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让心花怒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促进新生身心健康成长

让心花怒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促进新生身心健康成长

2024-03-17 来源:小侦探旅游网
 让心花怒放

——心理健康讲座促进新生身心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各环节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教育部早在1999年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多么重要。

心理健康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对刚进初一的新生尤为重要。

许多人都认为自己没有心理问题,更何况是刚进初一的新生呢?他们有吃有穿、倍受宠爱、天真无邪、无忧无虑,哪里用得着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哪里用得着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初一新生的心理问题不仅有,而且还很多。大致可分为四个大类:适应问题、学习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行为和人格偏离问题。

如果不解决好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他们日后的学习生活,严重影响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甚至会危及他们的生命。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就是我们四川的一名女大学生,考入大学后,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很难像在小学和中学时那样拔尖,心理万分痛苦,无法面对现实,留下遗书,就匆匆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么,怎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一般采用学科

1

渗透、班团队活动、文艺表演、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方法,学校老师一定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而且一定要尊重他们,发自内心,循循善诱,生动活泼,从实际出发,切忌空洞说教。只有解决了他们的心理问题,才能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才能让他们的心花怒放。

初一新生首先面临的心理问题是:适应问题。

从进入中学第一天起,新生们会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是很不相同的,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很不适应。

其一,环境发生了变化。由一个学校到另一个新学校,许多地方都很陌生,难于适应新的环境。

其二,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老师全是新老师,同学大多数都是新同学,新的人际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对于不善交际的人来说,又会感到很不适应。

其三,课程设置发生了变化。小学主科就语文数学两门,一到初一就增加到了七八门,好些科目都是全新的,学习上也有诸多的不适应。

因此,适应不仅是指要适应新学校的新环境,它还包括适应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学习内容、方式、方法,更包括人际关系的适应。新生往往会被这一问题困扰而感到烦恼,要么是学习跟不上,要么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大多在第一学期后会得以解决的。

但是,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有严重的心理压力,轻则导致情绪失调,重则诱发为心理疾病,逆反心理、自卑心理就会自然萌生。

2

这时,就需要学校老师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疏导。

首先,帮助他们认识这些心理问题的表现。

有逆反心理的同学会表现出:与家长抵触、玩电子游戏、交异性朋友、上课玩手机、偷偷去网吧上网甚至旷课、喝酒、吸烟、打架、对某个老师品头论足、给老师取绰号,上课时故意油腔滑调地回答问题或提出一些与上课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 对优等生冷言冷语挖苦嘲讽、对自己的落后表现出满不在乎的样子。

有自卑心理的同学则表现为:自惭形秽,自认为低人一等、我不如人,性格孤僻,沉默寡言,缺少激情、痛苦万分、害怕与人交往,不敢当众表现自己;或者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惹事生非。

第二,帮助他们分析导致这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让他们认识到,这种通过表现出对他人的不遵从、抗拒来突出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的行为就是逆反心理在作祟。这在心理本质上还是进步向上的,只是形式不恰当而已。

让他们认识到,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一方面是自身的心理有问题,另一方面是老师家长的问题。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自尊心强,意志力薄弱,好批评,好争论。中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理,比较敏感,追求平等意识,尤其关注别人是否重视和关注自己,但不少人往往内心深处又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意志力薄弱,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强烈的追求意识,

3

遇到困难就无所适从,常为讲义气和一点小事而丧失理智,办事不计后果;某些同学乐意看到权威角色的不足和缺点,从而提出猛烈的批评,从对外界的批评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某些同学急于表现他们的能力和独特而与人争论不休,也经常因此与人失和。从一件小事情而起的争论到最后往往演化为捍卫个人尊严的荣誉之争。

也要让他们了解老师、家长的错误处理方法:不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用喝斥、讽刺、打骂、强行禁止等简单、粗暴手段对待学生;或从相反的角度不关心、不理睬、不管教学生。

还要让他们认识到,一个人对自己能力和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其实是自卑心理在作祟,它是自己瞧不起自己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

产生的原因,一是自身条件的缺陷。容貌丑陋、身体残疾、家庭贫困、成绩落后……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强烈的自尊心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在与周围群体的比较中常常产生落后感和失败感。

二是失败经历的阴影。自卑源于失败。曾经的失败让人刻骨铭心,消极心理未能得到及时调解,产生“我不行”的心理定势。“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背负着失败的阴影,自卑者很难再燃自信的火花。

