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破坏的风险,进一步保障了美学区的修复效果。是也有后期出现牙龈退缩,暴露基台边缘,降低后期
美学区上颌切牙的缺失通常会导致垂直向的骨 美学修复效果的风险,要慎重选择。吸收,也许仅仅是矢状方向,会导致唇颊侧凹陷的形 成。这些牙齿缺失所导致的解剖学上的缺陷,可能对
5展望随着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美学
种植体植入部位的准备有影响,需要更多的偏腭侧或
者舌侧方向植入种植体,以避免唇颊侧出现骨开窗情 区牙齿缺失后的美观、高效修复抱有的期望值也在不 况。因此,上部修复将通过角度基台附加粘接固位牙 断提高;缩短缺牙期及治疗周期,减少就诊次数,是患
冠的修复方式处理或使用具有ASC角度螺丝通道的 者和医生共同的愿望。种植修复后软组织形态的获 基台来解决。粘结固位意味着可能存在软硬组织炎 得和重塑,以及与邻近软组织的和谐度,对美学区美
症的风险,而螺丝固位的ASC角度螺丝通道基台在 学效果的获得至关重要。多种因素均会对美学区种 解决美学问题的同时,也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模式。植修复后良好软组织的获得产生影响,如果种植体周
在ASC系统中,螺钉进入通道需要在螺钉头处 围存在仿生牙周组织,患者可利用自身修复能力来解 加宽,以允许螺丝刀与成角度的螺钉正确接合,这种 决美学区软组织出现的问题。Periostin有促进人牙周 加宽的螺钉通道也可能导致修复体牙颈部区域中的 膜干细胞分化为成纤维细胞的作用,促进牙周组织的
陶瓷变薄。所以由钛金属嵌件和氧化错组成的具有 再生功能,对牙周组织再生工程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
较高机械强度的Satoshi Sakamoto(SS)基台被设计,
临床上治疗牙周病和构建植体周围仿生性牙周膜奠定
并应用这种SS基台设计使临床医生能够获得具有最 了理论基础。当然,Periostin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许 佳美学和机械强度的螺钉固位修复体。薄基台的设 多Periostin作用机制还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期
计使得修复体的冠具有正常的尺寸和更少的过度轮 望在不久的将来种植体周围可以产生仿生牙周组织,
廓线,从而为软组织提供更多空间。使种植修复能够达到长期稳定美观的修复效果。
4.2永久基台的一次性安放在种植体植入同期安 (参考文献略,读者需要可向编辑部索取)放永久基台,有不少学者已经通过临床试验证实,一
收稿日期= 2019-08-25 (本文编辑:陈志翔)次性永久基台的安放,可以有效保存水平向的牙槽骨
牙周病与全身性疾病的研究现状陈伟士doi:10.3969/j.issn,1671-0800.2019.09.003【中图分类号】R783.4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1-0800(2019)09-1142-03牙周病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之一, 症、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不良妊娠等。本文对
由于牙周炎对全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潜在影 牙周病与全身性疾病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响,牙周病原体及其炎症反应的研究引起了非口腔 专业研究人员的关注。有证据表明口腔疾病与许多 全身性疾病有关,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道感染、癌作者单位:315211宁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通信作者:陈伟士,主任医师,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科
1牙周病与心血管疾病在美国,心血管疾病被认为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并且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鉴于其较高的经济和
社会影响,心血管疾病和牙周疾病之间的相关性已引 起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一项纳入5项队列研究的
委员,宁波市医学会口腔医学分会主任委员。Email: c7799vvs@126.comMeta分析显示,牙周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比对照
现代实用医学2019年9月第31卷第9期
• 1143 •组高1.14倍。该研究表明,牙周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 患病率和发病率均显著增加。此外,在一项针对1163
3牙周病与癌症名男性的研究中观察到牙齿缺失、牙龈口卜姝单胞菌 3.1牙周病与口腔癌 一项包括3 183例受试者的
(Pg)、放线杆菌与冠心病的血清抗体之间存在关联。
Meta分析研究显示,牙周病患者口腔癌的易感性增
