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概念
灰土挤密桩或土挤密桩是利用沉管、冲击或爆扩等方式在地基中挤土成孔,然后向孔内 夯填素土或灰土成桩。成桩时,通过成孔进程中的横向挤压作用,桩孔内的土被挤向周围, 使桩间土得以挤密,然后将备好的素土(黏性土)或灰土分层填入桩孔内,并分层捣实至设 计标高。用素土分层夯实的桩体,称为土挤密桩;用灰土分层夯实的桩体,称为灰土挤密 桩。二者别离与挤密的桩间土组成复合地基,一起经受基础的上部荷载。 适用范围
灰土挤密桩法或土挤密桩法适用于处置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 地基。处置深度宜为5-15m。灰土挤密桩或土挤密桩,在排除土的湿陷性和减小渗透性方 面,其成效大体相同或不同不明显,但土挤密桩地基的承载力和水稳性不及灰土挤密桩,选 用上述方式时,应依照工程要求和处置地基的目的确信。当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或增强其水 稳性为要紧目的时,宜选用灰土挤密桩法;当以排除地基的湿陷性为要紧目的时,宜选用土 挤密桩法。
【例题15】为排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宜选用的地基处置方式为( )。 A、夯实水泥土桩法; B、砂石桩法; C、振冲法; D、土挤密桩法; 答案:D 大量的实验研究资料和工程实践说明,土或灰土挤密桩用于处置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 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不论是排除土的湿陷性仍是提高承载力都是有效的。但当土 的含水量大于24%及其饱和度超过65%时,在成孔及拔管进程中,桩孔及其周围容易缩颈 和隆起,挤密成效差,故上述方式不适用于处置地下水位以下及处于毛细饱和带的土层。因 此,本地基土的含水量大于24%、饱和度超过65%时,由于无法挤密成孔,故不宜选用上 述方式。
因灰土挤密桩法或土挤密桩法具有当场取材、以土治土、原位处置、深层加密和费用较 低的特点,在我国西北及华北等黄土地域已普遍应用。 加固机理
灰土挤密桩或土挤密桩加固地基是一种人工复合地基,属于深层加密处置地基的一种方 法,要紧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地基紧缩性。对湿陷性黄土那么有部份或全数排除湿陷 性的作用。灰土挤密桩或土挤密桩在成孔时,桩孔部位的土被侧向挤出,从而使桩周
土得以 加密。 设计 1 桩的布置
灰土挤密桩或土挤密桩处置地基的面积,应大于基础或建筑物底层平面的面积。并应符 合以下规定。
(1)采纳局部处置超出基础底面的宽度时,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 基,每边不该小于基底宽度的倍,并非应小于;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每边不该小于基底宽度的倍,并非应小于。
(2)当采纳整片处置时,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底面外缘的宽度,每边不宜小于处置土层 厚度的1/2,并非应小于2m。 2 处置深度
灰土挤密桩或土挤密桩处置地基的深度,应依照建筑场地的土质情形、工程要求和成孔 及夯实设备等综合因素确信。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域 建筑标准》的有关规定。 3 桩径
桩孔直径宜为300~450mm,并可依照所选用的成孔设备或成孔方式确信。为使桩间土均匀挤密,桩孔宜按等边三角形布置,桩孔之间的中心距离s,可为桩孔直径的~倍,也可按下式估算:
6 承载力
灰土挤密桩或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点值,应通过现场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载荷 实验确信。初步设计当无实验资料时,也可按本地体会确信,但对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 力特点值,不宜大于处置前的倍,并非宜大于180 kPa;对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 力特点值,不宜大于处置前的倍,并非宜大于250kPa。 7 变形
灰土挤密桩或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变形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标准》(GB50007)有关规定,其中复合土层的紧缩模量,可采纳载荷实验的变形模量代替。 土或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变形包括桩和桩间土及其下卧未处置土层的变形。前者通过 挤密后,桩间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明显改善,即土的干密度增大、紧缩性降低、承载力提高、
湿陷性排除,故桩和桩间土(复合土层)的变形可不计算,但应计算下卧未处置土层的变 形,假设下卧未处置土层为中、低紧缩性非湿陷性土层,其紧缩变形、湿陷变形也可不计算。 8 其他设计要求 (1)桩孔填料
桩孔内的填料,应依照工程要求或处置地基的目的确信,桩体的夯实质量宜用平均压实 系数 操纵。当桩孔内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回填、分层夯实时,桩体的平均压实系数 值均 不该小。消石灰与土的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
【例题16】关于土或灰土挤桩,其桩体的夯实质量宜用( )操纵。
A、平均压实系数 ;B、压实系数 ;C、平均挤密系数 ;D、挤密系数 ; 答案:A (2)灰土垫层
桩顶标高以上应设置300~500mm厚的2:8灰土垫层,其压实系数不该小于。 施工
灰土挤密桩或土挤密桩的施工方式是利用沉管、冲击或爆扩等方式在地基中挤土成孔, 然后向孔内夯填素土或灰土成桩。工艺较为简单,但确信施工工艺、选择成孔方式、施工顺 序、向孔内夯填填料时应注意以下要求。 1 成孔工艺
此刻成孔方式有沉管(锤击、振动)或冲击成孔等方式,但都有必然的局限性,在城乡建设和居民较集中的地域往往限制利用,如锤击沉管成孔,通常许诺在新建场地利用,应选用上述方式时,应综合考虑设计要求、成孔设备或成孔方式、现场土质和对周围环境的阻碍等因素,选用沉管(振动、锤击)或冲击、爆扩等方式成孔。
施工灰土挤密桩或土挤密桩,在成孔或拔管进程中,对桩孔(或桩顶)上部土层有必然的松动作用,因此施工前应依照选用的成孔设备和施工方式在场地预留必然厚度的松动土层,待成孔和桩孔回填夯实终止后将其挖除或按设计规定进行处置。应预留松动土层的厚度,对沉管(锤击、振动)成孔,宜为 m,对冲击成孔,宜为。 2 被加固地基土含水量
拟处置地基土的含水量对成孔施工与桩间土的挤密相当重要。工程实践说明,当天然土 的含水量小于12%时,土呈坚硬状态,成孔挤密很困难,且设备容易损坏;当天然土的含水量等于或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时,桩孔可能缩颈,桩孔周围的土容易隆起,挤密成效差;当天然土的含水量接近最优(或塑限)含水量时,成孔施工速度快,桩间土的挤密成效好。因此,在成孔进程中,应常握好拟处置地基土的含水量不要太大或过小。地基土宜接近
最优(或塑限)含水量,当土的含水量低于12%时,宜对拟处置范围内的土层进行增湿,增湿土的加水量可按下式估算:
的紧缩性和湿陷性。抽样查验的数量,对一样工程不该少于桩总数的1%;对重要工程不该少于桩总数的%;对不合格处,应采取加桩或其他补救方法。 2 完工验收
土或灰土挤密桩完工验收时,承载力查验应采纳复合地基载荷实验,查验数量不该少于桩总数的%,并非应少于3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