.80~18.60m,揭露厚度 0.70~8.90m,平均 2.51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 7 次, N=43.0~58.0 击,平均 49.8击。

⑤3 中风化带:仅揭露于钻孔 HGzk27、 HGzk29、 HGzk30、 HGzk33、 Hzk28、Hzk29、 Hzk36、 Hzk72 及 Hzk145~Hzk146。揭露岩性为炭质页岩,灰黑色,岩石裂隙较发育,岩芯主要呈 5-8cm 短柱状,局部呈碎块状,岩质较差,锤击声稍脆。层顶埋深 9.50~20.80m,揭露厚度 0.50~4.10m,平均 2.03m。统计中风化炭质页岩岩石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 1 组, frb = 5.00MPa。

⑤4 微风化带:仅揭露于钻孔 Hzk35。揭露岩性为炭质页岩,褐灰色,泥质结构,页理发育,岩石裂隙较发育,岩芯多 3-5cm 碎块状,岩质较新鲜,强度较低,锤击声脆。层顶埋深 11.00~19.00m,揭露厚度 0.40~0.50m,平均 0.45m。

6、石炭系壶天群(C2+3ht)石灰岩

第 11 页

微风化带:揭露于场区部分地段。灰白色、灰色,隐晶质结构,层状构造,岩石裂隙稍发育,岩芯多呈 10-30cm 柱状,最长可达 60cm,局部见溶蚀现象,岩质较新鲜,致密坚硬,锤击声脆。层顶埋深 7.90~28.10m,揭露厚度 0.20~11.80m,平均 1.47m。统计微风化石灰岩岩石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 64 组, frb=27.20~90.00MPa,平均54.99MPa。 9

第四节 施工流程及工况图

一、渠箱基坑(钢板桩+内支撑+外侧双排钢板桩围堰)的施工流程1 (此类基坑主要有XA-1~XA-8,DA-1~DA-2,DA-4~DA-10型支护。此类型基坑的总长度为9.12公里) 双排钢板桩拆除 施 工 准 备 10

二、渠箱基坑(XA-1~XA-8,DA-1~DA-2,DA-4~DA-10型支护)的工况图

打桩原挡墙

振动锤 驳船原挡墙 河床底 河床底

加强型钢板桩(具体长 加强型钢板桩(具体长度详见设计支护图) 度详见设计支护图)

搭设钢便桥(工况图2) 靠岸边的基坑钢板桩施打(工况图1) 原挡墙原挡墙 河床底河床底 长的拉森Ⅳ钢板桩

第 12 页

加强型钢板桩(具体长加强型钢板桩(具体长 度详见设计支护图)度详见设计支护图)加强型钢板桩(具体长加强型钢板桩(具体长度详见设计支护图)度详见设计支护图)

施打围堰靠岸的钢板桩(工况图3)施打围堰另一排钢板桩(工况图4) 原挡墙

河床底 长的拉森Ⅳ钢板桩

加强型钢板桩(具体长度详见设计支护图) 搭设钢平台(工况图5)

搭设临时平台,地基处理(工况图6) 11 原挡墙

抽干此部分河水 河床底

加强型钢板桩(具体长 度详见设计支护图)

分段基坑围堰施工完毕,基坑抽水(工况图7) 反压平台 河床底

加强型钢板桩(具体长 度详见设计支护图)

临岸设置反压平台(工况图9)

第 13 页

原挡墙 渠箱垫层、底板以及腋角施工,并基坑 原挡墙 打桩 振动锤 河床底

加强型钢板桩(具体长度详见设计支护图) 临岸钢板桩施打至设计标高(工况图8) 基坑开挖并逐层设置内支撑(工况图10) 拆除第二道支撑,并施工渠箱顶板(工况图12) 12

基坑回填并设置第二道换撑(工况图13)

基坑继续回填,拆除第一道支撑,回填至河床标高(工况图14) 原挡墙

依次拆除土袋、水中临时施工平台、双排钢板 13

三、渠箱基坑(钢板桩+内支撑+外侧双排钢板桩围堰)的施工流程2 (此类基坑主要有DA-3型支护。此类型基坑的总长度为270米) 施 工 准 备 双排钢板桩拆除 14