另一项研究证实,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发现了来自 加。一项台湾研究调查了 100万个随机选择的保险 牙周病原体的DNA,如Pg、放线菌和中间普氏菌,表 病例,发现牙周炎患者患癌症风险高于牙龈炎患者,
明这些病原体可能从口腔迁移到身体远端部位。一 并发现Pg通过诱导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促进口腔 项利用感染Pg的高脂血症小鼠进行的动脉粥样硬化 鳞状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在口服特异性化学致癌物
动物模型研究表明,细菌感染与牙槽骨吸收和主动脉 的动物模型中证实了牙周病原体在口腔癌诱导中发 粥样硬化有关。Pg和齿垢密螺旋体可诱导全身免疫 反应,在口腔上皮、主动脉和全身器官中均发现细菌 基因组DNA。此外,Pg可通过Toll-4样受体逃避非 特异性免疫,从而促进血管中慢性炎症的发生。Pg还 可通过其分泌的外膜囊泡诱导人体样本中的血小板 聚集,这可能是体内血栓形成的原因。综上,部分口腔病原体与人类心血管疾病的高
风险相关,并且动物模型的研究支持了口腔病原体 感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2牙周病与肺部感染疾病肺部感染可由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引起。
牙周病患者唾液中的牙菌斑病原体积聚,扩散到下 呼吸道即可引起肺部感染。已被证实涉及肺部感染 的口腔病原体包括放线杆菌、肺炎衣原体、具核梭杆 菌、坏死梭杆菌及Pg等。在小鼠感染模型中,Pg可引起肺部持续性炎症反 应,这一过程包括细菌聚集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
一项对40例接受气管插管的受试者进行的研究显示,
无牙患者的口内也有大量放线聚集杆菌、Pg和福塞坦氏 菌,这表明即使没有牙齿,口腔环境也为病原菌积累提 供了有利条件。研究人员发现具核梭杆菌可引起一种 从咽炎开始,最终导致Laniare综合征的呼吸道感染。肺炎衣原体作为呼吸道病原体,与哮喘、支气管炎
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有关。这种病原体也在口腔中存在, 可通过口腔转移到下呼吸道,之后通过血液循环和单 核细胞传播到脾、心脏和主动脉等其他部位。此外,肺 炎衣原体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有关,这可能是 口腔病原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另一机制。总之,上述研究表明口腔中存在的口腔或非口 腔病原体均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挥着潜在作用,该研究表明牙周病原体Pg和具核梭
杆菌通过与口腔上皮细胞的直接作用刺激肿瘤的发 生,并且该作用是由宿主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介导的。 另一项研究表明长期和重复接触Pg,通过上皮细胞间 质转变样细胞的变化增加口腔癌细胞的侵袭性。因
此,口腔病原体,特别是Pg和具核梭杆菌已被证实与 口腔癌的发展有关,表明它们可能是口腔癌早期阶段
的生物标志物,可能是人类预防口腔癌的靶标。3.2牙周疾病与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是全球第四大
导致死亡的癌症,有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道
微生物群中存在大量具核梭杆菌。Warren等在患有
肿瘤的肠道中分离出口腔革兰阴性厌氧病原体,例
如梭杆菌属、纤毛菌属和弯曲杆菌属。有研究证实
口腔中具核梭杆菌可迁移到人肠道中并定殖,导致
炎症的发生。此外,在肠道肿瘤小鼠模型中发现具
核梭杆菌可增加肿瘤多样性并选择性地在肿瘤部位
定殖,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在结直肠癌小鼠模型 中证实了具核梭杆菌可以改变管腔微生物的组成,
同时介导细胞因子的分泌并激活肿瘤发生的相关通
路。以上这些数据表明具核梭杆菌通过促进炎症微 环境,进而导致结肠直肠肿瘤的发展。4牙周病与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紊乱疾病,其特征是由
于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缺陷(1型糖尿病)导致的
高血糖症,或胰岛素敏感性降低(2型糖尿病),或两 者组合,可影响成人、青少年和儿童。值得注意的是, 糖尿病和牙周炎呈现出“双向”联系,互相影响。牙
周的慢性感染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的失调,进一步
引起代谢紊乱。事实上,患有急性感染(细菌和病毒)
的个体会表现出严重且持久的胰岛素抵抗。一项针
・ 1144 •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 September 2019, Vol. 31, No. 9对124名中年男性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即肠道 有关,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纵向研究,将牙周病原体及其
