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政治传播视域下视听政论片“政治认同”构建策略、路径与反思

政治传播视域下视听政论片“政治认同”构建策略、路径与反思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2019.11新闻传播NewsDissemination博士论坛政治传播视域下视听政论片“政治认同”构建策略、路径与反思

刘战伟1刘蒙之2李嫒嫒3

(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3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北京100024)北京

1008722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西安710119

【摘要】从秦汉时期的诸子百家政治游说、清末王韬的政论文体,到梁启超的报章新文风,政论话题搭载现代电子媒介,产生了今天我们司空见惯的政论片。本文从传播路径、传播平台、传播技巧、传播策略和传播规律等维度就十九大期间播出的一系列新时代政论片进行分析,探讨新时代政论片如何建构“政治认同”,并就政论片传播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政论片;政治认同;纪录片;政治传播

秦汉时期的诸子百家政治游说、清末王韬的政论文效方面直逼美国好莱坞大片水准,让观众产生一种心血澎湃、荡气回肠的感觉。镜头语言运用方面,《辉煌中国》第一集里了不起的中国制造,各种航拍,俯拍、仰拍和慢动作等镜头相互结合,形成极富视觉冲击的镜头美感。《将改革进行到底》通过数字艺术制作为中国国家富强点赞的大拇指的特效镜头,极具震撼力。

(二)聚焦主流话题,真实呈现无可辩驳

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发明了说服法,后人将其说服对方的方法称为富兰克林说服法,他认为事实是进行说服最好的方法,通过列举事实产生强大的说服效果。政论专题片需要更实际、更贴近观众、更接地气。摒弃一切可能导致假大空的内容,真正从观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才是对宣传工作负责任。[3]“没得黑,高铁动车、港口、通信网络、桥梁、公路、都是一顶一的。”豆瓣网友评论道。政论片《辉煌中国》几乎赢得一致好评,核心在于通过罗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工程、制造、科技、基建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传播者通过这些事实,产生了非常有力的说服能力,有效增强观众民族自豪感和国家优越感,说服他们相信并认同国家和政府,最终达到构建政治认同的目的。

(三)反“刻板印象”,颠覆大众认知偏见

认知的刻板化会造成对政府认知的偏见。当人们对政府存有一定刻板化的印象时,生活中观众接触较多的关于中国负面的信息,形成负面评价,致使民众政治认同降低。政论片《辉煌中国》通过展现中国高铁动车、大型港口、通信网络、桥梁、公路等一系列辉煌成就,触及观众

体到梁启超的报章新文风,政论问题搭载媒介技

术,生产出了我们今天司空见惯的政论片。何谓政论片?就是以阐释政治议题、传播政治观念为主要目的,以严密的逻辑思辨为重要特征,用多种视听符号表达政治意图和观点的视听内容产品。我国的政论片主要以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反映社会主流文化方向,构建健康的舆论导向的电视纪录片。

十九大前夕,由官方主导在主流媒体推出一系列重磅政论片,包括但并不限于《辉煌中国》《大国外交》《法治中国》《巡视利剑》《将改革进行到底》《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等,盘点改革发展成果,阐述官方执政理念,传播政治新思想。政治传播是政治共同体的政治信息的扩散、接受、认同、内化等有机系统的运行过程,是政治共同体内与政治共同体间的政治信息的流动过程。[1]这类政论片的显著特点是它有浓厚的认同说服色彩,议论或评论贯穿全片,成为党媒“重掌话语权”的重要注脚。

一、视听政论片建构“政治认同”修辞策略(一)视觉语言丰富大气,运用恰到好处

政论片代表着电视产品的最高水平。采用宏大叙事为核心,微观叙事辅助的主体叙事框架。宏大叙事有利于全景式、多角度、立体式展现中国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不凡历程。微观叙事有助于每一集都结构紧凑,高潮迭起,颇具张力。[2]《将改革进行到底》把现代数字艺术与传统电视镜头语言相结合,创作出一种宏大、震撼、绝美的镜头语言,在数字艺术特

【作者简介】刘战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博士研究生。刘蒙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李嫒嫒,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记忆与认同:“中国记忆”的影像建构——基于中国纪实影像生产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4

2019.11新闻传播NewsDissemination内心,破除其刻板印象。很多观众惊呼,原来中国这么强大!原来我们取得了那么多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官员腐败问题不断凸显,人们对官员的最深印象就是腐败,以至于形成对政府官员的刻板印象,那便是凡官必腐,《巡视利剑》通过展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下决心反腐败,查处了大量腐败官员,不仅仅拍苍蝇,而且也打老虎,这样的两面提示及原始刻板印象,完成其政治传播说服的功能,无疑通过政论片强化了观众的政治认同。

