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徐州汉陶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价值及措施

徐州汉陶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价值及措施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理论研究 ART EDUGATION RESEARGH 徐州汉陶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价值及措施 口闵凡思 “茫茫禹记,化为九州。”依山傍水的人居之地向来为理想 家园。作为古九州之一的彭城,以其通达通衢的交通位置和重 二、汉陶文化在徐州开发的意义及几点措施 根据以上研究成果,我们发现:运用民族和本土文化中民 山环嶂的险要地势,自古就是帝王热衷占据的城池,正可谓“千 间美术资源进行教育,已成为国际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 年龙飞地,一代帝王乡”。所以这块有着五千年史料文明记载 向和前瞻研究。徐州作为一个文化和旅游名城,更应合理、适 的土地,在养育着淳朴而又充满灵气的徐州人的同时,也在不 度运用地域文化中的汉陶特色艺术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笔 断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 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起步。 1.开展特色课堂教育,弘扬传承民族文化 其中尤以被并称为“汉代三绝”构造各异汉墓、栩栩如生的 汉画像石、惟妙惟肖的汉兵马俑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 集中体现了古人非凡的创造力和深邃智慧。狮子山兵马俑既 是汉代的艺术珍品,又是徐ti1作为军事重镇的历史见证,不仅 对汉代雕塑艺术的研究有极高的价值,而且对于了解汉代社会 生活、丧葬制度、军制战阵都有很高的价值。 如何合理、适度地开发利用这些具有徐州地域特色的汉陶 文化艺术是当前徐州美术教育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徐州汉陶文化教育课题研究现状及未来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生成期在两汉,两汉是中国文化的一 个重要奠基期。徐州本土文化本身就蕴含了两汉文化的大内 容。我们的研究旨从建筑学、雕塑学、雕刻绘画学、汉代世风民 俗与精神风貌的角度,从文化、艺术、美学的层面去研究其形成 发展过程。主要研究其恢宏气势、奇特结构、艺术形式等艺术 特征,从而以美术的形式传承民族文化。 民间素有“金不如玉,玉不如瓷,瓷不如陶”的说法,这说明 了在考古学领域,陶的价值远在金玉之上。徐州的汉陶文化内 容丰富,把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挖掘、整理出适于学 校教学的内容,让徐州的孩子们能接受本土最具特色的汉陶文 化的熏陶,使得本土文化能很好地在这片土地上得以传承,是 此课题的重大意义与价值。 为了提高学生的造型艺术素养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我 们对徐州汉陶文化进行传承和开发。2004年在徐州经济开发 区教研室和开发区中学的支持下,笔者主编了《汉代陶塑动物》 一书,系统介绍了汉代动物造型,指导学生创作各种泥塑动物; 2006年由笔者主编的《汉狗》是对《汉代陶塑动物》一书的深入 与细化;2008年汉陶课题组在徐州市教研室的组织下编写了一 本《汉陶动物》——六畜的乡土教材,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发 行。这本书在汉陶课题组的核心基地徐州经济开发区中学全 面进入美术课堂教学,并在徐州部分学校推广使用。这些研究 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徐州极具地域特色的汉陶文化的推 广传播。2008年课题组顺利结题,获得了江苏省科研课题一等 奖。 通过参与全国及省市的美术、课题研究研讨等活动,加强 了对外教育资源的交流。2007年在景德镇召开的“第五届全国 中小学陶艺教学研讨会”上,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 任杨瑞敏把我们徐州汉陶文化教学研究的成果在大会上作为 一个地域美术资源的开发案例进行介绍,并寄言我们徐州要深 入地挖掘汉文化资源,使其在全国地域文化的研究、开发及文 化传承上走在全国前列。 文化传承的阵地在学校,若要把汉陶文化教学的成果在学 校中推广,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参与。通过教学实践我们 发现:陶艺不仅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表 现力、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构成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而 且是一门易于被孩子们接受,使其充分获得审美体验的艺术。 中小学美术学科教研室需制定策略,深入开展特色课堂教 育。艺术教育的阵地在课堂,广大的美术教师要有效组织汉陶 文化教学,教研室美术学科的正确引导不可或缺。上级教育部 门可开设试点学校,逐步推广。比如:在一直开展汉文化教育 教学研究的徐州经济开发区中学建立汉陶文化实践基地,整合 教育资源,扩大影响力。 2.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市场,创建品牌特色旅游城市 以汉文化旅游为招牌的徐州已被上海世博局批准为长三 角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徐州从歌舞艺术、汉风民俗、市井风 貌等角度全面展示楚、汉文化的内涵与魅力,使各地游客零距 离体验楚汉文化风情。 在汉陶文化较为集中的徐州汉文化景区、徐州兵马俑博物 馆等处设置场景,游客们可以体验亲手制作汉陶的乐趣,参与 艺术品的创作和烧制,把自己融入到传播文化的角色中去。还 可以由专门人员代为烧制并有偿邮寄和提供一系列配套服 务。这样的体验性活动将对推广徐州汉文化、提高城市的汉文 化品牌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3.合理整合、深入研发,以文化带动经济发展 人们常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事实上,文化活动是改 变人们精神面貌的有效载体,只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才有可能 产生强大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使经济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 长久支撑力就在于文化竞争力。徐州是一个文化底蕴十分深 厚的城市,汉文化就是徐州走向世界的最好招牌。 研究和探讨楚汉文化与发展徐州地域经济是相辅相成的, 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才能使城市发展稳步向前。我们有责任 为之努力,把两汉文化资源、风景名胜资源、地产资源、民俗资 源、民间文艺资源综合开发成旅游资源和第三产业。 城市名片是靠好点子创造出来的,而特色地域文化又是城 市文化内涵的精髓。我们的汉文化国际旅游节已经引起了国 人的关注,希望徐州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也把曾经影响世界的 楚汉文化再次推向世界。 (作者单位:徐州经济开发区中学) 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