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黄皮肤、黑眼睛是我们不改的容颜,我们是龙的传人。从小到大,有许多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萦绕耳畔:四岁让梨的孔融,凿壁偷光的匡衡,映雪读书的孙康,蘸墨吃的王羲之,有志气的周恩来,„„他们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个好榜样。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讲讲雷锋的故事。俗话说“雷锋出差一万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三月,又来到了雷锋月,耳边响起了“学习雷锋好榜样„„”虽然大家都以雷锋为榜样,可是你真的做到了吗?在马路上,一位老爷爷摔倒了,有个小伙子把老爷爷扶了起来,可是老爷爷一口咬定是小伙子把他撞到的。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止一次的在新闻中报道,现在有许多人看到有人摔倒,已经不敢伸手去扶。我真想问问“碰瓷”的人:“你们为什么要那样做,难道你们想让社会变得冷漠起来吗?”这样的坏思想已经蔓延到了校园中:看到有同学摔倒,不仅不伸手去扶,还会嘲笑;有同学不小心
把另一名同学撞到了,他已经说了对不起,被撞的同学却还在找各种机会报复。
这一件件事情使我难过,让我害怕。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做一个 文明守法的好少年;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做一名有美好品质的小学生;让我们从身边做起,做一位五讲四美的好公民。
黄香,东汉人。黄香九岁时,母亲去世了,他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冬夜寒冷,黄香就钻到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把被子暖热。夏夜炎热,黄香就用扇子把父亲的枕席扇凉。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孝顺的孩子。黄香长大后,担任魏郡太守。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灾,百姓苦不堪言。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赈济灾民,百姓非常感动,称赞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他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热爱百姓。
二十四孝_望云思亲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无法在身边侍候,心中非常悲痛。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后,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人。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太行山。他登上山顶向下看着云,对他的随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没有离去,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有诗颂曰: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有诗颂曰: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传承中华美德、铭记尊老爱幼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字经》中说:“首孝悌,次见闻。”《弟子规》中说“长者先,幼者后”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告诉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古代先贤都在教导我们要懂得尊老爱幼!!然而,我却对我们身边的一些现象感到痛心:每到上学、放学的时候,学校门口挤满了来接送我们的家长,有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有工作辛苦疲惫不堪的爸爸妈妈,他们担心我们路途的安全,长期风雨无阻的出现在拥挤的学校门口,,然而,我们很多同学不知体谅长辈们的关爱,经常对着他们任性撒娇、耍脾气,甚至于张口乱骂,这些都是严重的不尊老的表现。不会尊老的同学当然也不会爱幼,我们中的很多同学都是独生子女,只知道理所当然的接受别人的关爱,却不懂得要把爱心传递下去,在学校里,原本高年纪的同学应该主动爱护帮助低年级的同学,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高年级的同学凭借身体上的优势欺负低年级的同学,这些,都是我们身边不懂得爱幼的现象。同学们,我们现在一起来反省一下自己身上有没有这些不良行为,如果有,从现在起,彻底改掉它,从身边小事做起,成为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少年!!!大家可以跟我这样做:不再让爷爷奶奶替我背书包,不再在爸爸妈妈面前任性撒娇!遇到长辈主动问好!坐公交车时见到老人主动让座!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主动搀扶!回家为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洗一次脚、捶一次背!和弟弟妹妹玩耍时懂得谦让!主动关心帮助低年级的同学,只要做到以上方面,我们就能成为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少年!!!
王祥敬母
三国时琅邪人王祥生性十分孝顺。他的继母朱氏对他特别狠毒,他对继母却十分恭敬。
朱氏的亲生儿子叫王览,为人善良,对王祥很好。王览才几岁,见到王祥被鞭打,就哭着抱住母亲,不让她打。朱氏让王祥干那些他力所不及的苦差事,王览就帮助王祥干。兄弟二人长大以后,都娶了妻子。朱氏又开始虐待王祥的妻子,把最脏、最重、最累的活儿都交给她干。王览的妻子就主动和她一块干。这样,朱氏不得不有所顾及,减轻了对王祥妻子的惩罚。
后来,王祥渐渐有了些声誉。朱氏非常忌恨,就暗暗在酒里下毒,想要毒死王祥。王览知道以后,连忙跑过去从王祥手里抢夺酒杯,王祥不给他。正在两人争执不下的时候,朱氏突然把酒夺过去,倒掉了。从此以后,每次朱氏给王祥吃什么东西,王览都要先尝一尝。朱氏害怕把王览毒死,就不敢再下毒了。而王祥对继母却一点儿也不记恨。
东汉末年,群雄纷争,天下大乱,王祥隐居了30多年,不肯做官。朱氏去世时,他哀痛不已,心力交瘁,拄着拐杖才能勉强站起来。
后来,徐州刺史吕虔写信召王祥担任别驾,委托他管理州中事务。徐州境内十分太平,政令都得以顺利推行。徐州的百姓编了一支歌谣赞颂王祥:“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
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是指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是指说话、办事讲信用,答应了别人的事,能认真履行诺言,说到做到,守信是诚实的一种表现。可是近几年,一些污七八糟的东西不断传入我国,社会风气受到严重影响。现在的情况是,如果要是说谁诚实,不再是褒扬的话,而是讽刺他傻,死板不灵活,不适应社会潮流。这种社会风气也在严重地侵蚀着小学生纯净的心灵。好象人只有圆,好像人只有圆滑、自私,才是聪明的。这些不应是社会中的主流,更不应成为学生的主流。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诚实守信。古往今来,关于诚信的事例举不胜数。古有孙膑一诺千金,宋濂连夜抄书,曾参诚信教子,今有邓颖超冒雨赴约,列宁依时归还图书等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那就是:只有诚信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有所作为。 孔子在《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说话不算数,这个人就不可能做成什么事情,更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身处事。最近,我看到一则报道:美国一家公司欲与国内一家大公司合作,然而在签署和约前,美国这家公司的信息员查询到这样的信息,欲合作的公司在许诺的抗灾捐款中没有兑现。于是美国这家公司果断决定,不与这家公司合作,另寻新的合作伙伴。这个报道,告诉我们,诚实守信,这是社会的主流,反之,如果没有诚实和守信的品德,就没有光明的未来。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诚是打开人们心灵的神奇钥匙。在
人际交往中,只有真诚待人,才能与人建立和保持友好的关系;只有诚信,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所以,我们应该从小树立“言而有信,无信不立”的观念,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诚信是火焰,给人希望,给人温暖;诚信是明镜,给人准则,给人借鉴。同学们,请记住:诚信无价!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在家里做一个诚信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诚信的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诚信的好公民,让诚信扎根于我们的心灵,让诚信遍布祖国的每个角落!我坚信:只要人人都讲诚信,祖国的明天将变得更加美好、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