二、政治传播平台与传播维度的布局(一)播出预热:政论片前期宣传梯度推进

有效的媒体宣传需要各类媒体的强力支撑。各部政论片从建立剧组到节目播出,再到后续宣传,累计有300余篇文字稿件、200余段用于宣传的视频、上万张图片等,要通过不同组合分别发布到各类媒体上,这需要周密的宣传计划方能有效实施。所以,在什么时候、什么媒体、什么形式推出什么样的宣传内容,其应时的密集程度也尤为重要。总体上政论片的宣传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播出前预热宣传;播出时互动宣传;播出后发酵宣传。从片子启动成立剧组开始,到中央电视台播出以前的半年时间,这时剧组处在全速创作脚本、搜集资料、拍摄采访、视觉制作、后期编辑、创作主题音乐的紧张工作中,同时展开不同梯度的宣传传播。

(二)跨屏传播:全媒体、跨平台、全覆盖

“微传播”的影响越来越大,《巡视利剑》节目组更是大规模地在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平台上进行宣传,从而形成了“微传播”大作用的效果。[4]当前政论片全网信息来源集中在网媒、微博和微信。网络媒体所占比重高达端和社交媒体上,进入青年人的圈子,有效向青年人传播37%。政论片要亲近青年人的栖息平台,更多地转向移动

政论片所承载的政治传播目的。一些政论片在B站播出后,经共青团中央账号“搬运”传播,播放数和弹幕都有不错的成绩,不少00后积极观看一系列政论片,并且主动参与弹幕互动,大多均为正面的评价。同时,有效利用海外社交平台的低门槛和大流量,配合优质内容制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CGTN在Facebook、YouTube、Twitter传播效果。等海内外平台推送大量政论片内容,取得了良好的[5]

(三)多级传播:两微意见领袖助力口碑传播社交媒体为政治传播降低了成本限制。[10]微信微博上的意见领袖,通过相关分享和文章,通过两级传播,将相关政论片进行推介,有效扩大政论片的传播受众,增强传播效果。通过梳理微信文章,我们发现一系列拥有中国关注粉丝的微信公众号大号,撰写相关文章,推介政论片,通过短精小的文字和一系列片中具备视觉冲击的镜头,有效吸引并说服公众号读者记忆并观看相关政论片。观众在博士论坛观看该政论片之前,已经受社交媒体意见领袖文章态度影响,呈正面期待态度和评价。微博、微信上意见领袖的加持传播和好评,很多青年人在观看政论片之前,其态度已经受意见领袖的影响,对系列政论片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进而正面影响其政治认同。

(四)复合诉求:诉诸感性与诉诸理性双向驱动新技术、新媒体的运用,民粹主义、后真相、假新闻等现象纷纷崛起,情绪的诉诸和表演方式,使政治传播的输入又出现了情绪化、表演性等不确定性特征。[6]《辉煌中国》《大国外交》《法治中国》《巡视利剑》等系列政论片,一方面通过一些事例,构建观众的事实认同,然后通过一些事例,真正让观众产生事实认同,进而通过诉诸感性,让观众产生情感认同。片中的事实部分,主要是通过冷静地摆事实,讲道理,尤其是对数据和重大工程成就的呈现,通过论证与逻辑的力量来说服观众,以达到构建政治认同的目的。另一方面,以“讲故事”为代表的媒介化实践,叙事轻灵、回归口语、重视情感、长于互动,实现了宏大与微末、理性与情感、主体与客体的互融。可以说,在“讲故事”的媒介化实践中,推动了政治传播的社会抵达。[7]

三、政论片传播新思路与新路径(一)国家返场:政治传播主体多元化

任何一个现象级的传播案例,除了本身内容过硬外,传播策略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本次系列政论片能够引发舆论关注、产生积极效果,除了本身制作水准值的称道、重磅材料的合理运用外,其中的传播策略亦可圈可点。关于政治传播的主体,通常有三种分类,包括以国家为主的单一主体说、多元主体说和无主体说。我国的政治实践中,立足国家现实,一方面,推进包括公共外交、人文交流在内的各层次传播,发挥传播主体多元化的积极功效;另一方面,国家主体的“返场”在系列政论片的高效传播中优势尽显,包括近来我们推进的媒体融合发展、双微平台媒体国家队的崛起等,也侧面彰显了政治传播活动中与权威化并存,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是本次系列政论片传播效果最大化的保障。

(二)一题一片:政治叙事不再一锅烩

政论片通常紧密围绕某个政治主题展开,以向人民群众传递相关的政治生活内容、明确相关观点为其主要目的。[8]以往的政治传播文本通常会急于把所有“干货”一股脑呈现,因而往往会存在说得多说得快但说得乱的现象。本次系列政论片规避了这一问题,每一部政论专题片都各有侧重,一事一议,把每一个领域说深说透。不同于之前大部分片子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想说,什么事都说不清楚,全部事件都是蜻蜓点水轻飘飘地带过。一事一

5

“国家返场”的现实。从政治传播主体的变迁看,多元化2019.11新闻传播NewsDissemination议优势在于,一部政论片能够通过大篇幅将一个事件讲清讲透,增强人民对事件的认知和了解,通过丰富全面的成就事实说服观众接受这些辉煌成就,增强对政府、国家和民族的认同。

