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代徐州”百戏”资源的开发研究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O09年第25卷 第5期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2009 V01.25 No.5 JrJ'" 代徐州“百戏”资源的开发研究 李鹏程 (徐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汉代的“百戏”资源极为丰富,利用延续与传承、变换重整与复活、整合创新与发展为开发方式,以发挥它的娱乐 属性、健身属性、竞技属性为前提,以传承民族体育文化为宗旨,形成一个链条,在这个链条上规则为平衡点,通过调整规 则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关键词:汉代体育;百戏资源;延续与传承;重整与复活;创新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65(2009)05—0127—02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Hundred play of Hart Dynosty in Xuzhou Li Pengcheng (Sports Institute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221116,Jiangsu,China) Ab T nd:In the Ha.Dynasty’s“Opera 100” s0tlrces are extre. ̄ly rich.We have to take advantage of continuity and tradition,trallsfolTllation and re ur- rection,reengineering,integratingthe development of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in orderto playits entertlmnoant properties,titness attributes,the premise of conkt ̄titive attibutrs;teo national sports and cultural heritageforthe purpose offorming a chain,themlsienthis chainforthe equilibrium point,byadjiasting the ndes to meet the finds of diferent groups of people. Key wol'd ̄:Han sports;a hundred play n 0IⅡ℃es:extension and transmission;refroming and revival;innovatin aond development 汉朝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以及对外交通的开辟,促 表1汉代百戏资源的状况 进了各民族之间和东西文化的交流,创发了中华本土文化发 展的第一高峰。当时,徐州地区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 心城市之一,是汉文化的集萃地,其中百戏的成就令人瞩目。 其史存体育文化资源内容多不胜数,墓葬石窟、典籍民谣等 等都是资源所包括的重要内容。以民族本土文化为主要特 征的艺术,跨越了千余年的历史,记录了我国汉代体育文化 的形态,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汉代的体育文化形态提 供了第一手资料。 1 汉代徐州地区“百戏”资源状况 “百戏”是对多种表演艺术的总称,它包括杂技、角抵、游 代统治阶级思想的影响与制约,“百戏”文化的内涵也紧紧围 绕这一核心,“百戏”文化是由特定的历史年代、特定政治经 戏、幻术、舞蹈、音乐等,大都是民间散乐。这些属于各种门 类的技艺经常表演于同一个场地,人们可以同时欣赏到倒 立、弄杖、踏鼓舞、鼓瑟、吹竿等技艺,这些技艺的基本要素是 动作姿态、节奏和表情。在“百戏”中许多特技动作,如折腰、 倒立、旋转、腾跳、翻滚等难度较高的技巧,其技术水平高超, 济基础下的思维理念产生发展起来的文化产品,它的繁荣与 昌盛是古代史的空前。它在当时发展中也经历了三个时期 的洗礼:第一个时期是早期,也就是西汉晚期至王莽末年,这 个时期人的物是体态修长,束腰多佩剑,神仙和人的审美的 要求就是这样。所以乐舞百戏的动作体现当时人的审美观。 第二个时期是中期,是东汉初年至安帝时期,这个时期乐舞 形式多样。“汉代百戏”当时达到空前高涨,是历史上体育文 化资源丰富多彩的时代,其项目资源丰富多彩,有的让人陶 醉其中,有的让人骇目惊心,有的让人感到神秘莫测。 百戏的内容增加,对伏羲和女娲以及龙凤崇拜在其中体现的 淋漓尽致。第三个时期是晚期,即安帝以后至献帝初平四年 (193年),这个时期乐舞百戏的题材最复杂,早、中期所存在 的题材这一期几乎全有,且内容丰富,场面加大,气氛增强, 2对徐州地区“百戏”资源开发的方式 2.1利用延续与传承 动作惊险,建鼓舞已经发展成了戏车,人物由修长变成了矮 胖,佩剑不多见了。人和神的审美观由修长到矮胖,由带佩 汉代社会充满了神话图谶。每件艺术作品都受到同时 剑到不带或少带,由建鼓舞展示到戏车表演,都体现社会的 *收稿日期:2009—03—12;修回日期:2OO9—05—01 作者简介:李鹏程(1970一),男,辽宁葫芦岛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史学。 ・ l27・ 第25卷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第5期 发展、人的思想变迁对乐舞白戏这种文化的形成与传授的影 响。但是不论人的思想和审美观如何变化,人们如何想取悦 于神,它都是通过人的身体运动来表达对上帝的敬崇。 在现代这个社会中,从思想理念上说人们对美好的期盼 和希望并没有减少,只是转移为自己对世界的付出与回报的 成果,它们不是把希望寄托于神灵。但从身体运动上说,高 科技的运用与发展减少了人运动的机会,身体运动将是一种 需求。