四、渠箱基坑(DA-3型支护)的工况图 打桩原挡墙振动锤 驳船原挡墙 河床底 河床底 加强型钢板桩(具体长

第 14 页

加强型钢板桩(具体长度详见设计支护图) 度详见设计支护图) 搭设钢便桥(工况图2)靠岸边的基坑钢板桩施打(工况图1) 原挡墙 原挡墙 河床底河床底 长的拉森Ⅳ钢板桩

加强型钢板桩(具体长 加强型钢板桩(具体长度详见设计支护图)加强型钢板桩(具体长 度详见设计支护图)度详见设计支护图)加强型钢板桩(具体长度详见设计支护图) 施打围堰另一排钢板桩(工况图4) 施打围堰靠岸的钢板桩(工况图3) 原挡墙河床底 长的拉森Ⅳ钢板桩

加强型钢板桩(具体长度详见设计支护图) 搭设钢平台(工况图5)

搭设临时平台,地基处理(工况图6) 15 原挡墙

抽干此部分河水 河床底

加强型钢板桩(具体长 度详见设计支护图)

分段基坑围堰施工完毕,基坑抽水(工况图7) 原挡墙

第 15 页

反压平台 河床底

加强型钢板桩(具体长 度详见设计支护图)

临岸设置反压平台(工况图9)渠箱垫层、底板以及腋角施工,并基坑

原挡墙 打桩 振动锤 河床底

加强型钢板桩(具体长度详见设计支护图) 临岸钢板桩施打至设计标高(工况图8) 基坑开挖并逐层设置内支撑(工况图10) 拆除第三道支撑,并施工渠箱顶板(工况图12) 16

基坑继续回填,拆除第一道支撑, 回填至河床标高(工况图15) 原挡墙

依次拆除土袋、水中临时施工平台、双排钢板 拆除第二道支撑,并回填基坑(工况图14) 17

五、渠箱基坑(钢板桩+内支撑+外侧双排钢板桩围堰)的施工流程3

第 16 页

(此类基坑主要有DB-3型支护。此类型基坑的总长度为110米) 18

六、渠箱基坑(DB-3型支护)的工况图 二级堤岸 原挡墙 河床底 12m长的拉森Ⅳ钢板桩 地面标高

拆除第三道支撑,并施工渠箱侧墙顶板(工况图6) 19

基坑回填至渠箱顶板,设置第二道换撑(工况图7) 拆除第一道支撑,挡土墙施工完毕,回填 基坑至岸上钢板桩顶标高(工况图9) 拆除第二道支撑,挡土墙第一部分施工河床底 12m长的拉森Ⅳ钢板桩 200厚C15素砼传力带换撑

拆除岸上钢板桩,修复道路,双排钢板桩围堰拆除(工况图10) 20 地面标高

七、入流设施基坑(钢板桩+内支撑+外侧双排钢板桩围堰)的施工流程 (此类基坑主要有xx学院渠箱2,xx,xx村涌的入流设施基坑) 21

八、入流设施基坑(钢板桩+内支撑+外侧双排钢板桩围堰)的工况图

第 17 页

地面标高

夹土袋围堰施工并在钢板桩顶设置钢拉 护栏 22 护栏 23 护栏 24 护栏 25 护栏 26 地面标高

修复地面(工况图17) 27

九、过桥支护施工流程及工况图

过桥支护的基坑施工流程与渠箱的钢板桩+内支撑+外侧双排钢板桩围堰基坑施工流程(详见本节的渠箱钢板桩+外侧双排钢板桩围堰基坑施工流程)基本一致,只是在施工之前,先对桥墩进行保护。在此不再赘述。 桥下施打钢板桩受净高限制,过桥支护钢板桩的施工机械应选用静压植桩机,此机械以钢板桩桩顶为作业轨道来完成压入工序,因机械装置全部牢牢抓住完成桩,没有倾倒危险,并将工程的影响降到了只有施工机器

第 18 页

宽幅的极小范围,所以比较适应用于本项目过桥支护的钢板桩施工。 受净高限制,桥下钢板桩采取分段施打分段对焊连接,其基本要求如下:

