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16日,财政部长项怀成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特定的国内环境下采取的积极政策,4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要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会逐渐淡出。 问题:1.财政政策的含义及作用机制? 2.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及作用? 我的分析如下:
问题(一):
所谓财政政策是运用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平抑经济波动的干预措施。它是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即财政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其内容包括: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分配政策、预算收支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国债政策、预算外资金收支政策等,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此外,税收还能影响物品和生产要素,因而也能影响激励机制和行为方式。
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发挥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1.自动财政稳定器,亦称自动稳定器或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现阶段从我国实际出发,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以政府预算作为财政相机抉择政策的代表,而以社会保障制度和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代表并没有调解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并没有缓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或者资金不断向产能过剩行业积聚的形势。并且从税收来看,除了个人税收具有典型的累进性质外,企业税收在这方面表现并不明显。
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又叫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它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当认为总需求非常低,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该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反之,当认为总需求非常高,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该增加税收或者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前者成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后者成为紧缩性财政政策。
问题(二)
2.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通过减税使企业扩大生产,人民拥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来进行消费;政府支出的增加包括两部分,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增加能够刺激生产,转移支付的增加能刺激有效需求,从而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