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2024-05-30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安全管理,消除或减少危害,增强事故防控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降低安全风险,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公司的所有部门的所有活动,包括生产活动、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人为因素、违反规程、规章等。3.定义:3.1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3.2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3.3安全风险(以下简称风险):按照“自主排查、科学评估、分类分级、分级管控”的原则,实行差异化、动态化管控。4.职责:4.1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我公司成立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员、管控措施。组织公司作业活动范围内的危4.2确保公司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人员有足够的培训,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间断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安全生产风险分布等级、防范及事故应急措施,绘制风险分级管控图,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5.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程序5.1成立评价组我公司成立安全生产风险评价组,以公司分管安全生产领导为组长、生产、安全的管理人员及其一线技术人员参加,编制公司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表格。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导、审查、批准。5.2评价依据《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20〕12号《山东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31号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DB37/T2883—2016)《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2974—2020)《公司安全操作规程》等5.3风险控制中等及中等以上风险必须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潜在事故的发生。6.风险评价方法和管控措施确定6.1风险评价方法选用风险矩阵评价法对企业的风险点进行判断分级。其基本原理是根据风险点识别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1)确定危害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S)对照表1从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法律法规符合性、环境破坏和对企业声誉损坏五个方面对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取值,取五项得分最高的分值作为其最终的S值。表1危害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S)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人员直接经济损失停工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没有停工企业形象5死亡丧失劳动能力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无伤亡100万元以上重大国际影响行业内、省内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50万元以上3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1万元以上地区影响2不符合企业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完全符合1万元以下公司及周边范围形象没有受损1无损失(2)确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对照表2从偏差发生频率、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员工胜任程度、控制措施五个方面对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取值,取五项得分的最高的分值作为其最终的L值。表2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4321(3)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及控制措施表3风险值风险等级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及控制措施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实施期限20-25A/1级极其危险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15-16B/2级高度危险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9-12C/3级显著危险及沟通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4-8D/4级轻度危险检查1-3E/5级稍有危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需保存记录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2年内治理立即或近期整改确定了S和L值后,根据R=L×S计算出风险度R的值,依据表3的风险矩阵进行风险评价分级。根据R的值的大小将风险级别分为以下五级:R=L×S=20~25:极其危险(A/1级),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R=L×S=15~16:高度危险(B/2级),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R=L×S=9~12:显著危险(C/3级),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R=L×S=4~8:轻度危险(D/4级),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R=L×S=1~3:稍有危险(E/5级),无需采用控制措施。6.2管控措施确定典型控制措施的制定由工作小组制定后,《风险点识别、评价、管控措施表》中按照系统或子系统汇总,逐级上报,各级工作组应针对典型控制措施是否适宜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进行完善,最终由风险管控隐患治理领导机构批准,作为一个时期内完善风险控制措施的基础信息。风险管控隐患治理领导机构应结合隐患排查,制定风险管控措施计划,通过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给予资金保障,系统开展风险管控措施的完善,进行隐患治理。7.变更管理当发生下列情形之一时,企业应组织相关人员及时进行风险点识别和风险评价分级,必要时,修改管控措施:a)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b)“四新”变化,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c)有新、改、扩建项目完成后;d)结合事故案例(通报)e)日常隐患排查情况;f)企业发生事故、事件后,必要时,应重新进行风险点识别、评价、风险管控措施的策划。8.持续改进企业应定期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评审。建议企业基于下述各方面的影响来考虑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评审时间安排和频次:——法律法规的变化;——新风险点的相应需求;——企业自身所产生的变更需求;——外部因素;——检查、事故事件、紧急情况或应急程序测试结果的反馈影响;——控制技术的进步。当表明现有的风险管控措施依然有效时,则无必要实施新的风险评价。反之,必须及时更新。9.公告警示企业将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型、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予以公布,让每一名员工都了解各自岗位或系统对应的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在安全风险岗位设置告知卡,职业危害岗位设置职业危害告知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