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中班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的“解放”

浅谈中班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的“解放”

2023-06-23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作者:臧圣芳

教龄:7年

职务:教师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陆杨幼儿园

浅谈中班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的“解放”

昆山陆杨幼儿园 臧圣芳

摘要: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主要以游戏为中心,通过游戏能够发展幼儿的自主能力,以及各种经验的积累。中班幼儿好模仿、思维开始具体形象等特点,决定了对自主性游戏的需求。但它的自主性游戏又较其他年龄阶段的自主性游戏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游戏的主题扩展,情节得到了发展,其次游戏的目的性增强,主题趋于稳定,再者幼儿在进行游戏时能认真的坚守自己的岗位,并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最后幼儿游戏后谈话能够做好自我评价以及评价他人。但往往我们老师在引导幼儿游戏时,存在着忽视幼儿发展基本权利的地方这与陶行知的“六大解放”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本文围绕在幼儿自主游戏中实践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进行探讨,为幼儿更好的自主成长创造条件。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解放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游戏期”。到了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开始具体形象,有意性已经发展。特别喜欢模仿一些他人的行动和语言,扮演一些他人的角色。自主性游戏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符合了孩子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很受欢迎。

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活动。既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由幼儿自己确定游戏主题,构思内容,分配角色和确定规则,更多地发挥创造性的有趣的活动。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也是极好的教育手段。因此,我们作为幼教工作者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更大效能地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在幼儿园自性主游戏中,处处渗透了自主性教育的内容,随着教育形式和游戏模式的革新,我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如何将“六大解放”的思想

运用到幼儿园的游戏中,充分发挥自主性游戏的教育作用。让幼儿在其中自主、自由地成长。

一、自主性游戏指导时常见的问题

我们的自主游戏包括桌面游戏、区角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结构游戏等。对于区角游戏中幼儿的自主性发展是现而易见的。近年来我们在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自主性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角色游戏中我们从主题、同伴、材料到场地都充分的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使得角色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的游戏。引导幼儿完全自主地逐步解决游戏主题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1.教师把重视变成控制

游戏具有假想性、愉悦性,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被确定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成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基本形式。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因此教师在每次的活动中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导幼儿的活动,只要孩子与老师的预设活动有了一些偏差,老师就会马上千方百计的引导孩子朝着自己的预设目标走去,老师的干预是非常多的,影响了幼儿的自主性发展,控制了幼儿活动的自由度。就是由于老师对游戏的重视变成了对幼儿游戏的控制。将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时间剥夺了,却还是自认为对游戏非常的重视。尤其小班的孩子,社会经验和游戏经验都不足,不能够很好的游戏,在游戏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时老师干预的非常的多,在幼儿非需要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教育意图强加在幼儿的游戏之中,认为这既是游戏也是引导了。 2.幼儿在选择游戏时缺少自主权

《纲要》指出:“应该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应绝对尊重幼儿的意愿,不用自己的建议去左右他们的想法。”陈鹤琴教育思想中也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自主性活动,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活动,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往往有的老师就决定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她没有根据幼儿的意愿就替他们决定该玩什么游戏。幼儿本身的游戏意志力就不够,会被其他游戏干扰,同时他们和同伴之间也能解决这些

问题,教师又何必要干涉景区呢?游戏就是要让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由展开、自发交流游戏的情节、内容等;有权以自己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纠纷等。游戏的主导者应该是幼儿,幼儿游戏的主题、玩具的选择及游戏的进行都应由幼儿自己来确定,教师只需为幼儿自主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必要的准备和帮助,幼儿才是自主游戏的真正主人。

在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性游戏时,教师不自觉的就会忘记游戏所要达到的目的,因而给幼儿造成一定的影响。不仅上述中说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多,这都与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相悖,极其不利于幼儿的自主发展。 二、“解放”幼儿,让幼儿自主游戏