三是错误观念的主导。自卑乃“自以为卑”,并非真的不行。个人的错误观念和错误做法常常蒙着自卑者的眼睛越走越远。对自己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常常去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自然难尝胜利的美酒;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中度过,现在却表现平平,环境的改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争强好胜,希望在每一个方面都超过别人,却又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对手。

4

四是人格障碍的影响。意志薄弱者难适应环境,坚持到底,成功往往与之失之交臂;多愁善感者易被悲观情绪所困扰;嫉妒心强者常难坦然面对对手的胜利;完美主义者总觉得自己有很多不足。人格障碍是自卑情绪的内在成因。

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会束缚和压抑自己的身心潜能的发挥,不相信自己能取得进步。他们表面上装着若无其事,有时还十分傲慢,实际上他们内心仍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关心和赞许。但长时间的不公正待遇,使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内心变得十分自卑。

第三,教给他们怎样看待和消除这些心理问题的方法,并帮助他们消除这些心理问题,增强他们的自我适应能力。

教给他们克服逆反心理的方法:改变认识、用合理的方式来表现自己、了解宽容父母老师。

逆反心理并不是个无药可救的问题,这是人共同的心理特点,只是有些人没有正确认识而经过不断地负面强化罢了。 珍惜机会,相信自己的能力,积极主动表现出来。例如竞选班干部,参加比赛,为班集体出谋划策等等。

教给他们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相信自己、表现自己、补偿自己、珍爱自己。

相信自己。自卑是自信最大敌人,自信的对立面即自卑,自信是战胜自卑的良方。自信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夜郎自大,更不是得意忘形,毫无根据的自以为是和盲目乐观;而是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是以高昂的斗志、充沛的精力和充足的干劲,去迎接生活挑战的一种乐观情绪,是战胜自己、告别自卑、摆脱烦恼的一种灵丹妙药。

5

自信,并非意味着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成功。而是说战略上要藐视困难,战术上要重视困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动手;要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奋斗拼搏,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战胜每一个困难,从一次次胜利和成功的喜悦中肯定自己,不断地突破自卑的羁绊,从而创造生命的亮点。

相信自己的方法有三:

1、改变形象法。心理自卑者,通常具备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特点。从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可改变他们的心态。昂首阔步的举止以及整洁大方的打扮也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同时还得欣赏自我形象,把自己最满意的照片选出来悬挂并常常欣赏或常对着镜子微笑等方法可以增强信心,使自己更看重自己。

2、语言暗示法或自我激励法。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如“没关系,我行!”、“感觉还不错!”等。

3、预演胜利法。每当自卑者遇到困难,不敢接受挑战时,就要求他们先在头脑中想象完成任务时的胜利情景。这种“白日梦”式的预演胜利法,对于帮助自己战胜恐惧心理,愉快地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表现自己。自卑者每表现一次自己,就会为自己增添一次成功的机会;每成功一次,就会对自卑感产生一次猛烈的冲击。

其方法有三:

1、发挥长处法。“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避己之短,扬己

6

之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

2、逆向比较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要认识自己就得拿别人来做比较。我们通常不提倡逆向比较,即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但对于“羡人之长,羞己之短”的学生来说,选择别人的短处或过去的自我作为比较的对象,对于消除自卑心理,达到心理平衡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降低追求法。一位哲人说过:“追求越高,才能的发挥就越充分。”这要求在自信是基础上,建立或设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抱负水平”或期望值,即指个体将某件事做到某种程度的心理需求。“抱负水平”不宜定得太高或太低。定得太高即超过自身能力水平,达不成则易产生“失败感”——俗称“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定得太低则没奋斗激情,易产生惰性。所以要调整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距离,使心理达到平衡。目标制定等要求可行性、指向性与层次性,达到“高而可攀,望而可及”。

补偿自己。

其方法有二:

1、储蓄成功法。自信是成功的保证,自信也是建立在成功的经验之上的,科学家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脑便有一种刻画的痕迹——动作模式的电路纹。当人重新忆起往日的成功模式时,又可重新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消除自卑心理时,为了能让他生活在成功的体验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他建立成功档案,将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与进步都记录下来,积少成多,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经常重温成功的心情,这样

7

能使他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

2、洗刷阴影法。失败的阴影是产生自卑的温床。自卑心理者遇到挫折与失败比一般人要多得多,及时洗刷失败的阴影是克服自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

