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跨过年龄门,盘点70后80后90后购房那点事儿

跨过年龄门,盘点70后80后90后购房那点事儿

2022-12-26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跨过年龄门,盘点70后80后90后购房那点事儿

70后:基本上都是工作狂。

80后:拒绝加班! 90后:拒绝上班! 70后:我们有存款。 80后:我们负债。 90后:我们有老爸!

这是网络上流传的关于70后、80后、90后生活状态的总结,看似笑谈,却带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而当买房遭遇年龄,是否也带着这样的性格特点和年龄标签?

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没有60后福利分房的安逸,也没有80后的玩世不羁。但如今已30岁~39岁的他们,很多人已经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他们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是购房的核心力量,我们不妨先来看看70后买房的酸、甜、苦、辣。

70后:是牺牲者还是受益者

70后也“啃老”

主人公:刘伟,1978年生,出租车司机,月收入2000

元~3000元

“啃老族”这个词似乎是专门为80后准备的,但70后的刘伟也自嘲为“啃老族”:“爸妈都不容易,岁数也大了。按说我不能在家里泡着,但不这样,我就得睡大街!”刘伟是一名的哥,中专毕业后。他换过好几份工作。“我做过售货员、售票员,还做过业务员,但是时间都不长,干一阵儿就觉得腻了。后来我学了开车,就开始开出租。”刘伟做的哥已经4年了。“虽然赚得不多,工作也挺累,但是时间还算自由。”

已过而立之年的刘伟,现在还没有结婚,也没有女朋友,仍然和父母住在一起。“没房子,谁都不愿意跟我这样的人谈朋友。”刘伟说。以他目前两三千元的月收入,根本不可能买一套商品房。“我就盼着能买套限价房。像我这种情况,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买不了经济适用房也买不起商品房。现在就这么耗着。”刘伟盼望着限价房的政策能尽快落实,买套房子后解决下个人问题。

“我不炒房,却因为房子赚了钱”

主人公:吕锦鹏,1976年生,贸易公司经理,月收入1万元以上

“我不炒房,但确实因为房子赚了钱。”吕锦鹏说。2003年,在对外贸易公司工作的吕锦鹏买下了位于北京市东三环

外的两处房产,均价每平方米3000多元。

这两套房子离他父母家很近,他本想一套自己住。一套留给父母养老。“当时父母的房子有拆迁的消息传出来,我就买了两套房子。那时候每平方米3000多元已经是天价了。” 2007年底,吕锦鹏父母的房子才正式贴出了拆迁公告。而这时,吕锦鹏父母的房子拆迁补偿款已飙升到每平方米1.9万元。他当初以每平方米3000多元买下的两处房产价格也已经升至每平方米2万元。

面对翻了几番的房价。吕锦鹏依然显得很平静。“我买房子是为了自己住。并不是为了投资。至于现在房价涨了这么多,我也赚了一些钱,这只能算是歪打正着。”

像吕锦鹏这样在前几年就购置若干房产的“有先见之明”的人无疑成了房价上涨的大赢家,但也有些人为了一套房子奔波了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下面的主人公就是一例。

“为房子,婚期推了3年”

主人公:高学敏,1978年生,公关公司经理。月收入4000元左右

2004年,高学敏准备和男友结婚,但房子却成了一个老大难。“2004年我们就想结婚,但是没房子。想自己买,首付款不够,可又不想向父母借钱。”高学敏说,“2005年我们看房价涨得挺快,就下决心借钱买一套房子。”

2005年上半年,高学敏在北京南三环以每平方米6000元的价格买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我们当时觉得很划算,因为那时候东四环外的房子都已经每平方米7000多元了。”

可高学敏却遇到了更为棘手的问题。按照合同,她应该在2006年9月收房。但是开发商和承建商因为工程款问题扯皮,使得房子迟迟不能入住。“等着房子结婚用,你不知道我当时有多着急!”高学敏现在依然难掩当时的心情,“最后区建委出面才把问题解决了,2007年年中我们才拿到房子。为了这套房子,我们等了足足3年。”

“我不想当房奴”

主人公:马冬艳,1979年生,盯职业者。月收入5500元左右

马冬艳大学毕业后只身到北京闯荡。从来北京的第一天到现在,她一直靠租房生活。“我不想现在买房,不想成为房奴。”马冬艳说,“不买房我是自由的,买了房子我就是被捆绑的人,这叫作茧自缚。”

在北京上班的许多外来人,多数人希望能有个家。希望能结束“漂”的日子,但马冬艳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我有钱。就要买房子,这是很自然的事。现在我还是靠这点工资生活。为什么要买房子。然后过苦日子呢?我图什么?图有个

住的地方?我租房子也可以啊!图有个家?我家在长春,为什么要在北京再安个家?”当然。她也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如果我有一天混不下去了,就回家。混得好了,就买房。房子是提高生活品质的工具,如果为了买房子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压力,这不是本末倒置的可笑做法吗?”