1、必须保证每组钢板桩同宽度,锁口平直并平行,不扭曲,钢板桩不弯曲或突变。

2、为了保证钢板桩自身强度,接桩位置不可在同一平面上,必须采用相隔一根上下颠倒的接桩方法。

3、焊前,必须用砂轮机对焊接坡口及坡口两侧各宽20mm范围内,角焊缝在焊接宽度方向两侧各宽20mm内,清除氧化物,水份,油污、泥土等。

4、钢板桩对接时,调直是个关键工序,钢板桩平直偏差控制在0.1%范围内;

5、钢板桩对接缝双面焊接,锁口部位避开不用焊接,钢板桩焊接结束后,必须对所焊的焊缝,敲清焊渣及焊缝周围的飞溅,并用砂轮机打磨光滑,检查焊缝外表质量是否符合验收质量要求。达到要求后再焊接加强板,加强板四面满焊后,敲清焊渣及焊缝周围的飞溅,再检查焊缝外表质量是否符合验收质量要求。 6、附检验表

周边的施工对桥墩的影响。用工字钢I30a作为围檩,在方形钢板桩的四个角加设工字钢I25a作为斜撑。保护桥墩的大样图如下: 28

十、渠箱基坑的地基处理措施

第 19 页

根据设计图纸,对于渠箱基坑坑底存在淤泥、砂等软弱土层位置,需对基坑底部进行旋喷桩处理。旋喷桩桩径0.5m,桩长3~6m,水泥用量250kg/m。采用正方形布置,间距1000mmX1000mm, 桩体进入不相对透水层不小于1.0m,浆液采用42.5号水泥配置,水灰比:旋喷桩0.8~1.5,渠箱地基容许承载力必须达到120KPA。 29

渠箱基坑的地基处理措施详见《软基处理方案》 第二章 总体施工组织 第一节 施工总体安排

根据本项目设计图,本工程渠箱施工占线长,施工任务量大,大部分渠箱均进行水中深基坑明挖施工,同时因工程施工复杂、工艺多、工期紧以及地理天气环境复杂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我部选择实行短开挖、快施工、速回填的施工作业思路,科学管理合理组织,各工序紧凑进行,确保以工序保分项,以分项保分部,以分部保单位的总体进度目标。施工过程中同时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为保证本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渠箱基坑的钢板桩+内支撑+外侧双排钢板桩围堰此类型支护结构,钢板桩施打前先设置钢便桥及钢平台,并在施工的过程中全程安排专人全程跟踪。

2、为了确保钢板桩完成后止水性能达到规范要求,本围堰项目采用的钢板桩需选用全新的拉森Ⅳ钢板桩、加强A型、B型钢板桩。 3、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应采用泥罐车按指定路线、时间行驶,在指定位置集中处理,避免出现环境污染。

第 20 页

4、围堰填筑前,应清除基底淤泥、石块及杂物等。当遇有透水性较强地基时,应作好防渗处理。

5、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过程地下管线排查,同时按照设计做好过河段围堰施工的管道保护措施。

6、围堰拆除后,应将堤坝或围堰拆除干净,不得影响航运和污染临近取水水源。做到工完场清,不影响河道畅通。 第二节 施工项目组织管理 一、成立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为快速、高效、高水准完成施工任务,特成立项目组织机构,并项目部组织机构设置说明如下:

① 本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是根据本工程的工程特点并针对该工程工期紧迫、质量要求高等特点而设置的。 30

② 项目部组织机构是参照以下原则进行设置的:⑴精干高效;⑵分工明确;⑶专业化。

③ 项目经理部采取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全权负责本项目经理部的运作,将工程项目实施的责、权、利与项目经理及整个项目班子捆绑在一起,向管理要效益,以实现工程项目的施工目标。 二、施工人员以及机械配置 (1)人员配备

1、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基本情况及分工见下表: 31

第 21 页

本工程的工期非常紧张,需要有数量足够、素质高的劳务人员。我们将调遣具有较高施工技术水平和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施工队。本工程劳动力安排如下: 32 33

