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8年安监安全复习试题(十二)
一、单项选择题(60题,每题1分,共60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方格。)
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地( C )根据事故的情况,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 A.安全监督管理局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2.( C )是将水等具有冷却降温和吸热作用的灭火剂,直接喷洒到燃烧的物体上,以降低燃烧物热量的灭火方法。
A.窒息法灭火 B.隔离法灭火 C.冷却法灭火 3.( C )在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有监督的权利。
A.劳动保障部门 B.各级人民政府 C.各级工会组织
4.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 B ) 以下有期徒刑。
A.三年 B.五年 C.七年
5.生产经营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按预案的适用围进行分类,多采用( A )的形成进行编制。
A.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 B.综合预案、现场预案、桌面预案 C.专项预案、现场预案、桌面预案
6.关于个人防护的要求,不适宜是为( B )。
A.接触有毒粉尘时,作业人员应穿防尘工作服,戴机械过滤式防毒口罩 B.接触有毒烟雾时,作业人员应佩戴化学过滤式防毒口罩或面罩 C.接触强酸、强碱,作业人员应穿耐酸、耐碱工作服
7.政府部门应该明确重大危险源所在企业的管理要求,包括组织制度、报告制度,监控管理制度与措施,隐患整改方案( C )等。
A.销售登记制度 B.技术培训制度 C.应急措施方案 8.以下属于事故的间接原因的是( B )。 A.环境的原因 B.管理原因 C.物的原因
9.由于工业活动的复杂性,需要采用( A )的思想和方法控制重大危险源。 A.系统工程 B.事前管理 C.事后管理
10.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
1 / 11
. . . .
织( B )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A.上岗前和在岗期间 B.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 C.在岗期间 11.锅炉上的易熔塞、电路中的熔断器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措施,其具体作用可概括为( C )。
A.隔离 B.救援 C.设置薄弱环节
12.2005年6月某职业病防治所接到报告,某电器公司员工某由于三氯乙烯中毒导致死亡。卫生监督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电器公司清洗工序设有一台超声波清洗机,使用三氯乙烯作为清洗剂。该公司已向安监部门申报存在三氯乙烯职业危害,清洗工序未设立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该单位工人进公司时检查过肝功能,但没有进行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公司没能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资料,订立劳动合同时没有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根据上述事实,三氯乙烯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有( A )。 A.肝血管瘤 B.职业性哮喘 C.白血病
1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对各类厂界噪声标准值做了规定: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与商业中心区白天环境噪声标准是( A )dB。 A.60 B.65 C.70
14.( B )对眼镜伤害较大,要注意对眼镜的防护。 A.a射线 B.β射线 c.y射线
15.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对直接负责人的主管人员处( B )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两年 B.三年 C.五年
解析:《刑法》规定: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6.在应急救援过程中,环保部门负责事故现场的( B )与毒害物质扩散区域的洗消工作等。
A.环境卫生 B.环境监测 C.消除危险 17.( C )照射危害多表现为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的疾病。 A.a射线 B.β射线 c.y射线
18.大这型危险性化学品仓库与周围公共建筑物、交通干线、工矿企业等距离至少保持( B )m。
A.500 B.1000 C.1500
2 / 11
. . . .
19.安全管理主要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和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和消除各种( B ),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劳动条件,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员工的安全健康。 A.危险性 B.不安全因素 C.有害因素 20.企业的日常安全检查包括以下的:( C )。 A.防触电检查 B.防雷检查 C.班组检查
21.两种可燃性液体的混合物的闪点,一般在这两种液体闪点之间,并( C )这两种物质的平均值。
A.等于 B.高于 C.低于
22.某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燃爆事故。事发当天16时38分,接班巡线职工检查发现,白茫茫的雾状液化气带着呼啸声从罐区的11号球罐底部喷出。虽经单位职工与当地消防队员奋力抢险,最终还是在18时50分发生第一次爆炸,造成参加现场抢险人员中的12人当场死亡,31人受伤。此次燃爆事故烧毁球罐2台,卧罐4台,燃损槽车7辆,炸毁配电室、水泵房等建筑物,直接经济损失477万元。根据上述情况,分析不属于该事故防措施的是( B )。
A.液化石油气储气站应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和安全管理 B.不定期更换法兰密封垫片并检查紧固螺栓,防止阀门泄漏 C.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有关人员演练
23.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点工作岗位的( C )。 A.综合应急预案 B.专项应急预案 C.现场处置方案
24.根据危险物质与其临界量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确认后,就应对其进行( C )。 A.风险管理 B.风险预防 C.风险分析评价
25.某炼化公司炼油三部裂化系列按停工网络开始降温降量,分馏系统也作相应调整,作为装置冲洗油的塔减二线量相应减少。班组按停工方案引外来低氮油(柴油组分)做冲洗油。14时左右,班长王某、外主操俞某、周某一起到装置边界处改流程,未按规定进行检查、确认就进行引油操作。在打开边界处两道阀门后,低氮油从第二、第三道阀门之间的放空阀喷出,遇附近高温蒸汽管线起火,王某被烧成重伤。根据上述事实,该起事故直接原因有( B )。
A.企业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境
B.操作人员严重违章,在该流程过程中未按规定进行检查、确认就进行引油操作。 C.员工安全风险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到位
3 / 11
. . . .