所谓的“解放”幼儿,其实就是需要老师在指导幼儿自主性游戏时遵循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使幼儿在游戏中真正获得自主。那“六大解放”思想是什么呢?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 “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1.“解放头脑、解放双手”,给幼儿提供创造的空间。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选择游戏以及提供游戏材料时不能忽视幼儿的个别差异,要使每个孩子都有游戏的机会,并在游戏中展现自己的能力。这就要解放幼儿的头脑,让幼儿来动脑想想做什么游戏,大家共同商量,然后由老师准备材料,布置游戏的场地(幼儿可以参与准备布置)。比如说早晨的桌面游戏,也是自主性游戏的一种游戏,不仅有买的现成的游戏材料,还有老师根据本班孩子的差异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游戏材料。当幼儿来园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选择游戏操作,通过动脑、动手完成了许多稀奇的作品,让同伴和老师都

为之称赞。一般在桌面游戏中老师只是个观察者,完全由幼儿自己发挥想象,然后动手创作。其中老师自制的游戏材料提供给他们时,幼儿在选择后并没有问老师“这个怎么玩?”,因为他们动脑想了,动手操作了,自然就明白游戏的玩法。

不光光在桌面游戏中解放了幼儿的头脑和双手,还有区域游戏、角色游戏、益智游戏等,幼儿的积极性都能被激活,主动的投入到各个游戏中去,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游戏开展的更加有趣、有意义。例如娃娃家的游戏,娃娃家的游戏是每个幼儿都喜爱玩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不是把每个孩子的角色安排好,而是让幼儿幼儿自己安排。每次游戏时我都会发现娃娃家里的角色都有变化,因为选择此游戏的人多,但是家庭主要的成员无非就是:爸爸、妈妈、宝宝、爷爷和奶奶,这几个角色被选择完了,那多出来的幼儿怎么办呢?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于是他们加入了许多的角色扮演:外公、外婆、叔叔、阿姨、姐姐、弟弟等,使一个小家庭变成一个大家庭,游戏的内容明显增加了许多,意义也非同凡响。

幼儿主动的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改变游戏的玩法,创造出不同的游戏情感体验,增加了自身的游戏经历。在没有老师的局限下,自主性游戏变成真正的自主性游戏。解放幼儿的头脑是对幼儿很好的肯定,解放幼儿的双手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解放头脑和解放双手就是给幼儿一个创造的空间。 2.“解放眼、解放嘴”,给幼儿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幼儿都是好奇心强的,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总喜欢探个究竟,但往往在成人的管制或者嫌幼儿啰嗦的情况下,把幼儿给“框住”了,很多幼儿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却不敢问、不敢说,长久下来也就不再对任何事感兴趣了。有些家长和老师会埋怨一些孩子怎么对什么事情都不敢兴趣,可是有没有想过,他的好奇、他的求知是被谁给早早的扼杀了。因此,我们要让这些孩子找回自己的本性,解放他们的眼和嘴,让他们去观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给他们一个探索的机会和空间。这在幼儿园里,也就只有通过自主性游戏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每天同样的游戏却有不同样的事情发生,谁都不会预料到孩子们在游戏时会制造出什么样的情况出来,在解放眼和嘴的前提下,他们似乎很“大胆”,在自主性游戏图书区中就能体现出这一点。幼儿阅读图书是自由选择图书翻阅,没有成人的陪伴讲述,而作为还不认识字的幼儿园孩子们,也只能通过自己观察图书

的画面来猜测想象发生什么事,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画面上的内容。一次游戏活动时,有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翻阅图书,每人手里拿一本书在安静的阅读,谁也没有干扰谁,就是那么的认真阅读。等他们看完后,互相问了句:你看了什么书?然后两个人轮流讲述自己看的书,说得很是精彩,虽然语言组织能力不是太好,但基本上能听出书中大概的内容。待游戏结束后我特意的去翻阅了他们俩看过的书,对照了一下,他们讲述的内容和书上的内容误差不是太多。不是偶然的观察他们游戏,还真不知道平时不爱说话的他们也能讲出那么精彩的内容。以往游戏时,我们老师会参与进去,引导幼儿阅读和讲述,但无意中就限制了孩子的眼和嘴,很有可能有些不是他们想要看的,还逼着他们按照老师的提问去讲述。学习了“六大解放”后,在指导自主性游戏时,稍微的改变下方式,收获却是很大。同时,幼儿的眼和嘴解放了,他们也得到了一份收获,不再拘束的阅读图书,不再拘束的游戏,他们有了自己的探索空间。