第三章 交通疏导

水中深基坑支护施工部分路段靠岸侧需占用原有人行绿化道、行车道或材料、机械设备进场,需要对原路进行交通疏导。 (一)施工现场管理及施工围蔽

为确保安全、文明施工,防止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施工范围的围蔽及现场管理统一按集团公司制定的相关文件要求执行。 (二)交通疏导措施

交通疏导工作在本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落实解决的。交通顺畅与否,主要依赖行车是否有序,管理是否到位。 1、将交通管制方案及疏导方案报交警部门批准。施工期间,根据施工需要,在尽可能保证对现有道路正常通行的前提下,对原有道路进行部分封闭。

2、工程施工期间,我队成立专门交通疏导小组(设组长1名,组员5名),制订科学合理的交通疏导方案和应急措施,建立交通疏解管理制度,实行专人负责制和奖罚制度,明确工作重点和每日的工作要点,并派管理成员到交警队进行交通规则和疏导技巧培训,协助交警进行交通疏导工作。 3、路口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指导车辆渠化分流。交通疏解员分班

第 22 页

全天候指挥交通。疏解员上班时按要求穿反光马甲,佩戴袖章,配备指挥旗和对讲机,按交通批示牌和交警部门批准的疏导方案指挥车辆通行。 4、施工区围蔽采用专业围蔽板(或密扣铁马围蔽),用角钢支撑固定在地面上,将施工区与路人、车辆隔离,为保证路人、车辆及施工安全,设计限速标志(限速30)。

5、在封闭车道来车方向围蔽前设置“道路施工车辆绕行”的标牌和水马,所有施工区旁的绕行道路,应满足车行宽度、高度要求,有明显的导向指示标志,并设有夜间主动发光警示标志,施工区围栏靠车行一侧,以30m左右的间隔安装反光标志及警示灯,派专人二十四小时巡逻值班。 6、每天派出协管员维持交通疏导,尽量减小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完成一段施工,马上清理一段路面,及时完善交通设施,尽快撤出施工现场,争取早日还路于民。

7、尽量在工作日上、下班高峰期减少占道时间,以利交通通畅,当严重塞车或突发事件塞车时,及时请交警到现场指挥并按应急方案进行分流。根据工程分段布置情况,施 34

工场地合理安排进、出车道,做到过往车辆各行其道;工程车必须严格按指示和交通指挥员指挥行驶,礼让其它车辆。干道上禁止白天占道装卸施工材料。

8、交通疏导小组每天根据项目的进度安排布置交通组织方案,组长负责各自管理范围内交通组织落实、管理、巡查。发现有阻碍交通的障碍或道路损坏时,及时进行清理,维修。

水中深基坑施工时的具体交通疏导详见各路段的《交通疏导方案》。

第 23 页

35

第四章 主要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 第一节 钢便桥及钢平台设计及施工

渠箱水中深基坑的“钢板桩+内支撑+外侧双排钢板桩围堰”此类型支护结构,外侧双排钢板桩的水平间距为5m,基坑宽度为6.8m(以净空4m的渠箱为例),反压平台外端与二级堤岸的水平距离为3~4m。则离岸最远的钢板桩与二级堤岸平台的水平距离有14.8m~15.8m(如下图所示)。 36 37

由于外侧双排钢板桩离岸的距离较远,施工机械无法在岸上对其进行施工,则需要搭设钢便桥及钢平台,方能进行施工。本项目的钢便桥指的是二级堤岸平台至水中双排钢板桩围堰之间的平台,而设置在水中双排钢板桩围堰顶上的临时施工平台为钢平台。钢便桥和钢平台为同种类型的结构。本项目的渠箱基坑分段开挖的长度为150m。每段“钢板桩+内支撑+外侧双排钢板桩围堰”此类型的渠箱基坑均需设置钢便桥及钢平台。为了尽量利用本项目部现有的钢材,特此设定三种类型钢便桥及钢平台(A、B、C型)。分别为:

A型钢便桥(钢平台):