(三)内容形式:传播要符合需求习惯

政论片要真正触及青年群体,更好地进行传播、说服与构建政治认同,就必须亲近青年人的聚集地,真正制作青年人喜闻乐见,适合青年人所在的移动互联网传播渠道的优质内容。一开始的政论片传播推介依然是内容和渠道的分离,制定了传播目标,但没有精细化到实施落实。这一点在传播后期得到了纠偏,比如不再机械地贴上政论片原视频,而采取“精华版”、“三分钟看懂”、“动态图”看政论片等形式。以微信公众号的图文推送为例,数据显示含视频的推送占据总体推送的近75%,“速览版”功不可没,在微博平台这一效应同样存在。通过速览版快速了解精华,有利于积累良好口碑,提升专题片整体传播效果。

(四)一面提示:正面宣传效果较突出

霍夫兰在既往的说服与态度研究中提出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说服性传播活动中有一种简单粗暴的传播方式,那就是一面提示。实际的政治传播中,一面提示相对效果明显。尤其是观众在平常,由于民生、教育、医疗等话题,对政府产生很多负面印象。此时《辉煌中国》《大国外交》《巡视利剑》等政论片通过一面提示,全部展现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没有一句负面语言和负面镜头。通过浏览分析不同平台的网友评论,几乎是清一色的正面评价。这些一面提示所产生的认同并非什么神秘或者崇高的精神,恰恰相反,他产生于每一个普通百姓最平凡最简单的愿望,国家富裕政府强大,人民生活富足安康。

四、讨论:新时代政治传播的实践反思(一)同质化内容集中投放导致边际效应递减经济学最基本的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可以运用各种理由来进行解释,不过通常意义上有一种解释居于核心地位,那就是生理因素。以经济学的维度解释,所谓效用,就是人的满足程度取决于大脑神经的兴奋程度。当大脑接受外部因素刺激,神经元就会伴随兴奋并且产生所谓的满足感,我们称之为产生效用。这个规律不仅仅可以应用在物质消费,同样适用精神文化消费。从政论片的投放来看,从七月的《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始,而后,《辉煌中国》《大国外交》《法治中国》《巡视利剑》《将改革进行到底》《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等若干政论专题片先后上线。尽管侧重点各有不同,但作为核心的政治理念的传播,同样会引发一定程度的审美疲劳。

(二)政论片加短视频开拓政治微传播新路径政论片是我们进行政治传播的方式之一,不是唯一方

6

博士论坛式,更不是最终形态。从秦汉时期的诸子百家政治游说、清末王韬的政论文体,到梁启超的报章新文风,政论问题搭载媒介技术,生产出了我们司空见惯的长篇巨制型政论片,动辄就是八集十集。但是近来的传播实践也提示了长时段政论片在社会化传播态势下的局限性,因而前文我们就呼唤政论片的“速览版”。实际上就是政治传播的短视频,或者说政治微传播。政治传播应该乘移动互联网和短视频的东风,除了制作传统的长视频,还要针对互联网移动端和社交媒体制作大量适合传播的短视频,比如早前推出的Flash短片《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中国共产党宣传片《中国共产党与你一起在路上》、洗脑神曲《十三五之歌》视频等,这些政治微传播的实践赢得网友集体点赞,也是移动互联时代的政治传播方向。

(三)政治传播国家队务必回应民众最基本诉求政治传播领域呈现国家返场的事实。实际上,国家返场与传播的多元主体不矛盾,甚至相得益彰、美美与共。我们反而需要谨防国家队崛起可能潜在的负向效能,比如政治传播的话语干练漂亮,我们的政论片勾勒出一幅制度理想的美丽图景,但如果在现实层面无法落实制度理想,则可能带来民意的反弹,正面宣传带来负面效果,给官方形象带来不良影响。新时代政治传播应该革除大话、空话、套话和废话,真正关注涉及民众关切的社会议题,多倾听民众的反馈,变单向传播为双向沟通。只有人民才是政治传播效果的最终评价者,将政治传播的发展寓于社会发展之中,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新时代政治传播的应有之义。■参考文献:

本理论问题辨析[1]荆学民,施惠玲[J].现代传播,.视界融合2009:年第政治传播研究的几个基

4期,18-22.中国社会科学报,[2]马立新,吴桐2017.我国政论片创作的扛鼎之作年,91.[M].北京:

期,12-13.

[3]王晓清,《巡视利剑》创作谈[J].电视研究,2017年11

视利剑[4]》张晓芳为例[J]..新媒体时代政论片的创作与传播视听,2018年09期,61-62.

——以《巡

现——以[5]蔡《红大国外交梅.新》媒为例体视[J].角西部广播电视,下国家形象2018塑造年的08视期,觉79.呈

挑战[J].[6]荆学民,现代传播,于淑婧2019.年第互联网时代政治传播输入的变革与01期,67-74.践[J].[7]现代传播,姜红,印心悦2019“.年第讲故事”01期,:37-41.一种政治传播的媒介化实

战线,[8]2018赵玲丽年08.试析期,《将改革进行到底》124-125.

的论述方式[J].新闻

“复兴路上工作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