洗刷失败阴影方法很多,较为常见的有两种:

一是将失败当作学习的机遇,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学习和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失败是成功之母”; 二是彻底遗忘,有意将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彻底地忘记,或是用成功的经历去抵消失败的阴影。

储蓄成功或洗刷阴影,两者都是在自己的记忆与体验中去弥补自己的生理缺陷或心理创伤。而现实生活中,则要求“大胆、主动、充满信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这样才能真正地补偿自己。

珍爱自己。自己把自己当作人看,善待自己、珍爱自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负责,二是尊重他人。悦纳自己是尊重他人的前提,尊重他人是悦纳自己的保障。而自卑者要跳出个人心理活动的小圈子,并有意识地选择与那些性格开朗、乐观、热情、善良、尊重与关心别人的人交往——这也是一种对自己人生负责的表现——而这样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自信心,体验生命的真实意义。对自己负责也是尊重别人,至少说可以减轻别人为你忧心的烦恼。比如,我们中学生在学校里踏实认真地学习,不仅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且是对关心自己的父母、教师以及同辈群体的一种慰藉与馈赠。所以,“只有珍爱自己才是珍重他人的最好方法,珍爱自己对于自己和他人两方面来说都是最高境界。”

8

战胜自卑、树立信心的关键是要知道两个问题:一是自己要什么?二是自己正做着什么?对于中学生来说,必须进行良好的心理调适,正视现实、摆正立场,“大胆、主动、充满信心”地迎接生活连续的挑战;要充分认识与评估自己存在的价值,“向下看你就快乐,向上看你就苦恼,快乐与苦恼本来就这样简单”;“哀莫大于心死,”只要对自己的生命没有放弃,我们就可以向成功投射目光,并用自己深深的足迹来一步一步的印证。

我们要向《感谢两棵树》的主人公学习,以他为榜样,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一个年轻人,从小就是人见人爱的孩子。上学时是三好学生、班干部,初二那年参加全国奥数比赛,获得一等奖。17岁不到,他就被保送到某大学深造。

命运在他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年的暑假,给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一次过马路时,一辆飞驰而来的车辆无情地夺去了他的双腿和左手。面对这飞来横祸,他没有被打倒,最终凭着惊人的毅力自学完全部大学课程,后来又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成为一家拥有上千万元固定资产的私企老总,并当选为市里的“十大杰出青年”。那天记者去采访他,问他如何克服难以想象的惨痛折磨,取得今天的成绩。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他最想感谢的既不是给他巨大关爱的父母,也不是一直鼓动和支持他的朋友。面对记者的提问,他极快地回答:我要感谢两棵树!

遇到车祸之后,对从小就出类拔萃、自尊心极强的他来说,不异于世界末日的来临。看看自己残缺不全的身体,他痛不欲生,感到一生就这样毁了,人生再没有什么值得追求的目标和意义,一度想要自杀。即使在医院听到远远从街上传来的一两声汽车喇叭声,也能引起他的烦躁和不安,情绪极不稳定。为了让他散心,转移一下注意力,在他出院以后,家人特意把他送到乡下的姑妈家静养。在那里,他遇到了决定他生命意义的两棵树。

9

姑妈家住在一个远离城市的小村子,宁静、安逸,甚至有些落后。他就在姑妈的小院子里,每天吃饭,睡觉;睡觉,吃饭。一天天地打发着他认为不再宝贵的时光,人也更加灰心丧气,一天天慵懒下来,一晃就是半年。

一天下午,姑妈家人下田的下田,上学的上学,仅他一人在家。他百无聊赖,自己摇动轮椅走出了那个小小的院落。

就这样,似有冥冥之中的安排,他与那两棵树不期而遇。

那是怎样的两棵树啊!在离姑妈家五六十米的地方,有两棵显得十分怪异的榆树,像藤条一般扭曲着肢体,但却顽强地向上挺立着。两棵树之间,连着一根七八米长的粗粗的铁丝,铁丝的两端深深嵌进树干里。不,简直就是直接缠绕在树里!活像一只长布袋被拦腰紧紧系了一根绳子,呈现两头粗、中间细的奇怪形状。

见他好奇的样子,一旁的邻居主动告诉他:起初是为了晾晒衣服的方便,七八年前,有人在两棵小榆树之间拉了一根铁丝。时间一长,树干越长越粗,被铁丝缠绕的部分始终冲不出束缚,被勒出了深深一圈伤痕,两棵小树奄奄一息。就在大家都以为这两棵榆树再也难以成活的时候,没想到第二年一场春雨过后,它们又发出了新芽,而且随着树干逐渐变粗,年复一年,竟生生将紧箍在自己身上的铁丝“吃”了进去!