26.预警系统的实现是通过( C )进行实现。
A.监控、监测、诊断、评价 B.监控、检测、识别、评价 C.监测、识别、诊断、评价
27.某建材商店地下涂料仓库,存放大量不合格的“三无”产品聚氨酯涂料(涂料是苯系物)。地下仓库虽有预留通风口,但通风差,无动力排风设施。某日,进入库房作业时1名工人昏倒在地,一同作业的另2名工人,在救助时也昏倒在地。根据上述事实,该涂料仓库存放的“三无”产品聚氨酯涂料挥发出的苯蒸气的毒性属于( C )。 A.低毒 B.中毒 C.高毒
28.一般人存活的氧气浓度最低限为( A )。 A.10% B.18% C.15%
29.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易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 C ),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易以排除的隐患。 A.停产整改 B.停产整顿 C.停产停业
30.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作业措施职业卫生的工作,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保障和卫生要求的工作,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 B )和条件,对本单位的职业危害承当责任。
A.生产环境 B.工作环境 C.职业环境
解析: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工作,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危害承当责任。
31.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 C )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物、环、管四个方面的问题。 A.设备 B.环境 C.危险物质
解析:第二类危险源是指造成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方法有减少故障和故障―安全设计,其中减少故障包括:增加安全系数、提高可靠性、设置安全监控系统。
32.某职工在皮包加工厂负责给皮包上拉链,工作时间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四点。工作一段时间后,该职工感觉作业单一、乏味,没有兴趣,经常将拉链上错。根据安全人机工程原理,造成失误的原因是( C )。
A.肌肉劳损 B.体力疲劳 C.心理疲劳 33.通常情况下,氧气占所有气体成分的( A )。 A.21% B.18% C.24%
4 / 11
. . . .
34.某厂有一个地下池,池有两个二硫化碳储罐,其中一个进料口阀门损坏,车间主任带两名工人下池检修。池上有人喊,池下无回音,立即报告厂长。厂长和多名职工赶到现场,厂长带头下池救人,随后多名职工下池。当急救中心赶来时,池下人员已中毒躺在地上,气味熏人,发现阀门已打开,二硫化碳大量泄漏。中毒人员经抢救仍有多人死亡。根据上述描述,生产经营单位未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相关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 C )万以下的罚款。
A.三 B.四 C.五
35.《中华人民国消防法》规定,企业对建筑消防设施( B )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A.每月 B.每年 C.每周
36.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 B )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 A.3 B.6 C.12
解析:《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以下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 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 倍。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37.下面属于国际壳牌石油公司安全管理中的妥善的安全政策的是:( A )。 A.确认各项伤亡事故均可与时避免的原则
B.准备必要资金,作为创造与重建安全工作环境之用 C.每日发出指令时要考虑安全事项
38.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以与等级划分,下述关于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B )。
A.根据危险程度将重大危险源划分为三级,一级最高
B.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已满三年的,应当重新进行表述、评估和分级
5 / 11
. . . .
C.根据危险程度将重大危险源划分为三级,三级最高
39..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 C )。
A.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佩戴符合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 C.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
40.根据评价和分级结果,对低于标准值的危险,应采取( B )措施。 A.工程技术 B.建立监测 C.防
41.( C )是将化学灭火剂喷入燃烧区参与燃烧反应、中止连锁反应而使燃烧反应停止的灭火方法。
A.窒息法灭火 B.隔离法灭火 C.抑制法灭火
42.《安全生产法》明确了相应行为的处罚方式:对政府监督管理人员有( C )的行政处罚。
A.责令改正 B.责令退还收取的费用 C.降级
解析:《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对相应行为的处罚方式:对政府监督管理人员有降级、撤职的行政处罚;对政府监督管理部门有责令改正、责令退还收取的费用的处罚。 43.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方式重大伤亡事故的,情节特别恶劣处( C )。 A.3年以下有期徒刑 B.拘役 C.5年以上有期徒刑
解析:在正常作业情况下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下。情节特别恶劣的3-7年;强令作业的,发生重大伤亡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下。情节特别恶劣的5年以上。
44.以下属于事故的间接原因的是:( B )。 A.环境的原因 B.管理的原因 C.物的原因
45.建设项目职业病( A )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A.防护实施 B.防护用品 C.保护实施 46.作为人体防静电的措施之一是( B )。
A.应注意远离水、金属等导体 B.应穿戴防静电工作服、鞋和手套 C.应定时检测静电
47.根据危险物质与其临界量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确认后,就应对其进行( C )。 A.风险管理 B.风险预防 C.风险分析评价
解析:根据危险物质与其临界量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确认后,就应对其进行风险分
6 / 11
. . . .