高科技的运用使人缺乏了交往,电视和电影的普及使 人与人的感觉变得扑塑迷离,传统的这种面对面的欣赏成了 一种奢侈品。需求为传统体育文化的延续与传承打开了市 场,传统的乐舞百戏中具有人们所需求的资源,传统体育文 化的延续与传承就是从传统的汉乐舞百戏资源中抽出现代 人所需求的部分,并根据现代审美思想以规则行事进行约 束,形成一个既可满足人们健身运动的体育项目,又可形成 一个表演展示的旅游项目品牌,还可传承传统体育文化,这 种方式与方法在现代人看来富有了现代的气息,但在专家的 眼里它富有体统体育文化内涵。 2.2变换重整与复活 变换重整就是在不改变母体项目系统性的基础上,把一 个完整的项目运用规则限制,而形成另一个运动形式不同于 母本的项目。 就百戏而言,它虽脱胎于先秦时期的“讲武之礼”,但随 着在宫庭娱乐道路上的不断发展,其内容不再停留在“习射 御”等单纯的军事比赛与表演方面,而成为区别于“雅乐”正 声的“杂伎之总称”。在汉代首先是大大丰富了“角抵戏”的 内容,到东汉改称为“百戏”。其内容的来源一是民间的杂戏 与舞蹈,二是来自外国供奉的伎艺。当时关于外国伎艺是否 引入还曾经引发过强烈的争论,有人因此事入狱,有人因此 事受制罪。两汉时期的做法和规定不一定是统治者的自觉, 但是它在客观上对“百戏”从形式上进行了完善和从内容上 进行了丰富,这也直接促进了百戏的发展。在当时纳入和引 进过程中,在没有改变“民间杂技与舞蹈”的内涵的同时对技 艺的外形和方法也进行了适当的变换。例如投壶的由来就 是从“射”而来,形成当时人们常用的、评判输赢的一种方法 与手段。在近代体育活动中也有人运用类似的方法,如“龙 乒乓”的开发思想前提: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 阴阳平衡”的精辟的哲理和丰富的内涵,其次是现代乒乓球 运动兼有开发智能和体能的作用,是能够“陪伴人一生”的运 动项目。以上方面:只有一个结合点,那就是一种新的乒乓 球运动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左右两只手都打球。 从这一项目开发来看所有的打球技术、场地、器材、规则都是 运用竞技乒乓的规则,变换重整的部分就是用双手交换打 球。进而达到锻炼者左右平衡发展,作为一项将智能、体能 和技能融为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具有广泛和深厚的群众基 础。用一个阴阳平衡原理变换一部分规则,诞生一个利于健 康、娱乐和康复体育项目。在汉代徐州“百戏”资源中,戏车 是其重要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里人们有意和无意的重整与 应用它的一些功能,城市里的大街小巷经常发现双轮滑板, 公园和校园里的独轮车,就是人们把“百戏”资源中戏车进行 ・ 128・ 了现代化的改编,形成的新的体育项目,使这种项目的休闲 娱乐性、健身趣味性等功能得以复活。它变换重整的部分是 车的形态、游戏的方法和游戏的目的。变换重整是一种利益 倾向,时代性的变换重整倾向于需求方的科学性发展。 2.3整合创新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思想意识的变化,部 分原有的“百戏”项目已经失去。如“打蜡”“斗鸡”“推铁圈” 等活动方式在农村和城市根本见不到,但这些项目的功能和 健身效果是没有变的,它失去的原因就是现代化生活方式的 冲击,使它生存的土壤与条件发生变化。要对“百戏”文化传 承,一则居民经常用,在用的过程中可以换形式、换方法、换 内容,只要用者没有完全脱离其内涵,就是自成一体也是对 “百戏”的发展;再则是把原貌以旅游项目形式保留,原貌的 保留是刺激人的眼球,感受远古的民风。对于体育项目的发 展来说,自然要开发和利用它的健身和娱乐属性。汉代乐舞 是“百戏”资源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其发展中出现由盐城的 “楼土莲湘”和宿迁的“洪武花棍”,而“莲湘”主要民间传统歌 舞《滚莲湘》,江苏体育局大众体育项目创新比赛中,李育林 老师把这三种资源进行辩证吸收,自行创编的《滚莲湘》,它 是上八盘,下八盘,跳翻卧跪滚,轮回反复,越打越快,悦目怡 情,整合后的《滚莲湘》动作优美,节奏明快,简单易学,它就 是对汉代百戏资源的整合创新。其实,整合创新与发展是把 不同的项目的不同规则,根据现代的需要,以科学性、系统性 和可持续性发展为依据,创编而来的新项目过程。 3结语 “百戏”资源的开发,可以极大丰富大众健身项目,开发 区域性的传统体育项目,满足全民健身需求。汉代体育文化 资源的开发可以充盈其文化内涵,增加“徐州楚汉文化品牌” 的表现形式。确立体育旅游品牌通过利用延续与传承、变换 重整与复活、整合创新与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开发“百戏”资 源,形成新的体育项目,充分发挥它的娱乐属性、健身属性、 竞技属性。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这些项目经过推广与使用, 也将如田径、篮球及所有奥运项目一样受世人瞩目。 参考文献: [1]邓霞.南阳汉画像中的体育文化[D].河南师范大学,2003,7. [2]李鹏程.文化相对主义的意义和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O07:l一3.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7. [4]王恺.苏鲁豫.交界地区汉画像石墓的分期[J].中原文物,1990, l:51—61. [5]韩欣.左右手打乒乓球的可行性报告——健脑强身的“龙乒乓”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OO6(1):8—11. [6]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2O02,11. [7]范哗.后汉书[M].中华书局,1973,8. [8]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1970,11. [9]周建平.浅述徐州汉代乐舞画像石[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9,2. [1O]高梓梅.从汉画中的乐舞百戏看曲艺发生[J].郑州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