莫名的,他的心被强烈地震撼了:面对外界施加的暴力和厄运,小树尚知抗争,而作为一个人,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对生活的努力呢!

面对这两棵榆树,他感到羞愧,同时也激起了深藏于内心的那份不甘——只见他用自己仅存的右手,艰难地从坐了半年多的轮椅上撑起整个身体,恭恭敬敬地给那两棵再普通

10

不过,却又再坚强不过的榆树,深深鞠了个躬!

很快,他便主动要求回到城里,拾起了久违的课本还有信心,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新的生活。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小到十几岁的少年,大到六七十岁的老人。所以,不管我们处在什么年龄阶段,不管以后我们发展到什么程度,从事什么职业,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心情愉快、乐观开朗的心态,心理上的健康才是最最重要的。

第四,教育新生要注意培养社交能力,搞好人际关系。 初一新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与老师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等。

1、与老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老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烦恼。有位学生谈到,一次他向一位同班女生询问功课,被老师看到后受到了苛刻的指责,并把这事作为一条小辫子抓在手里,动辄揪出来“示众”一番,“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吗?”严重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导致他对老师的反感、对立,老师指东他偏向西,而内心又十分矛盾,甚至影响了对学习的业趣。另有一位学生干部则说,现在做班干部真难,两头受气,不管事,老师批评你不负责任,要管事,又难免与一些同学发生争执,若一旦吵起来,老师首先批评的就是班干部,自己觉得十分委屈,生老师的气又不敢顶撞,想不干了又怕失去老师的信任,左右为难十分矛盾,不知到底该怎么办。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想法,诸如:认为老师“嫌贫爱富”的,认为老师“处事不公正”的,认为老师“轻视自己”的等等,都反映出学校中师生关系的问题。

11

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有位学生讲到,他的一位好朋友总是对他不信任,怀疑他对朋友的友谊,认为他为朋友的付出不够多,使他十分苦恼,不知怎样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怀疑。还有一位女生因两位要好的朋友发生了矛盾,她夹在中间十分为难,与甲交往怕乙不高兴,与乙交往又怕甲不理解,最后干脆两位朋友都不再交往,可内心又十分孤独、寂寞,想恢复与朋友的关系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此外,有个别学生因小学升到中学后的朋友越来越少,而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因而特别苦闷。

3、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有位学生谈到“我经常和妈妈闹矛盾,听到她的骂声就心烦,有时真想一走了之,再也不回来了,可看到她瘦倦的面容,花白的头发又觉得于心不忍,每天就生活在这种内心矛盾之中,真不知该怎么办。”

社交能力是指参加社会群体生活与周围人们相互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说服能力,指挥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成功人士只有15%左右来源于专业知识,而85%的成功因素是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实践证明,人际交往的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人际交往不仅有助于人的成功,而且还有助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对中学生的成长更具有积极的作用。

首先它给情感处于发展中的中学生带来心理上的稳定感、满足感和安全感,给我们营

12

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宽松环境,彼此之间能够学会合理地沟通。

其次,它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我角色以及相互间的责任,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求得共识,并了解社会,减少对立与冲突,学会尊重与平等,合理地与他人相处,

另外,它可以使我们的社会经验积累加快,知识面迅速扩大,同时有利于男女同学之间互相的了解,为即将进入青春期的我们获得异性的信赖与友谊。

理解和懂得了人际交往的意义和作用,我们更加迫切地需要马上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想要知道如何才能广交朋友,怎样让别人尊重自己,怎样获得真正的深厚的友情。

其实人际交往是有原则的,把握住原则就会得到友情,丧失原则就会众叛亲离。尤其是交友更要讲原则。

第一条原则就是诚实守信。言必信,行必果,与诚实的人打交道,我们有安全感。所以,我们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导我们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些话在社会交往中可以灵活一些,但对朋友不能虚情假意、口是心非,否则,日后被朋友识破,就会失去朋友的信赖。

