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刘洋
要: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是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更是已经
上升到国家战略部署。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是育人共同体中重要的力量,课程思政视阈下,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发挥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作用,是优化课程思政实践的有效探索,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以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保障。关键词:协同育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刘洋,盐城师范学院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江苏盐城224051)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9)10-0063-03
能力培养,主要依托第一课堂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作为育人的不同场域,发挥着不同的效能,都是育人工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课程思政的理念强化了第一、第二课堂的衔接,强调了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在工作分工上的互补性。
3.工作方式与方法的互鉴性。辅导员的工作
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把它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课程思政不同于以往课改教改,已经作为国家战略决策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各自承担着“守渠种田”、教书育人的工作职责,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下,探讨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的逻辑关联,构建科学的协同工作机制,优化分工与协作,发挥最大协同效应,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应有之义。
一、课程思政视阈下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的内在逻辑
专业教师工作面向的对象都是在校大学生,引领学
1.工作对象和目标的同向性。高校辅导员和
方式因时代的发展和工作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发
展、创新。辅导员善于运用新媒体手段,善于把握学生特点,善于因势利导,完成思想引导、教育管理以及成长服务,趋于感性和显性。专业教师的工作方式趋于理性和隐性,扎实的专业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更深刻和持久的影响。课程思政的理念促使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在工作方式方法上相互借鉴、相互渗透,逐步实现自动耦合、同频共振。
课程思政的实施直指高等教育存在的价值观教育同知识教育相剥离、教书与育人相割裂的倾向,是切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施策。协同育人是指高校各子系统通过环境条件的改变,使新的序参量出现,从而形成各育人目标相互配合、各部门相互协调、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有序结构。[1]在课程思政这个目标指引下,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工作协同有着必然的现实需求。第一,辅导员履职尽责和能力提升的必要。工作职责和职业发展指引着辅导员要进行工作协同。辅导员工作面广量大,内涵丰富,时代的变化发展对辅导员履职尽责能力提出了更大挑战,单凭辅导员一己之力难以确保工作质量。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
2019·10生成长成才是两者共同的工作目标。辅导员属于专职学生工作队伍序列,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主要职责是依托传统途径、载体开展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制、心理健康等教育引导和日常管理工作。专业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提升知识建构能力。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朝着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价值目标同向同行。
2.工作场域和分工的互补性。辅导员和专业教
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有侧重、分工互补。辅导员聚焦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及心理健康素质、创
新意识教育,班团活动、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是主要工作场域。专业教师聚焦专业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
63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611期准(暂行)》中明确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分为初、中、高三级标准,从初级的日常事务管理、学习生活指导,到高级的职业生涯规划、科技创新实践、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研判和把握,是对辅导员工作核心价值的确认,也是辅导员工作能力发展的基本遵循。辅导员能力晋级提升内涵就是要求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专业发展有机结合、管理育人与教书育人深度融合。第二,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必要。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以及能动性发挥是制约课程思政效果的重要因素。与辅导员的协同有助于强化专业教师育人意识,深化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和价值内涵的理解,提升对于学生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塑造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激发专业教师提升课程思政能力的主动性。有助于帮助专业教师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认知和实践规律,以及不同时期不同面向对象的话语特征,从而增强专业教师“守渠种田”的素质与能力。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升的必要。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是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工作互联融通、合作协同,是“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构建的题中之义。课程思政理念是破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这一时代课题的积极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进行系统思维、科学设计、协同多方、统筹资源,辅导员是“显性思政”工作的重要一极,是需要协同的一方和统筹的重要资源。
二、课程思政视阈下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
普遍深耕专业、1.认识不够精通教学,导致意识但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不强。就专业教师而言,
必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却不一定能达到足够的高度。
部分人对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简单、习惯地将其归结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的责任。课程思政理念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要求,专业教师需要克服传统思想认识的巨大惯性,并形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需要思想和理念先行,才可能有行动跟进的自觉和自律。就辅导员而言,其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处理班级管理、班风学风建设、心理疏导、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奖助贷补、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大量日常性工作。[2]琐碎、细致的管理工作容易使辅导员工作简单化、思维程式化,缺乏对工作内涵的理性思考,忽略对全局工作的宏观把控。容易将课程思政归结为对专业教师的单向要求,不能从全