析评价。
48.以下属于事故的间接原因的是:( B )
A.环境的原因 B.教育的原因 C.物的原因
49.( A )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等容。
A.专项应急预案 B.综合应急预案 C.现场处置方案
50.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以下措施中,不属于以技术手段控制噪声危害的是( C )。 A.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 B.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 C.明确噪声作业场所负责人、劳动者和监督人员的职责 51.安全管理是有关庞大 系统工程,必须( A )。
A.全员参与、全过程进行管理 B.领导参与、关键过程进行管理 C.员工参与、结果管理
52.( B )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根本目的。 A.加强管理 B.确保安全生产 C.规章立制
53.《安全生产法》第六章为“法律责任”。主要规定了安监人员、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和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所应承当的法律责任。这一章共有25条,其中对( A )违反《安全生产法》的处罚规定最多
A.生产经营单位与有关人员 B.从业人员 B.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 54.职工被借调期间受到工伤伤害的( A )承当工伤保险责任。 A.原用人单位 B.工伤保险基金 C.社保机构
55.消防法规定:生产、销售不合格的消防产品或者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消防产品的,由( C )依照规定从重处罚。
A.公安部门 B.工商部门 C.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解析:《中华人民国消防法》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生产、销售不合格的消防产品或者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从重处罚。
56.以下开支哪些不属于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 B )。
A.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支出 B.接待费支出 C.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
57.下面哪项职责不属于生产就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应负的职责
7 / 11
. . . .
( C )。
A.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B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实施 C.成立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
58.《中华人民全生产法》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B )。 A.安全验收 B.安全评价 C.安全条件论证
解析:《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价。
59.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是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承当的( B )。 A.任务 B.法定义务 C.职责
60.“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的( C )方针。 A.劳动保护 B.生产管理 C.安全生产工作
二、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答案,请将其编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方格,错选或多项选择不得分:少选,但选择正确的选项的0.5分。)
1.事故的直接原因包括( BD )。
A.技术原因 B.物的不安全状态 C.管理原因 D.人的不安全行为 2.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预防性管理是以预防事故为中心所进行的活动,其核心之一是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使企业的( ABC )符合国家法规、标准的要求。 A.生产场所 B.设备 C.环境 D.管理制度 3.以下伤害属于机械伤害的有( CD )。
A.高处坠落 B.物体打击 C.压伤 D.绞伤
4.在火灾扑救中,如果能阻断火灾三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就可以扑灭火灾。火灾的三要素是指( ACD )。
A.氧化剂 B.还原剂 C.点火源 D.可燃物
5.根据《消防法》规定,同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应当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并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的( ABCD )进行同一管理。
A.疏散通道 B.安全出口 C.建筑消防设施 D.消防车通道
6.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 ABCD )。
A.现场急救用品 B.冲洗设备 C.应急撤离通道 D.必要的泄险区
8 / 11
. . . .
7.以下物质发生火灾,可以用水扑灭的有( ACD )。 A.金属钠 B.电石 C.煤炭 D.木材
8.我国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实行“三级教育”制度,即( ABC )。
A.厂级安全教育 B.车间级安全教育 C.岗位级教育 D.主要负责教育 9.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特征有( ABC )。 A.客观性 B.独立性 C.公益性 D.服务性
10.根据伤害事故发生地物理本质,为防止和减少意外释放能量对人体与物品的伤害,可采取的方法有( ABCD )。
A.防止能量的意外释放 B.避免意外释放能量与人体的接触