第二条原则是宽容理解。长时间与朋友相处难免产生不愉快、磨擦甚至争吵。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呢?关键是严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理解并宽容朋友。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大家现在看看你们周围的同学,有没有缺点和不足的人,也就是十全十美的人?没有。想一想在你所有认识的人中有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所以,

13

在平时交往中,如果出现小的或无原则性失误,要以宽容理解的姿态对待朋友,对待他人。宽容理解朋友应该体现在不吹毛疵,不怨恨朋友,不要以自己为标准要求朋友,胸襟开阔一些,不要事事时时争强好胜,给朋友留点余地和面子 。

第三条原则是互相尊重。这条原则在人际关系中被称“黄金律”或“黄金法则”。若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应尊重别人,尊重别人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也是友情赖以存在的条件,是搞好朋友关系的基础。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现在同学们中间有个别人,依仗着胳膊粗力气大,社会上有几个不三不四的朋友,打着朋友哥们的旗号,欺辱他人“哥们今天忘带钱了,借2元。”或“帮我买瓶水”或说“帮忙,把上网钱先垫上。”自视高大,欺辱弱小。把朋友当成“工具”,这样的人不是朋友,是敌人。是打着朋友旗号的敌人。真正的朋友不因家庭、经历、容貌的不同而区别对待,不会拿朋友的生理缺陷、隐私开玩笑,而是尊重朋友的尊严和人格,尊重朋友正当的权利和意见。

第四条原则是友善热情。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是希望得到交往对象的同情、帮助。如果这种帮助得不到满足,相互间的交往就缺乏吸引力。因此,在与朋友交往中,要注意乐于助人。当朋友需要帮助时,要毫不犹豫地伸出友谊之手,及时地予以帮助;当朋友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应予以热情支持;当朋友经济上遇到困难时,应尽力予以扶助。并且在帮助朋友的时候,不要摆出一种有恩于人而念念不忘的姿态。但对别人的帮助,不论受益大小都应向朋友表示出诚恳的谢意,也就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我们只要加强修养,塑造自己人缘型的个性品质,在交往中遵循交往规律和交往原则,我们就会拥有朋友,我们的社交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就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初一新生遇到的第二大心理问题是:学习问题。

14

有的同学学习刻苦,态度端正,智力发展也正常,可学习效率就是不理想,要么是学习技能障碍,要么是方法欠缺,长期的失败使学习自信心丧失。厌学是我们有些中学生比较突出的问题。

首先,帮助他们了解厌学心理的表现 。

有厌学心理的学生表现为:逃学、上课不专心听讲,开小差,睡觉,考试前生病等。

第二,帮助他们分析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

1、错误观念“读书无用论”。 有些同学认为:“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体脑倒挂,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但无论如何,这种观点对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是厌学症产生的主要社会文化因素之一。

2、外界压力太大,读书伴随不愉快经验。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

3、成绩差,遇到失败就放弃,逃避学习。他们好像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之中,一般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弃学出走或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形成恶性循环。

15

4、不良个性特点: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不专一、注意稳定性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学习动力,都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其实,产生厌学心理的本质是学生为达到心理上的满足和平衡,而自我放弃,不去学习,害怕遭受失败。

第三,帮助他们克服厌学心理

1、培养坚强意志力,寻找适合的兴趣,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内在学习动力。

2、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3、让父母、老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鼓励。

最关键的是利用兴趣、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人的意识对一定事物或活动的内在趋向性和选择性。面对浩翰无垠的知识海洋,孰视无睹,麻木不仁,缺少兴趣,我们不如说他缺少生命活力。

让我们翻开词典去找一下,由于有了强烈兴趣而达到的境界:积极主动,如饥似渴,废寝忘食,持之以恒,夜以继日,手不释卷。

兴趣对人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定向作用。一个人现在做什么,不做什么是由自己的兴趣来定向的。因此,要努力地引导自己发展那些积极的健康的兴趣,坚决拒绝和抑制那些低级趣味的不正当的兴趣。如打牌,赌博,恶作剧等。

中学生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6

1、开扩法:多接触事物,多读书,多参与实践活动。

2、突破法:认识优势,发扬优势。

3、迁移法:把人对其他方面的兴趣转移到学习兴趣上来。

4、讨论法:讨论学习是现代群体互动式学习。

5、理智法:把兴趣和远大目标结合起来,形成志趣。

人的兴趣是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虽然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也就是说原来对某学科或某方面的知识不喜欢,没兴趣,但在学习过程中,端正态度明确动机,就会有愈来愈浓的求知欲望,渐渐就产生了兴趣,这样就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爱因斯坦曾告诉我们要自觉培养学习兴趣,而不是说学习要以个人兴趣爱好为转移,使学习服从于兴趣。