642019·10学工视窗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去定位,从而导致对课程思政理念理解不深,不能把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契机,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的意识不强、协同不够。
师的2.思想能力不足导致效果不好道德素养、专业素养、。课程思政对专业教
信息技术水平、教学
能力提出了全方位的考验。专业教师需要适应新形势下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不同维度对课程教学的不同要求,不少教师由于入职时间短、思政工作经验欠缺、科研压力大等原因,在课程与教材开发、教学设计与管理以及教学评价方面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就不足为奇了。同样,对辅导员而言,“打铁还需自身硬”,但由于其工作经验、人生阅历不足,在入职时也不可能完全做到与学生的专业匹配,自身在理论基础、价值观念、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上尚有提升空间,同样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实际工作中两者之间的配合与协同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势必会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大打折扣,甚至出现相互消解的现象。
进不3.能仅机制不畅导致合力不够仅依靠教师的个体自。课程思政的有效推
觉,思政工作的全覆盖要依托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制度设计与优化来加以保障。专业教师、辅导员是高校思政工作系统中的优势资源,事实上,由于分属不同的
管理序列,不同的管理体系、考核评价机制和任务目标导向,加上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不同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路径,致使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的系统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学工、教学“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没有充分形成合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目标高度明确的趋势下,改革内部运行机制,促进系统内具体性目标的相互融合是目前高校思政体系需要解决的重要工作。
三、课程思政视阈下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策略
穿教1.育教引导树立协同育人理念学的全过程,努力实现。把思想政治教育贯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已经成为当下高等教育的共识,但将其转变为全体教师的思想共识以及行动自觉,仍有一段路要走。一些教师仍习惯从岗位角色出发,对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深刻意义认识不足,立德树人的重要性认知需要进一步提升。高校要立意高远,立足实际,引导教师树立协同育人的思想和理念。创设情境加强教育、培训和引导,强化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守渠种田”的责任意识,在思想
学工视窗上从“条块分割”转向“协同配合”。明确立德树人是所有专业教师、辅导员队伍、管理人员的共同使命,需要教学、管理、服务等部门协同联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在内的所有教师的共同目标,课程思政是时代对教师教书育人作用发挥的重要举措,是高校育人体系中相互关联和作用的重要环节。
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协同育人格局形成需要高校完善2.完善协同育人制度设计。课程思政视阈下辅
科学的制度设计。首先,在学校层面,需要契合思想政治教育宏观战略要求,把课程思政的工作目标纳入高校内部子系统管理体系中,尤其是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部门,在共同目标导向基础上同谋划、齐推进、共发展。其次,要以育人实效为考核重点,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以及激励制度。将学工和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共同体,建立健全过程评价和奖励体系,保证不同管理序列考核工作的一致性,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协同育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次,要细化相关教学和管理工作制度,明确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职责与分工,完善二级学院层面教学和学工联席协商研讨机制,学期初制订工作分工,学期中交流协商新问题和新情况,年终系统回顾和总结,从而保障资源共享、信息对称、合力育人。
思政3.是教加育强理协念同不育断人深理化论的研动究态与过实程践,探是索教。学课资程
源信息不断整合的动态过程,是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参与推进各学科、专业与马克思主义学科、专业的融合交叉。辅导员队伍的主业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少辅导员还兼职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因此,加强两支队伍的协同合作具有良好的现实基础。以教学科研项目立项研究为基础,加强在理论研究方面的合作,能够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水平;以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建设为契机,加强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在教学实践方面的伙伴式合作,能够完善教学方法体系,优化教学能力结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能力。课程思政充分整合两支队伍协同的力量,可以促进教师有机融入时代元素、学生关注热点话题,优化设计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吸引力,可以让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和教育成为课程教学的有效延伸,也使得辅导员的时政课和思政课与专业更贴近,对学习生活等方面引导的层次和效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611期率更高。
统,合4.理搭的建载协体同与工平作台平可台以。更课高程效思地政配是置开系放统的资系
源,提升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工作协同的成效。在学校层面,基于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集中整合学工和教学资源,打造校内特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一批优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选树一批优秀课程思政教师群体,发挥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典型示范作用。在二级学院层面,基于教学活动效果的提升,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坚持以学生为本,改革课程学分管理和课程教学评价方式,鼓励教学与学工共同开展专业学习竞赛、课程创新实践活动,推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管理、教学和学工深度融合。在教师个体层面,立足个人专业发展,主动发挥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平台作用,开展知识学习、工作经验交流。另外,依托“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网络课程平台,融合教学和学工的思政需求,精准设计教育教学环节,精心实施教育教学过程,实时把握学生学习、成长状态,在动态、开放、合作中实现共生、共赢。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教师需要确立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校要研究和探索构建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实现方式,利用协同合作推进课程思政实践,用更多、更有效的方式来促进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参考文献:
[1]刘亚敏,人机制构建的思考黄英.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
[J].现代商贸工业,2017,(20).[2]辛屾淼,下的协同薛育海人.机高校制“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合力”
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8).
责任编辑
朱婧婧
2019·10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