钢便桥采用钢管桩基础,跨径为5.5m,便桥宽度为4.5m。便桥每个墩设2根φ529*6mm钢管,间距350cm。钢管桩桩间采用[22a型槽钢以剪刀撑的形式焊接成整体。钢管顶设2I40b工字钢承重梁,承重梁顶设纵向H588mm型钢主梁,中心间距116.7cm,H型钢顶铺设横向I20b分布梁,

第 24 页

分布梁间距为349.5mm。本便桥适用于本工程的最不利地质条件的施工区域,限重50T,限速5Km。

分布梁上满铺δ10mm钢板作为便桥面板。分布梁及钢板先焊接成整体,整体吊装,为保证其整体性,设置钢便桥分配梁的连系梁,3根I20b工字钢和6根I10。

联接系:下横梁工字钢与钢管桩及纵梁工字钢统一采用6mm的钢板单面焊接固定,纵梁与横向分配梁 I20b工字钢间点焊的方式加固,保证横向分配梁在便桥纵横向均不会产生相对位移。

便桥临边防护:在便桥两侧用I20b型工字钢焊接在便桥面上作为护轮带,在工字钢外侧设置 1.2m 高的安全护栏。栏杆采用φ 48×3mm 钢管,每2m 设置一道立杆焊接在护轮带上,水平横联上下设置两道,间距0.5m,栏杆上间隔粉刷红白油漆。

横断面见下图,具体构造详见附图 1 1cm厚钢板铺面 横向分配梁I20b@43.5cm H588钢主梁@116.7cm间 2I45b工字钢承重梁 Φ

529*6mm钢管桩 38

B型钢便桥(钢平台):

钢便桥采用钢管桩基础,跨径为5.5m,便桥宽度为4.5m。便桥每个

第 25 页

墩设2根φ529*6mm钢管,间距350cm。钢管桩桩间采用[22a型槽钢以剪刀撑的形式焊接成整体。钢管顶设I50a工字钢承重梁,承重梁顶设纵向I50a工字钢主梁,中心间距130cm,工字钢主梁顶铺设横向I20a分布梁,分布梁间距为30cm。分布梁上满铺δ10mm钢板作为便桥面板。本便桥适用于本工程的最不利地质条件的施工区域,限重50T,限速5Km。 联接系:下横梁工字钢与钢管桩及纵梁工字钢统一采用6mm的钢板单面焊接固定,纵梁与横向分配梁 I20b工字钢间点焊的方式加固,保证横向分配梁在便桥纵横向均不会产生相对位移。

便桥临边防护:在便桥两侧用I20b型工字钢焊接在便桥面上作为护轮带,在工字钢外侧设置 1.2m 高的安全护栏。栏杆采用φ 48×3mm 钢管,每2m 设置一道立杆焊接在护轮带上,水平横联上下设置两道,间距0.5m,栏杆上间隔粉刷红白油漆。

横断面见下图,具体构造详见附图2~3 39

C型钢便桥(钢平台):

钢便桥采用钢管桩基础,跨径为5.5m,便桥宽度为4.5m。便桥每个墩设2根φ

480*10mm钢管,间距350cm。钢管桩桩间采用[22a型槽钢以剪刀撑的形式焊接成整体。钢管顶设I50a工字钢承重梁,承重梁顶设纵向I45a工字钢主梁,中心间距1167mm,工字钢主梁顶铺设横向I20b分布梁,分布梁间距为30cm。分布梁上满铺δ10mm钢板作为便桥面板。本便桥适用于本工程的最不利地质条件的施工区域,限重50T,限速5Km。

第 26 页

联接系:下横梁工字钢与钢管桩及纵梁工字钢统一采用6mm的钢板单面焊接固定,纵梁与横向分配梁 I20b工字钢间点焊的方式加固,保证横向分配梁在便桥纵横向均不会产生相对位移。

便桥临边防护:在便桥两侧用I20b型工字钢焊接在便桥面上作为护轮带,在工字钢外侧设置 1.2m 高的安全护栏。栏杆采用φ 48×3mm 钢管,每2m 设置一道立杆焊接在护轮带上,水平横联上下设置两道,间距0.5m,栏杆上间隔粉刷红白油漆。

横断面见下图,具体构造详见附图 4~5 1cm厚钢板铺面 横向分配梁I20b@300

第 2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