初一新生遇到的第三大心理问题是:青春期心理问题。

情感是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高级而稳定的体验。对于初一新生而言,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和异性交往的问题。

早恋:中学生尚未成年,我们把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现在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我们的性心理的发

17

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感: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与同龄人的感情纠葛,多是同学间的密切交往所至。有同学说,“我和一个男同学很谈得来,想发展成为心心相印的好朋友,又怕老师和家长不同意,影响不好,该怎么办?”“我喜欢一个男孩,可有好几个女同学喜欢他,我该去竞争呢,还是退下来”等等。 当对方不接受这种情感时,就觉得生活毫无意义,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这充分说明中学生的情感问题并不简单。

面对学生如此复杂的心理状况,怎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呢?

一、在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炼课,这是在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往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的内容。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的内容,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如,语文课就包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劳动课、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锻炼意志力。最佳的做法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18

三、在学校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节室。除了一般的咨询谈心外,还可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

① 引导学生合理宣泄不良情绪。由于青少年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太稳定。遇到情感挫折时发泄常常不能自控。咨询者应理解这一特点,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当的发泄。较好的方法:一是让他们尽情倾诉,二是引导情绪转移,用积极情绪代潜消极情绪,三是音乐抚慰,用优美、轻柔的音乐调节情绪。

② 淡化被动受教,培养自助能力,青少年自主的能力尚在发育之中,对成年人依赖性较强。因此,辅导与咨询时应特别注意助其形成自助能力。在咨询过程中侧重于引导,鼓励,在帮助他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自己找到解决的对策。

③ 注意行为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生的自理性、自制性都还不够成熟,许多心理障碍表现都与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关。如失眠,除了心因性原因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良的作息习惯。因此,对其进行调节时特别要注意行为的训练,最好是助其设计出训练方案,按行为治疗的原则与做法助其一步步达到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④ 注意自身形象,增加学生信任感。由于中学生还处在偶象崇拜阶段,接受建议的过程也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因此,咨询者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将直接影响咨询的效果。有益的做法有二:一是增强个人修养,注意日常生活的表帅作用,避免在学生心中形成不良形象;二是真诚关注,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略,切忌以旁观者的身份滥施同情,使学生自尊心受损,导致咨询失效。

其实异性吸引以致于异性间的单独交往也属正常,只是交往双方,无论他们是不是真的在恋爱,都会遭到教师、家长以及周围人的压力和反对。而他们自己也面临着以学业为

19

重,还是以感情为重的选择,于是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困惑、矛盾和痛苦,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同学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你不让我谈,我偏要谈给你们看看,从而把自己逼上了绝路,荒废了学业,耽误了一生。有的同学为此很烦恼,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心理十分压抑。

其实在中学阶段,学生无力承担组建婚姻与家庭的重任,也不可能在中学阶段选择好真正适合的伴侣。因为恋爱、婚姻与家庭都是社会的产物,是建立在社会基础之上的。 心理专家说,青少年易有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因为青少年的好奇心及模仿性强,这种心理状态使得他们很容易受别人影响。例如吸烟,中学时期常受家庭、伙伴、社会的影响,比其他时期更容易学会吸烟。他们常由于烦恼,想从吸烟中得到精神放松和乐趣,又认为吸烟可以显出魅力,显得成熟,认为男青年吸烟显得有男子汉气概,女青少年吸烟意味着男女平等。与成人不同的是,青少年吸烟还常伴有学习成绩下降或无心学习,同时沾染喝酒习惯,以及其他不良习惯等,很容易走下坡。

初一新生遇到的第四大心理问题是:行为和人格偏离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这类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另一方面还要教给他们改变的方法并督促其改变。

1.中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有:多动症,攻击行为,破坏行为,懒散,对抗行为等。这些都多见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群体。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下,追慕虚荣,追星族心态和迷恋网络游戏的不良行为快速上扬,尤其是网络游戏,迷倒了一批学生,玩网游成瘾。

虽然国家为了保护青少年,专门在网吧门口强制性地悬挂着“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标志,但是,偷偷进网吧玩网游的学生也不少。