病毒和肺炎衣原体的感染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抗体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变性直接联系起来。这可能是由于这些感染会导致慢性的低度炎症。在 总之,口腔卫生不良会导致慢性牙周炎,并可能间接
一项大鼠的糖尿病模型中,观察到Pg会导致牙龈血 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持良好 管功能降低和胰岛素抵抗增加。一项Meta分析研 的口腔健康很可能成为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措施。究的结果表明,牙周治疗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
的血糖控制。相反,糖尿病也可能导致牙周疾病。事 实上,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炎的
6牙周病与不良妊娠母亲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包括早产、胎膜
风险增加了 3倍。一项针对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 早破、先兆子痫、流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低出生体 病患者的牙周检查发现牙龈炎患病率为21%,牙周 炎患病率为6%;此外,针对1型糖尿病的成年患者 牙周查体发现受累的部位更多。总之,众多证据均已表明糖尿病和牙周病之间
为双向关联,即糖尿病增加了罹患牙周炎的风险;相 反,牙周炎症也会导致血糖控制不佳。5牙周病与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
其特征是记忆、思维、语言和学习能力的进行性和不 可逆性损害,最终以死亡告终。如糖尿病一样,阿尔 茨海默病和牙周炎也呈现双向关系。最近一项全面的口腔健康研究表明,脑损伤患 者牙周炎患病率较高。事实上,炎症被视为牙周炎 和阿尔茨海默病之间联系的关键点。阿尔茨海默病 的标志是神经胶质细胞被激活并产生显著水平的炎 性细胞因子。因此,在老年阿尔茨海默病和牙周炎患 者中均检测到促炎细胞因子的增加。一项观察不同抗 炎药和细胞因子的研究强化了这样的假设,即炎症是
阿尔茨海默病中神经变性的主要驱动因素,这表明非 笛体类抗炎药(NSAIDs)可有效减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 病。此外,宿主根据口腔细菌感染,机体会合成促炎细
胞因子,提示牙周病可能导致阿尔茨海默病。从死后 阿尔茨海默病人脑中可分离出来Pg和齿垢密螺旋体 的脂多糖,这表明来自这些病原体的毒力因子可能在 脑炎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中起作用。此外,在死 后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中也检测到牙周病原体齿垢 密螺旋体和肺炎衣原体等细菌,这表明除了炎症介质 外,一些牙周病原体可能通过血液侵入大脑屏障。这 在动物研究中已得到证实,该研究显示小鼠脑中存在
Pgo虽然这些牙周病原体似乎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
质量、死产和新生儿败血症等。由于孕妇的荷尔蒙 变化,他们比非孕妇更容易患牙龈炎和牙周炎。临
床上,大约40%的孕妇表现出牙周病。目前,已提出 了两种不同的机制来解释牙周病如何与不良妊娠结
局相关联:第一种假说提出口腔病原体可以从口腔 移位并穿过胎盘,到达羊水内和胎儿循环;第二种假 说则认为来自牙周病原体的内毒素或炎症介质系统
性传播可能影响胎儿的发育或自然流产。在牙周病期间产生的细菌病原体、抗原、内毒素
和促炎细胞因子可以穿过胎盘屏障,导致身体内分泌
的紊乱,这可能导致不良妊娠。具核梭杆菌是在各种
胎盘和胎儿组织中发现的最常见的口腔病原体。一
个足月死产的病例报告表明,呼吸道感染期间免疫反 应减弱时,具核梭杆菌可以从母亲的口腔转移到子 宫。此外,在子宫内感染中检测到具核梭杆菌和其他
口腔亚种,可能来自相同的传染源。在早产患者的胎
盘中也发现了其他口腔病原体,如Pg。Pg的脂多糖 还可诱导大鼠胎盘和胎儿生长受限和再吸收。综上,虽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牙周病与不
良妊娠结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迄今为止的研究结
果表明牙周健康对于孕妇预防不良妊娠是必需的。越来越多的文献证据表明牙周病原体对机体健
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最近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实 验研究均支持由牙周病和全身性疾病共同作用引起
的菌血症或炎症之间的关系。口腔健康与全身性疾
病相关,并可以影响多种疾病的进展;因此,重视口 腔牙周病的早期诊断是十分必要的(参考文献略,读者需要可向编辑部索取)收稿日期= 2019-08-25 (本文编辑:陈志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