3.“解放空间、解放时间”,给幼儿提供创造想象的平台。

成人们在思考问题时需要空间、时间,其实孩子们在游戏时也是需要空间和时间。解放幼儿在自主游戏的空间,让其在相应的时间段有自由选择的机会,发展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的能力。在角色游戏中我们从主题、同伴、材料到场地都充分的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使得角色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的游戏。引导幼儿完全自主地逐步解决游戏主题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在表演游戏中,教师先进行了一番游戏指导,提供材料,完全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他们在游戏开始后,自己选择道具,装扮自己,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改编故事情节进行表演。整个过程都被限制在游戏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然而这个时间段也是足够的,对于幼儿来说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一个自由的空间。虽然时间并不多,但孩子的身心是放松的、自主的。就这样解放幼儿的表演空间及时间,使幼儿自主的发展。还有其他角色游戏也是如此,给他们空间和时间,他们就能自由的想象,创造不同的游戏内容,让自己在游戏中展现出最精彩的一面。幼儿的想象力不是成人能预料到的,也是不能控制的,那就给他们一个想象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自己想象中自由的翱翔。

三、遵循六大解放思想开展游戏,需注意尺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开展自主性游戏中实践“六大解放”思想时,

孩子和老师都收获到很多,但有时也容易忽视一些问题。因为让他们动起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受老师束缚,可是结果都是幼儿像一盘散沙,变得自由散漫,因此,在遵循“六大解放”思想指导游戏还是需要教师把握尺度,不要造成幼儿散漫的游戏。 1.放手而不放松。

在幼儿时期自我控制能力是很差的,他们不能约束自己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不受大脑控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而我们对其“六大解放”后,那就更加随心所欲的游戏,尤其个别调皮的幼儿容易干扰他人游戏,甚至破坏游戏。这个时候老师不要急于干涉,要找合适的机会参与进去,千万不能放手不管,如果幼儿自己不能解决的话,问题就会越积越多。游戏的时候教师是有多重身份的,观察者、参与者、引导者等,所以放手的同时还是要掌控着一切,不能放松自己不理会幼儿。

2.幼儿解放而不是老师解放。

自主性游戏中,幼儿得到了解放,自由的选择游戏,自主的探索游戏玩法,身心放松的玩游戏。可是幼儿解放了,教师却没有解放,教师还是要时刻的观察每个幼儿游戏,引导幼儿正确的游戏,不能放纵幼儿和自己。有的老师认为解放幼儿随幼儿怎么游戏,自己可以放纵一下不用去管了,这样的想法就是错误的,教师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摆正自己的角色。当你放手时,你就可以参与其中去,也成为一个游戏者,多与幼儿互动,了解幼儿“解放”后是怎么游戏的,从中感知每个幼儿的特性。

通过践行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游戏,从自由的游戏中得到真正的生活经验。过去由教师安排为主的游戏活动中幼儿缺乏主动性的表现,现在的幼儿对自己的探索和研究非常着迷,每个幼儿都关注自己的游戏活动,游戏区里很少出现无所事事的幼儿。个别性别孤僻的幼儿,情绪上的紧张状况也得到了缓解,行为得到了改善。师幼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过去游戏活动绝大部分是由教师安排的,幼儿对他们将要进行的游戏一无所知,而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由于幼儿对活动选择和安排有了自主权,幼儿总能找到自己想干的事情,总能有序地安排自己的游戏,主动性与积极性大大增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