20

老师们一方面晓之以理,帮助他们分析成瘾的原因,找到转移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还动之以情,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其人生,让他们获得慈父慈母般的温情。

2.人格偏离。人格偏离主要是个体人格发展不健全,性格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中学生中常见的人格偏离有:

(1)自我意识偏差。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但自我认识和评价不全面、不准确,因而抑郁、闭锁。

(2)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只考虑自己,较少考虑他人的感受。

(3)自卑心理。

(4)嫉妒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是心胸狭窄、好表现。

这些不良心理品质不仅会让自己生活无乐趣,还会阻碍自己健康成长。

老师们首先用一位智者说过的四句话来诱导学生提高认识,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乐趣。

智者的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比如,有些同学善于欺侮别人,就连说句话也一定要占强。你试着想一下,如果别人这样对待你,你是什么感觉?

智者的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也就是说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一下,要同情别人的不幸,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富有善心的人才是心灵的富裕者。

21

智者的第三句话是,把别人当成别人。就是说要充分尊重他人的独立性,不要侵犯他人的权利,不要侵吞他人的财物。

智者的最后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创造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

然后再教给学生调适自己方法。

初中新生心理特点之一就是情绪不稳定。忽而激动万分,忽而沉默不语。人的情绪的明显变化主要与生理有关,与青春期体内的激素分泌不规律有关,但也与我们个人的修养有关。

有人曾把中学生的情绪比做洪水并不过分。对待洪水不能只是一味地加以控制不让他爆发出来,因为光靠控制是不行的,情绪在身体内部积蓄会对身体有害。所以,情绪需要调节需要疏导,而且应在理智的安排下,对情绪进行调节,使我们的情绪达到喜怒有常,喜怒有度。

根据前人多年的经验,我们将调节情绪的几种主要方法介绍给学生。

1、转移注意力法:

注意力转移法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情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这样可以使人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从而激发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上课时有几道题不会做,老师讲解也听不懂,心里很烦,如果下课后和同学做做游戏,或听个笑话,心情就会好许多;在家里看到老爸老妈经常吵架,一定很烦,如果找同学们打打球,下下棋,也许烦恼就会抛

22

在脑后了;在班上和同学产生矛盾时,马上离开当时的环境,就会及时化解一场无谓的争论;有时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心情就很低落很糟,这时,如果你能到环境优美的地方去游览一番,心情马上会得到改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都喜爱到美丽的地方旅游的缘故。另外,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散散步也是帮助我们转移注意力的好方法。不过,在这里我提醒同学们注意,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一定要听欢快的刚强有力的曲子,如红旗飘飘、军歌啦,可以振奋人心,改善情绪。如果此时还要听情意绵绵,或悲哀的曲调,一定会使你雪上加霜,痛哭不止。

2、合理的发泄情绪

现在许多公司或学校都设有宣泄室 ,就是当你不高兴的时候,到那里狠命地打一顿,把不满发泄出去,情绪会好些。这一点是情绪转移法做不到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适应于比较容易排解的情绪,对待那些难以排解的情绪应该采用合理发泄的方法,如突然失去亲人,人们安慰其家人的常用方法是劝其哭出来,常说:哭吧!哭吧,大声地哭吧!而没有说去遛遛吧,到外面转一圈吧!因为遛一遛转一转不管用。苦痛的悲伤的情绪,只有向亲朋好友说出来,对着苍天,大地喊出来,大声哭出来,才能缓解我们的悲伤。发泄情绪的方法和途径很多,除了哭、喊、诉之外,还可以通过剧烈运动、打、骂象征物,摔一些不易碎的靠垫、或写日记、撕纸等方法。排解不良情绪,在宣泄情绪的过程中,要非常注意的一点就是“度”,也就是宣泄要适当,不能缓解了情绪,伤害了身体,有的男生因愤怒而用手打碎玻璃,划破自己手臂的。有一位同学失恋后,痛苦难以忍受,就用小刀在手臂上划了70多刀。这种自残行为不足取。一位老夫人忽闻儿子战死,伤心而大哭三日,眼里哭出血而成为瞎子,终身与黑暗为伴。还有一种误区是:有的同学在学校受了气,回到家对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吹胡子瞪眼,摔盆砸碗,心理压力转嫁到亲人身上,这样就大错特错了。因此,我们不但要懂得宣泄,更要学会控制。