C.减少意外释放能量对人体的作用时间和频率 D.作用于人体的意外释放能量尽可能小 解析: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主要有以下11种:(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例如,在易发生触电的作业场所,用压缩空气动力代替电力,防触电;采用水力采煤代替火药爆破等。(2)限制能量。即限制能量的大小和速度,规定安全极限量。例如,利用低压电器设备防止电击,限制设备运转速度以防止机械伤害,限制露天爆破装药量以防止个别飞石伤人等。(3)防止能量蓄积。能量的大量蓄积会导致能量突然释放。例如,控制爆炸性气体浓度;设备接地消除静电蓄积;利用避雷针放电保护重要设施等。(4)控制能量释放。例如,建立水闸墙防止高势能地下水突然涌出。(5)延缓释放能量。缓慢地释放能量可以降低单位时间释放的能量,减轻能量对人体的作用。例如,采用安全阀、逸出阀控制高压气体;用各种减振装置吸收冲击能量,防止人员受到伤害等。(6)开辟释放能量的渠道。例如,安全接地可以防止触电;抽放煤矿瓦斯可以防止瓦斯蓄积爆炸等。(7)设置屏蔽设施。屏蔽设施是一些防止人员与能量接触的物理实体,即狭义的屏蔽。例如,安装在机械转动部分外面的防护罩;设置安全围栏等。人员佩戴的个体防护用品,可被看做是设置在人员身上的屏蔽设施。(8)在人、物与能量之间设置屏蔽,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例如,防火门、防火密闭等。(9)提高防护标准。例如,采用双重绝缘工具防止高压电能触电事故;用耐高温、耐高寒材料制作的个体防护用具等。(10)改变工艺流程。例如,改变不安全流程为安全流程;用无毒少毒物质代替剧毒有害物质等。(11)修复或急救。治疗、矫正以减轻伤害程度或恢复原有功能;搞好紧急救护;进行自救教育;限制灾害围,防止事态扩大等。
三、判断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请将判断结果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或“(×)”的位置上,错选或不选不给分。)
1.职业安全卫生检测检验站负责在用漏电保护器的常规检测,检测的项目为绝缘电阻、介电性能、试验装置性能、温升和动作特性等。(√)
2.微波辐射热效应是指由于微波辐射作用于有人,使人体组织温度升高的现象。热效应可引起眼睛损伤,造成晶状体水肿,晶体变混浊,严重是引发白障,导致失明。严重的热效应可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心动、血压和血象等方面的功能性变化。(√) 3.非电离辐射主要指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
4.事故成因连锁模式揭示,事故的发生有三方面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9 / 11
. . . .
管理因素,即空间和时间的调度。(X)
解析: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与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5.生产经营单位只要为从业人员提供了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就是尽到了责任。(√)
6.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和热辐射构成了热环境的因素,它们影响人体的散热和人体的热平衡。(√)
7.将在十三五期间研究制定《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管理方法》,出台安全生产诚信管理制度相关设施细则,将企业安全生产信用记录纳入市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与项目审批、税收减免、上市融资、招投标、工伤保险、政府采购、土地出让、资质审核等挂钩完善“一处、处处受限”的安全生产联合惩戒与其守信激励机制。(√) 8.蒸发量小于0.2t/h的锅炉,可以只装员工水位表。(√)
9.机床使用220V整机照明灯高度应≥1.8米(以操作站立面为准),距规,完好可靠,灯泡上部应装灯罩。(√)
10.人员密集场所使用不合格的消防产品或者工具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消防产品,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X)
解析:人员密集场所使用不合格的消防产品或者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
11.杜邦的安全信仰包括安全生产将提高企业的竞争地位,在社会公众和顾客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12.杜邦的安全管理原则包括:为了有效地消除和控制危害,应积极地采用先进技术和设计。(X)
解析:杜邦的安全信仰:为了有效地消除和控制危害,应积极地采用先进技术和设计。 13.杜邦的安全信仰包括:参与安全活动,有助于增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对危害的识别能力,的预防伤害和职业病有很大帮助作用。(√)
14.以新的系统、新的技术和工艺代替旧的不安全系统和工艺,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条件。这是工程技术对策中的降低潜在危险程度原则。(X)
解析:消除潜在危险的原理 即在本质上消除事故隐患是理想的、积极的、进步的事故预防
10 / 11
. . . .
措施。其基本的做法是以新的系统、新的技术和工艺代替旧的不安全系统和工艺,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例如,用不可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以导爆管技术代替导火索起爆方法;改进机器设备,消除人体操作对象和作业环境的危险因素,排除噪声、尘毒对人体的影响等,从本质上实现职业安全卫生。
15.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或防护设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16.根据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外部检查,每二年至少进行一次外部检验,每四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验。(X)
解析:《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202条在用锅炉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外部检验,每两年进行一次部检验,每六年进行一次水压试验。
17.气瓶装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的压力受温度的影响大,因此,设计要求以70℃时的瓶压力作为设计压力。(X)
解析:气瓶装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的压力受温度的影响大,因此,设计要求以60℃时的瓶压力作为设计压力。由于气瓶直径小,无法进行部检查,因此,对耐压试验要求高,试验压力要求为设计压力的1.5倍。
18.机床局部照明或移动照明必须采用36V或24V安全电压。(√)
19.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是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规模大小等因素来确定的。(√)
20.编制应急预案前,编制单位应当进行应急资源调查。应急资源调查,是指全面调查本地区、本单位第一时间可以调用的应急资源状况和合作区域可以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并结合事故风险评估结论制定应急措施的过程。(√)
11 /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