马冬艳的想法不无道理,但对于大多数要成家立业的70后来说,她的想法却不能被接受。毕竟,30岁正是成家立业的黄金年龄,要结婚,房子是必不可少的。像马冬艳这样有个性的70后,毕竟是少数。

80后:亲爱的房子,我拿什么拥有你

租房潇洒,但仍居安思危

如今,接受租房结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据21世纪不动产市场部统计资料显示。租房结婚所占的比例在上升。分析人员认为,选择租房结婚的比例上升,主要是由于房价过高。年轻的消费者期待房价能在一系列调控政策下有所下降,所以选择继续观望。据调查,从选择租房结婚客户的年龄结构来看,主要以80后为主。

80后租房的区域要么离自己工作单位较近,要么离一方父母较近。市区中心物业以及一些素质较高的小区。最受他们的青睐。但是,就“租房婚姻”能否形成行业规模的问题,

许多中介都表示,目前的规模并不是很大,并且随着房价下跌。这部分刚性需求将逐渐渐释放。“现在房子都是一年一签。所以总会想到明年也许就会搬走,再去找房。再去讨价还价,还有什么浪漫可言。”田女士的想法同样代表了一批人的忧虑。一方面仍在憧憬真正属于自己的安乐窝,另一方面又暂时享受着非房奴的自在生活,随时随地的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恰恰是目前租房结婚者的状态。或许一个真正的“新结婚时代”的到来,还需要漫长而坚强的等待。

“夹心层”住房梦在何方

春节一结束,市民小周就又开始张罗着租房子的事情了。“以前的到期了,况且我这次也想租一个价钱低一点的房子。位置偏点儿也无所谓。”小周2004年毕业后。顺利地进入省城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每个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在他看来,这点钱着实有限。掰着手指头,小周不忘盘算起自己每个月的花销来:租房费每月400 元,交通费每月150元,吃饭花费每月450元,通讯费120元……“小数目的花销就更多了,最后算下来,就剩不到1000元了。”小周叹了口气,“工作几年到现在才攒了3万多元钱,要买房子连首付都掏不起!”小周说他也曾有过买房子的想法,但看着眼下高不可攀的房价,再想想自己的收入,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城南的房子我压根儿就不敢想,可城北的房价也动辄每平方米

三四千元。一套房子下来最少也得20万,啥时候能买起!”说话问,小周的头垂得更低了。

当前,在国内各大城市,像小周这样的80后面临的情况基本一致:他们每个月有稳定的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积蓄也不多。对于他们而言。在目前的房价水平下。短时间内根本买不起商品房;同时,由于他们又不符合申领政府现有保障住房的要求,于是他们被赋予了一个很新潮的名字――城市“夹心层”。言外之意,就是被“夹”在有资格购买经济适用房和能负担得起商品房昂贵价格的人们之间。 一方面,他们承担不起商品房的高房价,另一方面,他们也不能像低保和低收入家庭那样享受政府的保障性住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撇开住房问题,人们一提到他们,总是报以羡慕的眼神。他们收入不算低,社会地位也高。但真实的情况往往是,少数走上成功事业之路的青年白领的熠熠光环,遮盖了普通白领阶层生活的艰辛。其实。他们有自己的诸多苦衷。对于大部分青年白领来讲。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房子问题仍然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坎儿。

90后:我们买房不是梦

90后开始当上“娃娃房主”

刚刚结束的沈阳春季房交会,让市民刘展君忙个不停。

她留下了很多开发商的联系方式,想有时间带孩子亲自去看看。刘晨君最近正忙着看房子,这不是给自己购买新房,而是想为还在念大学的儿子提前购买一处房子。继80后成为今年购房消费主力后。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人也开始加入购房群中来。

刘晨君说,孩子也有购房的打算。而且表示父母替交的钱,就当欠款,将来再还。孩子现在在开网店,想干大些。有了住处还可以存货。这样就不会影响到父母的生活。 对于提前给孩子购房。一些家长表示,这是一种理财投资,担忧将来房价再上涨。再加上年轻人现在对超前消费、透支消费等观念接受力特别强,所以将房子也当成这样一种消费商品。

二手房买家不少也是90后

除了到房交会上淘新房外,二手房市场也出现不少“娃娃房主”。

“有个客户领着才上初三的孩子挑房子,说要买个7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而且还要写孩子的名字。”在沈阳市沈河区大西路附近开了一家房产中介的韩女士说,从她的中介反映出的数据来看,目前“娃娃房主”这样的低龄消费者约占15%,特别是在一些中小户型选择空间较大的二手房区域,这个比例更高。韩女士称,最近一段时间,在她这里成

交的10套二手房中,有两套是卖给了90后,虽然年纪都是十五六岁。但房产证上写的是他们的名字。

大东区大什字街附近一家房产中介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小户型最受90后购房者的青睐,占成交量的90%。不过也有一些买房者瞄上144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其中还不乏选择复式楼和别墅的,而且付的都是全款,当然这些客户都是家境比较富裕的。

“90后买房全是父母买单,必须考虑自家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避免过度消费。”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刘亚臣院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针对90后家庭购房增多的现象,他建议买房前要清算一下自己现有的“现金流”。包括存款、现金、可以套现的股票、基金等,从而考虑所购买的房子的总价及付款方式。另外最好是“梯度消费”,不要贪大求全,非得一次到位。否则将给家庭开销造成过大压力。甚至降低生活质量。

70后虽然在买房的路上一路高歌,但随着房价的节节攀升,他们并没有因为拥有房子而幸福,更多的人面临的境况则是从此背上“房奴”的沉重大山;作为“夹心层”的80后,也因政策的不完善而在苦苦挣扎;最幸福的要数90后了。但这毕竟是少数,更多的90后,也许面临的压力、困难比他们的父辈兄辈更重更大。这谁又能预料得到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