23

空椅子技术——合理宣泄愤怒情绪

适合条件:自己愤怒想发泄时,可以针对具体的人或者事物。可以自己单独进行,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原则:保证自己的安全

工具:一把空椅子,文稿纸。

程序:

(1)将空椅子摆在屋子的中央,想象对面坐着的是你想要发怒的对象。

(2)将你想要对“他”说的话一股脑儿说出来,你想对“他”做什么就做什么。骂“他”、打“他”都可以,也可以告诉他你生气了,你很愤怒,一切想说、想做的事情都可以做。只要遵循一个原则:保证自己的安全。

(3)发泄完以后进行反思:我此时此刻的感受是什么?如果椅子上坐的还是那个人,我现在会对他说什么?将自己现在要对他说的话记在纸上,然后有机会的时候对那个人表达。

3、控制情绪

很小的时候,我们常常为一点小事而争吵打闹不止,现在我们成为中学生,懂得了“克制”两字的真正含意,因此开始变得成熟,等到老的时候不但知道“克制”“忍让”两个词的含意,更知道把它们变成自觉的行动,所以,修炼到一种“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的境

24

界,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一种超然于自我的境界。我们现在做不到,但必须努力追求。

适当控制情绪的方法主要有:

⑴自我暗示法:要和别人打架之前先数10个数,或者让舌头在口里转十圈,也许就会避免一场无谓争斗。上台表演之前跟自己说“别紧张,我一定能唱得非常好”,也许你就会成功的。给自己找个合适的理由,让大错误变小错误,从而减少自责自罪或减轻不良的情绪反应。

(2)自我激励法:把挫折,不幸当作上帝给予自己锻炼的机会,“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世界上凡是成功之人有谁没有经历波折、痛苦,面对这些小小的困难,我一定能战胜。自我激励不但能改善情绪,更可以使人坚强勇敢起来。对个人的发展很有帮助。

(3)心理换位法:也称为换位思考。“我要是他会是怎样呢?”“别人出了这样的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别人是不是也有出现过同我一样的问题。”换位思考让我们转变片面思考问题角度,正确地认识问题,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拿到考卷突然感到考题很难,很多都不会做,因此,紧张焦虑起来,越紧张越不会做,就会使考试越不理想。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也许会缓解紧张,使情绪稳定下来。应该这样思考。“我感觉难,大家都难,我要是考不好,别人也都会考不好。”

4、升华法:

一个人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他就会对人生充满信心,他的情绪也会变得积极而稳

25

定。心胸宽广的人,热爱生活的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人,他们能主动适应生活、体谅别人,对生活充满乐趣,因而情绪自然是“健康、积极而稳定的”。所以,一个人要时时提升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格得以升华。

5、放松练习

背靠椅背,闭上眼睛,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放松肩部,并依次向下。感谢自己的心灵,休息几分钟,告诉自己睁开眼睛将会更加清晰和敏锐。

良好情绪的培养其关键是靠自己,今天我们了解中学生情绪的特点,学习了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将所学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只有学会控制自己,才能学会学宽容别人,我们在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不要让愤怒的野兽控制我们的行为!笑面人生,昨日的暴风雨已经过去,清新、灿烂的新的一天已经开始。记住: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成就与出身无关,与信心有关;努力才是人生的支撑点,真正的幸福属于能够把握住自己的人。

另外,老师还要告诉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让他们时时对照检查、调试自己的心理。

心理健康有诸多标准,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10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地评价;

26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我们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

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正常,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思想活动符合社会规范。

2.人际关系和谐,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缺点和反对过自己的人。喜欢和老师、同学在一起。

3.能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根据环境和形势要求改变自己,也能创造环境。

27

4.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对现状感到满意,对前景也觉得光明美好。

5.能冷静、理智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的打击。学会用正确方法和态度去对待错误,对强弱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适度地反应,有忍受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患得患失,能扬长避短;有切合实际的志向水平,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不把获得的成绩看作高于一切或毫无意义;不自卑,不过分自责,有安全感。

7.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完成各种任务。

8.在有利于社会或集体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个性的独立性,保持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协调和统一。能独立地作出决定,并对决定负责任,而不受别人的任意控制和支配。

解决了初一新生的适应问题、学习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行为和人格偏离问题,就解决了他们的主要心理问题,就能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就能够使他们心中美好的花朵盛开、怒放。

雁江一中

2013年5月29日

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